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敏;高启龙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硝苯地平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患者的脉压(pulse pressure,PP)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的老年ISH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口服辛伐他汀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疗程为1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值与治疗后PP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8周时两组老年ISH患者SBP均已达标(<140mmHg).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PP在治疗8周时组间比较差异已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P在治疗16周时,两组均可见有所改善,在对照组平均为5 mmHg,在治疗组平均达20 mmHg,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辛伐他汀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老年ISH患者,可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亦有效降低PP,并且在降低PP方面,辛伐他汀与硝苯地平联合优于单用硝苯地平.
作者:徐名伟;林宇鹏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吉西他滨(DG方案)和多西紫杉醇+顺铂(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不可手术的Ⅲb/Ⅳ期NSCLC患者125例,DG组65例,DP组60例.DG组:多西紫杉醇100ms/m2,d1;吉西他滨1 100mg/m2 d1、8.DP组:多西紫杉醇100mg/m2,d1:顺铂80 mg/m2,d2.对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有效率DG组为46.2%,DP组为4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G组和DP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4个月和11.7个月,1年生存率为50.8%和46.7%,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毒副反应均以骨髓抑制、胃肠反应为主,可耐受.DP组Ⅲ~Ⅳ度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腹泻较DG组严重(P<0.05).其他毒副反应相似.结论:DG方案和DP方案治疗晚期NSCLC均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DG方案毒副反应较DP方案更少、更轻,可作为晚期NSCLC较理想的化疗方法之一.
作者:吕建发;毛志福;范国华;郑威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断.结果:本组32例,男19例,女13例.临床表现有肉眼血尿者24例(86.8%),血尿伴腰痛10例(31.3%),仅表现为腰痛5例(15.6%),腹部包块2例(6.3%).B超检查发现输尿管实质占位病变9例(28.1%).静脉尿路造影(IVU)30例,4例(13.3%)发现典型的输尿管腔内充盈缺损.26例逆行尿路造影,诊断20例(77.0%).CT扫描13例,11例(84.6%)发现输尿管内肿块影.磁共振泌尿系成像(MRU)7例,诊断输尿管癌5例(71.4%).结论:密切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应用各种检查手段,是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术前诊断率的关键.
作者:方林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弹性引导管芯、自制负压检测仪联合应用在困难气管插管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37例直接喉镜下声门显露分级(Cormach-Lehane分级)Ⅲ~Ⅳ级意外困难插管患者,先采用常规铜质管芯塑形气管导管后直接喉镜下试插管,若试插两次失败者改用直接喉镜下弹性引导管芯引导插管.常规试插管和弹性引导管芯引导插管后均按顺序通过,(1)自制负压检测仪;(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检测装置结合听诊法检测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与否.分别记录常规试插管的次数、直接喉镜下弹性引导管芯一次性成功插管例数、所用时间、自制负压检测仪和PETCO2检测装置结合听诊法检测气管导管位置吻合的例数以及术后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37例患者常规试插两次均失败.改用直接喉镜下弹性引导管芯引导插管后34例一次试插成功(92%),3例两次试插成功;插管时间17~51 8,平均28 8(中位数M).自制负压检测仪和PETCO2检测装置结合听诊法检测气管导管位置的结果完全吻合.术后24~48 h随访所有患者均未见插管相关并发症.结论:弹性引导管芯、自制负压检测仪联合在困难气管插管术中应用,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能快速判断导管位置,其结果准确可靠,气道损伤小.
作者:张建峰;唐忠科;董淑琴;臧志文;曹会敏;黄凡;戢运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多普勒联合三维超声血管模式对胎儿肾缺如的诊断.方法:对5264例胎儿肾脏进行二维、多普勒和三维超声扫描并跟踪妊娠结局.结果:三种方法联合诊断胎儿肾缺如84例(单侧68例,双侧16例),检出率1.59%,单侧1.29%,双侧0.30%.其中二维超声联合多普勒检查诊断肾缺如67例(单侧51例,双侧16例),检出率1.27%(单侧0.97%,双侧0.30%),应用三维血管模式,漏诊的17例单侧肾缺如病例得以诊断.漏诊7例,其中单侧肾缺如5例,双侧2例,5例单侧肾缺如均未进行三维血管模式的检查.结论:二维超声是胎儿肾缺如筛查的基本方法,多普勒检查明确大部分诊断,血管模式明确显示肾血管走行和分布.三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以大大提高胎儿泌尿生殖系统畸形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李玮璟;吴珍生;石晓蓝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微成像检测转基因小鼠前列腺癌(TGMAP)模型并与三维病理图像比较.方法:通过三维微超声成像系统对TGMAP小鼠前列腺癌进行三维超声图像采集,对前列腺癌标本进行连续切片,扫描并存储图像,纵向排列所有的二维图像获得重建的三维数字化病理图像,对三维超声图像和三维病理图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定性比较前列腺癌的三维超声成像与连续组织学切片,证实了该超声系统可以准确显示活体小鼠肿瘤的大小和形状.结论:小鼠前列腺癌模型的三维超声微成像有望成为小鼠临床前期研究的新的微成像手段.
