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宝友;陈文江;白山
目的:研究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TIA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用疏血通注射液,对照组用脉络宁注射液加口服拜阿司匹林,疗程15 d.结果:观察组临床速控率或基本痊愈率64.3%,对照组为18.4%,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TIA有较好疗效.
作者:范育炬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开放滴眼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将288例(288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分为两组,每组144例(144眼);滴眼组术后立即在结膜囊涂典必殊眼药膏,纱布包眼,术后当天涂典必殊滴眼液开放滴眼,每小时1次,2、4、24h后接受检查.对照组术后结膜囊涂典必殊眼药膏,纱布包眼,24 h后接受检查.结果: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滴眼组与对照组术后视力、角膜水肿、前房反应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眼睑水肿、结膜水肿患者感受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开放滴眼是安全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梁晟崎;杨帆;翟建伟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小剂量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胃肠镜检查中的安全性.方法:比较胃镜麻醉组、肠镜麻醉组与对照组检查中的反应及检查前、中、后BP、HR及SpO2的变化.结果:胃镜麻醉组恶心、呕吐、咳嗽、躁动发生率分别为1.2%、3.8%、1.2%,而对照组为97.5%、22.5%、28.8%,P<0.001.胃肠镜检查麻醉组耐受性好.结论:小剂量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胃肠镜检查,安全有效,耐受性好,有利于病灶的观察.
作者:孙倩 刊期: 2007年第18期
自2002年9月至2006年8月,笔者应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的方法治疗前列腺术后胀气患者3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孙凤岭;张勇;臧桐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AF内固定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的疗效.方法:总结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采用AF撑开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以获得椎体前中柱的支撑.结果:本组30例均获随访,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脊柱生理曲度、神经功能恢复满意,骨折椎全部骨性愈合,无一例断钉现象.结论:AF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在减少迟发性腰背痛、神经症状出现、矫正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折断等并发症方面有明显效果.
作者:肖延河;陈峰;杨慎玺;司枫 刊期: 2007年第18期
在强调提高围产质量的今天,如何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楚及手术率、降低新生儿并发症一直是产科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人工破膜术在产科临床应用较为普遍,多数学者主张在产妇宫口开大4~5cm时行人工破膜为宜[1],也有学者认为在产程进展缓慢时应考虑行人工破膜.
作者:何敏;张惠丽;李雪琴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合橘皮枳术汤治疗轻度婴幼儿急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轻度婴幼儿急性哮喘患者45例,治疗组26例应用玉屏风散合橘皮枳术汤施治,对照组19例以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对照组总有效率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玉屏风散合橘皮枳术汤治疗轻度婴幼儿急性哮喘疗效确切.
作者:林传远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在特定的条件下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从骨髓血中提取hMSCs,在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中培养,以流式细胞仪检测hMSCs的表面抗原表达.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并绘制生长曲线.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骨钙素.NAP法碱性磷酸酶染色、vonKossa法钙结节染色.结果:hMSCs增殖活跃,CD105、CD44表达阳性,CD14、CD34和CD45阴性.诱导培养后碱性磷酸酶、钙结节、Ⅰ型胶原和骨钙素染色阳性.结论:hMSCs取材方便,易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是研究骨组织工程的理想种子细胞.
作者:朱伟;孙俊英;岑建龙;朱礼贤;顾联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影响颈淋巴结阴性(cN0)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部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治的经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晚期舌鳞癌患者共316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立影响颈部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1)本组316例舌鳞癌患者的2年和5年颈部控制率分别为83.23%(263/316)和78.16%(247/316);(2)Lop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cN0舌鳞癌患者颈部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包括: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有无放疗、淋巴结转移、病理T分期和病理分期等.本组患者中未行颈淋巴结清扫患者的颈部复发率为34.38%,而行颈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为21.83%.结论:影响cN0舌鳞癌患者颈部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可能为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有无放疗、淋巴结转移、病理T分期和病理分期.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可以降低cN0舌鳞癌患者颈部复发率.
作者:陈伟超;杨安奎;刘天润;陈福进;李秋梨;陈文宽;宋明 刊期: 2007年第18期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1],居我国癌症发病率的第二位,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肝癌,以东南沿海地区高发.近些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其具有侵袭性强,易复发、转移等生物学特性,目前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均不佳.
作者:杨永光;李明意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2 580例(2 776眼)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 d、1个月和3个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占64.0%、89.0%、90.0%.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切口小、组织损伤轻微、术后散光轻、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满意.对几种常见的并发症应注重预防及正确处理.
