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

孔彩霞;徐洁;李阳

关键词:糖尿病, 2型, 肾功能衰竭, 慢性, 甘精胰岛素, 瑞格列奈
摘要: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降糖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血糖控制欠佳[糖化血红蛋白(HbAlc)>7.5%]的2型糖尿病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31例,分为治疗组(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16例)和对照组(诺和灵30R+瑞格列奈,15例),疗程12周,以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评价其有效性;根据低血糖反应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评价其安全性;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安全性、疗效方面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血糖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能有效、平稳地控制24h血糖,低血糖反应少,有利于全天血糖控制.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约占儿科门诊的60%以上.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采用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会娟;张桂玲;任文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我院博士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的:研究医学院博士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医学院博士后工作.通过对部分管理人员、导师和博士后的调研、查阅文献及与兄弟院校的数据进行比较,就博士后招收规模及科研情况等方面分析医学院博士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果:2005-2007年间医学院平均每年招收博士后约15名,明显低于兄弟院校和医学院非直属医院:博士后发表论文、科研项目和申请经费的数量与2002-2004年比较有所增加,但人均科研产出较低(1.61、O.82和2.82万).结论:本医学院博士后招收数量不足且培养质量不高,管理体制滞后是其主要原因.建议通过采取拓展招生渠道、建立并完善考核和激励制度、加大培养经费投入等措施,形成博士后的常态管理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

    作者:张新芳;诸海英;朱丽君;朱旭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格兰根管凝胶行根管治疗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应用格兰根管凝胶(EDTA)行根管治疗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190例急性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接受应用EDTA行根管治疗术,护理配合包括用物准备,调配材料,传递和回收器械,吸除口腔唾液、水和废屑等.结果:所有患牙经应用EDTA行根管治疗后,X线片显示为恰充,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护士应具备根管治疗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应用EDTA行根管治疗术的操作程序,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完成该项工作.

    作者:林金伏;孙书昱;叶敏;蚁旭贤;黄艳梅;陈翠琼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瘦素与前阿黑皮素原、胰岛素等因子关系的研究

    瘦素是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调节诸多生理功能的作用.这些调节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作用来实现的.瘦素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位点主要包括含有其受体的弓状核、腹侧正中下丘脑核、边下丘脑核和背中线下丘脑核等下丘脑位点.

    作者:袁良杰;张敬军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了解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初发病例分为治疗组(亚砷酸组)和对照组(维甲酸联合化疗组),分别观察两组的完全缓解率,达到完全缓解所需要的时间,高白细胞综合征、DIC等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对于对照组中未获缓解的患者以及治疗期间复发患者采用联合亚砷酸治疗的方法,观察上述指标.结果:初发病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和75.0%,并且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对照组平均需要38d,而治疗组平均仅需要29d,平均缩短9d的时间.复发病例采用联合亚砷酸治疗的方案仍然可以达到62.5%的完全缓解率,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平均需要35d.两组患者完全缓解率和达到完全缓解所需要时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高白细胞综合征以及早期DIC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其他不良反应比较轻微,且通常为一过性.不需停药,经对症处理均能好转.结论: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并且与维甲酸和联合化疗无交叉耐药,对于使用维甲酸和联合化疗治疗以后复发的患者,亚砷酸同样有效,并且不良反应轻微,治疗过程中可以大大缩短疾病恢复的时间,减少住院天数,节省医疗费用.

    作者:唐小万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紧密连接蛋白-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4(Claudin-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不同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04-2007年在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住院手术治疗、术前未行化疗、放疗的卵巢上皮性肿瘤标本存档蜡块共计13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liVision)检测Claudin-4和MMP-2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组织、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ladudin-4蛋白和MMP-2蛋白的表达都随着卵巢肿瘤由正常-良性-交界性-癌的发展呈上升趋势(P<0.01).结论:Claudin-4和MMP-2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细胞恶性转化相关.

    作者:刘奕;吕杰强;陈一喆;林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差异

    目的:探讨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鉴别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AD患者20例(AD组)、VD患者18例(VD组)、正常体检人员20例(正常对照组)空腹静脉血各4mL,离心后使用全自动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浆Hcy水平,并以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血清VitB12、叶酸水平,进行组间Hcy,VitB12与叶酸水平差异比较以及三者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VD、AD组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浆Hey水平分别是(17.6±4.3)、(14.7±3.O)μmol/L以及(13.1±2.5)μmol/L,其中VD组与AD组、VD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8和P<O.001),而AD组与正常时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O.129).VD、AD组以及正常对照组间血清VitB12、叶酸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血浆Hey与血清VitB12水平呈负相关(r=-0.340,P=O.021).结论:VD患者平均血浆Hey水平明显高于AD患者,提示血浆Hey水平对于鉴别AD和VD有一定临床意义,但仍应同时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

