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差异

杨帆;徐书雯;黄越冬;肖豪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血管性, 同型半胱氨酸
摘要:目的:探讨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鉴别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AD患者20例(AD组)、VD患者18例(VD组)、正常体检人员20例(正常对照组)空腹静脉血各4mL,离心后使用全自动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浆Hcy水平,并以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血清VitB12、叶酸水平,进行组间Hcy,VitB12与叶酸水平差异比较以及三者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VD、AD组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浆Hey水平分别是(17.6±4.3)、(14.7±3.O)μmol/L以及(13.1±2.5)μmol/L,其中VD组与AD组、VD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8和P<O.001),而AD组与正常时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O.129).VD、AD组以及正常对照组间血清VitB12、叶酸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血浆Hey与血清VitB12水平呈负相关(r=-0.340,P=O.021).结论:VD患者平均血浆Hey水平明显高于AD患者,提示血浆Hey水平对于鉴别AD和VD有一定临床意义,但仍应同时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肋间神经冷冻镇痛在开胸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法在开胸术后应用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0例开胸手术患者分成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A组,n=50)与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镇痛泵镇痛组(B组,n=50).A组关胸前冷冻切口及上下各一肋间和放置胸引管的肋阃神经根部[(-60±10)℃,90s],B组关胸前用罗哌卡因,在切口及上下各一肋间和放置胸引管的肋间神经阻滞+术后静脉镇痛泵.根据VAS法对术后胸痛进行评价,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追加镇痛药物、肺部并发症和术后肺功能FEV1的情况,及进行术后肋间神经功能恢复的随访.结果:在VAS评分、追加镇疼药物使用和肺部并发症及术后肺功能FEV1等,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B组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O.05);A组患者可出现较长时间切口周围及上腹部麻木感,但基本可以耐受.结论:肋间神经冷冻镇痛法在开胸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开胸术后镇痛方法.

    作者:魏玉磊;石文君;崔玉环;陈刚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刺五加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胰腺不同血运阻断时间的损伤程度,确定合适的没有明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胰腺热缺血时间,研究刺五加能否减轻大鼠的胰腺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通过钳闭大鼠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建立大鼠胰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通过刺五加腹腔保留灌注预处理,了解其对胰腺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对不同血运阻断时间的胰腺组织进行光电镜检查和相关血清丙二酰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淀粉酶(AMS)等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不同热缺血时间的大鼠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和MDA、SOD、NO、AMS等指标均存在显著的差别,胰腺热缺血10min无明显缺血再灌注损伤,热缺血20min出现明显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热缺血30min有显著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刺五加预处理组的再灌注损伤明显减轻.结论:胰腺的血运阻断时间不能超过20min,好不超过10min,刺五加对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周建峰;谢敏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超细胃镜在食管支架置入术中的运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超细胃镜在食管支架置入术的运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对13例行超细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3例患者食管支架置入一次性成功,术后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超细胃镜下行食管支架置入术使患者的反应较小、依从性较好,能较好解决食管癌狭窄患者进食困难的问题,提高生存质量;正确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保证.

    作者:熊学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肝硬化患者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技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在肝硬化患者中临床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双通道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择肝硬化患者共30例,按照肝功能Child-Pugh A、B级分别编为A组(n=15)、B组(n=15).另选15例无肝硬化且肝功能正常的择期腹部非肝脏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设为3μg/mL,同时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ng/mL.结果:3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平均血压和心率变化均在正常范围.意识消失的时间及完成插管的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O.05).虽然3组患者丙泊酚TCI停止时预期清醒的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实际清醒至拔出导管时间A组、B组较C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双通道TCI技术用于肝硬化患者的全凭静脉麻醉,可以提供满意的麻醉深度,维持循环功能稳定,对麻醉及手术中各种刺激的反应与肝功能正常患者相同.但是肝硬化患者在停止丙泊酚输注至恢复清醒的时间较肝功能正常患者明显延长.

