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公强;王国胜;王强和
目的:对上消化道疾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检测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对l355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脚感染检测,并对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l355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Hp检出率为57.6%.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依次为:十二指肠溃疡94.4%(151/160)、胃溃疡71.8%(79/110)、慢性萎缩性胃炎63.1%(123/195)、胃癌60.3%(38/63)、胃食管返流病56.2%(18/32)、慢性浅表性胃炎43.8%(299/683).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和胃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43,P=O.0000).不同性别、年龄Hp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8,P=O.184;χ2=9.2128,P=O.1009).结论:上消化道疾病的Hp感染率较高,且两者关系密切;Hp感染与性别年龄无关.
作者:季婷婷;叶方鹏;林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切除脑深部小型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4例脑深部小型海绵状血管瘤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进行显微手术.结果:所有病例均全切除病灶,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在切除脑深部小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技术,不仅定位准确,通过动态示踪全切除病灶,而且能较好地保护神经功能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波;朱世强;毛之奇;陆永建 刊期: 2009年第19期
在儿科门诊患儿护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患儿青霉素皮试结果呈阳性或接近阳性,但后来的实践中证明这些患儿可以使用青霉素而不发生过敏反应,这种阳性称为假阳性.青霉素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选择幅度大,价格相对低廉,为多种疾病临床用药的首选.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青霉素结果呈假阳性反应,使患儿丧失首选青霉素的机会,影响了疾病的治疗效果,也给患儿家庭带来了更大的经济负担.
作者:施晓冬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内镜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38例食管癌在性别、年龄、部位、症状、内镜分型与病理分型间的特点与关系.结果:538例中男女比例为2.82∶1,平均年龄58.2岁,50~69岁为高发年龄,40岁以下青年患者占2.97%;症状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胸骨后痛、腹痛、呕血黑便等.发生部位以中段多,其次为下段,上段较少,其中检出多源癌13例(2.42%),检出原位癌12例(2.23%),组织学上以鳞癌为主,占79.6%,腺癌占10.85%,鳞癌大部分分化良好,腺癌则大部分分化较差,且多发于下段.结论:50~69岁男性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青年患者有增加趋势;食管癌以中、下段为多发,主要以鳞癌为主,腺癌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且腺癌多分化不良:对高危人群定期胃镜检查以及对可疑病灶常规活检是发现早期癌的主要途径;在行胃镜检查时不要满足一个病灶,应尽量行全上消化道检查,以免漏检多源癌.
作者:林汉利;郑昌京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小脑蚓部常见肿瘤的MRI影像特征和病理表现及其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小脑蚓部肿瘤的MRI表现和术后病理.结果:22例小脑蚓部肿瘤中,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6例,髓母细胞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5例,畸胎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转移瘤1例,胶质母细胞瘤1例.结论:小脑蚓部肿瘤种类多样,密切结合患者年龄和病程特点,详细把握各类肿瘤影像及病理学特征,有助于提高MRI诊断符合率.
作者:李中泉;黄文才;曾晓华;宋佳;杨肖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地震后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将60例稳定性冠心痛患者分为地震组30例及时照组30例,并设定14:28为时间基点.以动态心电图方式连续监测基点前后4h两组人群在心率、频发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事件检出率的变化.结果:地震组在震后的各项指标与震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O1).结论:地震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其机制可能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关,应采取积极措施控制震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陈呖;刘明江;欧阳振鹏;郑婕舒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髋关节发育异常(DDH)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方法.方法:对2008年7月1日至9月30日在本院门诊临床体检中发现有DDH高危因素且年龄小于2月龄的小婴儿进行B超髋关节检查,对诊断为DDH的46例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和B超随访.结果:通过B超检查,271例有髋关节发育异常高危因素的小婴儿中发现有46例DDH患者,采用早期干预措施2-3个月后46例患儿中44例恢复正常,2例仍在骨科治疗.结论:B超与临床检查结合可以早期诊断DDH,通过早期干预惠儿恢复情况良好.
