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

季婷婷;叶方鹏;林莉

关键词:螺杆菌, 幽门, 感染, 上消化道疾病
摘要:目的:对上消化道疾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检测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对l355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脚感染检测,并对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l355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Hp检出率为57.6%.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依次为:十二指肠溃疡94.4%(151/160)、胃溃疡71.8%(79/110)、慢性萎缩性胃炎63.1%(123/195)、胃癌60.3%(38/63)、胃食管返流病56.2%(18/32)、慢性浅表性胃炎43.8%(299/683).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和胃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43,P=O.0000).不同性别、年龄Hp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8,P=O.184;χ2=9.2128,P=O.1009).结论:上消化道疾病的Hp感染率较高,且两者关系密切;Hp感染与性别年龄无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减压法娩核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是决定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角膜透明度的关键,因此,如何减轻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已经成为所有眼科医师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们于2007年起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采用不同方法娩核,目的在于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雅娜;颜伟年;叶宇峰;董映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四肢骨折失败原因分析

    接骨板内同定是治疗四肢骨折的常用方法.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1]采用有限接触接骨板的设计模式,螺钉孔采用圆锥形螺纹锁定孔和动力加压孔一体化设计结构,为接骨板同定骨折提供了成角稳定性.

    作者:程千;谷贵山;狄东华;赵建忠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危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体会

    目的:总结病情危重、具有高危险因子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经验.方法:本研究的32例危重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以心功能衰竭为主、左室射血分数<30%10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需要同时行瓣膜置换术3例,室壁瘤合并心律失常2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9例.全部患者用大隐静脉和(或)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其中3例同时行二尖瓣置换.结果:早期死亡3例(9.4%),其余29例痊愈.随访2个月~4年,除2例诉心前区疼痛外,其余27例心绞痛完全消失,生存质量良好.结论:术前明确存活心肌的状况,减少手术创伤,术中加强心肌保护以及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危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邹小明;王武军;刘亚湘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Eotaxin、MCP-1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简称RSV毛支)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28例RSV毛支患儿和28例健康儿童血清Eotaxin、MCP-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RSV毛支患儿急性期血清Eotaxin、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期Eotaxin、MCP-1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Eotaxin、MCP-1水平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两者呈正相关.结论:Eotaxin、MCP-1参与毛支的发病,监测血清Eotaxin、MCP-1浓度,可以反映RSV毛支惠几呼吸道炎症活动情况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作者:邵美娟;王晓微;倪莉;余玲玲;文国华;胡云良;陈新宇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小脑蚓部常见肿瘤磁共振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小脑蚓部常见肿瘤的MRI影像特征和病理表现及其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小脑蚓部肿瘤的MRI表现和术后病理.结果:22例小脑蚓部肿瘤中,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6例,髓母细胞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5例,畸胎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转移瘤1例,胶质母细胞瘤1例.结论:小脑蚓部肿瘤种类多样,密切结合患者年龄和病程特点,详细把握各类肿瘤影像及病理学特征,有助于提高MRI诊断符合率.

    作者:李中泉;黄文才;曾晓华;宋佳;杨肖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粉防己碱诱导人肺腺癌细胞SPC-A-1凋亡的机制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人肺腺癌细胞SPC-A-1凋亡的影响机制.方法:培养人肺腺癌细胞SPC-A-1,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观察Tet对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blot测定p53、p21及Bax的表达.结果:Hoechst 33258染色、流式细胞仪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均显示Tet明显诱导细胞凋亡,引起G0/G1期阻滞,Western-blot显示Tet明显提高p53、p21及Bax表达.结论:Tet可诱导人肺腺癌细胞SPC-A-1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53、p21及Bax表达有关.

    作者:陈辉;王文忠;丁劲松;何学心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76例甲状腺结节性疾病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前超声诊断甲状腺腺瘤准确率为82%,甲状腺癌86%,结节性甲状腺腺肿9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冯占武;丛淑珍;李康;陈青;吴丽桑;周立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肺原发性隐球菌肉芽肿CT误诊分析1例

    患者女,76岁.咳嗽、咳痰、胸闷、气短4个月,因受凉咳嗽加重,并咳少量白色黏痰,偶带血丝,痰不易咳出,伴气短、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而人院.病程中无发热、头痛、咽痈、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无恶心、呕吐、盗汗等.查体:体温36.6℃.脉搏10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70 mmHg.