    作者:张之翠;张利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66例择期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为瑞芬太尼组,对照组为芬太尼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的HR、SBP和DBP变化,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观察组术中HR、SBP和DBP以及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兆云;徐峰梅;汪博;胡艳;李劲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胸腺瘤术后早期重症肌无力5例

    胸腺瘤与重症肌无力的关系至今仍不十分清楚,据统计胸腺瘤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发生率是10%~30%,而术前诊断胸腺瘤并无重症肌无力症状患者术后早期却出现重症肌无力症状临床上较少见,总结近年来对我科胸腺瘤患者术后的观察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厚赏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肝硬化患者胃镜下表现与肝脏疾病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通过观察肝硬化患者胃镜下的表现,分析各种镜下表现与肝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为判断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程度及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82例肝硬化患者常规进行胃镜检查,记录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溃疡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并对以上患者进行肝功能Chid-pugh分级,探讨不同肝功能分级及门、脾静脉内径与胃镜下表现的关系.结果: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增加,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P<0.01);溃疡的发生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之间无相关性(P>0.05);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PHG的发生率及溃疡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O.01);却感染与PHG的发生无相关性(P>O.05);溃疡的发生率在Hp阴性组和阳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门、脾静脉内径与食管静脉曲张和PHG程度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肝功能损害的程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作者:田广俊;芮玩珠;陈培琼;池晓玲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属于非经典HLA-I类分子,与经典HLA-I类抗原不同,它组织分布局限,正常生理条件下HLA-G的表达与HLA其他抗原的普遍表达存在不同,仅限制性地表达在一些免疫赦免区,如母胎交界面、胸腺髓质间上皮细胞和眼球部分,病理状态下表达于感染、肿瘤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移植功能良好的情况下[1].

    作者:王健富;刘东;邹海波;朱春丽;吴家清;蒙善东;申升;李琴;郑克立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椎管内应用阿片类等镇痛药长期镇痛的并发症和副作用

    1976年科学家首次发现鞘内注射阿片受体激动剂能有效减轻动物疼痛,仅隔3年,这种镇痛方法即试用于临床.随后,椎管内应用镇痛药,特别是硬膜外腔应用阿片类镇痛药物被广泛用于手术后疼痛等急性疼痛的镇痛.不仅如此,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长期给予阿片类等镇痛药还被广泛用于晚期癌症剧痛患者镇痛和传统方法镇痛效果不佳的慢性疼痛镇痛.

    作者:陈小波;简道林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小儿喉罩置入时七氟烷和丙泊酚的合适浓度及选择

    目的:探讨小儿喉罩置入时七氟烷和丙泊酚的合适浓度,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方法:择期小儿腹股沟手术100例,年龄1-12岁,ASA Ⅰ~Ⅱ级,体重10-30kg.不用术前用药,常规禁食禁饮.基础麻醉:芬太尼2μg/kg、阿托品O.02 mg/kg及氯胺酮2 mg/kg于入室前10min肌肉注射.七氟烷组(S组,n=50)采用七氟垸和笑气吸入,按照有无基础麻醉分为两组SA组(N=25)和SB组(n=25).丙泊酚组(P组,n=50)采用效应室浓度靶控输注,按照有无基础麻醉分为PA组(n=25)和Pb组(n=25).4组均根据Dixon序贯法来确定喉罩置入时的合适浓度.在咽喉反射消失、下颌松弛、睫毛反射消失时用翻转法置入.观察入室时、喉罩置入前和置入后的心率、呼吸频率、pETCO2、SpO2及异常情况.结果:SA组喉罩置入时呼末七氟烷浓度的ED50为1.57%,SB组喉罩置入时呼末七氟烷浓度的ED50为2.10%;PA组喉罩置入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ED50为4.10μg/mL,PB组喉罩置入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ED50为3.69μg/mL.结论:需要基础麻醉的小儿可能以丙泊酚靶控输注置入喉罩较妥,不需要基础麻醉的小儿则以用七氟烷吸入诱导置八喉罩为宜.

