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gG抗-E致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病分析

康琼英;马西霞;白雪梅;孙霖;温洁新

关键词:幼红细胞增多症, 胎儿, Rh-Hr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 IgG抗-E, Rh系统, 新生儿溶血病
摘要:目的:了解IgG抗-E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盐水法检测患儿及其父母Rh血型,用新生儿溶血病血型血清学检查检测新生儿Rh溶血病,用Rh抗原谱细胞鉴定孕妇血清、患儿血清和红细胞抗体释放液中的Rh系统抗体.结果:通过母婴血清学检查结果分析,检出4例IgG抗-E.结论:抗-E致Rh新生儿溶血病一经证实,可及时为患儿选择E抗原阴性的ABO与患儿同型、Rh血型同母亲的血液为患儿进行换血和综合治疗,其疗效显著.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急性骨折65例

    2000年1月至2008年3月本科采用后路椎弓根固定共治疗65例胸腰椎急性骨折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明川;李瑞宵;郭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胰岛β细胞的作用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第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胰岛β细胞株MIN6,分为对照组、tBHP(25μmol/L)组、GLP-1(10nmol/L)组和GLP-I+tBHP组.Annexin V-F 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Griess法检测各实验组细胞内NO水平.结果:25μmol/L tBHP作用1h可诱导MIN6细胞凋亡,并使细胞内NO含量明显增加.预先经过10nmol/L GLP-1作用24h后,tBHP诱导的MIN6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同时细胞内NO含量亦显著降低.结论:GLP-1可以抑制tBHP诱导的胰岛β细胞株MIN6凋亡,其机制可能与GLP-1减少tBHP诱导的NO合成有关.

    作者:黎黎;汤夏莲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中风起病型脑瘤1例

    患者女,31岁,本单位家属,2005年3月22日急诊人院.患者于2003年因患肺炎住院期间,见同一病室某患者死亡而发生精神异常,经抗精神病治疗5d后好转.近两年来,经常间歇头痛,以晨起为重,无呕吐、无视力障碍,伴有疑心、多虑、言语过失等精神性格改变,但可料理正常家务.2005年3月22日做晚饭时,突然自觉心慌、肢软,随之摔倒(相继臀部及左前额着地),发生偏瘫,急诊入院.

    作者:周洁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血红素氧合酶-1在远端缺血预适应的大鼠心肌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通过对下肢缺血预适应后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和炎症反应变化的观察,探究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4只健康雄性成年Spraq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下肢缺血预适应组.各组大鼠分别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4、6、12h四个时间点处死取材.经冷冻、切片后用2%TTC法染色,于手术显微镜下仔细分离梗死部位(IS)和缺血危险区(AAR),并计算IS与AAR重量比值(IS/AAR),推测心肌梗死面积.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C反应蛋白浓度测量使用速率散射比浊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酸激酶(CK-MB)含量.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测定心肌组织中HO-1mRNA表达情况.结果:下肢缺血预适应组HO-1 mRNA表达升高,心肌梗死面积比急性心肌梗死组明显减小;CK-MB含量明显下降.结论:HO-1对远端器官缺血预适应后的心肌有保护作用.

    作者:卢亚敏;康素娴;张冬会;周东升;边艳珠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膀胱脱细胞基质片的制备及其与尿路上皮细胞的联合培养

    目的:将培养扩增的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接种到自制的膀胱脱细胞基质(BAM)片上,探讨此法体外构建用于新膀胱黏膜移行上皮化改造的组织工程复合物的可行性.方法:取新鲜猪膀胱制备BAM片,将原代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后接种到BAM片上,培养成多层细胞结构的组织工程复合物.通过组织学观察,了解所制备的BAM结构及细胞在BAM片支架上的黏附及生长情况.结果:此法制备的BAM片具有较完整的胶原结构.细胞在BAM片上黏附、生长和增殖良好,可形成多层细胞的组织工程复合物.结论:该方法可成功培养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制备的BAM片生物相容性良好.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与BAM片联合培养构建成具有多层细胞的组织工程膀胱黏膜替代物,有望用于新膀胱的移行上皮重建.