    作者:杨帆;徐书雯;黄越冬;肖豪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肋间神经冷冻镇痛在开胸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法在开胸术后应用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0例开胸手术患者分成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A组,n=50)与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镇痛泵镇痛组(B组,n=50).A组关胸前冷冻切口及上下各一肋间和放置胸引管的肋阃神经根部[(-60±10)℃,90s],B组关胸前用罗哌卡因,在切口及上下各一肋间和放置胸引管的肋间神经阻滞+术后静脉镇痛泵.根据VAS法对术后胸痛进行评价,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追加镇痛药物、肺部并发症和术后肺功能FEV1的情况,及进行术后肋间神经功能恢复的随访.结果:在VAS评分、追加镇疼药物使用和肺部并发症及术后肺功能FEV1等,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B组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O.05);A组患者可出现较长时间切口周围及上腹部麻木感,但基本可以耐受.结论:肋间神经冷冻镇痛法在开胸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开胸术后镇痛方法.

    作者:魏玉磊;石文君;崔玉环;陈刚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肝硬化患者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技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在肝硬化患者中临床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双通道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择肝硬化患者共30例,按照肝功能Child-Pugh A、B级分别编为A组(n=15)、B组(n=15).另选15例无肝硬化且肝功能正常的择期腹部非肝脏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设为3μg/mL,同时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ng/mL.结果:3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平均血压和心率变化均在正常范围.意识消失的时间及完成插管的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O.05).虽然3组患者丙泊酚TCI停止时预期清醒的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实际清醒至拔出导管时间A组、B组较C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双通道TCI技术用于肝硬化患者的全凭静脉麻醉,可以提供满意的麻醉深度,维持循环功能稳定,对麻醉及手术中各种刺激的反应与肝功能正常患者相同.但是肝硬化患者在停止丙泊酚输注至恢复清醒的时间较肝功能正常患者明显延长.

    作者:张之翠;张利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胰岛β细胞的作用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第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胰岛β细胞株MIN6,分为对照组、tBHP(25μmol/L)组、GLP-1(10nmol/L)组和GLP-I+tBHP组.Annexin V-F 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Griess法检测各实验组细胞内NO水平.结果:25μmol/L tBHP作用1h可诱导MIN6细胞凋亡,并使细胞内NO含量明显增加.预先经过10nmol/L GLP-1作用24h后,tBHP诱导的MIN6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同时细胞内NO含量亦显著降低.结论:GLP-1可以抑制tBHP诱导的胰岛β细胞株MIN6凋亡,其机制可能与GLP-1减少tBHP诱导的NO合成有关.

    作者:黎黎;汤夏莲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76例甲状腺结节性疾病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前超声诊断甲状腺腺瘤准确率为82%,甲状腺癌86%,结节性甲状腺腺肿9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冯占武;丛淑珍;李康;陈青;吴丽桑;周立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四肢骨折失败原因分析

    接骨板内同定是治疗四肢骨折的常用方法.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1]采用有限接触接骨板的设计模式,螺钉孔采用圆锥形螺纹锁定孔和动力加压孔一体化设计结构,为接骨板同定骨折提供了成角稳定性.

    作者:程千;谷贵山;狄东华;赵建忠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可回收式金属支架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消化道狭窄一般多以手术治疗为主,随着内镜下各种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对不适合或不宜手术治疗的各种原因导致的消化道狭窄,可采用高频电凝电切、微波、探条扩张等治疗方法.但上述方法的疗效持续时间短,多须反复治疗.

    作者:陶坤明;姚定康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中心ICU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流行病学情况、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旨在为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防治提供依据和策略建议.方法:通过院内感染监测系统,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132名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病原菌以及药敏情况和部分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为228例,感染发生率为20.1%(228/1132);患者发生感染部位前3位分别为肺部感染77.2%(176/228),血液感染8.8%(20/228),泌尿道感染7.8%;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前3位为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VAP)日感染率为41.6%,留置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日感染率为14.6%,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日感染率为11.O%;感染患者病情严重,主要为肺部疾病(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呼吸衰竭)37.7%,脑部疾病(脑出血、脑梗死、脑挫伤)35.9%:分离出病原菌224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真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病原菌构成前3位分别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2.3%(50/224).真菌21.4%(48/224),鲍曼不动杆菌18.1%(40/224).结论:中心ICU患者病情严重,侵入性操作多,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真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所占比例也升高,且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对于重症感染患者应当积极地根据药敏结果,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罗伟文;张伟强;罗伟雄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体质指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关系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08年1-12月在我院呼吸科因AECOPD住院患者共计87例,根据身高及体重计算出BMI,将BMI≤21(kg/m2)分为A组,将BMI>21(kg/m2)分为B组.观察两组入院时情况及转归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病程、氧合指教、FEV1/FVC(%)、肺动脉压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FEV1(%)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B组优于A组.(2)两组患者FEV1%改善情况、住院时间、再入院间隔、死亡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比较FEV1%改善更加明显,住院时间缩短,再入院时间延长,病死率低.结论:BMI对AECOPD患者的治疗反应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恰当的营养支持使BMI维持在21kG/m2以上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作者:肖凡;李楠;王枢传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家属康复指导对截瘫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家庭康复指导,提高截瘫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60例截瘫患者采用历史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没有制订相应的康复指导计划、协助患者康复训练,观察组根据家属的不同情况制订相应康复指导计划、协助患者康复训练,观察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入院时没有身体功能等生存质量差异的两组患者,3周后,观察组的身体功能等生存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开展家属的康复指导有利于截瘫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作者:陈洪华;罗玉红;刘沛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JAK/STAT3通路在瘦素促进肺癌细胞增殖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瘦素在促进肺癌细胞增殖过程中的可能机制,并探讨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MTT法检测瘦素对肺癌A549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瘦素处理组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经不同浓度瘦素处理的A549细胞中STAT3、p-STAT3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STAT3、p-STAT3及Bcl-2蛋白在A549细胞中均有表达.瘦素处理后的A549细胞中STAT3、p-STAT3及Bcl-2的表达随着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强,且100ng/mL瘦素处理组表达增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瘦素刺激A549细胞24h后增殖效应明显,且100.ng/mL组G2/M期细胞所占的比例较对照组和10ng/mL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瘦素可能通过JAK/STAT3通路,活化STAT3介导抗凋亡基因Bcl-2的过度表达而使肺癌细胞呈持续增殖.

