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辉;李觉;马文林;梁四雏;胡大一
目的:通过家庭康复指导,提高截瘫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60例截瘫患者采用历史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没有制订相应的康复指导计划、协助患者康复训练,观察组根据家属的不同情况制订相应康复指导计划、协助患者康复训练,观察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入院时没有身体功能等生存质量差异的两组患者,3周后,观察组的身体功能等生存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开展家属的康复指导有利于截瘫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作者:陈洪华;罗玉红;刘沛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血清脑特异性蛋白(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97例来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COPD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患者(病例组),并根据FEV1值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对所有入选者均进行血清S100b、NSE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S100b、NSE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2)病情严重程度级别高者,S100b、NSE值高,呈高度正相关(分别为γ=0.744,r=O.674).结论:提示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存在一定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现象,且随着病情加重而加剧,故进行血清S100b、NSE水平检测有助于临床病情的评估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项公强;王国胜;王强和 刊期: 2009年第19期
患者女,76岁.咳嗽、咳痰、胸闷、气短4个月,因受凉咳嗽加重,并咳少量白色黏痰,偶带血丝,痰不易咳出,伴气短、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而人院.病程中无发热、头痛、咽痈、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无恶心、呕吐、盗汗等.查体:体温36.6℃.脉搏10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70 mmHg.
作者:李惠民;邵景元;李哲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了解IgG抗-E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盐水法检测患儿及其父母Rh血型,用新生儿溶血病血型血清学检查检测新生儿Rh溶血病,用Rh抗原谱细胞鉴定孕妇血清、患儿血清和红细胞抗体释放液中的Rh系统抗体.结果:通过母婴血清学检查结果分析,检出4例IgG抗-E.结论:抗-E致Rh新生儿溶血病一经证实,可及时为患儿选择E抗原阴性的ABO与患儿同型、Rh血型同母亲的血液为患儿进行换血和综合治疗,其疗效显著.
作者:康琼英;马西霞;白雪梅;孙霖;温洁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评估内镜下钳夹活检术对胃息肉诊断的准确性,探讨胃息肉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近7年在湘雅医院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的患者资料,重点比较胃息肉钳夹活检术与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48例胃息肉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单发42例(88%).共检出息肉55枚.多位于胃窦和胃体,37枚(67%)息肉直径大于1cm.息肉钳夹活检术与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仅为60%,Kappa值为0.38,P<O.01.所有患者在接受内镜下治疗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胃息肉钳夹活检术与切除后的标本病理结果存在显著的不一致,根据钳夹活检术对胃息肉进行分类不一定可靠.内镜下治疗胃息肉安全、有效,对于无内镜下治疗禁忌证的胃息肉患者,建议在首次内镜检查时即予以息肉切除.
作者:叶玲;张桂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地震后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将60例稳定性冠心痛患者分为地震组30例及时照组30例,并设定14:28为时间基点.以动态心电图方式连续监测基点前后4h两组人群在心率、频发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事件检出率的变化.结果:地震组在震后的各项指标与震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O1).结论:地震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其机制可能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关,应采取积极措施控制震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陈呖;刘明江;欧阳振鹏;郑婕舒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4(Claudin-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不同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04-2007年在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住院手术治疗、术前未行化疗、放疗的卵巢上皮性肿瘤标本存档蜡块共计13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liVision)检测Claudin-4和MMP-2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组织、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ladudin-4蛋白和MMP-2蛋白的表达都随着卵巢肿瘤由正常-良性-交界性-癌的发展呈上升趋势(P<0.01).结论:Claudin-4和MMP-2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细胞恶性转化相关.
