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治疗锁骨骨折45例

李健;胡涛;颜登鲁;谢清华;高梁斌;朱豪东;付敏

关键词:骨折, 锁骨, 手术治疗, 内固定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根据锁骨骨折不同类型选择不同手术及内固定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11月,对45例锁骨骨折手术病例进行跟踪随访,评定疗效,其中普通钢板内固定25例,重建钢板3例,钩钢板2例,动力加压钢板2例,克氏针内固定4例,骨圆针加植骨1例,经皮螺钉6例,克氏针加张力带2例.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2~27个月),出现克氏针、钢板松脱4例,其中需再手术内固定加植骨3例(1例钢板断裂并移位).按连学全功能评定标准总优良率为95%.结论:根据锁骨骨折的部位、类型、损伤程度及全身状况,结合患者的年龄、经济承受力、职业要求及医生的经验和习惯,选择相应的手术及内固定方法,均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头位分娩软件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将决定分娩的三个主要因素分别进行量化评分制作成软件模块,经微机总结分析后得出一结果,以协助临床医师判断头位分娩的难易程度.方法:(1)软件设计,把产力、产道及胎儿情况(包括胎儿体重及胎方位)分别进行分解并对有关各因素进行评分,输入微机制作成软件模块.(2)病例选择与其信息输入,将312例头位分娩产妇的有关信息资料分别输入本软件模块系统,微机根据各因素有关值的大小进行评分、综合分析得出能否顺产的结果.结果:本软件系统对312例头位分娩的孕产妇预测结果与实际分娩情况符合率达98.02%,比单靠临床经验判断符合率(86.96%)高(P<0.01).结论:将决定分娩的诸因素制作成软件系统用于临床可协助产科医师判断头位分娩能否顺利,以尽早作出头位难产的诊断,减少产妇的痛苦,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李钦文;刘静;赵洁;白显玲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门诊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方法:门诊ASA 1~2级要求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55例,年龄29~65岁,分为3组,即单纯异丙酚组(P组)15例、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PF组)20例和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组(PS组)20例,观察麻醉效果,用药前、用药后、苏醒后的MAP、HR、RR、SpO2及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异丙酚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P组麻醉效果有效率为87%,PF、PS组有效率均为100%.各组给药后MAP、HR、RR、SpO2与给药前相比均有显著变化(P<0.05),其中P组有3例,PF组有2例出现低血氧.意识恢复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P组与PF、PS组相比明显延长(P<0.05),PF组比PS组长(P<0.05),异丙酚用量P组比PF、PS组增加(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0.1μg/kg)不仅可以减少异丙酚用量,有效降低呼吸抑制副反应,而且能缩短苏醒时间,使麻醉更加平稳.

    作者:王茹;孙绪德;韩丽春;张贵和;高昌俊;陈蕾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内置补片法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安全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行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内置补片疝修补术(TAPP)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腹股沟斜疝40例,双侧斜疝5例,腹股沟直疝6例.结果:51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6.5±12.6)(46~10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6±1.3)(2~6)d.未发生阴囊血肿、水肿,切口无感染,切口瘢痕小,美容效果好.结论:TAPP是安全可行的疝修补新方法,具有并发症少、术后患者疼痛轻、康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周斌;徐鲁白;蔡景理;王继生;胡海;许家殚;吴伟军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电子喉镜与支撑喉镜治疗声带良性肿物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电子喉镜和支撑喉镜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声带良性肿物的疗效.方法:研究分析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4年间我院应用电子喉镜和支撑喉镜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声带良性肿物的206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电子喉镜组有效率96.8%,并发症发生率1.1%;支撑喉镜组有效率95.5%,并发症发生率9.0%.两种不同术式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支撑喉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电子喉镜组.结论:治疗声带小结和细小有蒂的声带息肉首选电子喉镜,具有简单、经济、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推广;较大、广基的声带息肉以及囊肿、乳头状瘤等较大的声带良性肿物首选支撑喉镜,具有切除彻底、不易复发的优点,同时要避免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耀洪;汤素琴;钟玉红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小切口白内障术后当天开放滴眼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开放滴眼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将288例(288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分为两组,每组144例(144眼);滴眼组术后立即在结膜囊涂典必殊眼药膏,纱布包眼,术后当天涂典必殊滴眼液开放滴眼,每小时1次,2、4、24h后接受检查.对照组术后结膜囊涂典必殊眼药膏,纱布包眼,24 h后接受检查.结果: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滴眼组与对照组术后视力、角膜水肿、前房反应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眼睑水肿、结膜水肿患者感受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开放滴眼是安全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梁晟崎;杨帆;翟建伟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目的:检测survivi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7例DLBCL和15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survivin和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采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Survivin在DLBCL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4%(57/77),在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13%(2/1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表达与淋巴瘤增殖指数、凋亡指数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1,0.325,P<0.01).结论:Survivin基因在DLBCL中表达上调,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对DLBCL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作者:何丹;苏祖兰;邵春奎;冯智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皮肤扩张器修复面颈部瘢痕并发症分析

