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重建术治疗中心型肺癌

李德闽;景华;申翼;李忠东;王常田

关键词:肺肿瘤, 支气管成形术, 肺动脉成形术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年至2005年6月以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治疗的36例中心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26/35)、48%(11/23)和33%(3/9).结论: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扩大了局部晚期肺癌的手术适应证,肺动脉受侵程度影响术后远期疗效.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合理范围

    进展期胃癌指病变深度已超过黏膜下层的胃癌,在我国所有胃癌中约占92%~95%[1-2],日本进展期胃癌约占40%~60%,欧洲约占80%~90%[3-4],因此,进展期胃癌一直是胃癌治疗和研究的重点.胃癌的治疗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

    作者:何裕隆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原发性甲状腺肿瘤中C-myc和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原癌蛋白C-myc、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pituitary tumor-transforming gene 1,PTTG-1)在原发性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5例原发性甲状腺肿瘤(腺癌42例,腺瘤43例)标本中C-myc、PTTG-1的表达.结果:C-myc及PTTG-1在甲状腺癌表达均高于腺瘤(P<0.01).C-myc及PTTG-1蛋白表达与腺癌转移(P<0.05及P<0.05)、预后指数(P<0.05及P<0.01)具有相关性.C-myc蛋白表达水平与PTTG-1呈显著正相关(r=0.602 8,P<0.01).结论:检测C-myc及PTTG-1水平对于鉴别原发性甲状腺肿瘤良恶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其表达水平可能是判断甲状腺癌预后的观测指标.

    作者:龙尚朝;梁华晟;钟宇华;林华德;黄宇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发现已彻底地颠覆了人类关于许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基本理论,使某些胃肠道疾病如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和治疗学上出现了一场革命,且Hp与胃腺癌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密切相关,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Hp列为Ⅰ类致癌因子.

    作者:赵刚;万进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23例

    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是好发于青中年女性的常见内分泌疾病[1].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上升.2000年8月至2006年7月,笔者采用理气化痰、清热活血兼以养阴中药配合强的松治疗亚甲炎患者23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者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文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化疗药物外渗1例护理

    药物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1-3].常用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或注射.大多数化疗药物具有强烈的局部刺激作用,药物外渗后轻者局部渗出区域的皮肤出现红斑、肿胀、皮下硬结及轻中度疼痛,严重者出现组织坏死、经久难愈的溃疡,恢复期可因瘢痕挛缩致功能障碍,甚至手术截肢[4].为病人带来痛苦和损害,更可能引发医疗护理纠纷.

    作者:尹文秀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小切口白内障术后当天开放滴眼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开放滴眼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将288例(288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分为两组,每组144例(144眼);滴眼组术后立即在结膜囊涂典必殊眼药膏,纱布包眼,术后当天涂典必殊滴眼液开放滴眼,每小时1次,2、4、24h后接受检查.对照组术后结膜囊涂典必殊眼药膏,纱布包眼,24 h后接受检查.结果: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滴眼组与对照组术后视力、角膜水肿、前房反应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眼睑水肿、结膜水肿患者感受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开放滴眼是安全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梁晟崎;杨帆;翟建伟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早期胃癌的现代治疗策略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首先由日本学者提出并得到公认,主要根据病变浸润深度,即病变位于黏膜及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均称EGC.EGC又分为黏膜癌(mucosal cancer)及黏膜下癌(submucosal cancer).

    作者:揭志刚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三羟异黄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脑内氧化损伤的影响

    目的:研究植物雌激素三羟异黄酮(GST)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再灌注合并硝普钠降压法制作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所有大鼠被分为模型对照组(O组)、假手术对照组(C组)、三羟异黄酮组(GST组)和苯甲雌二醇组(BE2组)4组,采用大鼠跳台法、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测定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GST组与O组相比,GST明显提高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MDA,提高SOD、GSHPx的含量.结论:GST可能通过抗氧化损伤、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从而改善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李俊垚;于辛;孙宏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胰肾联合移植手术3例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3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患者的护理配合过程.结果:3例手术术程顺利,历时7~8 h,出血量均小于500 mL,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无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严格手术室内无菌管理,维持循环稳定,合理安排医护人员及正确脏器保存,对保证手术成功及移植患者长期存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映霞;马育璇;罗桂元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重建术治疗中心型肺癌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年至2005年6月以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治疗的36例中心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26/35)、48%(11/23)和33%(3/9).结论: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扩大了局部晚期肺癌的手术适应证,肺动脉受侵程度影响术后远期疗效.

    作者:李德闽;景华;申翼;李忠东;王常田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二次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二次骨折临床比较常见,主要原因是功能锻炼不当,次要原因有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外伤及内固定物质量因素等[1].这类病人病情变化较大,心理状态复杂.笔者通过对22例二次骨折手术病人施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谢素美;聂玉兰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监测

    目的:评价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呼吸的影响.方法: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30例.C组患者经L3-4间隙进行腰硬联合穿刺,0.75%布比卡因2.0 mL腰麻,麻醉平面为T9~6,术前静脉给予咪唑安定0.04~0.06 mg/kg、哌替啶0.8~1.2 mg/kg.G组患者予芬太尼1.2~2.5μ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胺0.15 mg/kg诱导,气管插管,机械控制呼吸,异氟醚持续吸入维持麻醉.记录所有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CO2气腹及头低位后5 min(T2)、手术开始后15 min(T3)、结束气腹和恢复平卧位后5 min(T4)、离开手术室时(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ETCO2)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患者在T0、T2、T3、T4、T5时,SBP和DBP无明显差异,在T1时,C组患者DBP显著低于G组(P<0.05);T1、T2、T3、T4时,C组患者的ETCO2显著高于G组患者,且在T2和T3时,C组80%患者的ETCO2超出正常范围;两组患者术中SpO2均维持于正常范围,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短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是安全的,但应加强术中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监测,必要时给予辅助呼吸,较长时间的手术好还是应用全身麻醉.