作者:刘奕;吕杰强;陈一喆;林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评价食管癌经右胸上腹正中切口切除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的应用价值.方法:食管癌拟行经右胸上腹正中切口切除术,术中可于开腹游离胃至贲门上食管后,于贲门下胃壁开一小切口置入消毒后的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并将十二指肠营养管准确放入十二指肠内,缝闭切口,关腹,开胸常规游离食管,并视食管病变情况决定是否行颈部吻合,但不管行不行颈部吻合,切断食管时常规用闭合器缝闭贲门时,就将胃壁处缝合处一并切除,此时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均在胸胃内,重建吻合口时可将术前经口放置的胃管与胸胃中胃管和十二指肠营养管绑定后,由经口胃管将两个导管带出,并固定.结果:经此方法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后,术后可以及时予以肠道营养,即使合并胃瘫及瘘等消化道并发症时,也能及时给予肠道营养,避免患者术后长期静脉高营养及经胃镜放入十二指肠营养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另外经胃镜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尚面临吻合口未完全愈合及吻合强度不够导致胃镜操作人为造成吻合口撕脱,充血水肿及瘘口扩大等并发症.术中放置好营养管,就可以避免这些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经右胸上腹正中切口切除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方法经改进后可以使患者尽早行肠道营养及并发症的治疗,并能够减少腹部切口暴露时间降低患者临床费用及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宫强;郭志敏;王瑞尧;李贲;姜洪涛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MSC)对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血管新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MSCs,通过体外BMSC/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同培养模型,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利用图像分析系统观察BMSCs条件培养基对微血管内皮增殖、迁移的影响,利用细胞外基质管腔形成实验评价BMSCs对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BMSCs上清条件培养基、BMSCs/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上清条件培养基与对照组比较可促进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0.165±0.011)vs(0.170±0.008)vs(0.152±0.010),P<0.05]、划痕修复能力[(1850.269±32.64)μm vs(2025.420±134.300)μm vs(1695.891±32.073)μm,P<0.05]和管腔形成能力[(3.69±O.28)mm/mm2 vs(6.59±0.24)mm/mm2 vs(1.47±0.21)mm/mm2].结论:BMSCs分泌的因子可以促进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和血管新生.BMSCs移植治疗脑缺血,不仅通过神经保护起作用,也通过影响微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新生发挥治疗作用,改善神经功能.
作者:江永;崔明;赵霆;陈节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超细胃镜在食管支架置入术的运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对13例行超细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3例患者食管支架置入一次性成功,术后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超细胃镜下行食管支架置入术使患者的反应较小、依从性较好,能较好解决食管癌狭窄患者进食困难的问题,提高生存质量;正确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保证.
作者:熊学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血药浓度监测对新生儿地高辛合理用药的重要作用,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性.方法:荧光偏振免疫法及时测定362例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低于有效浓度范围(<0.8μg/L)的患儿占29.3%,在有效浓度范围内(O.8~2.2μg/L)的患儿占61.6%,高于有效浓度范围(>2.2μg/L)的患儿占9.1%.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新生儿在吸收、分布、代谢等方面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对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中毒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江桂芬;周志凌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鉴别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AD患者20例(AD组)、VD患者18例(VD组)、正常体检人员20例(正常对照组)空腹静脉血各4mL,离心后使用全自动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浆Hcy水平,并以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血清VitB12、叶酸水平,进行组间Hcy,VitB12与叶酸水平差异比较以及三者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VD、AD组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浆Hey水平分别是(17.6±4.3)、(14.7±3.O)μmol/L以及(13.1±2.5)μmol/L,其中VD组与AD组、VD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8和P<O.001),而AD组与正常时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O.129).VD、AD组以及正常对照组间血清VitB12、叶酸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血浆Hey与血清VitB12水平呈负相关(r=-0.340,P=O.021).结论:VD患者平均血浆Hey水平明显高于AD患者,提示血浆Hey水平对于鉴别AD和VD有一定临床意义,但仍应同时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
作者:杨帆;徐书雯;黄越冬;肖豪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小儿喉罩置入时七氟烷和丙泊酚的合适浓度,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方法:择期小儿腹股沟手术100例,年龄1-12岁,ASA Ⅰ~Ⅱ级,体重10-30kg.不用术前用药,常规禁食禁饮.基础麻醉:芬太尼2μg/kg、阿托品O.02 mg/kg及氯胺酮2 mg/kg于入室前10min肌肉注射.七氟烷组(S组,n=50)采用七氟垸和笑气吸入,按照有无基础麻醉分为两组SA组(N=25)和SB组(n=25).丙泊酚组(P组,n=50)采用效应室浓度靶控输注,按照有无基础麻醉分为PA组(n=25)和Pb组(n=25).4组均根据Dixon序贯法来确定喉罩置入时的合适浓度.在咽喉反射消失、下颌松弛、睫毛反射消失时用翻转法置入.观察入室时、喉罩置入前和置入后的心率、呼吸频率、pETCO2、SpO2及异常情况.结果:SA组喉罩置入时呼末七氟烷浓度的ED50为1.57%,SB组喉罩置入时呼末七氟烷浓度的ED50为2.10%;PA组喉罩置入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ED50为4.10μg/mL,PB组喉罩置入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ED50为3.69μg/mL.结论:需要基础麻醉的小儿可能以丙泊酚靶控输注置入喉罩较妥,不需要基础麻醉的小儿则以用七氟烷吸入诱导置八喉罩为宜.
