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聪;沈慧莲;黄燕然;梁玉池
目的:探讨催产素并用肛塞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健康足月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分为两组,研究组胎儿娩出后给予催产素并用肛塞米索前列醇片400μg,对照组单用催产素,观察两组第三产程及产后2 h的出血量及副反应.结果:1000例研究组产后2 h内出血量(58.7±36.1)mL,与1 000例对照组的(88.5±62.7)mL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无一例有不良反应及产后大出血发生.结论:催产素并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副反应少、方便价廉,可推广使用.
作者:颜杰文;费慧;柯佩琪;蔡秋娥;罗赫赫 刊期: 2007年第14期
膀胱鳞状细胞癌(SCC)约占膀胱肿瘤的2%,预后极差.我院从1989年5月至2005年12月收治了9例膀胱结石并发或继发SCC患者.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沈明顺;刘军;苏江浩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孕母血清标记物指标检测,检出唐氏综合征(DS)患儿及其他异常胎儿,减少先天性缺陷儿的出生.方法:应用时间分辨法荧光免疫检测技术对1 315例孕9~20周孕妇外周血AFP、f-β-HCG、uE3、PAPP-A进行二联或三联检测,检测结果应用软件计算出21-三体综合征、神经管缺陷、18-三体综合征等三种先天性缺陷的风险率,高风险孕妇建议行B超、羊水或脐带血培养进行产前诊断,产后随访.结果:产前筛查1 315例孕妇,筛查出高危孕妇58人,阳性率4.4%,其中21-三体唐氏高风险48例,18-三体高风险1例,神经管畸形高风险9例.高危孕妇行羊水培养23人,发现异常核型3例.结论:孕早期生化二联、孕中期生化三联指标的联合筛查是产前筛查异常胎儿的有效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琳;冯素娥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数字化胃肠机的多体位多角度实时成像技术在行低张静脉肾盂造影(I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菲利普DuoDiagost型数字化胃肠机对100例病人进行低张IVP,利用胃肠机的透视功能采用多体位多角度实时摄像并通过激光照相机打印成像与随机抽取的100例传统的腹部加压法非数字化IVP比较.结果:数字成像动态观察、多体位多角度实时摄影IVP,肾实质、肾盂肾盏、输尿管显影达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数字化胃肠机的多体位多角度实时成像技术行低张IVP在泌尿系统病变的显示率明显优于其他IVP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吴有兴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2-2006年间60岁以上老年性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共46例,所有患者术前明确神经根受压节段,采用椎板小开窗减压手术治疗.其中合并高血压痛28例,冠心病19例,心律失常5例,糖尿病17例.结果:术中无一例死亡,无神经损伤,随访2个月~4年.手术优良率87%.结论:采用小开窗减压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既可取得预期效果,又能大限度保留患者腰椎稳定结构,减轻患者绝大部分症状,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杨伟毅;张葆青;许少健;郭达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蛋白酶D(Cath-D)、c-erbB-2、P53、P16、nm23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乳腺癌Cath-D、c-erbB-2、P53、P16、nm2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ath-D、c-erbB-2、P53、P16、nm2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5%、60%、47%、58%.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Cath-D、c-erbB-2、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1),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16、nm2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转移者(P<0.01).结论:Cath-D、c-erbB-2、P53的高表达与P16、nm23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促进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联合检测以上生物学指标有助于提高对乳腺癌预后评价和治疗的正确性.
作者:米贤军;杨接辉;李政;钟守军;段立锋;杨枚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宫内宫外妊娠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我中心1997年3月至2006年8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宫内宫外妊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041例临床妊娠中宫内外妊娠11例,发生率为1.07%.11例宫内宫外妊娠手术后9例继续妊娠,妊娠至足月为54.56%.结论:辅助生育技术的开展,导致宫内宫外妊娠的发生率大大提高,此症的发生与输卵管病变及其他高危因素有关,及早及详细的阴道超声检查,有利于宫内外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黎淑贞;陈士岭;孙玲;宋华东;何锦霞;邢福祺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总结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疾病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年内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近20年来,共实施阑尾切除术2 286例,误诊35例.误诊的主要原因主要与病史采集不全面、体格检查欠仔细、思维片面有关.右半结肠癌误诊为急性阑尾炎以及结肠癌与急性阑尾炎共存者在临床上屡见不鲜.结论:外科医生对急性阑尾炎这一常见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尤其是中老年病人要提高警惕,做到询问病史要详细、体格检查要仔细、辅助检查要及时,避免结肠癌的误诊和漏诊.
作者:侯北平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显微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38眼)翼状胬肉在显微镜下行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结果:术后随访4~14个月,2眼复发,复发率为5%.结论:翼状胬肉显微逆行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移植术术后复发率低,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健聪;沈慧莲;黄燕然;梁玉池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回顾我科2例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探讨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例1于入院后第2天行T8全椎板椎管内血肿清除术.例2入院后急行C3~7单开门+T1、2全椎板切除+血肿清除术.结果:例1术后次日疼痛症状明显消退,复查胸椎MR见血肿已清除.例2术后第3天出现排痰困难,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1周后脱离呼吸机.结论:影响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预后的主要因素是从发病到手术减压之间的时间间隔.术前快速确诊以及尽可能缩短手术与发病时间之间的间隔十分重要.
