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映霞;马育璇;罗桂元
我国的胃癌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发病率高、转移率高、死亡率高和早诊率低、根治切除率低、5年生存率低.手术是胃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但超过50%的病例早期症状不明显或不典型,一经确诊却常常已达到局部晚期或已侵犯腹膜、包绕大血管或远处转移而无法手术,即使肿瘤局限者也有近50%无法行根治性切除.
作者:刘海鹰;鲁伟群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甲床外血管球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2007年我科诊治的甲床外血管球瘤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8例位于四肢末端皮下组织内,5例位于肢体皮下及肌肉组织内,2例位于躯干肌肉内;病史2个月~12年,临床表现为慢性、间歇性疼痛;均行高频B超检查确诊及定位,采取手术完整切除,病理证实;术后症状消失,随诊期间未发现复发.结论:提高对甲床外血管球瘤的认识水平可以减少误诊误治;高频B超对本病的诊断及术前、术中定位都有重要意义,手术完整切除是该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肖建春 刊期: 2007年第18期
患者男,50岁,因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于2006年10月25日入院.入院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面色灰暗,周身水肿,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腱反射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入院后第2天在右手前臂桡侧腕横纹上3~5cm处将头静脉与桡动脉作端侧吻合,术后当晚病员出现嗜睡、左侧肢体无力,并逐渐出现大小便失禁,昏迷,右侧瞳孔散大(直径5 mm),对光反射消失,四肢肌力减退,左侧巴氏征阳性.
作者:叶梅;申会格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建立高效、简便的肝星状细胞分离方法.方法:采用改良原位灌流、12%Optiprep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desmin和α-SMA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鉴定星状细胞性质.结果:肝星状细胞的得率稳定在3×107/肝以上,纯度为95%左右,存活率为98%,传代培养10代以上,细胞增殖及转分化状态仍良好.结论:肝星状细胞分离培养成功,对分离方法的改进措施可行.
作者:丁芹;顾琳;马会慧;姚春斓;符娟;崇雨田;杨绍基 刊期: 2007年第18期
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是好发于青中年女性的常见内分泌疾病[1].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上升.2000年8月至2006年7月,笔者采用理气化痰、清热活血兼以养阴中药配合强的松治疗亚甲炎患者23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者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文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检测survivi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7例DLBCL和15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survivin和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采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Survivin在DLBCL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4%(57/77),在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13%(2/1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表达与淋巴瘤增殖指数、凋亡指数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1,0.325,P<0.01).结论:Survivin基因在DLBCL中表达上调,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对DLBCL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作者:何丹;苏祖兰;邵春奎;冯智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和羊水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胎膜早破孕妇52例(研究组),以及产科门诊定期产检的正常孕妇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与羊水IL-8、TNF-α水平;同步取胎盘胎膜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研究组血清和羊水IL-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TNF-α仅羊水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37%vs4%,P<0.01).羊水IL-8水平与血清IL-8水平呈较好的正性相关(r=0.677,P<0.01);羊水TNF-α与羊水IL-8水平间亦有较好的正性相关(r=0.788,P<0.01).结论:血清和羊水IL-8水平、羊水TNF-α水平与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其中羊水IL-8的相关性好.孕妇羊水IL-8、TNF-α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的指标.
作者:周美茜;黄引平;蔡畅;曹来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总结4例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手术治疗肥胖症的护理.方法:做好术前护理准备,心理护理,伴随疾病的护理,重视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管道、皮肤护理,腹部体征的观察,饮食指导和预防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做好出院指导,出院后做好电话随访以预防远期并发症和减重.结果:4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18个月,体重减少27.2%~79.0%.结论: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出院后随访可有效地促进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手术治疗肥胖症的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小兰;陈鸿;赵荣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27例院前心肺复苏(CPR)的救治过程,为进一步提高CPR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2年内收集的27例院前CPR的病例资料,观察心脏骤停的基础病、复苏前心脏骤停的时间、有无群众性现场CPR、有无电除颤等指标.结果: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明显低于非心脑血管疾病组(P<0.05);成功组复苏前心脏骤停时间明显短于非成功组(P<0.05);群众性现场CPR组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无群众性现场CPR组(P<0.05);电除颤组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非除颤组(P<0.05).结论:影响院前CPR成功率的基本因素包括引发心脏骤停的基础病、心脏骤停的时间、早期的群众性CPR和心脏电除颤等因素.