    作者:李增玉;耿清胜;贺聿国;薛建军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年轻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10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估年轻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行保守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1996年8月至2006年10月10年间收治的年轻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年龄20~35岁,中位年龄28.5岁.4例患者合并不孕症,5例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FIGO ⅠA期9例,ⅠB期1例;高分化9例,高-中分化1例;孕激素受体阳性8例,阴性2例.6例在激素治疗平均5.5个月(范围3~8个月)时获得完全缓解,部分缓解1例,无反应3例.完全缓解的患者中促排卵治疗2例,未妊娠;复发1例.终行子宫切除术4例.随诊9~50个月,所有患者无瘤存活.结论:应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年轻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是可行的.即使病理完全缓解,也有复发可能,应密切随访.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乳腺癌数字化钼靶X线不典型征象分析

    随着乳腺癌筛查工作的广泛开展,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片微小病变检出病例越来越多,乳腺的细微病变的定性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乳腺癌不典型征象,是诊断小乳腺癌、微小乳腺癌的关键,也正是造成乳腺癌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郑洪岩;靖立新;邓伟;岳玉芹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头位分娩软件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将决定分娩的三个主要因素分别进行量化评分制作成软件模块,经微机总结分析后得出一结果,以协助临床医师判断头位分娩的难易程度.方法:(1)软件设计,把产力、产道及胎儿情况(包括胎儿体重及胎方位)分别进行分解并对有关各因素进行评分,输入微机制作成软件模块.(2)病例选择与其信息输入,将312例头位分娩产妇的有关信息资料分别输入本软件模块系统,微机根据各因素有关值的大小进行评分、综合分析得出能否顺产的结果.结果:本软件系统对312例头位分娩的孕产妇预测结果与实际分娩情况符合率达98.02%,比单靠临床经验判断符合率(86.96%)高(P<0.01).结论:将决定分娩的诸因素制作成软件系统用于临床可协助产科医师判断头位分娩能否顺利,以尽早作出头位难产的诊断,减少产妇的痛苦,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李钦文;刘静;赵洁;白显玲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7例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后并发吻合口瘘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对1990-2006年间我院外科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后并发吻合口瘘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并决定治疗方案;4例患者保守治疗,2例死亡;3例行手术治疗,2例死亡.结论: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与多种因素有关;吻合口瘘的早期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吻合口瘘的治疗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保守治疗、修补术、吻合口重建术;精细的吻合技巧,熟练轻柔的操作,大限度地创造有利愈合的条件,是预防吻合口瘘的决定性因素.

    作者:汪志荣;王端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咪唑安定联用异丙酚辅助胃镜检查65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研究咪唑安定联用异丙酚辅助胃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咪唑安定联用异丙酚辅助65例胃镜检查,并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术后监测并发症及饮食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结果:64例均顺利准确完成,患者均满意,仅1例因对异丙酚过敏反应引起急性喉头水肿及喉痉挛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骤降到75%以下,经抢救处理后,治愈出院.结论:对胃镜检查患者给予咪唑安定联用异丙酚辅助麻醉并进行认真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孙莲娣;许颖红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2例

    目的:研究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TIA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用疏血通注射液,对照组用脉络宁注射液加口服拜阿司匹林,疗程15 d.结果:观察组临床速控率或基本痊愈率64.3%,对照组为18.4%,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TIA有较好疗效.

    作者:范育炬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肿胀技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肿胀技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中心自2005年6月至2006年9月应用肿胀麻醉技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97例作为肿胀技术组,以同期行电刀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93例作为电刀组,分别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观察术后引流液量、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肿胀技术组手术时间(P<0.01)及术中出血量(P<0.05)均少于电刀组,皮下积液、皮瓣环死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电刀组(P<0.01),术后引流液量相当(P>0.05).结论:应用肿胀技术可显著缩短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早期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丁洪亮;张晨芳;李黎;柯永莉;李芬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BioZ.com监测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目的: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BioZ.com,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围术期产妇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19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ASA Ⅰ~Ⅱ级,连接BioZ.com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在麻醉前,麻醉后5、15 min,胎儿娩出前1 min,胎儿娩出后3 min,术毕时记录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平均动脉压(MAP)、心排量(CO)、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SVR)、胸腔液体量(TFC)、左室射血时间(LVET).结果:围术期各时点HR、TFC、LEVT无明显变化(P>0.05);麻醉后15 min SVR开始下降,术毕时仍显著低于麻醉前(P<0.01),SV、CO、CI在麻醉后15 min开始升高(P<0.05);MAP除在术毕时显著低于术前(P<0.01)外,其他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胎儿娩出前后相比,胎儿娩出后产妇的HR、MAP基本维持稳定,而SV、CO、CI明显升高,SVR则明显下降(P<0.05);SV、CO、CI与SVR呈负相关(P<0.01),MAP与SVR呈正相关(P<0.01).结论:应用BioZ.com监测剖宫产围术期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为围术期的处理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

    作者:陈中刚;庞红宇;池信锦;黑子清;黎尚荣;陈秉学 刊期: 2007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