    作者:李惠民;邵景元;李哲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辛伐他汀对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引起的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探讨他汀类药物除降脂作用以外的其他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济静脉内皮细胞,待细胞生长到融合状态时加入不同浓度的ADMA(3、10、30μmol/L)作用48h,观察ADMA对内皮细胞炎症因子产生的影响.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预先孵育20min,然后加入ADMA(30 μmol/L)作用48h,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MCP-1、IL-6和TNF-a浓度,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ADMA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上清液中MCP-1、IL-6和TNF-α浓度并降低NO的含量.外源性补充辛伐他汀可逆转ADMA的效应,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抑制一氧化氮合酶降低NO的合成后,可部分取消辛伐他汀的保护作用.结论:ADMA通过诱导炎症反应,引起内皮功能紊乱,其紊乱程度与ADMA的浓度有关;而辛伐他汀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ADMA诱导的炎症反应,其机制除与其增加NO的合成有关外,可能还有其他物质或途径的参与.

    作者:范旰;张怀勤;李蕾;尹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人肝细胞生长因子与肝再生增强因子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HGF)与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鉴定,为促肝细胞再生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首先分别以重组质粒pUC18-hHGF和Puc18-hALR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hHGF和hALR的基因序列,然后利用重叠延伸PCR方法将获得的基因序列通过一个连接序列进行连接,构建融合基因hHGF/hALR.后将融合基因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的Nhe I和Xba I酶切住点之间,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HGF/hALR,并进行双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hHGF和hALR的PCR扩增产物电泳后分别观察到2.2 kb和0.4kb的单一DNA条带,与理论值相符.重叠延伸PCR扩增后的融合基因产物电泳后观察到2.6kb的单一DNA条带,与预期值一致.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HGF/hALR经双酶切,电泳后观察到2.6 kb和5.4kb的两条DNA条带,与预期值相符,测序鉴定结果表明序列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hHGF与hALR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为促肝细胞再生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吴爱荣;麻周萍;叶文英;汪建琴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胃息肉钳夹活检术与切除术后的病理诊断比较

    目的:评估内镜下钳夹活检术对胃息肉诊断的准确性,探讨胃息肉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近7年在湘雅医院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的患者资料,重点比较胃息肉钳夹活检术与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48例胃息肉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单发42例(88%).共检出息肉55枚.多位于胃窦和胃体,37枚(67%)息肉直径大于1cm.息肉钳夹活检术与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仅为60%,Kappa值为0.38,P<O.01.所有患者在接受内镜下治疗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胃息肉钳夹活检术与切除后的标本病理结果存在显著的不一致,根据钳夹活检术对胃息肉进行分类不一定可靠.内镜下治疗胃息肉安全、有效,对于无内镜下治疗禁忌证的胃息肉患者,建议在首次内镜检查时即予以息肉切除.

    作者:叶玲;张桂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我院博士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的:研究医学院博士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医学院博士后工作.通过对部分管理人员、导师和博士后的调研、查阅文献及与兄弟院校的数据进行比较,就博士后招收规模及科研情况等方面分析医学院博士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果:2005-2007年间医学院平均每年招收博士后约15名,明显低于兄弟院校和医学院非直属医院:博士后发表论文、科研项目和申请经费的数量与2002-2004年比较有所增加,但人均科研产出较低(1.61、O.82和2.82万).结论:本医学院博士后招收数量不足且培养质量不高,管理体制滞后是其主要原因.建议通过采取拓展招生渠道、建立并完善考核和激励制度、加大培养经费投入等措施,形成博士后的常态管理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

    作者:张新芳;诸海英;朱丽君;朱旭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子痫前期母儿常规脑电图的研究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孕产妇及其新生儿常规脑电图(EEG)的特点.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子痫前期孕产妇及其新生儿进行EEG检查,分析其特点并与正常孕产妇及其新生儿EEG进行比较,对轻、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EEG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3例正常分娩孕产妇EEG均正常.32例子痫前期孕产妇(轻度子痫前期19例,重度子痫前期13例),其中16例EEG为正常,16例EEG为异常(界限性EEG 7例,异常EEG 9例).异常EEG中,13例表现为癫痫样放电,2例以快波活动为主,1例以慢渡活动为主.子痫前期与正常孕产妇EEG结果经卡方检验,P<0.0001,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轻、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EEG结果经卡方检验,P=0.7189,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正常母亲新生儿23例,其中17例无脑损伤,6例有脑损伤,EEG22例正常,1例异常.子痫前期母亲新生儿28例,其中17例无脑损伤,11例有脑损伤,24例EEG正常,4例异常.正常与子痫前期母亲新生儿脑损伤结果经卡方检验,P=O.3198,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正常与子痫前期母亲新生儿EEG改变经Fisher精确检验,P=0.362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子痫前期孕产妇EEG改变以癫痫样放电为主;与正常孕产妇相比,子痫前期孕产妇EEG变化显著;子痈前期轻、重程度可能对EEG无显著影响.母亲子痫前期对新生儿脑结构和功能可能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陈康文;刘登礼;麻湘;张德雄;林开颜;张蔚起;谢士军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减退的神经心理学特征

