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琼湘
目的:分析27例院前心肺复苏(CPR)的救治过程,为进一步提高CPR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2年内收集的27例院前CPR的病例资料,观察心脏骤停的基础病、复苏前心脏骤停的时间、有无群众性现场CPR、有无电除颤等指标.结果: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明显低于非心脑血管疾病组(P<0.05);成功组复苏前心脏骤停时间明显短于非成功组(P<0.05);群众性现场CPR组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无群众性现场CPR组(P<0.05);电除颤组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非除颤组(P<0.05).结论:影响院前CPR成功率的基本因素包括引发心脏骤停的基础病、心脏骤停的时间、早期的群众性CPR和心脏电除颤等因素.
作者:罗琼湘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检测人胰腺癌组织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胰腺癌及9例正常胰腺组织中TFPI-2及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胰腺癌中TFPI-2的表达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其表达水平与胰腺癌临床分期及转移有关,于Ⅰ、Ⅱ期及无转移的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Ⅲ、Ⅳ期及有转移的胰腺癌组织(P<0.05).其表达水平与胰腺癌细胞增殖活性呈负相关(rs=-0.339,P<0.05).结论:TFPI-2基因在胰腺癌中呈低表达,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可能参与了胰腺癌细胞周期的调控.
作者:孙振阳;汤志刚;胡何节;许戈良;陈炯;李建生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组织谐波显像(THI)技术是近年来开发应用的一项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脏器疾病的诊断.本研究对67例腹股沟区包块进行普通二维及THI对比,目的是观察腹股沟区包块的发病特点及THI是否可提高该区域的图像质量,提高诊断率.
作者:骆会婷;沈亚梅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卡贝缩宫素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40例有产后出血倾向的患者分为2组,其中20例预防性使用催产素及米索前列醇或卡孕栓者为对照组,另外20例加用卡贝缩宫素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后出血的情况,同时对30例已经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治疗性用药组)应用卡贝缩宫素,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产后2、24 h平均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性用药组93%有效.结论:卡贝缩宫素用于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徐玲;陈新宇;谭志红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临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肾移植术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真菌感染多与使用多联广谱抗生素及大量激素有关,真菌类型多为白色念珠菌,使用氟康唑与两性霉素B序贯性方法治疗肺部真菌感染安全、可靠.结论:对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病例,及早进行痰、血真菌培养检查,做到肺部真菌感染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对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合理使用抗真菌药和果断停用免疫抑制剂,尽量减少激素用量是提高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胡红星;邓素雄;陈立中;王长希;费继光;邱江;李军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评估年轻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行保守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1996年8月至2006年10月10年间收治的年轻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年龄20~35岁,中位年龄28.5岁.4例患者合并不孕症,5例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FIGO ⅠA期9例,ⅠB期1例;高分化9例,高-中分化1例;孕激素受体阳性8例,阴性2例.6例在激素治疗平均5.5个月(范围3~8个月)时获得完全缓解,部分缓解1例,无反应3例.完全缓解的患者中促排卵治疗2例,未妊娠;复发1例.终行子宫切除术4例.随诊9~50个月,所有患者无瘤存活.结论:应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年轻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是可行的.即使病理完全缓解,也有复发可能,应密切随访.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8期
患者男,25岁.因胸背部疼痛4个月,双下肢及胸腹部麻木,并双下肢无力加重6 d入院.患者4个月前出现左侧胸背部疼痛,阵发性,夜间明显,止痛效果差.1个月前扩展至双侧胸背部疼痛,6 d前出现双足麻木并逐渐向上进展至乳头水平,伴胸背部束带感,双下肢无力并逐渐加重,站立及行走不稳.发病以来无发热、盗汗,体重无明显减轻.
作者:赵东宁;张龙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万汶和菲克雪浓注射液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前进行预扩容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60例,分为3组(对照组、万汶组和菲克雪浓组),每组各20例.麻醉前进行预扩容处理,对照组输入复方平衡盐注射液500 mL;万汶组输入6%万汶500 mL;菲克雪浓组输入菲克雪浓500 mL.扩容完成后患者取侧卧位经L2~L3间隙行CSEA.记录入室时、预扩容后、麻醉后患者的心率(HR)及收缩压(SBP)的变化,并观察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入室时相比,麻醉后对照组HR升高,万汶组和菲克雪浓组无显著变化.扩容后对照组SBP无显著变化,万汶组和菲克雪浓组SBP显著升高.麻醉后对照组SBP显著降低,万汶组和菲克雪浓组SBP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除个别患者应用菲克雪浓后出现过敏反应外,万汶与菲克雪浓应用于腰麻硬膜外阻滞前预扩容的疗效显著好于平衡盐溶液,但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于代华;柴伟;姚立农;孙绪德;彭德民;蒯建科 刊期: 2007年第18期
患者女,27岁,孕2产1,第一胎为早产.因停经38+4周腹痛伴见红2 h时于2006年11月3日4:4:00入院,入院当时生命体征正常,59 kg,心肺正常,于2006年11月3日8:05顺产一活男婴,3.65 kg,Apgar评分10分,产后出血200 mL,产后1 h BP 100/70 mmHg,HR 84次/min,宫底平脐.
