学术投稿

COULTER-MaxM血球分析仪常见故障及排除

李秀玲;刘强

关键词:
摘要:COULTER-MaxM五分类血球分析仪由美国贝克曼库尔特仪器公司生产,该仪器通过流式通道运用VCS(V即白细胞体积,C即白细胞传导性,S即白细胞核内颗粒的散射性)原理,对白细胞进行三维分析,把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五类,共可测定22项血液指标,显示两个扫描图和三个直方图等.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作用

    我们于2000~2001年对38例曾确诊或临床高度疑诊的患者进行常规脑电图及药物诱发后脑电检查,并探索其在癫痫诊断及定位中的价值.

    作者:张宏茹;马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肺肉瘤样癌1例报道

    1病历摘要患者,女,62岁.左胸部疼痛1个月余,伴痰中带血丝10天来院就诊.体检:一般状况可,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作者:鲁桂青;张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8例体会

    我院自1996~2001年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8例,收到满意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毕思玉;张汝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股动脉穿刺失败及导致瘀斑形成原因的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是了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及支气管哮喘病人肺功能和体内微环境的简便检查,因此股动脉穿刺成为临床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在临床工作中股动脉穿刺失败及其后形成的皮下瘀斑不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而且增加了医患间的矛盾,现将其中出现的失败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李香春;李云;李翔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洗胃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

    洗胃法是消除毒物、减轻胃粘膜水肿、防止急性胃扩张、为某些手术或检查准备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发现人为因素可引发或加重洗胃过程中患者的不适应反应,使患者出观胃粘膜损伤、急性胃扩张,窒息,心跳骤停等.

    作者:曹福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先天性齿状突骨1例报告

    1病历摘要患者,男,37岁.因颈肩部酸痛6年入院就诊.患者6年前无诱因自觉颈肩部酸痛不适,休息后缓解,长时间伏案或劳累后加重.

    作者:张寅权;侯建明;王川江;孙宏体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栓塞的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1996年1月~2001年10月,对7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超选择性插管化疗栓塞228例次,肝动脉化疗+碘化油栓塞26例;肝动脉化疗+碘化油+明胶海绵栓塞35例;肝动脉单纯灌注化疗15例.结果化疗+碘化油+明胶海绵治疗效果佳;化疗+碘化油治疗次之;单纯灌注化疗效果差.本组患者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4.2%、59.2%、21.1%.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可作为不能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常规治疗方法,经过治疗,在临床症状改善,肿瘤明显缩小者,可行积极采取二期手术切除.

    作者:彭晓云;岳伟东;刘国龙;陈翔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试论科学抽象思维方法在医学科研中的应用

    从事医学科学研究不仅要善于进行观察和实验,而且还要善于进行科学抽象思维.可以说,没有正确的科学抽象思维方法,就没有科学创造.

    作者:刘德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十二指肠破裂12例诊治分析

    腹部暴力性损伤常有多个脏器的合并伤,病情复杂.合并十二指肠破裂常因症状不典型术前易漏诊,术中处理困难,术后并发症较多,死亡率高.本文对12例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

    作者:张立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侧卧位快速插胃管鼻饲法在深昏迷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深昏迷病人行鼻饲插管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5例深昏迷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昏迷病人插胃管法,观察组实施侧卧位快速插胃管法.结果观察组成功率83.3%,对照组成功率42.9%,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对深昏迷病人实施侧卧位快速插胃管法可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成功率.

    作者:牛丽君;张淑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剖宫产542例指征分析

    近年来,剖宫产逐年上升,而剖宫产的指征变化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赵国林;丁红腊;吴秀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大黄在多脏器功能衰竭中的应用与研究

    随着近20年来对多脏器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5)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的深入研究,临床医生对MODS的预防、急救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作者:宋秀琴;时兢;谢卫星;陆荣国;王烨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用奥捷特致阴茎异常勃起1例报道

    1 病历摘要患者,男,46岁,已婚,小学文化.因阴茎性交时不能勃起18年而就诊.患者幼年多病,成年后勤部较健康,于26岁结婚,婚后性生活正常,27岁时生一女孩,18年前因受惊吓而失去性交能力.