    目的:研究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减退的神经心理学特点.方法:对脑梗死非痴呆74例住院患者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MoCA量表)在Jorms Korten(IQCODE)问卷筛查后于发病第14天、1个月、3个月时间点评定认知功能.结果:发病1个月内由评价结果表明MoCA量表敏感性优于MMSE量表.于发病3个月视空间试验、交替连线试验、画钟试验合并缺损的人数多,在发病3个月内持续高水平且较其他项目改善偏慢.结论:脑梗死发病初期即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很可能以执行功能、视空间结构技能及图形描画能力、逻辑能力受损为主要特征.

    作者:赵振武;谢颖桢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总结护理时策,有效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ICU患者非计划性气管内拔管的原因.结果:发现其发生与未充分使用镇静剂、缺乏有效的固定、未采用适当的肢体约束措施以及医疗护理操作不当等有关.结论:提示加强护理责任心、对清醒患者进行相关宣教、适当应用镇静剂、及时使用约束带等有效措施可使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下降.

    作者:桂文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降糖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血糖控制欠佳[糖化血红蛋白(HbAlc)>7.5%]的2型糖尿病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31例,分为治疗组(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16例)和对照组(诺和灵30R+瑞格列奈,15例),疗程12周,以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评价其有效性;根据低血糖反应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评价其安全性;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安全性、疗效方面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血糖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能有效、平稳地控制24h血糖,低血糖反应少,有利于全天血糖控制.

    作者:孔彩霞;徐洁;李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中风起病型脑瘤1例

    患者女,31岁,本单位家属,2005年3月22日急诊人院.患者于2003年因患肺炎住院期间,见同一病室某患者死亡而发生精神异常,经抗精神病治疗5d后好转.近两年来,经常间歇头痛,以晨起为重,无呕吐、无视力障碍,伴有疑心、多虑、言语过失等精神性格改变,但可料理正常家务.2005年3月22日做晚饭时,突然自觉心慌、肢软,随之摔倒(相继臀部及左前额着地),发生偏瘫,急诊入院.

    作者:周洁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不同方式转染小鼠B淋巴瘤细胞A20的探讨

    目的:探讨小鼠B淋巴瘤细胞A20佳的转染方式,为后期研究LMP1基因在A20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使用脂质体转染法、NucleofectorTM核酸转染法和慢病毒载体介导转染法将带有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质粒pCDF-LMP1转染小鼠B淋巴瘤细胞A20,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绿色荧光的分布,比较分析这三种转染方式对A20细胞的转染效率.结果:脂质体转染效率低,仅见个别细胞有绿色荧光,NucleofectorTM核酸转染效率约为10%,浓缩后的慢病毒载体介导转染法效率高,可达80%以上.结论:对于悬浮细胞A20而言,浓缩后的慢病毒载体介导的转染法是佳的转染方式,该方法在将外源基因转染至悬浮细胞方面值得推广,也为极难转染的细胞做稳定转染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陈小艳;张弓;刘芳;赵彤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肝硬化患者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技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在肝硬化患者中临床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双通道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择肝硬化患者共30例,按照肝功能Child-Pugh A、B级分别编为A组(n=15)、B组(n=15).另选15例无肝硬化且肝功能正常的择期腹部非肝脏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设为3μg/mL,同时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ng/mL.结果:3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平均血压和心率变化均在正常范围.意识消失的时间及完成插管的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O.05).虽然3组患者丙泊酚TCI停止时预期清醒的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实际清醒至拔出导管时间A组、B组较C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双通道TCI技术用于肝硬化患者的全凭静脉麻醉,可以提供满意的麻醉深度,维持循环功能稳定,对麻醉及手术中各种刺激的反应与肝功能正常患者相同.但是肝硬化患者在停止丙泊酚输注至恢复清醒的时间较肝功能正常患者明显延长.

    作者:张之翠;张利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儿童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两种检测方法比较

    目的:比较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的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为合理选择实验室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北京同仁医院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患者90例,采用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差异具有显著性,而且一致性差(χ2=6.667,P=0.015,Kappa值=O.242,P=0.01).ELISA方法的灵敏度=98.5%,特异度=70.8%,阳性预测值=90.3%,阴性预测值=94.4%,假阳性率=29.2%,假阴性率=1.5%,诊断符合率=91.1%;间接免疫荧光法的灵敏度=84.8%,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70.6%,假阳性率=0,假阴性率:15.2%,诊断符合率=88.9%.结论: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各有优势,实验室应根据临床的诊断要求选择合适的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方法.

    作者:王利君;袁梁 刊期: 2009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