作者:郑煜;张少斌;黄惠春 刊期: 2007年第18期
患者女,27岁,孕2产1,第一胎为早产.因停经38+4周腹痛伴见红2 h时于2006年11月3日4:4:00入院,入院当时生命体征正常,59 kg,心肺正常,于2006年11月3日8:05顺产一活男婴,3.65 kg,Apgar评分10分,产后出血200 mL,产后1 h BP 100/70 mmHg,HR 84次/min,宫底平脐.
作者:朱志俏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内置补片法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安全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行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内置补片疝修补术(TAPP)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腹股沟斜疝40例,双侧斜疝5例,腹股沟直疝6例.结果:51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6.5±12.6)(46~10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6±1.3)(2~6)d.未发生阴囊血肿、水肿,切口无感染,切口瘢痕小,美容效果好.结论:TAPP是安全可行的疝修补新方法,具有并发症少、术后患者疼痛轻、康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周斌;徐鲁白;蔡景理;王继生;胡海;许家殚;吴伟军 刊期: 2007年第18期
肿瘤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指肿瘤细胞接触一种抗肿瘤药物并产生耐药以后,同时对结构和作用机制不同的多种天然来源的抗肿瘤药物具有交叉耐药性[1].MDR是肿瘤细胞耐药的常见方式,也是白血病化疗失败和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高娜;茆俊卿;张育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肿胀技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中心自2005年6月至2006年9月应用肿胀麻醉技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97例作为肿胀技术组,以同期行电刀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93例作为电刀组,分别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观察术后引流液量、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肿胀技术组手术时间(P<0.01)及术中出血量(P<0.05)均少于电刀组,皮下积液、皮瓣环死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电刀组(P<0.01),术后引流液量相当(P>0.05).结论:应用肿胀技术可显著缩短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早期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丁洪亮;张晨芳;李黎;柯永莉;李芬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cSCI)急性期(伤后1个月内)自主神经反射不良(autonomic dysreflexia,AD)的发生率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外伤性cSC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AD的发生率及其与患者年龄、损伤平面、损伤程度、伴发损伤和并发症等因素的关系,并总结对其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采用的AD诊断标准为血压上升大于没有发作时基础值的20%,伴或不伴有下列症状,出汗、寒战、头痛、面部充血或视物模糊等.结果:共有6例(7%)发生有症状的AD,4例(5%)发生无症状的AD.完全性cSCI患者AD发生率高于不完全性cSCI患者,伴有泌尿系感染和大便结燥患者的AD发生率高于无并发症的患者.而在不同脊髓损伤平面、不同年龄组、不同伴发损伤的患者之间,AD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AD发生时,去除其诱发因素大多可控制AD,仅有2例需要使用药物控制血压.结论:AD在cSCI急性期的发生率较高,对其治疗多可通过去除诱发因素获得成功,仅有少数需要药物降压.
作者:宗兆文;王爱民;郭庆山;杜全印 刊期: 2007年第18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约为25/10万和21/10万.早期胃癌检出比率低,不足10%,临床上遇到90%以上为进展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高,并且常常侵犯胃周脏器[1].
作者:卫洪波;黄江龙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与老年骨科病人手术后不良结果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期间住院的427例60岁以上老年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潜在性手术风险因素作为变量,术后死亡及各种手术后并发症作为因变量.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死亡率为3.7%,13.3%的住院病人术后出现1种以上的并发症.ASA评估Ⅲ级以上、心功能Ⅱ级以上、肾功能不全及神志状况的异常对术后死亡率有显著影响.心功能Ⅱ级以上、心律失常、ASA评估Ⅲ级以上、术前饮食状况的异常和手术级别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尽管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后大部分恢复顺利,但仍有一定程度的并发症(133%)和术后死亡率(3.3%).术前ASA评估Ⅲ级以上、心功能Ⅱ级以上是影响术后结果的主要因素.
作者:曾昭池;陈斌;陆国平;黄友华;温超轮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3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患者的护理配合过程.结果:3例手术术程顺利,历时7~8 h,出血量均小于500 mL,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无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严格手术室内无菌管理,维持循环稳定,合理安排医护人员及正确脏器保存,对保证手术成功及移植患者长期存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映霞;马育璇;罗桂元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评估年轻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行保守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1996年8月至2006年10月10年间收治的年轻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年龄20~35岁,中位年龄28.5岁.4例患者合并不孕症,5例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FIGO ⅠA期9例,ⅠB期1例;高分化9例,高-中分化1例;孕激素受体阳性8例,阴性2例.6例在激素治疗平均5.5个月(范围3~8个月)时获得完全缓解,部分缓解1例,无反应3例.完全缓解的患者中促排卵治疗2例,未妊娠;复发1例.终行子宫切除术4例.随诊9~50个月,所有患者无瘤存活.结论:应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年轻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是可行的.即使病理完全缓解,也有复发可能,应密切随访.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