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雯;曹亦军;张计训
目的:探讨单鼻腔切口的半面翻揭术与鼻侧切开术两种进路联合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肿瘤病变的优缺点.方法:单鼻腔切口半面翻揭联合鼻内镜手术3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恶性肿瘤13例,乳头状瘤9例,其他良性肿瘤10例;鼻侧切开术联合鼻内镜手术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恶性肿瘤13例,乳头状瘤7例,其他良性肿瘤1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疗效.结果:两组术野暴露范围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手术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所有面部均遗留术后切口瘢痕.结论:单鼻腔切口半面翻揭径路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选择性的单侧鼻腔鼻窦肿瘤不遗留面部瘢痕、出血减少,术野暴露及手术效果与鼻侧切开雷同,可替代鼻侧切开手术.
作者:孙文忠;徐志文;韦富贵;李纪辉;朱汉平;邓鹏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总结年龄≥80岁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19例患者年龄80~86岁,平均(81.6±2.2)岁.17例在心脏不停跳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冠脉搭桥手术,2例因术前合并严重瓣膜关闭不全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同期1例行二尖瓣成形术,1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1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搭桥2.9支.院内死亡1例,占5.3%,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术后不能脱离呼吸机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心房颤动3例,神经精神并发症3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切口感染1例.16例随访6个月~5年,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脑出血.多数患者生存质量良好,无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结论:80岁以上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总体效果满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武忠;王东进;张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小儿喉罩置入时七氟烷和丙泊酚的合适浓度,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方法:择期小儿腹股沟手术100例,年龄1-12岁,ASA Ⅰ~Ⅱ级,体重10-30kg.不用术前用药,常规禁食禁饮.基础麻醉:芬太尼2μg/kg、阿托品O.02 mg/kg及氯胺酮2 mg/kg于入室前10min肌肉注射.七氟烷组(S组,n=50)采用七氟垸和笑气吸入,按照有无基础麻醉分为两组SA组(N=25)和SB组(n=25).丙泊酚组(P组,n=50)采用效应室浓度靶控输注,按照有无基础麻醉分为PA组(n=25)和Pb组(n=25).4组均根据Dixon序贯法来确定喉罩置入时的合适浓度.在咽喉反射消失、下颌松弛、睫毛反射消失时用翻转法置入.观察入室时、喉罩置入前和置入后的心率、呼吸频率、pETCO2、SpO2及异常情况.结果:SA组喉罩置入时呼末七氟烷浓度的ED50为1.57%,SB组喉罩置入时呼末七氟烷浓度的ED50为2.10%;PA组喉罩置入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ED50为4.10μg/mL,PB组喉罩置入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ED50为3.69μg/mL.结论:需要基础麻醉的小儿可能以丙泊酚靶控输注置入喉罩较妥,不需要基础麻醉的小儿则以用七氟烷吸入诱导置八喉罩为宜.
作者:袁开明;李军;叶莉莎;高萍;张旭彤;徐坚;苏尔瞻;连庆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慢性HBV/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浆脂多糖(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及一氧化氮(NO)水平与肝损伤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慢性HBV/HCV重叠感染患者(HBV/HCV组)42例,其中重型肝炎(SH组)25例,慢性肝炎(CH组)17例;慢性HBV单独感染患者(HBV组)60例;慢性HCV单独感染患者(HCV组)60例和正常对照者(NC组)60例.应用鲎三肽基质显色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及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检测血浆中LPS、TNF-α、IL-10及NO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活性、TBIL浓度.结果:HBV/HCV组血浆LPS、TNF-α及NO水平明显高于HBV、HCV组及NC组(均P<0.01),SH组LPS、TNF-α及NO水平明显高于CH组(均P<0.01),HBV/HCV组血浆IL-10水平则明显低于HBV、HCV组及NC组(均P<O.01),SH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CH组(P<O.01).HBV组与HCV组间血浆LPS、TNF-α、IL-10及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BV/HCV组血浆LPS、TNF-α及NO水平与ALT、TBIL呈显著正相关,而血浆IL-10水平与ALT、TBIL呈显著负相关.结论:HBV/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浆UPS、TNF-α、IL-10及NO水平的变化与肝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冷耀明;帅丽华;周小娟;江永青;何媛 刊期: 2009年第19期
消化道狭窄一般多以手术治疗为主,随着内镜下各种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对不适合或不宜手术治疗的各种原因导致的消化道狭窄,可采用高频电凝电切、微波、探条扩张等治疗方法.但上述方法的疗效持续时间短,多须反复治疗.
