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椎管内哑铃形原始神经外胚瘤1例

赵东宁;张龙

关键词:椎管内, 哑铃形, 胸背部, 双下肢, 下肢无力, 疼痛, 麻木, 患者, 阵发性, 胸腹部, 止痛, 站立, 夜间, 体重, 束带, 乳头, 扩展, 发热, 发病, 盗汗
摘要:患者男,25岁.因胸背部疼痛4个月,双下肢及胸腹部麻木,并双下肢无力加重6 d入院.患者4个月前出现左侧胸背部疼痛,阵发性,夜间明显,止痛效果差.1个月前扩展至双侧胸背部疼痛,6 d前出现双足麻木并逐渐向上进展至乳头水平,伴胸背部束带感,双下肢无力并逐渐加重,站立及行走不稳.发病以来无发热、盗汗,体重无明显减轻.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阿托伐他汀对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鼠主动脉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清洁级雌性SD大鼠50只分为对照组(n=10,正常饮食)、模型组(n=20,维生素D3+高脂饲料+正常饮食)、阿托伐他汀组(n=20,维生素D3+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4个月后处死实验鼠并取主动脉起始部做病理切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各组动物分别于实验前及实验结束时行空腹股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鼠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P<0.01);阿托伐他汀组鼠的主动脉病理学改变比模型组显著改善;对照组未见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结论:阿托伐他汀在降血脂的同时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章义利;周秀云;应斌宇;张怀勤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在特定的条件下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从骨髓血中提取hMSCs,在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中培养,以流式细胞仪检测hMSCs的表面抗原表达.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并绘制生长曲线.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骨钙素.NAP法碱性磷酸酶染色、vonKossa法钙结节染色.结果:hMSCs增殖活跃,CD105、CD44表达阳性,CD14、CD34和CD45阴性.诱导培养后碱性磷酸酶、钙结节、Ⅰ型胶原和骨钙素染色阳性.结论:hMSCs取材方便,易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是研究骨组织工程的理想种子细胞.

    作者:朱伟;孙俊英;岑建龙;朱礼贤;顾联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肝脏外伤47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肝脏外伤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急诊手术治疗的47例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结果:本组术中肝出血停止者9例(19%),出血量<800 mL者15例(32%).死亡12例(26%),其中与肝损伤相关的死亡11例,均为严重肝外伤.肝叶切除17例,死亡9例(53%),占总死亡的75%(9/12).结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作为肝外伤急诊手术的主要指标,紧急手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控制出血,手术方式应遵循简单、有效的个体化原则.

    作者:周业江;易国平;梁建群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颈淋巴结阴性舌鳞癌患者颈部复发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颈淋巴结阴性(cN0)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部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治的经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晚期舌鳞癌患者共316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立影响颈部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1)本组316例舌鳞癌患者的2年和5年颈部控制率分别为83.23%(263/316)和78.16%(247/316);(2)Lop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cN0舌鳞癌患者颈部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包括: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有无放疗、淋巴结转移、病理T分期和病理分期等.本组患者中未行颈淋巴结清扫患者的颈部复发率为34.38%,而行颈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为21.83%.结论:影响cN0舌鳞癌患者颈部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可能为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有无放疗、淋巴结转移、病理T分期和病理分期.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可以降低cN0舌鳞癌患者颈部复发率.

    作者:陈伟超;杨安奎;刘天润;陈福进;李秋梨;陈文宽;宋明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联合脏器切除治疗进展期胃癌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约为25/10万和21/10万.早期胃癌检出比率低,不足10%,临床上遇到90%以上为进展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高,并且常常侵犯胃周脏器[1].

    作者:卫洪波;黄江龙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前列腺术后胀气30例

    自2002年9月至2006年8月,笔者应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的方法治疗前列腺术后胀气患者3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孙凤岭;张勇;臧桐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皮肤扩张器修复面颈部瘢痕并发症分析

    自1976年Radovan[1]首先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来,扩张器在整形外科已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修复瘢痕性秃发方面更具有其他传统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作者:姜向海;代秀珍;杨磊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陈旧性宫外孕的超声误诊分析

    我院2000年初至2006年末,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宫外孕患者共203例,现对其中超声检查误诊的6例陈旧性宫外孕进行声像图回顾分析.

    作者:邹天娇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SD大鼠肝脏星状细胞分离培养及方法的改进

    目的:建立高效、简便的肝星状细胞分离方法.方法:采用改良原位灌流、12%Optiprep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desmin和α-SMA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鉴定星状细胞性质.结果:肝星状细胞的得率稳定在3×107/肝以上,纯度为95%左右,存活率为98%,传代培养10代以上,细胞增殖及转分化状态仍良好.结论:肝星状细胞分离培养成功,对分离方法的改进措施可行.

    作者:丁芹;顾琳;马会慧;姚春斓;符娟;崇雨田;杨绍基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肝移植患者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应用于肝移植患者的麻醉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等的影响.方法:80例肝移植患者分为4组,每组20例,用异丙酚0.5 mg/kg、维库溴铵0.12 mg/kg和舒芬太尼(芬太尼)行麻醉诱导,舒芬太尼1(S1)组使用舒芬太尼0.5μg/kg、舒芬太尼2(S2)组使用舒芬太尼0.7μg/kg、舒芬太尼3(S3)组使用舒芬太尼1μg/kg、芬太尼(F)组使用芬太尼5μg/kg,记录麻醉前,麻醉后1、2、3 min和气管插管后1、2、3、5、10 min的血压、心率和气管插管时病人的呛咳发生情况.结果:S3组麻醉后2、3 min的血压明显降低,波动幅度均明显增加(P<0.05);S1组和S2组插管后2、3 min的血压变化幅度明显减小(P<0.05).S3组各时间点的心率下降幅度均比其他组明显增加.S1组同F组相比,插管后2、3 min的心率明显加快.低血压发生率S3组明显升高.气管插管时呛咳的发生率分别为S1组15%、S2组10%、S3组5%、F组18%.结论:在肝移植麻醉诱导中,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的效价比为5:1~7:1.舒芬太尼0.7μg/kg与咪唑安定0.05 mg/kg、异丙酚0.5 mg/kg应用于肝移植病人的麻醉诱导,其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