    自1976年Radovan[1]首先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来,扩张器在整形外科已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修复瘢痕性秃发方面更具有其他传统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作者:姜向海;代秀珍;杨磊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监测

    目的:评价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呼吸的影响.方法: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30例.C组患者经L3-4间隙进行腰硬联合穿刺,0.75%布比卡因2.0 mL腰麻,麻醉平面为T9~6,术前静脉给予咪唑安定0.04~0.06 mg/kg、哌替啶0.8~1.2 mg/kg.G组患者予芬太尼1.2~2.5μ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胺0.15 mg/kg诱导,气管插管,机械控制呼吸,异氟醚持续吸入维持麻醉.记录所有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CO2气腹及头低位后5 min(T2)、手术开始后15 min(T3)、结束气腹和恢复平卧位后5 min(T4)、离开手术室时(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ETCO2)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患者在T0、T2、T3、T4、T5时,SBP和DBP无明显差异,在T1时,C组患者DBP显著低于G组(P<0.05);T1、T2、T3、T4时,C组患者的ETCO2显著高于G组患者,且在T2和T3时,C组80%患者的ETCO2超出正常范围;两组患者术中SpO2均维持于正常范围,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短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是安全的,但应加强术中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监测,必要时给予辅助呼吸,较长时间的手术好还是应用全身麻醉.

    作者:李增玉;耿清胜;贺聿国;薛建军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肩锁关节脱位的X线与螺旋CT检查

    目的:探讨肩锁关节脱位的X线与螺旋CT检查方法及诊断价值,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对25例临床手术证实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喙锁关节间隙增宽18例,喙锁关节间隙变窄1例,肩锁间隙增宽17例,锁骨远端高于肩峰12例,锁骨上缘与肩峰外上缘自然弧线不连续18例,螺旋CT检查6例,均显示肩锁关节、喙锁关节间隙改变,2例显示锁骨骨膜撕裂,1例显示锁骨缘平片未显示的细小碎骨片,2例显示锁骨远端向后脱位.合并锁骨远端骨折4例(包括CT检查发现3例),肩峰骨折1例,肩胛骨上缘骨折1例.结论:肩锁关节脱位在标准X线平片及应力片上通过喙锁关节和肩锁关节间隙的测量可得到较可靠的诊断,但由于临床诊断不明确、复合损伤拍摄的被动体位片需要观察锁骨上缘与肩峰外上缘自然弧线的连续性,若不连续高度提示肩锁关节脱位.多层螺旋CT检查特别是MPR,在肩锁关节脱位的诊断中观察锁骨远端向后脱位、骨膜撕裂及细小碎骨片有平片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李从海;杨建林;兰军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在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小剂量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胃肠镜检查中的安全性.方法:比较胃镜麻醉组、肠镜麻醉组与对照组检查中的反应及检查前、中、后BP、HR及SpO2的变化.结果:胃镜麻醉组恶心、呕吐、咳嗽、躁动发生率分别为1.2%、3.8%、1.2%,而对照组为97.5%、22.5%、28.8%,P<0.001.胃肠镜检查麻醉组耐受性好.结论:小剂量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胃肠镜检查,安全有效,耐受性好,有利于病灶的观察.

    作者:孙倩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36例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手术之一,1991年德国Cemm教授发明了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lassical intrafascialsupracervical bsterectomy,CISH),不仅保留了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优点,而且减少了解剖结构的破坏,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本院实行CISH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邓君霞;王益琴;蔡雪琴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12例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治疗体会.方法:12例瓣周漏患者,二尖瓣瓣周漏10例,主动脉瓣瓣周漏2例.对其中1例症状和体征皆不明显者行长期随访,其余11例均先行内科保守治疗;10例有心力衰竭和(或)贫血的患者均行再次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均采用直接修补瓣周漏漏口.结果:1例保守治疗患者至今生活良好,1例入院当晚死亡,10例修补术后病例都顺利出院.对其中6例随访6个月~5年,无晚期死亡病例,心功能Ⅲ级1例,心功能Ⅰ~Ⅱ级者5例.结论: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现瓣周漏但无明显症状、心功能良好的患者,可行内科保守治疗;如有明显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贫血等的出现,应及早再次手术治疗.

    作者:罗凡砚;蒋海河;林国强;王霖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重建术治疗中心型肺癌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年至2005年6月以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治疗的36例中心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26/35)、48%(11/23)和33%(3/9).结论: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扩大了局部晚期肺癌的手术适应证,肺动脉受侵程度影响术后远期疗效.