    作者:袁开明;李军;叶莉莎;高萍;张旭彤;徐坚;苏尔瞻;连庆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电切除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对老年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149例老年BPH患者行TURP的护理配合.结果:149例患者围手术期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护理缺陷.结论:护士严格按照护理规程操作,熟悉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手术前后的专科护理,对患者实行周密细致的整体护理是BPH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作者:邓秋儿;谢伟珍;练惠宜;梁惠图;邓碧霞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甲状腺癌中Ki67和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Ki67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199例甲状腺石蜡标本的Ki67和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其中甲状腺癌76例(乳头状癌35例、滤泡癌22例、髓样癌19例);甲状腺良性肿瘤72例;癌旁甲状腺组织41例;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结果:Ki67蛋白表达在甲状腺癌组织、甲状腺良性肿瘤、癌旁甲状腺组织、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6.3%(58/76)、11.1%(8/72)、17.1%(7/41)、10.0%(1/10);甲状腺癌组织中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χ2=15.486,P=0.002),明显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χ2=12.264,P=0.012),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χ2=19.652,P=0.000).Survivin蛋白表达在甲状腺癌组织、癌旁甲状腺组织、癌甲状腺组织、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9.5%(68/76)、13.9%(10/72)、28.1%(9/32)、10.0%(1/10);甲状腺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χ2=18.652,P=0.000),明显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χ2=11.821,P=0.014),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χ2=21.572,P=0.000).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中Ki67、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4%(38/44)和88.9%(40/4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Ki67、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62.5%(20/32)和77.4%(24/31),χ2=9.053,P=0.041;χ2=9.417,P=0.035].76例甲状腺癌组织中Ki67、survivin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3=0.301,P=0.015).结论:Ki67和survivin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过表达与淋巴转移有关,有希望预测甲状腺癌的淋巴转移及成为临床治疗的靶点.

    作者:冯雯;曹亦军;张计训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减退的神经心理学特征

    目的:研究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减退的神经心理学特点.方法:对脑梗死非痴呆74例住院患者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MoCA量表)在Jorms Korten(IQCODE)问卷筛查后于发病第14天、1个月、3个月时间点评定认知功能.结果:发病1个月内由评价结果表明MoCA量表敏感性优于MMSE量表.于发病3个月视空间试验、交替连线试验、画钟试验合并缺损的人数多,在发病3个月内持续高水平且较其他项目改善偏慢.结论:脑梗死发病初期即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很可能以执行功能、视空间结构技能及图形描画能力、逻辑能力受损为主要特征.

    作者:赵振武;谢颖桢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脑脊液鼻漏并发化脓性脑膜炎1例

    患者女,因发热,伴头痛4d,神志不清1d,于2007年4月入院.4d前出现鼻塞伴流涕,发热,体温达38.5℃,头痛,呈持续性钝痛,以头顶部为主.曾在当地农场医院救治,用药不详,症状未见好转.人院前1d,患者出现烦躁,头痛剧烈,恶心呕吐,呕吐物均为胃容物,高热,体温达到39.8℃,继而呼之不应,神志不清,家人急送我院急诊科,行血常规:WBC20.20×109/LN 93%.