作者:朱志俏 刊期: 2007年第18期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15%~20%[1],由于其发病机制中存在自行加重的恶性循环,患者常需终身忍受此病带来的外观异常、疲劳乏力、反复感染、上肢功能障碍等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2].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有益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作者:安彩霞;马少林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应用于肝移植患者的麻醉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等的影响.方法:80例肝移植患者分为4组,每组20例,用异丙酚0.5 mg/kg、维库溴铵0.12 mg/kg和舒芬太尼(芬太尼)行麻醉诱导,舒芬太尼1(S1)组使用舒芬太尼0.5μg/kg、舒芬太尼2(S2)组使用舒芬太尼0.7μg/kg、舒芬太尼3(S3)组使用舒芬太尼1μg/kg、芬太尼(F)组使用芬太尼5μg/kg,记录麻醉前,麻醉后1、2、3 min和气管插管后1、2、3、5、10 min的血压、心率和气管插管时病人的呛咳发生情况.结果:S3组麻醉后2、3 min的血压明显降低,波动幅度均明显增加(P<0.05);S1组和S2组插管后2、3 min的血压变化幅度明显减小(P<0.05).S3组各时间点的心率下降幅度均比其他组明显增加.S1组同F组相比,插管后2、3 min的心率明显加快.低血压发生率S3组明显升高.气管插管时呛咳的发生率分别为S1组15%、S2组10%、S3组5%、F组18%.结论:在肝移植麻醉诱导中,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的效价比为5:1~7:1.舒芬太尼0.7μg/kg与咪唑安定0.05 mg/kg、异丙酚0.5 mg/kg应用于肝移植病人的麻醉诱导,其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
作者:罗刚健;蔡珺;沈宁;黎尚荣 刊期: 2007年第18期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是治疗膝关节严重疾患、解除膝关节疼痛、重建膝关节功能的主要手段,经过30多年的临床实践,全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一种成功的手术,它可以给病人提供一个无痛而功能良好的膝关节.
作者:李东文;徐燕;吴海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二次骨折临床比较常见,主要原因是功能锻炼不当,次要原因有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外伤及内固定物质量因素等[1].这类病人病情变化较大,心理状态复杂.笔者通过对22例二次骨折手术病人施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谢素美;聂玉兰 刊期: 2007年第18期
我院2000年初至2006年末,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宫外孕患者共203例,现对其中超声检查误诊的6例陈旧性宫外孕进行声像图回顾分析.
作者:邹天娇 刊期: 2007年第18期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1],居我国癌症发病率的第二位,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肝癌,以东南沿海地区高发.近些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其具有侵袭性强,易复发、转移等生物学特性,目前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均不佳.
作者:杨永光;李明意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常见的一种[1],可导致肺功能损害和呼吸困难,进展速度有明显个体差异,经过数月至数年发展为呼吸衰竭和肺心病[2].
作者:钟进生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肿胀技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中心自2005年6月至2006年9月应用肿胀麻醉技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97例作为肿胀技术组,以同期行电刀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93例作为电刀组,分别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观察术后引流液量、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肿胀技术组手术时间(P<0.01)及术中出血量(P<0.05)均少于电刀组,皮下积液、皮瓣环死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电刀组(P<0.01),术后引流液量相当(P>0.05).结论:应用肿胀技术可显著缩短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早期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丁洪亮;张晨芳;李黎;柯永莉;李芬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检测survivi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7例DLBCL和15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survivin和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采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Survivin在DLBCL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4%(57/77),在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13%(2/1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表达与淋巴瘤增殖指数、凋亡指数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1,0.325,P<0.01).结论:Survivin基因在DLBCL中表达上调,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对DLBCL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作者:何丹;苏祖兰;邵春奎;冯智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自2002年9月至2006年8月,笔者应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的方法治疗前列腺术后胀气患者3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孙凤岭;张勇;臧桐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评价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呼吸的影响.方法: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30例.C组患者经L3-4间隙进行腰硬联合穿刺,0.75%布比卡因2.0 mL腰麻,麻醉平面为T9~6,术前静脉给予咪唑安定0.04~0.06 mg/kg、哌替啶0.8~1.2 mg/kg.G组患者予芬太尼1.2~2.5μ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胺0.15 mg/kg诱导,气管插管,机械控制呼吸,异氟醚持续吸入维持麻醉.记录所有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CO2气腹及头低位后5 min(T2)、手术开始后15 min(T3)、结束气腹和恢复平卧位后5 min(T4)、离开手术室时(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ETCO2)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患者在T0、T2、T3、T4、T5时,SBP和DBP无明显差异,在T1时,C组患者DBP显著低于G组(P<0.05);T1、T2、T3、T4时,C组患者的ETCO2显著高于G组患者,且在T2和T3时,C组80%患者的ETCO2超出正常范围;两组患者术中SpO2均维持于正常范围,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短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是安全的,但应加强术中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监测,必要时给予辅助呼吸,较长时间的手术好还是应用全身麻醉.
作者:李增玉;耿清胜;贺聿国;薛建军 刊期: 200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