    作者:李德闽;景华;申翼;李忠东;王常田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肝移植患者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应用于肝移植患者的麻醉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等的影响.方法:80例肝移植患者分为4组,每组20例,用异丙酚0.5 mg/kg、维库溴铵0.12 mg/kg和舒芬太尼(芬太尼)行麻醉诱导,舒芬太尼1(S1)组使用舒芬太尼0.5μg/kg、舒芬太尼2(S2)组使用舒芬太尼0.7μg/kg、舒芬太尼3(S3)组使用舒芬太尼1μg/kg、芬太尼(F)组使用芬太尼5μg/kg,记录麻醉前,麻醉后1、2、3 min和气管插管后1、2、3、5、10 min的血压、心率和气管插管时病人的呛咳发生情况.结果:S3组麻醉后2、3 min的血压明显降低,波动幅度均明显增加(P<0.05);S1组和S2组插管后2、3 min的血压变化幅度明显减小(P<0.05).S3组各时间点的心率下降幅度均比其他组明显增加.S1组同F组相比,插管后2、3 min的心率明显加快.低血压发生率S3组明显升高.气管插管时呛咳的发生率分别为S1组15%、S2组10%、S3组5%、F组18%.结论:在肝移植麻醉诱导中,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的效价比为5:1~7:1.舒芬太尼0.7μg/kg与咪唑安定0.05 mg/kg、异丙酚0.5 mg/kg应用于肝移植病人的麻醉诱导,其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

    作者:罗刚健;蔡珺;沈宁;黎尚荣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经肾中盏径路行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肾下盏多发结石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NL)中采用经肾中盏径路处理肾下盏多发结石的疗效.方法:2002年12月至2007年1月,采用经肾中盏径路MPNL治疗肾下盏多发结石患者17例,结石平均表面积244 mm2(126~683 mm2).结果:17例患者均为单通道取石,平均手术时间85 min(45~125 min),平均住院时间9 d(7~15 d).一期结石清除率88%(15/17),2例患者术后残留结石直径<4 mm未处理.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肾中盏径路MPNL治疗肾下盏多发结石安全、有效,结石取净率高.

    作者:何永忠;李逊;陈文忠;曾国华;何朝辉;雷鸣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万汶和菲克雪浓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前预扩容的比较

    目的:观察万汶和菲克雪浓注射液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前进行预扩容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60例,分为3组(对照组、万汶组和菲克雪浓组),每组各20例.麻醉前进行预扩容处理,对照组输入复方平衡盐注射液500 mL;万汶组输入6%万汶500 mL;菲克雪浓组输入菲克雪浓500 mL.扩容完成后患者取侧卧位经L2~L3间隙行CSEA.记录入室时、预扩容后、麻醉后患者的心率(HR)及收缩压(SBP)的变化,并观察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入室时相比,麻醉后对照组HR升高,万汶组和菲克雪浓组无显著变化.扩容后对照组SBP无显著变化,万汶组和菲克雪浓组SBP显著升高.麻醉后对照组SBP显著降低,万汶组和菲克雪浓组SBP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除个别患者应用菲克雪浓后出现过敏反应外,万汶与菲克雪浓应用于腰麻硬膜外阻滞前预扩容的疗效显著好于平衡盐溶液,但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于代华;柴伟;姚立农;孙绪德;彭德民;蒯建科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乳腺癌数字化钼靶X线不典型征象分析

    随着乳腺癌筛查工作的广泛开展,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片微小病变检出病例越来越多,乳腺的细微病变的定性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乳腺癌不典型征象,是诊断小乳腺癌、微小乳腺癌的关键,也正是造成乳腺癌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郑洪岩;靖立新;邓伟;岳玉芹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23例

    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是好发于青中年女性的常见内分泌疾病[1].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上升.2000年8月至2006年7月,笔者采用理气化痰、清热活血兼以养阴中药配合强的松治疗亚甲炎患者23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者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文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原发性甲状腺肿瘤中C-myc和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原癌蛋白C-myc、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pituitary tumor-transforming gene 1,PTTG-1)在原发性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5例原发性甲状腺肿瘤(腺癌42例,腺瘤43例)标本中C-myc、PTTG-1的表达.结果:C-myc及PTTG-1在甲状腺癌表达均高于腺瘤(P<0.01).C-myc及PTTG-1蛋白表达与腺癌转移(P<0.05及P<0.05)、预后指数(P<0.05及P<0.01)具有相关性.C-myc蛋白表达水平与PTTG-1呈显著正相关(r=0.602 8,P<0.01).结论:检测C-myc及PTTG-1水平对于鉴别原发性甲状腺肿瘤良恶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其表达水平可能是判断甲状腺癌预后的观测指标.

    作者:龙尚朝;梁华晟;钟宇华;林华德;黄宇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制备研究

    目的:探讨三联法制造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予不同处理[假手术组、单纯手术组、手术+高糖高脂组、链脲佐菌素(STZ)组、手术+STZ组、高糖高脂+STZ组、手术+高糖高脂+STZ组(三联法组)],监测大鼠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血肌酐、尿蛋白、肾脏肥大指数,通过PAS及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形态学变化.结果:三联法组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血肌酐、尿蛋白、肾脏肥大指数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变化明显.结论:三联法组较好地模拟了人类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并出现了早期肾脏病变.

    作者:宋恩峰;刘晶晶;贾汝汉;韦桂莲;任开明 刊期: 2007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