作者:武国军;王福立;朱李兵;袁建林;王禾;张更;于磊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并比较保留胸肌后外侧切口(muscle-sparing postero-lateral thoracotomy,MPT)和腋下弧形保留胸肌切口(muscle-sparing curve axillary thoracotomy,MCAT)应用于肺癌标准肺叶/全肺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彻底性以及对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有234例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本手术组接受标准的肺叶/全肺切除术+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169例接受MCAT(MCAT组),其余65例接受MPT(MPT组).观察不同切口对术后肺部感染和切口并发症的影响,比较清扫纵隔淋巴结数,评价术后上肢早期情况和患者术后3个月切口相关症状.结果:两组清扫纵隔淋巴结数相近,分别为14.27枚和15.69枚.MCAT组有18例患者出现血清肿.所有的MPT患者均出现切口红肿现象.术后第1天术侧上肢活动范围MCAT组优于MPT组(154例vs 7例).术后两组诉切口疼痛的人数相似,但MCAT组VAS评分低于MPT组[1个月时(1.07±0.355)vs(3.55±1.150);3个月时(0.96±0.228)vs(1.75±1.030)].结论:MCAT在手术的彻底性上与MPT相似,均能满意地完成肺叶/全肺切除术和纵隔淋巴结清扫.MCAT组术后早期阶段上肢活动能力和术后3个月时慢性疼痛优于MPT组.推荐MCAT为肺癌手术标准切口.
作者:杨学宁;廖日强;聂强;钟文昭;吴一龙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胆道镜保胆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我院1997年7月至2007年7月采用胆道镜微创切口保胆取石治疗420例胆囊结石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临床资料、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术后治疗措施及术后1年复发率等.结果:420例胆囊结石行保胆取石411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因胆囊管不通畅行胆囊切除9例:3例术后结石残留,9例术后1年复发结石,复发率2.2%(9/411),其中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8例中有2例术后半年复发,复发率25%(2/8).结论:遵守严格的手术适应证,微创胆道镜保胆取石仍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之一.
作者:陈海;郭玉明;张晶;白妙春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观察KTP激光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KTP激光治疗泪道阻塞患者186例(200眼),分为治疗组(应用MMC)和对照组(不应用MMC).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4.90%,总有效率97.17%;对照组治愈率74.47%,总有效率89.36%.经统计学处理,治愈率之间比较X2=3.39,P>0.05;总有效率之间比较X2=5.00,P<0.05.其中慢性泪囊炎治疗组治愈26眼/30眼,占86.67%,有效3眼,总有效29眼/18眼,占96.67%.对照组治愈率62.07%,有效5眼,总有效率79.31%.经统计学处理,治愈率之间比较X2=4.71,P<0.05;总有效率之间X2=4.25,P<O.05.结论:KTP激光疏通联合丝裂霉素C能有效防止泪道再阻塞,尤其对慢性泪囊炎更有效.
作者:王翠红;贾万程;张春娣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传统手指测血糖在反映老年2型糖尿痛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指导治疗等方面的优劣.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3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血糖监测.结果:CGMS监测与手指血糖监测3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两种血糖值进行t检验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CGMS调整治疗3 d后患者的FBG、早餐后2 h、中餐后2 h、晚餐后2 h、晚22:00、凌晨2:00血糖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现8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结论: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雷兰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在临床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作者:焦文君;李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脊柱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常见部位,由于临床发病相对较少,往往易漏诊、误诊.本文回顾分析19例早期误诊的脊柱转移瘤,报告如下.
作者:许刚;史振满;季明华;张鹏;郭树章;王鑫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及顺铂化疗(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和毒副反应.方法:63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GP方案)和治疗组(艾迪联合GP方案).对照组应用吉西他滨1 000mg/m2,静滴,d1、8,顺铂80mg/m2,分割为第1~3天,静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80 mL静滴.d1~14;21 d为1周期,完成2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受益反应(CBR)在KPS评分、体重增加及止痛药用量减少三项指标上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具有改善生存质量和明显协同、增效和减毒作用,且毒副反应轻微,可作为化疗的重要辅助用药.
作者:张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栽体,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以包封率、栽药量、粒径及24 h释放率等为观察指标,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显著影响微球制备工艺条件的7种因素.结果:优化后的工艺条件是BSA用量为5 mg、PEG用量为0.2 mL、PLGA用量为200 mg、PVA浓度为1%、NaCl浓度为10%、超声功率为40 W、复乳搅拌速度为1 000 r/min.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以得到包封率高、粒径适宜、突释较少的BSA-PLGA微球.
