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超;杨新妹;许汉标;杨中华;王行环
患儿男,5岁,体重16kg,因右胫腓骨骨折入院,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既往体健,术前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常规禁食禁饮,以阿托品0.3 mg、鲁米那30m异术前半小时肌注.入手术室后肌注氯胺酮80mg,待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通道.于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入导管,予1%利多卡因1.5 mL查无腰麻征象后继续给予5mL,测平面T10以下.
作者:阮志华;郑晓明;王贤裕 刊期: 2009年第19期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属于非经典HLA-I类分子,与经典HLA-I类抗原不同,它组织分布局限,正常生理条件下HLA-G的表达与HLA其他抗原的普遍表达存在不同,仅限制性地表达在一些免疫赦免区,如母胎交界面、胸腺髓质间上皮细胞和眼球部分,病理状态下表达于感染、肿瘤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移植功能良好的情况下[1].
作者:王健富;刘东;邹海波;朱春丽;吴家清;蒙善东;申升;李琴;郑克立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人肺腺癌细胞SPC-A-1凋亡的影响机制.方法:培养人肺腺癌细胞SPC-A-1,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观察Tet对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blot测定p53、p21及Bax的表达.结果:Hoechst 33258染色、流式细胞仪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均显示Tet明显诱导细胞凋亡,引起G0/G1期阻滞,Western-blot显示Tet明显提高p53、p21及Bax表达.结论:Tet可诱导人肺腺癌细胞SPC-A-1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53、p21及Bax表达有关.
作者:陈辉;王文忠;丁劲松;何学心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瘦素是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调节诸多生理功能的作用.这些调节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作用来实现的.瘦素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位点主要包括含有其受体的弓状核、腹侧正中下丘脑核、边下丘脑核和背中线下丘脑核等下丘脑位点.
作者:袁良杰;张敬军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恩度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6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8例,予恩度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32例,予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时治疗前后实体肿瘤疗效、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甲胎蛋白(AFP)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实验组治疗后实体肿瘤缓解率和AFP转阴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在术后3d均显著升高,实验组术后7d血清VEGF表达水平能迅速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P<0.05).结论:恩度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肿瘤的近期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安全性好,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国庆;虞希祥;郝伟远;施昌盛;陈斌;施振静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小儿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x线诊断.方法:收集46例经X线钡餐检查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小儿胃十二指肠溃疡的X线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46例中,胃溃疡7例(15.2%),十二指肠溃疡38例(82.6%),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1例(2.2%),临床表现以上腹疼痛多,龛影是溃疡的直接征象,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间接征象,两者不尽相同.结论:小儿胃十二指肠溃疡有其临床发病特点,X线钡餐检查仍是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主要检查方法.
作者:曹勇;迪丽拜尔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超细胃镜在食管支架置入术的运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对13例行超细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3例患者食管支架置入一次性成功,术后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超细胃镜下行食管支架置入术使患者的反应较小、依从性较好,能较好解决食管癌狭窄患者进食困难的问题,提高生存质量;正确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保证.
作者:熊学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将培养扩增的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接种到自制的膀胱脱细胞基质(BAM)片上,探讨此法体外构建用于新膀胱黏膜移行上皮化改造的组织工程复合物的可行性.方法:取新鲜猪膀胱制备BAM片,将原代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后接种到BAM片上,培养成多层细胞结构的组织工程复合物.通过组织学观察,了解所制备的BAM结构及细胞在BAM片支架上的黏附及生长情况.结果:此法制备的BAM片具有较完整的胶原结构.细胞在BAM片上黏附、生长和增殖良好,可形成多层细胞的组织工程复合物.结论:该方法可成功培养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制备的BAM片生物相容性良好.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与BAM片联合培养构建成具有多层细胞的组织工程膀胱黏膜替代物,有望用于新膀胱的移行上皮重建.
作者:杨海超;杨新妹;许汉标;杨中华;王行环 刊期: 2009年第19期
水蛭致鼻出血是热带基层部队常见的多发病之一,虽然出血量及出血频率各不相同,但都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压力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基层部队官兵任务繁重,长期反复鼻出血常引起非战减员,影响部队的战斗力.近年来,我所共治疗官兵鼻腔水蛭致鼻出血病例38例,现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希望为基层卫生工作提供参考,以期为基层部队官兵水蛭致鼻出血提供简易实用的诊治方法.