    作者:李文刚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子痫前期母儿常规脑电图的研究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孕产妇及其新生儿常规脑电图(EEG)的特点.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子痫前期孕产妇及其新生儿进行EEG检查,分析其特点并与正常孕产妇及其新生儿EEG进行比较,对轻、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EEG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3例正常分娩孕产妇EEG均正常.32例子痫前期孕产妇(轻度子痫前期19例,重度子痫前期13例),其中16例EEG为正常,16例EEG为异常(界限性EEG 7例,异常EEG 9例).异常EEG中,13例表现为癫痫样放电,2例以快波活动为主,1例以慢渡活动为主.子痫前期与正常孕产妇EEG结果经卡方检验,P<0.0001,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轻、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EEG结果经卡方检验,P=0.7189,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正常母亲新生儿23例,其中17例无脑损伤,6例有脑损伤,EEG22例正常,1例异常.子痫前期母亲新生儿28例,其中17例无脑损伤,11例有脑损伤,24例EEG正常,4例异常.正常与子痫前期母亲新生儿脑损伤结果经卡方检验,P=O.3198,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正常与子痫前期母亲新生儿EEG改变经Fisher精确检验,P=0.362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子痫前期孕产妇EEG改变以癫痫样放电为主;与正常孕产妇相比,子痫前期孕产妇EEG变化显著;子痈前期轻、重程度可能对EEG无显著影响.母亲子痫前期对新生儿脑结构和功能可能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陈康文;刘登礼;麻湘;张德雄;林开颜;张蔚起;谢士军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中心ICU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流行病学情况、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旨在为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防治提供依据和策略建议.方法:通过院内感染监测系统,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132名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病原菌以及药敏情况和部分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为228例,感染发生率为20.1%(228/1132);患者发生感染部位前3位分别为肺部感染77.2%(176/228),血液感染8.8%(20/228),泌尿道感染7.8%;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前3位为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VAP)日感染率为41.6%,留置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日感染率为14.6%,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日感染率为11.O%;感染患者病情严重,主要为肺部疾病(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呼吸衰竭)37.7%,脑部疾病(脑出血、脑梗死、脑挫伤)35.9%:分离出病原菌224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真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病原菌构成前3位分别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2.3%(50/224).真菌21.4%(48/224),鲍曼不动杆菌18.1%(40/224).结论:中心ICU患者病情严重,侵入性操作多,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真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所占比例也升高,且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对于重症感染患者应当积极地根据药敏结果,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罗伟文;张伟强;罗伟雄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儿科门诊青霉素皮试假阳性患儿50例护理体会

    在儿科门诊患儿护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患儿青霉素皮试结果呈阳性或接近阳性,但后来的实践中证明这些患儿可以使用青霉素而不发生过敏反应,这种阳性称为假阳性.青霉素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选择幅度大,价格相对低廉,为多种疾病临床用药的首选.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青霉素结果呈假阳性反应,使患儿丧失首选青霉素的机会,影响了疾病的治疗效果,也给患儿家庭带来了更大的经济负担.

    作者:施晓冬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小型海绵状血管瘤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切除脑深部小型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4例脑深部小型海绵状血管瘤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进行显微手术.结果:所有病例均全切除病灶,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在切除脑深部小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技术,不仅定位准确,通过动态示踪全切除病灶,而且能较好地保护神经功能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波;朱世强;毛之奇;陆永建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胃息肉钳夹活检术与切除术后的病理诊断比较

    目的:评估内镜下钳夹活检术对胃息肉诊断的准确性,探讨胃息肉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近7年在湘雅医院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的患者资料,重点比较胃息肉钳夹活检术与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48例胃息肉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单发42例(88%).共检出息肉55枚.多位于胃窦和胃体,37枚(67%)息肉直径大于1cm.息肉钳夹活检术与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仅为60%,Kappa值为0.38,P<O.01.所有患者在接受内镜下治疗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胃息肉钳夹活检术与切除后的标本病理结果存在显著的不一致,根据钳夹活检术对胃息肉进行分类不一定可靠.内镜下治疗胃息肉安全、有效,对于无内镜下治疗禁忌证的胃息肉患者,建议在首次内镜检查时即予以息肉切除.

    作者:叶玲;张桂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食管癌538例内镜病理分析附多源癌13例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内镜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38例食管癌在性别、年龄、部位、症状、内镜分型与病理分型间的特点与关系.结果:538例中男女比例为2.82∶1,平均年龄58.2岁,50~69岁为高发年龄,40岁以下青年患者占2.97%;症状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胸骨后痛、腹痛、呕血黑便等.发生部位以中段多,其次为下段,上段较少,其中检出多源癌13例(2.42%),检出原位癌12例(2.23%),组织学上以鳞癌为主,占79.6%,腺癌占10.85%,鳞癌大部分分化良好,腺癌则大部分分化较差,且多发于下段.结论:50~69岁男性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青年患者有增加趋势;食管癌以中、下段为多发,主要以鳞癌为主,腺癌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且腺癌多分化不良:对高危人群定期胃镜检查以及对可疑病灶常规活检是发现早期癌的主要途径;在行胃镜检查时不要满足一个病灶,应尽量行全上消化道检查,以免漏检多源癌.

    作者:林汉利;郑昌京 刊期: 2009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