作者:蒋式飞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将培养扩增的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接种到自制的膀胱脱细胞基质(BAM)片上,探讨此法体外构建用于新膀胱黏膜移行上皮化改造的组织工程复合物的可行性.方法:取新鲜猪膀胱制备BAM片,将原代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后接种到BAM片上,培养成多层细胞结构的组织工程复合物.通过组织学观察,了解所制备的BAM结构及细胞在BAM片支架上的黏附及生长情况.结果:此法制备的BAM片具有较完整的胶原结构.细胞在BAM片上黏附、生长和增殖良好,可形成多层细胞的组织工程复合物.结论:该方法可成功培养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制备的BAM片生物相容性良好.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与BAM片联合培养构建成具有多层细胞的组织工程膀胱黏膜替代物,有望用于新膀胱的移行上皮重建.
作者:杨海超;杨新妹;许汉标;杨中华;王行环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MSC)对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血管新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MSCs,通过体外BMSC/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同培养模型,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利用图像分析系统观察BMSCs条件培养基对微血管内皮增殖、迁移的影响,利用细胞外基质管腔形成实验评价BMSCs对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BMSCs上清条件培养基、BMSCs/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上清条件培养基与对照组比较可促进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0.165±0.011)vs(0.170±0.008)vs(0.152±0.010),P<0.05]、划痕修复能力[(1850.269±32.64)μm vs(2025.420±134.300)μm vs(1695.891±32.073)μm,P<0.05]和管腔形成能力[(3.69±O.28)mm/mm2 vs(6.59±0.24)mm/mm2 vs(1.47±0.21)mm/mm2].结论:BMSCs分泌的因子可以促进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和血管新生.BMSCs移植治疗脑缺血,不仅通过神经保护起作用,也通过影响微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新生发挥治疗作用,改善神经功能.
作者:江永;崔明;赵霆;陈节 刊期: 2009年第19期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fanctional abdominal pain syndrome,FAPs)又称慢性特发性腹痛或慢性功能性腹痛,是指持续或频繁发作的腹痛,病程超过半年,但与胃肠道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功能性疾[1].
作者:王婷婷;倪志;刘南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法在开胸术后应用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0例开胸手术患者分成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A组,n=50)与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镇痛泵镇痛组(B组,n=50).A组关胸前冷冻切口及上下各一肋间和放置胸引管的肋阃神经根部[(-60±10)℃,90s],B组关胸前用罗哌卡因,在切口及上下各一肋间和放置胸引管的肋间神经阻滞+术后静脉镇痛泵.根据VAS法对术后胸痛进行评价,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追加镇痛药物、肺部并发症和术后肺功能FEV1的情况,及进行术后肋间神经功能恢复的随访.结果:在VAS评分、追加镇疼药物使用和肺部并发症及术后肺功能FEV1等,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B组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O.05);A组患者可出现较长时间切口周围及上腹部麻木感,但基本可以耐受.结论:肋间神经冷冻镇痛法在开胸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开胸术后镇痛方法.
作者:魏玉磊;石文君;崔玉环;陈刚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了解IgG抗-E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盐水法检测患儿及其父母Rh血型,用新生儿溶血病血型血清学检查检测新生儿Rh溶血病,用Rh抗原谱细胞鉴定孕妇血清、患儿血清和红细胞抗体释放液中的Rh系统抗体.结果:通过母婴血清学检查结果分析,检出4例IgG抗-E.结论:抗-E致Rh新生儿溶血病一经证实,可及时为患儿选择E抗原阴性的ABO与患儿同型、Rh血型同母亲的血液为患儿进行换血和综合治疗,其疗效显著.
作者:康琼英;马西霞;白雪梅;孙霖;温洁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本研究探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用于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疗效.方法:按诊断标准,随机纳入患者60例,采用对照试验,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王不留行籽进行耳穴贴压治疗,治疗组口服归芍调经片,观察治疗前后月经情况、基础体温(BBT)及中医证候,监测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56.7%,对照组总有效率4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改善BBT及调整UH/FSH比值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耳穴贴压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有相当的疗效,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作者:黎小斌;崔晓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1976年科学家首次发现鞘内注射阿片受体激动剂能有效减轻动物疼痛,仅隔3年,这种镇痛方法即试用于临床.随后,椎管内应用镇痛药,特别是硬膜外腔应用阿片类镇痛药物被广泛用于手术后疼痛等急性疼痛的镇痛.不仅如此,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长期给予阿片类等镇痛药还被广泛用于晚期癌症剧痛患者镇痛和传统方法镇痛效果不佳的慢性疼痛镇痛.