作者:陶坤明;姚定康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血清脑特异性蛋白(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97例来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COPD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患者(病例组),并根据FEV1值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对所有入选者均进行血清S100b、NSE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S100b、NSE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2)病情严重程度级别高者,S100b、NSE值高,呈高度正相关(分别为γ=0.744,r=O.674).结论:提示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存在一定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现象,且随着病情加重而加剧,故进行血清S100b、NSE水平检测有助于临床病情的评估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项公强;王国胜;王强和 刊期: 2009年第19期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效的手段.HSCT可通过免疫细胞介导的移植物抗白血病反应(graft versusleukemia reaction,GVLR)消除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达到治愈的目的.
作者:杨进波;董明驹;朱贵忠;曹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比较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的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为合理选择实验室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北京同仁医院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患者90例,采用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差异具有显著性,而且一致性差(χ2=6.667,P=0.015,Kappa值=O.242,P=0.01).ELISA方法的灵敏度=98.5%,特异度=70.8%,阳性预测值=90.3%,阴性预测值=94.4%,假阳性率=29.2%,假阴性率=1.5%,诊断符合率=91.1%;间接免疫荧光法的灵敏度=84.8%,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70.6%,假阳性率=0,假阴性率:15.2%,诊断符合率=88.9%.结论: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各有优势,实验室应根据临床的诊断要求选择合适的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方法.
作者:王利君;袁梁 刊期: 2009年第19期
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是决定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角膜透明度的关键,因此,如何减轻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已经成为所有眼科医师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们于2007年起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采用不同方法娩核,目的在于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雅娜;颜伟年;叶宇峰;董映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瘦素是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调节诸多生理功能的作用.这些调节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作用来实现的.瘦素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位点主要包括含有其受体的弓状核、腹侧正中下丘脑核、边下丘脑核和背中线下丘脑核等下丘脑位点.
作者:袁良杰;张敬军 刊期: 2009年第19期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fanctional abdominal pain syndrome,FAPs)又称慢性特发性腹痛或慢性功能性腹痛,是指持续或频繁发作的腹痛,病程超过半年,但与胃肠道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功能性疾[1].
作者:王婷婷;倪志;刘南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149例老年BPH患者行TURP的护理配合.结果:149例患者围手术期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护理缺陷.结论:护士严格按照护理规程操作,熟悉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手术前后的专科护理,对患者实行周密细致的整体护理是BPH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作者:邓秋儿;谢伟珍;练惠宜;梁惠图;邓碧霞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了解IgG抗-E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盐水法检测患儿及其父母Rh血型,用新生儿溶血病血型血清学检查检测新生儿Rh溶血病,用Rh抗原谱细胞鉴定孕妇血清、患儿血清和红细胞抗体释放液中的Rh系统抗体.结果:通过母婴血清学检查结果分析,检出4例IgG抗-E.结论:抗-E致Rh新生儿溶血病一经证实,可及时为患儿选择E抗原阴性的ABO与患儿同型、Rh血型同母亲的血液为患儿进行换血和综合治疗,其疗效显著.
作者:康琼英;马西霞;白雪梅;孙霖;温洁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新型谷氨酸转运体抑制剂TBOA对戊四氮点燃癫痫的发生及神经病理作用,寻找治疗戊四氮点燃癫痫的新方法.方法:戊四氮慢性点燃方法进行造模,分为癫痫组和TBOA治疗组.TBOA治疗组造模前3d大鼠侧脑室注射TBOA,癫痫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2周后处死大鼠,研究两组癫痫的发生率、海马及皮质的病理改变、神经元计数.结果:1d的癫痫发生率在癫痫组为87.5%,TBOA治疗组为40.6%,光镜显示TBOA治疗组的损害程度轻于癫痫组.l、3d时海马CAI区神经元计数癫痫组与TBOA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5、7d时,癫痫组神经元计数少于TBOA治疗组(均P<0.05).皮质区变化规律同海马CAI区.结论:早期应用谷氨酸转运体抑制剂TBOA能降低癫痫的发生率,并改善癫痫后神经病理损害.