作者:贾剑岗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探讨他汀类药物除降脂作用以外的其他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济静脉内皮细胞,待细胞生长到融合状态时加入不同浓度的ADMA(3、10、30μmol/L)作用48h,观察ADMA对内皮细胞炎症因子产生的影响.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预先孵育20min,然后加入ADMA(30 μmol/L)作用48h,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MCP-1、IL-6和TNF-a浓度,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ADMA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上清液中MCP-1、IL-6和TNF-α浓度并降低NO的含量.外源性补充辛伐他汀可逆转ADMA的效应,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抑制一氧化氮合酶降低NO的合成后,可部分取消辛伐他汀的保护作用.结论:ADMA通过诱导炎症反应,引起内皮功能紊乱,其紊乱程度与ADMA的浓度有关;而辛伐他汀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ADMA诱导的炎症反应,其机制除与其增加NO的合成有关外,可能还有其他物质或途径的参与.
作者:范旰;张怀勤;李蕾;尹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肝癌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已上升为恶性肿瘤的第2位,早期患者手术治疗为首选,但是临床能诊断出的原发性肝癌,常常已处于中晚期,我国原发性肝癌又多伴有严重肝硬化,往往肝功能失代偿,预后差,很多患者已不能完全切除,此时,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为首选方法.
作者:黄刚;陶小红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小鼠B淋巴瘤细胞A20佳的转染方式,为后期研究LMP1基因在A20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使用脂质体转染法、NucleofectorTM核酸转染法和慢病毒载体介导转染法将带有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质粒pCDF-LMP1转染小鼠B淋巴瘤细胞A20,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绿色荧光的分布,比较分析这三种转染方式对A20细胞的转染效率.结果:脂质体转染效率低,仅见个别细胞有绿色荧光,NucleofectorTM核酸转染效率约为10%,浓缩后的慢病毒载体介导转染法效率高,可达80%以上.结论:对于悬浮细胞A20而言,浓缩后的慢病毒载体介导的转染法是佳的转染方式,该方法在将外源基因转染至悬浮细胞方面值得推广,也为极难转染的细胞做稳定转染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陈小艳;张弓;刘芳;赵彤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大鼠胰腺不同血运阻断时间的损伤程度,确定合适的没有明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胰腺热缺血时间,研究刺五加能否减轻大鼠的胰腺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通过钳闭大鼠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建立大鼠胰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通过刺五加腹腔保留灌注预处理,了解其对胰腺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对不同血运阻断时间的胰腺组织进行光电镜检查和相关血清丙二酰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淀粉酶(AMS)等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不同热缺血时间的大鼠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和MDA、SOD、NO、AMS等指标均存在显著的差别,胰腺热缺血10min无明显缺血再灌注损伤,热缺血20min出现明显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热缺血30min有显著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刺五加预处理组的再灌注损伤明显减轻.结论:胰腺的血运阻断时间不能超过20min,好不超过10min,刺五加对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周建峰;谢敏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医学院博士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医学院博士后工作.通过对部分管理人员、导师和博士后的调研、查阅文献及与兄弟院校的数据进行比较,就博士后招收规模及科研情况等方面分析医学院博士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果:2005-2007年间医学院平均每年招收博士后约15名,明显低于兄弟院校和医学院非直属医院:博士后发表论文、科研项目和申请经费的数量与2002-2004年比较有所增加,但人均科研产出较低(1.61、O.82和2.82万).结论:本医学院博士后招收数量不足且培养质量不高,管理体制滞后是其主要原因.建议通过采取拓展招生渠道、建立并完善考核和激励制度、加大培养经费投入等措施,形成博士后的常态管理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
作者:张新芳;诸海英;朱丽君;朱旭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研究使用添加紫外线照射充氧血预充液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48例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于全身血液肝素化后通过锁骨下静脉按10 mL/kg体重采血或使用库存血细胞行紫外线照射并充氧后加入预充液,对照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预充液中其他成分相同,其他处理两组相同.两组均于麻醉诱导后、转机30min、开放主动脉30min、术后第1天采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脂质过氧化物(PLPO)、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物(ELPO)浓度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活性.结果: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后PLPO、ELPO浓度均有明显上升,ESOD活性在开放主动脉30min后有所上升随后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体外循环开始后各时间点PLPO,ELPO水平低于对照组,ESOD水平在开放主动脉后各时间点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添加紫外线照射充氧血预充液具有减轻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红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
作者:周涛;向道康;周亮贤;舒义竹;吴学志;张大国;阎兴治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Nano-HAP)对人胃癌细胞系增殖、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O、25、50、100、150、200μg/mL的Nano-HAP分别作用3种细胞48h;100μg/mL的Nano-HAP分别作用3种细胞细胞12、24、36、48、60、72h,使用MTT法检测Nano-HAP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100μg/mL Nano-HAP分别作用于SGC-7901、BGC-823、MKN-28细胞48h,以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以过河实验、黏附测定观察Nano-HAP对胃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结果:Nano-HAP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且呈剂量-时间效应关系.过河实验、黏附实验显示,Nano-HAP能降低胃癌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运动能力,随浓度增高,过河时间延长,细胞黏附力降低(P<0.05).结论:Nano-HAP可抑制人胃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并降低其体外侵袭能力.