    作者:杨海超;杨新妹;许汉标;杨中华;王行环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地震前后动态心电图比较

    目的:分析地震后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将60例稳定性冠心痛患者分为地震组30例及时照组30例,并设定14:28为时间基点.以动态心电图方式连续监测基点前后4h两组人群在心率、频发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事件检出率的变化.结果:地震组在震后的各项指标与震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O1).结论:地震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其机制可能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关,应采取积极措施控制震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陈呖;刘明江;欧阳振鹏;郑婕舒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刺五加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胰腺不同血运阻断时间的损伤程度,确定合适的没有明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胰腺热缺血时间,研究刺五加能否减轻大鼠的胰腺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通过钳闭大鼠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建立大鼠胰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通过刺五加腹腔保留灌注预处理,了解其对胰腺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对不同血运阻断时间的胰腺组织进行光电镜检查和相关血清丙二酰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淀粉酶(AMS)等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不同热缺血时间的大鼠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和MDA、SOD、NO、AMS等指标均存在显著的差别,胰腺热缺血10min无明显缺血再灌注损伤,热缺血20min出现明显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热缺血30min有显著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刺五加预处理组的再灌注损伤明显减轻.结论:胰腺的血运阻断时间不能超过20min,好不超过10min,刺五加对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周建峰;谢敏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46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肱动脉充血后反应性扩张(DTRH)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的变化(DTNG).应用脉冲多普勒检测二尖瓣口血流及肺静脉血流频谱,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p)、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p)和两者之比(Ep/Ap)、E峰减速时间(DT)及心房收缩期肺静脉反转血流峰值速度(Ar).检测等容舒张时间(IVRT).将患者分为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组(Ep/Ap>l,Ar正常且DT和IVRT正常)和异常组(Ep/Ap<1或Ep/Ap>1且Ar异常或IVRT异常或DT异常).结果:高血压病患者DTRH均低于健康对照者(P<0.01),且左室舒张异常的患者DTRH较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的患者显著减小[(4.70±1.86)%vs.(7.38±2.42)%,P<0.01].而DTNG及年龄、血压、血脂、血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DTRH与Ep/Ap、Ep、Ap、Ar、DT、IVRT均存在有意义的相关性(J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密切相关,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在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作者:冯雪虹;张平洋;王冲;王沛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小儿喉罩置入时七氟烷和丙泊酚的合适浓度及选择

    目的:探讨小儿喉罩置入时七氟烷和丙泊酚的合适浓度,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方法:择期小儿腹股沟手术100例,年龄1-12岁,ASA Ⅰ~Ⅱ级,体重10-30kg.不用术前用药,常规禁食禁饮.基础麻醉:芬太尼2μg/kg、阿托品O.02 mg/kg及氯胺酮2 mg/kg于入室前10min肌肉注射.七氟烷组(S组,n=50)采用七氟垸和笑气吸入,按照有无基础麻醉分为两组SA组(N=25)和SB组(n=25).丙泊酚组(P组,n=50)采用效应室浓度靶控输注,按照有无基础麻醉分为PA组(n=25)和Pb组(n=25).4组均根据Dixon序贯法来确定喉罩置入时的合适浓度.在咽喉反射消失、下颌松弛、睫毛反射消失时用翻转法置入.观察入室时、喉罩置入前和置入后的心率、呼吸频率、pETCO2、SpO2及异常情况.结果:SA组喉罩置入时呼末七氟烷浓度的ED50为1.57%,SB组喉罩置入时呼末七氟烷浓度的ED50为2.10%;PA组喉罩置入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ED50为4.10μg/mL,PB组喉罩置入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ED50为3.69μg/mL.结论:需要基础麻醉的小儿可能以丙泊酚靶控输注置入喉罩较妥,不需要基础麻醉的小儿则以用七氟烷吸入诱导置八喉罩为宜.