作者:罗琼湘 刊期: 2007年第18期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手术之一,1991年德国Cemm教授发明了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lassical intrafascialsupracervical bsterectomy,CISH),不仅保留了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优点,而且减少了解剖结构的破坏,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本院实行CISH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邓君霞;王益琴;蔡雪琴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总结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结合膝关节功能康复器(CPM)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经验.方法: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32例,术后3~4 d开始使用CPM锻炼,按Merchahan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结果:随访32例,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个月.按Mercha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24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达97%.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适用于股骨远端骨折治疗.
作者:谭建文;李保良;魏思奇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合橘皮枳术汤治疗轻度婴幼儿急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轻度婴幼儿急性哮喘患者45例,治疗组26例应用玉屏风散合橘皮枳术汤施治,对照组19例以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对照组总有效率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玉屏风散合橘皮枳术汤治疗轻度婴幼儿急性哮喘疗效确切.
作者:林传远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开放滴眼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将288例(288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分为两组,每组144例(144眼);滴眼组术后立即在结膜囊涂典必殊眼药膏,纱布包眼,术后当天涂典必殊滴眼液开放滴眼,每小时1次,2、4、24h后接受检查.对照组术后结膜囊涂典必殊眼药膏,纱布包眼,24 h后接受检查.结果: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滴眼组与对照组术后视力、角膜水肿、前房反应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眼睑水肿、结膜水肿患者感受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开放滴眼是安全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梁晟崎;杨帆;翟建伟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在特定的条件下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从骨髓血中提取hMSCs,在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中培养,以流式细胞仪检测hMSCs的表面抗原表达.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并绘制生长曲线.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骨钙素.NAP法碱性磷酸酶染色、vonKossa法钙结节染色.结果:hMSCs增殖活跃,CD105、CD44表达阳性,CD14、CD34和CD45阴性.诱导培养后碱性磷酸酶、钙结节、Ⅰ型胶原和骨钙素染色阳性.结论:hMSCs取材方便,易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是研究骨组织工程的理想种子细胞.
作者:朱伟;孙俊英;岑建龙;朱礼贤;顾联 刊期: 2007年第18期
自Billoth 1881年成功地开展第1例胃窦癌切除手术,至今已过去100多年,而外科治疗的地位并未曾改变,仍是有希望治愈胃癌唯一有效的方法,但从全球胃癌外科治疗情况看,效果远不尽人意.
作者:万进;吴泽宇 刊期: 2007年第18期
肿瘤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指肿瘤细胞接触一种抗肿瘤药物并产生耐药以后,同时对结构和作用机制不同的多种天然来源的抗肿瘤药物具有交叉耐药性[1].MDR是肿瘤细胞耐药的常见方式,也是白血病化疗失败和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高娜;茆俊卿;张育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新型三维生物支架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甲壳胺无纺布的生物安全性及组织相容性.方法:将PLGA/甲壳胺无纺布三维生物支架植入兔皮下,分别于术后2、4、8、12周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检测,观察切口局部情况及心、肝、肾组织学变化,植入支架局部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不同时间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检测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心、肝、肾组织学检查观察均未见病理性改变.体内植入大体观察及组织形态学检查显示其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结论:PLGA/甲壳胺无纺布新型三维生物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及组织相容性.
作者:程友;王秋萍;薛飞;吴昆旻;陈伟;汤健;李泽卿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3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患者的护理配合过程.结果:3例手术术程顺利,历时7~8 h,出血量均小于500 mL,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无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严格手术室内无菌管理,维持循环稳定,合理安排医护人员及正确脏器保存,对保证手术成功及移植患者长期存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映霞;马育璇;罗桂元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咪唑安定联用异丙酚辅助胃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咪唑安定联用异丙酚辅助65例胃镜检查,并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术后监测并发症及饮食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结果:64例均顺利准确完成,患者均满意,仅1例因对异丙酚过敏反应引起急性喉头水肿及喉痉挛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骤降到75%以下,经抢救处理后,治愈出院.结论:对胃镜检查患者给予咪唑安定联用异丙酚辅助麻醉并进行认真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孙莲娣;许颖红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评估年轻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行保守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1996年8月至2006年10月10年间收治的年轻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年龄20~35岁,中位年龄28.5岁.4例患者合并不孕症,5例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FIGO ⅠA期9例,ⅠB期1例;高分化9例,高-中分化1例;孕激素受体阳性8例,阴性2例.6例在激素治疗平均5.5个月(范围3~8个月)时获得完全缓解,部分缓解1例,无反应3例.完全缓解的患者中促排卵治疗2例,未妊娠;复发1例.终行子宫切除术4例.随诊9~50个月,所有患者无瘤存活.结论:应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年轻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是可行的.即使病理完全缓解,也有复发可能,应密切随访.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