作者:廖穗祥;王善琛;夏虹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总结9例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引流入左心房的外科治疗,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9例PLSVC引流入左房的病人,8例在术中确诊,1例术后确诊,均在术中或术后再次开胸结扎引流入左心房的PLSVC.9例病人中男4例,女5例,均在进行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过程中确诊并获得治疗.结果:9例病人均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随访(11.3±8.4)个月,随访期间情况良好.结论:PLSVC引流入左心房在手术中应予处理,多数病人可用简单的结扎方法治疗,但如左、右上腔静脉间无交通时则应将PLSVC血液设法引流至右心房.
作者:姬尚义;王志伟;杨建安;陈长春;谭敏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介绍应用管状吻合器行结肠造口术的方法以及观察护理.方法:对12例患者应用端端吻合器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术后密切观察护理.结果:12例患者随访3~32个月,平均18个月,造口恢复良好,无出血、感染、坏死等与造口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应用管状吻合器行结肠造口术可降低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易于观察护理,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玲玲;袁艺;卢春娇;刘海鹰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龄老人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90岁及以上高龄白内障患者56例(64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经过1~12个月的随访,术后裸眼视力≥0.6者45眼,占70%;≥0.3者56眼,占88%;≥0.05者63眼,占98%.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较低.结论:超声乳化技术对高龄老人白内障摘除安全有效,手术复明效果满意.
作者:李梦琪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为体外成熟卵母细胞(IVM)及重度畸形精子症选择有效、安全、经济的受精方式.方法:一组为拟接受常规体外受精(IVF)改为IVM的患者,另一组为重度畸形精子症患者(改良巴氏染色正常形态精子<5%,密度>20×106/mL,a+b级精子≥50%).如患者获未成熟卵母细胞数≥15,选择其1/3卵母细胞行常规IVF方式受精,余2/3卵母细胞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方式受精.比较同一患者同一周期不同受精方式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结果:两种受精方式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均无明显差异,两组中共有4例临床妊娠.结论:(1)为防止超排卵发生的卵巢过度刺激而由常规IVF改为IVM时,若男方精液质量和形态均正常,可以选择常规IVF方式受精.(2)重度畸形精子症者若精液质量正常,亦可选择常规IVF方式受精.
作者:杨琼;童先宏;刘雨生;金仁桃;骆丽华;周桂香;栾红兵;宋影;郭通航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术加终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依据脑室内积血的量及其形态、形状、病情与原发病,选择微创术加终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清除积血.结果:微创术加终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86例,出院73例,死亡13例(15%);58例随访6个月~7年,日常生活能力(ADL)Ⅰ20例(34%),ADLⅡ22例(38%),ADLⅢ8例(14%),ADLⅣ5例(9%),ADLⅤ 3例(5%).结论:微创术加终池置管持续引流术能大限度地清除血肿(出血),避免和(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何建文;陈锦辉;邓旭华;周承操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钬激光腔内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2月采用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36例,其中输尿管结石28例,膀胱结石8例.对钬激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与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6例中33例单次手术碎石成功,单次手术结石粉碎率达92%(33/36).2例结石在钬激光碎石过程中移位于肾盏,术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1例因输尿管狭窄进镜失败改为开放手术.结论: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结石合并息肉形成以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无效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气压弹道碎石法.
作者:郑凯;徐延昭;谭建明;吴卫真;杨顺良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诊断糖尿病高血糖危象并发急性胰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1例糖尿病高血糖危象并发急性胰腺炎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4%的病例在初诊时血清淀粉酶并不升高,但动态观察均进行性升高;所有病例均有一过性高甘油三酯血症;45%的病例存在胆道疾病.结论:对高血糖危象患者,尤其是存在高甘油三酯血症、胆道痰病时,应密切注意合并急性胰腺炎的可能,需动态监测各项相关指标.
作者:黄东瑾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先天性腭裂修补术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腭裂修补术的患儿40例,年龄2~14岁,体重8~30 kg,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R组持续泵入瑞芬太尼和异丙酚;F组以异丙酚泵注,每隔15~20 min按1μg/kg缓慢静注追加芬太尼.分别记录患儿诱导前、诱导后2 min、气管插管后2 min、手术开始后10min时的MAP、HR、SpO2,以及术毕停药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苏醒拔管时间.结果:诱导后R组MAP、HR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平稳,而F组MAP、HR均显著下降,波动明显(P<0.05或P<0.01);两组Sp02无显著差异.麻醉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R组显著短于F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比芬太尼镇痛作用强,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拔管时间短.
作者:徐瑞芬;冯旭阳;张惠;徐礼鲜;宋博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显像对老年冠心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我院60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人进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和导管法冠状动造影检查,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MSCT能满足影像学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而言,MSCT显示冠状动脉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5%和97.8%(x2=284.25,P=0.000);显示冠状动脉高度狭窄(≥75%)或完全闭塞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和993%(x2=320.03,P=0.000).结论:MSCT对显示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50%)具有优良诊断价值.
作者:何明文;毛拥军;冯卫华;徐庆科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6例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后尿道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总结.结果: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各段结石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膀胱结石和后尿道结石的治疗相当满意.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是取代传统疗法治疗输尿管结石,尤其是中下段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作者:黄碧苍;陈勇;刁鉴伟;谢丽琼;巫兰香 刊期: 200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