    作者:袁开明;李军;叶莉莎;高萍;张旭彤;徐坚;苏尔瞻;连庆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紧密连接蛋白-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4(Claudin-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不同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04-2007年在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住院手术治疗、术前未行化疗、放疗的卵巢上皮性肿瘤标本存档蜡块共计13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liVision)检测Claudin-4和MMP-2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组织、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ladudin-4蛋白和MMP-2蛋白的表达都随着卵巢肿瘤由正常-良性-交界性-癌的发展呈上升趋势(P<0.01).结论:Claudin-4和MMP-2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细胞恶性转化相关.

    作者:刘奕;吕杰强;陈一喆;林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食管癌经右胸上腹正中切口切除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方法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食管癌经右胸上腹正中切口切除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的应用价值.方法:食管癌拟行经右胸上腹正中切口切除术,术中可于开腹游离胃至贲门上食管后,于贲门下胃壁开一小切口置入消毒后的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并将十二指肠营养管准确放入十二指肠内,缝闭切口,关腹,开胸常规游离食管,并视食管病变情况决定是否行颈部吻合,但不管行不行颈部吻合,切断食管时常规用闭合器缝闭贲门时,就将胃壁处缝合处一并切除,此时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均在胸胃内,重建吻合口时可将术前经口放置的胃管与胸胃中胃管和十二指肠营养管绑定后,由经口胃管将两个导管带出,并固定.结果:经此方法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后,术后可以及时予以肠道营养,即使合并胃瘫及瘘等消化道并发症时,也能及时给予肠道营养,避免患者术后长期静脉高营养及经胃镜放入十二指肠营养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另外经胃镜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尚面临吻合口未完全愈合及吻合强度不够导致胃镜操作人为造成吻合口撕脱,充血水肿及瘘口扩大等并发症.术中放置好营养管,就可以避免这些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经右胸上腹正中切口切除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方法经改进后可以使患者尽早行肠道营养及并发症的治疗,并能够减少腹部切口暴露时间降低患者临床费用及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宫强;郭志敏;王瑞尧;李贲;姜洪涛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中心ICU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流行病学情况、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旨在为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防治提供依据和策略建议.方法:通过院内感染监测系统,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132名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病原菌以及药敏情况和部分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为228例,感染发生率为20.1%(228/1132);患者发生感染部位前3位分别为肺部感染77.2%(176/228),血液感染8.8%(20/228),泌尿道感染7.8%;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前3位为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VAP)日感染率为41.6%,留置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日感染率为14.6%,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日感染率为11.O%;感染患者病情严重,主要为肺部疾病(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呼吸衰竭)37.7%,脑部疾病(脑出血、脑梗死、脑挫伤)35.9%:分离出病原菌224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真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病原菌构成前3位分别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2.3%(50/224).真菌21.4%(48/224),鲍曼不动杆菌18.1%(40/224).结论:中心ICU患者病情严重,侵入性操作多,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真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所占比例也升高,且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对于重症感染患者应当积极地根据药敏结果,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罗伟文;张伟强;罗伟雄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四川省什邡市蓥华镇地震后医疗和健康需求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居民灾后医疗和健康教育需求状况.为开展地震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11月16~21日(四川汶川地震后6个月)对什邡市地震灾区蓥华镇石门村、竹溪村进行现场观察、问卷调查及个人访谈,抽样方法为随机抽样,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医疗服务状况、健康教育开展状况、居民健康教育需求等.结果:共发放问卷586份,收回有效问卷582份,调查对象自报各种症状疾病中,以咳嗽伴呼吸道症状的发生率高.目前居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村卫生站(65.30%),调查对象对健康需求主要表现在对健康教育指导上(71.80%),其次是时常见病的医疗诊治需求(53.61%).结论:地震发生6个月后,地震灾区居民生活保障、卫生设施和医疗服务能够基本满足受灾群众需求.灾后健康教育工作应针对当地常见病知识进行开展,及时发放卫生知识宣传材料,提高当地卫生站的医疗水平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光辉;李觉;马文林;梁四雏;胡大一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含奥沙利铂方案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疗效观察

    肝癌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已上升为恶性肿瘤的第2位,早期患者手术治疗为首选,但是临床能诊断出的原发性肝癌,常常已处于中晚期,我国原发性肝癌又多伴有严重肝硬化,往往肝功能失代偿,预后差,很多患者已不能完全切除,此时,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为首选方法.