作者:陈小波;简道林 刊期: 2009年第19期
2000年1月至2008年3月本科采用后路椎弓根固定共治疗65例胸腰椎急性骨折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明川;李瑞宵;郭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胸腺瘤与重症肌无力的关系至今仍不十分清楚,据统计胸腺瘤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发生率是10%~30%,而术前诊断胸腺瘤并无重症肌无力症状患者术后早期却出现重症肌无力症状临床上较少见,总结近年来对我科胸腺瘤患者术后的观察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厚赏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血清脑特异性蛋白(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97例来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COPD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患者(病例组),并根据FEV1值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对所有入选者均进行血清S100b、NSE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S100b、NSE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2)病情严重程度级别高者,S100b、NSE值高,呈高度正相关(分别为γ=0.744,r=O.674).结论:提示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存在一定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现象,且随着病情加重而加剧,故进行血清S100b、NSE水平检测有助于临床病情的评估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项公强;王国胜;王强和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流行病学情况、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旨在为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防治提供依据和策略建议.方法:通过院内感染监测系统,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132名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病原菌以及药敏情况和部分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为228例,感染发生率为20.1%(228/1132);患者发生感染部位前3位分别为肺部感染77.2%(176/228),血液感染8.8%(20/228),泌尿道感染7.8%;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前3位为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VAP)日感染率为41.6%,留置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日感染率为14.6%,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日感染率为11.O%;感染患者病情严重,主要为肺部疾病(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呼吸衰竭)37.7%,脑部疾病(脑出血、脑梗死、脑挫伤)35.9%:分离出病原菌224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真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病原菌构成前3位分别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2.3%(50/224).真菌21.4%(48/224),鲍曼不动杆菌18.1%(40/224).结论:中心ICU患者病情严重,侵入性操作多,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真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所占比例也升高,且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对于重症感染患者应当积极地根据药敏结果,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罗伟文;张伟强;罗伟雄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149例老年BPH患者行TURP的护理配合.结果:149例患者围手术期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护理缺陷.结论:护士严格按照护理规程操作,熟悉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手术前后的专科护理,对患者实行周密细致的整体护理是BPH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作者:邓秋儿;谢伟珍;练惠宜;梁惠图;邓碧霞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Ki67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199例甲状腺石蜡标本的Ki67和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其中甲状腺癌76例(乳头状癌35例、滤泡癌22例、髓样癌19例);甲状腺良性肿瘤72例;癌旁甲状腺组织41例;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结果:Ki67蛋白表达在甲状腺癌组织、甲状腺良性肿瘤、癌旁甲状腺组织、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6.3%(58/76)、11.1%(8/72)、17.1%(7/41)、10.0%(1/10);甲状腺癌组织中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χ2=15.486,P=0.002),明显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χ2=12.264,P=0.012),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χ2=19.652,P=0.000).Survivin蛋白表达在甲状腺癌组织、癌旁甲状腺组织、癌甲状腺组织、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9.5%(68/76)、13.9%(10/72)、28.1%(9/32)、10.0%(1/10);甲状腺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χ2=18.652,P=0.000),明显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χ2=11.821,P=0.014),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χ2=21.572,P=0.000).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中Ki67、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4%(38/44)和88.9%(40/4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Ki67、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62.5%(20/32)和77.4%(24/31),χ2=9.053,P=0.041;χ2=9.417,P=0.035].76例甲状腺癌组织中Ki67、survivin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3=0.301,P=0.015).结论:Ki67和survivin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过表达与淋巴转移有关,有希望预测甲状腺癌的淋巴转移及成为临床治疗的靶点.
作者:冯雯;曹亦军;张计训 刊期: 2009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