作者:袁开明;李军;叶莉莎;高萍;张旭彤;徐坚;苏尔瞻;连庆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Brugada综合征被漏诊误诊情况,从而加强时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改善预后.方法:系统回顾分析11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漏诊误诊情况.结果:11例患者在首诊时分别被漏诊误诊为其他疾病,在复诊时结合心电图特征和临床症状确诊为Brugada综合征.结论:Brugada综合征漏诊误诊原因为心电图表现的隐匿性、多变性和医师对该病的警惕性不高,加强对该病的全面认识有助于及时诊断及治疗以改善预后.
作者:李乔;曾欣;孙青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小脑蚓部常见肿瘤的MRI影像特征和病理表现及其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小脑蚓部肿瘤的MRI表现和术后病理.结果:22例小脑蚓部肿瘤中,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6例,髓母细胞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5例,畸胎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转移瘤1例,胶质母细胞瘤1例.结论:小脑蚓部肿瘤种类多样,密切结合患者年龄和病程特点,详细把握各类肿瘤影像及病理学特征,有助于提高MRI诊断符合率.
作者:李中泉;黄文才;曾晓华;宋佳;杨肖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第5腰椎横突肥大综合征的保守及手术治疗方法和适应证.方法:对279例腰5横突肥大的病例分别采取保守及手术治疗.结果:277例获3个月~7年随访,平均随访11.4个月.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频谱照射组53.60%,局部封闭组90.48%,频谱照射+封闭组97.22%,横突切除组71.43%,假关节融合组80%,腰5骶1融合组100%.保守疗法中频谱照射+封闭疗效佳,手术疗法中腰5骶1椎间植骨融合组疗效佳.结论:第5腰椎横突肥大综合征首选保守治疗,频谱照射配合局部封闭是一种治疗单纯性第5腰椎横突肥大综合征疗效较佳的保守疗法;对于保守疗效欠佳的病例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
作者:涂强;丁焕文;刘宝;王虹;曾锁林;徐国洲;刘辉亮;王少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适度运动对降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110例入选的高危老年女性受试者随机分为运动疗法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运动疗法组: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并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个体和具体化运动处方,所有受试者均加服钙尔奇D600(每片含元素钙600mg和VitD 125IU).对照组:仅作定期健康教育并加服相同剂量钙尔奇D600.观察两组治疗后患者腰椎骨密度的变化、骨折发生率及疼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L1-4骨密度均有显著上升,其中运动疗法组骨密度的上升更为明显(P<0.05),骨痛症状明显缓解,运动疗法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其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适度运动是降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开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通过观察肝硬化患者胃镜下的表现,分析各种镜下表现与肝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为判断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程度及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82例肝硬化患者常规进行胃镜检查,记录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溃疡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并对以上患者进行肝功能Chid-pugh分级,探讨不同肝功能分级及门、脾静脉内径与胃镜下表现的关系.结果: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增加,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P<0.01);溃疡的发生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之间无相关性(P>0.05);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PHG的发生率及溃疡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O.01);却感染与PHG的发生无相关性(P>O.05);溃疡的发生率在Hp阴性组和阳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门、脾静脉内径与食管静脉曲张和PHG程度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肝功能损害的程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作者:田广俊;芮玩珠;陈培琼;池晓玲 刊期: 2009年第19期
胸腺瘤与重症肌无力的关系至今仍不十分清楚,据统计胸腺瘤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发生率是10%~30%,而术前诊断胸腺瘤并无重症肌无力症状患者术后早期却出现重症肌无力症状临床上较少见,总结近年来对我科胸腺瘤患者术后的观察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厚赏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恩度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6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8例,予恩度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32例,予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时治疗前后实体肿瘤疗效、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甲胎蛋白(AFP)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实验组治疗后实体肿瘤缓解率和AFP转阴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在术后3d均显著升高,实验组术后7d血清VEGF表达水平能迅速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P<0.05).结论:恩度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肿瘤的近期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安全性好,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国庆;虞希祥;郝伟远;施昌盛;陈斌;施振静 刊期: 2009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