    作者:黄刚;陶小红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运动疗法在预防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骨折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适度运动对降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110例入选的高危老年女性受试者随机分为运动疗法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运动疗法组: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并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个体和具体化运动处方,所有受试者均加服钙尔奇D600(每片含元素钙600mg和VitD 125IU).对照组:仅作定期健康教育并加服相同剂量钙尔奇D600.观察两组治疗后患者腰椎骨密度的变化、骨折发生率及疼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L1-4骨密度均有显著上升,其中运动疗法组骨密度的上升更为明显(P<0.05),骨痛症状明显缓解,运动疗法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其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适度运动是降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开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TBOA 抑制谷氨酸转运体功能对戊四氮点燃癫痫模型的影响

    目的:研究新型谷氨酸转运体抑制剂TBOA对戊四氮点燃癫痫的发生及神经病理作用,寻找治疗戊四氮点燃癫痫的新方法.方法:戊四氮慢性点燃方法进行造模,分为癫痫组和TBOA治疗组.TBOA治疗组造模前3d大鼠侧脑室注射TBOA,癫痫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2周后处死大鼠,研究两组癫痫的发生率、海马及皮质的病理改变、神经元计数.结果:1d的癫痫发生率在癫痫组为87.5%,TBOA治疗组为40.6%,光镜显示TBOA治疗组的损害程度轻于癫痫组.l、3d时海马CAI区神经元计数癫痫组与TBOA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5、7d时,癫痫组神经元计数少于TBOA治疗组(均P<0.05).皮质区变化规律同海马CAI区.结论:早期应用谷氨酸转运体抑制剂TBOA能降低癫痫的发生率,并改善癫痫后神经病理损害.

    作者:黄艳军;郑帼;晋光荣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儿科门诊青霉素皮试假阳性患儿50例护理体会

    在儿科门诊患儿护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患儿青霉素皮试结果呈阳性或接近阳性,但后来的实践中证明这些患儿可以使用青霉素而不发生过敏反应,这种阳性称为假阳性.青霉素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选择幅度大,价格相对低廉,为多种疾病临床用药的首选.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青霉素结果呈假阳性反应,使患儿丧失首选青霉素的机会,影响了疾病的治疗效果,也给患儿家庭带来了更大的经济负担.

    作者:施晓冬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脑脊液鼻漏并发化脓性脑膜炎1例

    患者女,因发热,伴头痛4d,神志不清1d,于2007年4月入院.4d前出现鼻塞伴流涕,发热,体温达38.5℃,头痛,呈持续性钝痛,以头顶部为主.曾在当地农场医院救治,用药不详,症状未见好转.人院前1d,患者出现烦躁,头痛剧烈,恶心呕吐,呕吐物均为胃容物,高热,体温达到39.8℃,继而呼之不应,神志不清,家人急送我院急诊科,行血常规:WBC20.20×109/LN 93%.

    作者:李文刚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小型海绵状血管瘤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切除脑深部小型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4例脑深部小型海绵状血管瘤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进行显微手术.结果:所有病例均全切除病灶,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在切除脑深部小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技术,不仅定位准确,通过动态示踪全切除病灶,而且能较好地保护神经功能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波;朱世强;毛之奇;陆永建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体质指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关系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08年1-12月在我院呼吸科因AECOPD住院患者共计87例,根据身高及体重计算出BMI,将BMI≤21(kg/m2)分为A组,将BMI>21(kg/m2)分为B组.观察两组入院时情况及转归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病程、氧合指教、FEV1/FVC(%)、肺动脉压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FEV1(%)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B组优于A组.(2)两组患者FEV1%改善情况、住院时间、再入院间隔、死亡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比较FEV1%改善更加明显,住院时间缩短,再入院时间延长,病死率低.结论:BMI对AECOPD患者的治疗反应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恰当的营养支持使BMI维持在21kG/m2以上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作者:肖凡;李楠;王枢传 刊期: 2009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