    作者:罗刚健;蔡珺;沈宁;黎尚荣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不可切除进展期胃癌的治疗进展

    我国的胃癌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发病率高、转移率高、死亡率高和早诊率低、根治切除率低、5年生存率低.手术是胃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但超过50%的病例早期症状不明显或不典型,一经确诊却常常已达到局部晚期或已侵犯腹膜、包绕大血管或远处转移而无法手术,即使肿瘤局限者也有近50%无法行根治性切除.

    作者:刘海鹰;鲁伟群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肾移植术后真菌感染诊治探讨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临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肾移植术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真菌感染多与使用多联广谱抗生素及大量激素有关,真菌类型多为白色念珠菌,使用氟康唑与两性霉素B序贯性方法治疗肺部真菌感染安全、可靠.结论:对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病例,及早进行痰、血真菌培养检查,做到肺部真菌感染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对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合理使用抗真菌药和果断停用免疫抑制剂,尽量减少激素用量是提高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胡红星;邓素雄;陈立中;王长希;费继光;邱江;李军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经腹全胃切除空肠代胃术应用体会

    我院自1995年9月至今,经腹行全胃切除术后以空肠代胃手术5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男36例,女22例.年龄18~72岁,平均48.5岁.胃底贲门癌累及胃小弯侧29例,胃窦部及体部癌肿21例,残胃癌8例.

    作者:周亮;于泉波;王继昌;吴爱宁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胰肾联合移植手术3例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3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患者的护理配合过程.结果:3例手术术程顺利,历时7~8 h,出血量均小于500 mL,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无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严格手术室内无菌管理,维持循环稳定,合理安排医护人员及正确脏器保存,对保证手术成功及移植患者长期存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映霞;马育璇;罗桂元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小切口白内障术后当天开放滴眼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开放滴眼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将288例(288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分为两组,每组144例(144眼);滴眼组术后立即在结膜囊涂典必殊眼药膏,纱布包眼,术后当天涂典必殊滴眼液开放滴眼,每小时1次,2、4、24h后接受检查.对照组术后结膜囊涂典必殊眼药膏,纱布包眼,24 h后接受检查.结果: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滴眼组与对照组术后视力、角膜水肿、前房反应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眼睑水肿、结膜水肿患者感受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开放滴眼是安全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梁晟崎;杨帆;翟建伟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灵术冲剂联合参芪胶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4例

    目的:观察灵术冲剂联合参芪胶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34例PCOS患者,于月经(或撤血)第5~14天服用灵术冲剂,第14天后或排卵后服参芪胶囊至月经来潮,或确定妊娠.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以2个疗程为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黄体生成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睾酮均显著性下降(均P<0.01).体质指数、多毛评分、证候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5),宫颈黏液评分显著上升(P<0.01).结论:灵术冲剂联合参芪胶囊治疗PCOS的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胡向丹;黄旭晖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再手术的处理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再次手术的处理.方法:对8年来因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再手术的10例患者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5例第一次手术为直疝,再次手术4例为直疝,1例为股疝;另5例第一次手术为斜疝,再次手术时4例为斜疝,1例为直疝.再次手术中所有病例网片都有不同程度的移位,10例再次手术病人均用网片行无张力修补,术后随访6个月~7年无复发.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与操作技术有关,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者再次行无张力修补效果良好.

    作者:李建明;陈海生;刘学强;严志登;万恒荣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62例

    目的:分析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大庆油田总医院对60岁以上老年人共施行LC手术5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62例中,单纯性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475例,胆囊息肉52例,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急性发作13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16例,中转开腹12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注重老年人疾病特点,熟练的手术操作等是关键.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人更安全可靠.

    作者:胡宝友;陈文江;白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JC-1型三维颈椎外固定架应用的护理

    JC-1型三维颈椎外固定架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不稳定的一种外固定牵引装置.现常用halo-vest头架.术前先行支撑牵引可以使移位或脱位部分达到理想的牵引复位效果;又不妨碍手术的进行,因此,它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术前辅助方法;术后继续应用可以使矫正的位置得到有效的固定,不但可以早期下床活动,而且不影响进食,免去因长期卧床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同时也减轻护理的工作量和难度,不用担心因翻身不当或颈部活动不妥而损伤颈髓加重病情.

    作者:朱丽萍;王美娟;刘玲芬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和羊水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胎膜早破孕妇52例(研究组),以及产科门诊定期产检的正常孕妇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与羊水IL-8、TNF-α水平;同步取胎盘胎膜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研究组血清和羊水IL-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TNF-α仅羊水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37%vs4%,P<0.01).羊水IL-8水平与血清IL-8水平呈较好的正性相关(r=0.677,P<0.01);羊水TNF-α与羊水IL-8水平间亦有较好的正性相关(r=0.788,P<0.01).结论:血清和羊水IL-8水平、羊水TNF-α水平与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其中羊水IL-8的相关性好.孕妇羊水IL-8、TNF-α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的指标.

    作者:周美茜;黄引平;蔡畅;曹来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