    作者:周朝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喜炎平退热作用的临床观察

    发热是临床急诊的常见症状,病因复杂,确诊常需要一定时间,对于高热病人,常需控制临床症状,以争取时间明确诊断.

    作者:刘耀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29例的护理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有25%~65%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其中35%~60%并发大出血.初次出血死亡率25%[1].

    作者:韩建军;王学勤;付贤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成人精子IIF法测定抗ds-DNA抗体临床应用

    目的以成人精子作为底物检测抗ds-DNA抗体,并应用于临床检测.方法间接荧光免疫法(IF)测定ANA、以马疫锥虫(TE)为底物IIF法测定抗ds-DNA抗体,以成人精子(SP)为底物IIF法测定抗ds-DNA抗体,同时作斑点免疫金胶体渗滤试验(DIGFA)法测定抗ds-DNA抗体.结果171例患者血清中,ANA法阳性71例,TE-IIF法测定抗ds-DNA抗体阳性31例.SP-IIF法阳性29例.DIGFA法阳性34例.ANA阳性,TE-IIF法测抗ds-DNA抗体阴性40例,SP-IIF法42例,DIGFA法37例.ANA阴性100例中,TE-IIF法测抗ds-DNA抗体阴性100例,SP-IIF法阳性1例,阴性99例.DIGFA法阳性2例,阴性98例.结论SP-IIF测定抗ds-DNA抗体,底物片制备方法简单,特异性强,测定结果与TE-IIF法及DIGFA法符合,可以作为测定抗ds-DNA抗体的方法应用于临床.

    作者:王江平;王汉敏;叶德立;阎鸣;张明辉;李焱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模式下的护士素质探讨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 EBN)是在循证医学(Evidence-hased medicine EBM)的影响下形成的迄今护理界较为前沿的护理模式.

    作者:赵洪芝;杨光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沙利度胺对胃癌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对裸鼠胃癌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抑瘤机制.方法人胃癌细胞株MKN-45接种于 BALB/L裸鼠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组,采取灌胃给药,根据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采用Envisionsystem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采用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沙利度胺组抑瘤率为49.3%,与氟铁龙组(41.1%)相近;沙利度胺组MVD为4.5±0.3,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5.8±0.8)和氟铁龙组(5.3±1.1),差异有显著性(P<0.05);沙利度胺组凋亡率为9.0%±1.3%,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1.3%±0.1%和氟铁龙组2.7%±0.2%,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PCNA指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沙利度胺可显著抑制人胃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机理可能是抑制肿瘤内微血管形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王喜安;金冠球;肖正达;王洛伟;吕礁;王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维思通治疗140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维思通为苯丙异恶唑衍生物,是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药物,其活性成份利培酮与5-HT2受体和D2受体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1],可以显著地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而较广泛地使用于临床,为了解维思通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副作用,以便有的放矢地采取护理措施.

    作者:张美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氟作业工人细胞遗传效应及免疫功能的变化

    目的探讨氟的无机化合物对作业工人细胞遗传学效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连续7年监测作业场所氟几何平均浓度为1.31mg/m3,超标率60%,年龄31.6±3.8岁,专业工龄11.1±3.4年的工人23名为接触组;分别以与接触组人数相同,年龄、性别构成、吸烟等因素都均衡的且生活环境相同的本厂行政、后勤人员为对照1组,远离氟污染源的其他厂的行政、后勤人员为对照2组;观察不同人群细胞遗传学效应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接触组显著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LMN)率接触组虽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但与对照1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2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LT)率及血清中总补体活性(CH50)接触组显著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的相对数、绝对数,以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A、M含量,接触组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观察指标,对照1组和对照2组之间差别均不显著(P>0.05).结论氟的无机化合物可引起接触者DNA、染色体损伤,T细胞应答功能(淋巴细胞转化率)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总补体活性)有降低趋势.因此,对氟作业的危险性应重新评价.

    作者:曹叔翘;朱敏;冯琪;苟路秀;张建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