作者:陈晓娟;李小平;唐忠志;刘非凡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MSC)对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血管新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MSCs,通过体外BMSC/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同培养模型,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利用图像分析系统观察BMSCs条件培养基对微血管内皮增殖、迁移的影响,利用细胞外基质管腔形成实验评价BMSCs对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BMSCs上清条件培养基、BMSCs/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上清条件培养基与对照组比较可促进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0.165±0.011)vs(0.170±0.008)vs(0.152±0.010),P<0.05]、划痕修复能力[(1850.269±32.64)μm vs(2025.420±134.300)μm vs(1695.891±32.073)μm,P<0.05]和管腔形成能力[(3.69±O.28)mm/mm2 vs(6.59±0.24)mm/mm2 vs(1.47±0.21)mm/mm2].结论:BMSCs分泌的因子可以促进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和血管新生.BMSCs移植治疗脑缺血,不仅通过神经保护起作用,也通过影响微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新生发挥治疗作用,改善神经功能.
作者:江永;崔明;赵霆;陈节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小脑蚓部常见肿瘤的MRI影像特征和病理表现及其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小脑蚓部肿瘤的MRI表现和术后病理.结果:22例小脑蚓部肿瘤中,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6例,髓母细胞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5例,畸胎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转移瘤1例,胶质母细胞瘤1例.结论:小脑蚓部肿瘤种类多样,密切结合患者年龄和病程特点,详细把握各类肿瘤影像及病理学特征,有助于提高MRI诊断符合率.
作者:李中泉;黄文才;曾晓华;宋佳;杨肖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评价食管癌经右胸上腹正中切口切除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的应用价值.方法:食管癌拟行经右胸上腹正中切口切除术,术中可于开腹游离胃至贲门上食管后,于贲门下胃壁开一小切口置入消毒后的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并将十二指肠营养管准确放入十二指肠内,缝闭切口,关腹,开胸常规游离食管,并视食管病变情况决定是否行颈部吻合,但不管行不行颈部吻合,切断食管时常规用闭合器缝闭贲门时,就将胃壁处缝合处一并切除,此时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均在胸胃内,重建吻合口时可将术前经口放置的胃管与胸胃中胃管和十二指肠营养管绑定后,由经口胃管将两个导管带出,并固定.结果:经此方法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后,术后可以及时予以肠道营养,即使合并胃瘫及瘘等消化道并发症时,也能及时给予肠道营养,避免患者术后长期静脉高营养及经胃镜放入十二指肠营养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另外经胃镜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尚面临吻合口未完全愈合及吻合强度不够导致胃镜操作人为造成吻合口撕脱,充血水肿及瘘口扩大等并发症.术中放置好营养管,就可以避免这些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经右胸上腹正中切口切除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方法经改进后可以使患者尽早行肠道营养及并发症的治疗,并能够减少腹部切口暴露时间降低患者临床费用及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宫强;郭志敏;王瑞尧;李贲;姜洪涛 刊期: 2009年第19期
在儿科门诊患儿护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患儿青霉素皮试结果呈阳性或接近阳性,但后来的实践中证明这些患儿可以使用青霉素而不发生过敏反应,这种阳性称为假阳性.青霉素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选择幅度大,价格相对低廉,为多种疾病临床用药的首选.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青霉素结果呈假阳性反应,使患儿丧失首选青霉素的机会,影响了疾病的治疗效果,也给患儿家庭带来了更大的经济负担.
作者:施晓冬 刊期: 2009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