作者:黄艳军;郑帼;晋光荣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76例甲状腺结节性疾病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前超声诊断甲状腺腺瘤准确率为82%,甲状腺癌86%,结节性甲状腺腺肿9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冯占武;丛淑珍;李康;陈青;吴丽桑;周立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了解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初发病例分为治疗组(亚砷酸组)和对照组(维甲酸联合化疗组),分别观察两组的完全缓解率,达到完全缓解所需要的时间,高白细胞综合征、DIC等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对于对照组中未获缓解的患者以及治疗期间复发患者采用联合亚砷酸治疗的方法,观察上述指标.结果:初发病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和75.0%,并且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对照组平均需要38d,而治疗组平均仅需要29d,平均缩短9d的时间.复发病例采用联合亚砷酸治疗的方案仍然可以达到62.5%的完全缓解率,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平均需要35d.两组患者完全缓解率和达到完全缓解所需要时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高白细胞综合征以及早期DIC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其他不良反应比较轻微,且通常为一过性.不需停药,经对症处理均能好转.结论: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并且与维甲酸和联合化疗无交叉耐药,对于使用维甲酸和联合化疗治疗以后复发的患者,亚砷酸同样有效,并且不良反应轻微,治疗过程中可以大大缩短疾病恢复的时间,减少住院天数,节省医疗费用.
作者:唐小万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Ki67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199例甲状腺石蜡标本的Ki67和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其中甲状腺癌76例(乳头状癌35例、滤泡癌22例、髓样癌19例);甲状腺良性肿瘤72例;癌旁甲状腺组织41例;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结果:Ki67蛋白表达在甲状腺癌组织、甲状腺良性肿瘤、癌旁甲状腺组织、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6.3%(58/76)、11.1%(8/72)、17.1%(7/41)、10.0%(1/10);甲状腺癌组织中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χ2=15.486,P=0.002),明显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χ2=12.264,P=0.012),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χ2=19.652,P=0.000).Survivin蛋白表达在甲状腺癌组织、癌旁甲状腺组织、癌甲状腺组织、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9.5%(68/76)、13.9%(10/72)、28.1%(9/32)、10.0%(1/10);甲状腺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χ2=18.652,P=0.000),明显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χ2=11.821,P=0.014),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χ2=21.572,P=0.000).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中Ki67、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4%(38/44)和88.9%(40/4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Ki67、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62.5%(20/32)和77.4%(24/31),χ2=9.053,P=0.041;χ2=9.417,P=0.035].76例甲状腺癌组织中Ki67、survivin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3=0.301,P=0.015).结论:Ki67和survivin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过表达与淋巴转移有关,有希望预测甲状腺癌的淋巴转移及成为临床治疗的靶点.
作者:冯雯;曹亦军;张计训 刊期: 2009年第19期
患者女,76岁.咳嗽、咳痰、胸闷、气短4个月,因受凉咳嗽加重,并咳少量白色黏痰,偶带血丝,痰不易咳出,伴气短、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而人院.病程中无发热、头痛、咽痈、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无恶心、呕吐、盗汗等.查体:体温36.6℃.脉搏10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70 mmHg.
作者:李惠民;邵景元;李哲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对上消化道疾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检测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对l355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脚感染检测,并对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l355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Hp检出率为57.6%.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依次为:十二指肠溃疡94.4%(151/160)、胃溃疡71.8%(79/110)、慢性萎缩性胃炎63.1%(123/195)、胃癌60.3%(38/63)、胃食管返流病56.2%(18/32)、慢性浅表性胃炎43.8%(299/683).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和胃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43,P=O.0000).不同性别、年龄Hp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8,P=O.184;χ2=9.2128,P=O.1009).结论:上消化道疾病的Hp感染率较高,且两者关系密切;Hp感染与性别年龄无关.
作者:季婷婷;叶方鹏;林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第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胰岛β细胞株MIN6,分为对照组、tBHP(25μmol/L)组、GLP-1(10nmol/L)组和GLP-I+tBHP组.Annexin V-F 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Griess法检测各实验组细胞内NO水平.结果:25μmol/L tBHP作用1h可诱导MIN6细胞凋亡,并使细胞内NO含量明显增加.预先经过10nmol/L GLP-1作用24h后,tBHP诱导的MIN6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同时细胞内NO含量亦显著降低.结论:GLP-1可以抑制tBHP诱导的胰岛β细胞株MIN6凋亡,其机制可能与GLP-1减少tBHP诱导的NO合成有关.
作者:黎黎;汤夏莲 刊期: 2009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