    作者:胡碧丹;何凤莲;方明;华天凤;赵卉;张志红;张妍蓓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食管癌538例内镜病理分析附多源癌13例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内镜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38例食管癌在性别、年龄、部位、症状、内镜分型与病理分型间的特点与关系.结果:538例中男女比例为2.82∶1,平均年龄58.2岁,50~69岁为高发年龄,40岁以下青年患者占2.97%;症状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胸骨后痛、腹痛、呕血黑便等.发生部位以中段多,其次为下段,上段较少,其中检出多源癌13例(2.42%),检出原位癌12例(2.23%),组织学上以鳞癌为主,占79.6%,腺癌占10.85%,鳞癌大部分分化良好,腺癌则大部分分化较差,且多发于下段.结论:50~69岁男性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青年患者有增加趋势;食管癌以中、下段为多发,主要以鳞癌为主,腺癌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且腺癌多分化不良:对高危人群定期胃镜检查以及对可疑病灶常规活检是发现早期癌的主要途径;在行胃镜检查时不要满足一个病灶,应尽量行全上消化道检查,以免漏检多源癌.

    作者:林汉利;郑昌京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不同方式转染小鼠B淋巴瘤细胞A20的探讨

    目的:探讨小鼠B淋巴瘤细胞A20佳的转染方式,为后期研究LMP1基因在A20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使用脂质体转染法、NucleofectorTM核酸转染法和慢病毒载体介导转染法将带有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质粒pCDF-LMP1转染小鼠B淋巴瘤细胞A20,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绿色荧光的分布,比较分析这三种转染方式对A20细胞的转染效率.结果:脂质体转染效率低,仅见个别细胞有绿色荧光,NucleofectorTM核酸转染效率约为10%,浓缩后的慢病毒载体介导转染法效率高,可达80%以上.结论:对于悬浮细胞A20而言,浓缩后的慢病毒载体介导的转染法是佳的转染方式,该方法在将外源基因转染至悬浮细胞方面值得推广,也为极难转染的细胞做稳定转染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陈小艳;张弓;刘芳;赵彤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子痫前期母儿常规脑电图的研究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孕产妇及其新生儿常规脑电图(EEG)的特点.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子痫前期孕产妇及其新生儿进行EEG检查,分析其特点并与正常孕产妇及其新生儿EEG进行比较,对轻、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EEG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3例正常分娩孕产妇EEG均正常.32例子痫前期孕产妇(轻度子痫前期19例,重度子痫前期13例),其中16例EEG为正常,16例EEG为异常(界限性EEG 7例,异常EEG 9例).异常EEG中,13例表现为癫痫样放电,2例以快波活动为主,1例以慢渡活动为主.子痫前期与正常孕产妇EEG结果经卡方检验,P<0.0001,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轻、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EEG结果经卡方检验,P=0.7189,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正常母亲新生儿23例,其中17例无脑损伤,6例有脑损伤,EEG22例正常,1例异常.子痫前期母亲新生儿28例,其中17例无脑损伤,11例有脑损伤,24例EEG正常,4例异常.正常与子痫前期母亲新生儿脑损伤结果经卡方检验,P=O.3198,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正常与子痫前期母亲新生儿EEG改变经Fisher精确检验,P=0.362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子痫前期孕产妇EEG改变以癫痫样放电为主;与正常孕产妇相比,子痫前期孕产妇EEG变化显著;子痈前期轻、重程度可能对EEG无显著影响.母亲子痫前期对新生儿脑结构和功能可能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陈康文;刘登礼;麻湘;张德雄;林开颜;张蔚起;谢士军 刊期: 2009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