作者:曾晗冰;李万里;徐华梓;李士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胎鼠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及调控作用.方法:取孕龄16 d清洁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VEGF低剂量组和VEGF高剂量组,每组10只.VEGF低剂量组每只孕鼠给予VEGF0.5 μg,VEGF高剂量组每只孕鼠给予VEGF 1μ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 mL/kg,术后置于清洁笼中常规喂养.于用药后3 d,剖宫取出胎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半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胎鼠肺组织MMP-2和MMP-9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MMP-2蛋白和mRNA的表达相对值分别为120.23±10.93和0.33±0.08;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相对值分别为113.07±8.11和0.21±0.04.VEGF低剂量组MMP-2蛋白(138.17±12.32)、mRNA(0.65±0.15)和MMP-9蛋白(130.22±11.12)、mRNA(0.60±0.09)表达有一定程度的增高(P<0.05);VEGF高剂量组的各项表达量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VEGF可上调胎鼠肺组织中MMP-2和MMP-9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可促进胎鼠的肺部发育.
作者:孙羽;肖玉;李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评价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和小剂量阿曲库铵对喉罩置入的麻醉效果.方法:拟行喉罩全麻患者90例,年龄18~60岁,体重40~80 kg,ASA Ⅰ~Ⅱ级,分为3组,异丙酚-芬太尼组(PF组),依托咪酯-芬太尼组(EF组),依托咪酯-芬太尼-阿曲库铵组(EA组),每组30例.每组患者静脉注射1μg/kg芬太尼后2nin,PF组静脉注射异丙酚2.0mg/kg,EF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EA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和阿曲库铵0.05 mg/kg,意识消失后置入喉罩.在喉罩置入时,评估下颌松弛情况和喉罩置入条件;记录在喉罩置入过程中咳嗽、干呕、喉痉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前、后及喉罩置入后1、2、3 min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以及从麻醉诱导结束到出现自主呼吸的呼吸暂停时间.结果:EA组与PF组下颌松弛度和喉罩置入条件明显优于EF组(P<0.05):EA组与PF组咳嗽、干呕及喉痉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EF组(P<0.05);在麻醉诱导后,PF组MAP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EF组和EA组(P<0.05);各纽呼吸暂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及小剂量阿曲库铵麻醉可提供满意的喉罩置入条件且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
作者:邓纯勇;龙新平;田华平;崔丽萍;吴德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截骨矫形架桥植骨在治疗陈旧跟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截骨矫形架桥植骨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1~55岁,平均30岁;伤后至手术时间5~36个月,平均22.4个月.结果:15例15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15.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跟骨高度、宽度、Bohler角基本恢复正常.术前按Kerr跟骨骨折百分评分系统评分,均低于62分,平均46.7分;治疗后9例达86分以上,4例达71分以上,1例53分,1例42分,治疗优良率86.7%.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截骨矫形架桥植骨治疗陈旧跟骨骨折具有矫正跟骨畸形,恢复后足外形及功能明显的优点.是改善陈旧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常敏;高启龙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不同对比度视力,探讨对比度视力对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价值.方法:试验组为51例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对照组为55例性别、年龄、屈光状态均与试验组相匹配,且眼部完全健康的受试者.对比度视力采用E字视标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计划视力表(ETDRS视力表)分别测量100%、25%、10%3个对比度视力.结果:106例受试者212只眼数据纳入本研究结果中.随着视力表对比度的下降,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度视力的差异显著性增加(100%,P>0.05;25%,P<0.01;10%,P<0.01).试验组在低对比度下(25%和10%),自身双眼视力差异显著高于对照组双眼间视力差异(P<0.01).结论:早期青光眼患者可能由于周围视神经纤维的受损,从而出现低对比度视力的下降,且表现为双眼对比度视力的不对称性下降.测量不同对比度视力对青光眼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方华;邓如芝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茵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现状.方法:对2007-2008年我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出的470株鲍曼不动杆茵进行回顾性调查及耐药情况统计,用VITEK 2 Compact对其进行鉴定和对17种常用抗茵药物的药敏实验.结果:470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以重症ICU病房分布为主,占33.2%,其次为呼吸内科病房(13.2%),神经外科病房(11.0%);2008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比2007年都有所提高(P<0.05),除了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庆大霉素;检测中出现4个月相对分离高峰期.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对常用抗茵药物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在抗感染治疗时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同时应加强医院病房环境和人员手消毒,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定植和播散.
作者:王媚;刘素玲;何启勇;黄爱伟;陈柳勤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同期放化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取1999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病理确诊为宫颈癌Ⅰb2~Ⅱb期患者99例,分为A组45例:采用静脉化疗+后装+手术;B组29例:采用静脉化疗+手术;C组25例:采用后装+手术,化疗采用PVB或顺铂+5-Fu方案,化疗、放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结果:同期放化疗的综合性治疗宫颈癌比单一治疗效果好.A组疗效比B、C组好,A组、B组、C组RR分别为88.89%、72.4%、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手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3年生存率93.3%相比B、C组75.8%、72.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巨块型宫颈癌术前同期放化疗可缩小局部病灶,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生存率,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作者:刘莉 刊期: 2009年第17期
随着心脏血管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可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但由于婴幼儿的部分器官未发育完全,代偿能力差,抵抗力低,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等特点,婴幼儿体外循环围手术期病死率较成人高[1].
作者:李莉;李慧敏;罗安妮 刊期: 2009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