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俏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临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肾移植术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真菌感染多与使用多联广谱抗生素及大量激素有关,真菌类型多为白色念珠菌,使用氟康唑与两性霉素B序贯性方法治疗肺部真菌感染安全、可靠.结论:对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病例,及早进行痰、血真菌培养检查,做到肺部真菌感染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对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合理使用抗真菌药和果断停用免疫抑制剂,尽量减少激素用量是提高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胡红星;邓素雄;陈立中;王长希;费继光;邱江;李军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回顾性总结累及主动脉弓部大血管手术的体外循环及其脑保护的管理模式.方法:中低温全心肺转流为基本方法,根据脑保护方法的不同将病人分为3组,深低温停循环组11例(A组),双侧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组8例(B组),右锁骨下动脉插管单侧顺行性脑灌注组24例(C组).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74.6±41.3)min,平均心肌血运阻断时间(109.5±27.4)min.A组平均停循环时间(30.1±24.3)min,B组平均脑灌注时间(44.5±21.3)min,C组平均脑灌注时间(32.7±25.8)min.总病死率11.6%(5/43),另有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脑部并发症.结论:主动脉弓替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脑保护应成为重中之重.可根据基底动脉环是否完整,选择单侧或双侧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
作者:张晓华;景华;李德闽;牛冬梅;朱志英;程晓峰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再次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护理干预要点.方法:对94例再次肾移植中的18例CMV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患者心理、糖尿病、排斥反应、用药、预防感染及自我护理指导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结果:18例CMV肺炎患者治愈12例,死亡6例,死亡患者中有3例已发生肾功能衰竭,另3例为移植肾带功死亡.结论:CMV肺炎对再次肾移植患者的人/肾存活有重要影响,早期护理干预是预防再次肾移植术后CMV肺炎的关键.
作者:陈雪霞;叶海丹;李向芝;苏翠玲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脂类疾病的快速造模方法,以及在实际实验中动物模型的形成特点,探讨联合给药和单独给药的区别.方法:应用高脂饲料联合一次性中剂量给予链尿佐菌素观察动物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变化及尾静脉血糖的变化.结果:10 d时高脂饲料+链脲佐菌素组血糖和TG、TC已经达到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要求,且与正常组和单用高脂饲料及单用链脲佐菌素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肝脏病理结果表明动物只是单纯的高血脂,没有纤维样变,仍处于可逆转的高脂血症期.结论:联合应用高脂饲料和链脲佐菌素,二者在动物体内能相互增益快速复制出人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作者:杨李;邹瑞;唐瑛;王小昆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合橘皮枳术汤治疗轻度婴幼儿急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轻度婴幼儿急性哮喘患者45例,治疗组26例应用玉屏风散合橘皮枳术汤施治,对照组19例以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对照组总有效率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玉屏风散合橘皮枳术汤治疗轻度婴幼儿急性哮喘疗效确切.
作者:林传远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万汶和菲克雪浓注射液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前进行预扩容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60例,分为3组(对照组、万汶组和菲克雪浓组),每组各20例.麻醉前进行预扩容处理,对照组输入复方平衡盐注射液500 mL;万汶组输入6%万汶500 mL;菲克雪浓组输入菲克雪浓500 mL.扩容完成后患者取侧卧位经L2~L3间隙行CSEA.记录入室时、预扩容后、麻醉后患者的心率(HR)及收缩压(SBP)的变化,并观察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入室时相比,麻醉后对照组HR升高,万汶组和菲克雪浓组无显著变化.扩容后对照组SBP无显著变化,万汶组和菲克雪浓组SBP显著升高.麻醉后对照组SBP显著降低,万汶组和菲克雪浓组SBP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除个别患者应用菲克雪浓后出现过敏反应外,万汶与菲克雪浓应用于腰麻硬膜外阻滞前预扩容的疗效显著好于平衡盐溶液,但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于代华;柴伟;姚立农;孙绪德;彭德民;蒯建科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预后.方法:对58例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34例,胃溃疡穿孔24例.36例有并存病.58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修补34例,胃大部切除22例,胃癌根治术(R2式)1例,单纯修补加胃空肠吻合术1例.死亡6例.结论: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有其特有的临床特点,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应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以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刘信堂;周满国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在特定的条件下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从骨髓血中提取hMSCs,在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中培养,以流式细胞仪检测hMSCs的表面抗原表达.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并绘制生长曲线.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骨钙素.NAP法碱性磷酸酶染色、vonKossa法钙结节染色.结果:hMSCs增殖活跃,CD105、CD44表达阳性,CD14、CD34和CD45阴性.诱导培养后碱性磷酸酶、钙结节、Ⅰ型胶原和骨钙素染色阳性.结论:hMSCs取材方便,易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是研究骨组织工程的理想种子细胞.
作者:朱伟;孙俊英;岑建龙;朱礼贤;顾联 刊期: 2007年第18期
肿瘤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指肿瘤细胞接触一种抗肿瘤药物并产生耐药以后,同时对结构和作用机制不同的多种天然来源的抗肿瘤药物具有交叉耐药性[1].MDR是肿瘤细胞耐药的常见方式,也是白血病化疗失败和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高娜;茆俊卿;张育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组织谐波显像(THI)技术是近年来开发应用的一项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脏器疾病的诊断.本研究对67例腹股沟区包块进行普通二维及THI对比,目的是观察腹股沟区包块的发病特点及THI是否可提高该区域的图像质量,提高诊断率.
作者:骆会婷;沈亚梅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肩锁关节脱位的X线与螺旋CT检查方法及诊断价值,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对25例临床手术证实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喙锁关节间隙增宽18例,喙锁关节间隙变窄1例,肩锁间隙增宽17例,锁骨远端高于肩峰12例,锁骨上缘与肩峰外上缘自然弧线不连续18例,螺旋CT检查6例,均显示肩锁关节、喙锁关节间隙改变,2例显示锁骨骨膜撕裂,1例显示锁骨缘平片未显示的细小碎骨片,2例显示锁骨远端向后脱位.合并锁骨远端骨折4例(包括CT检查发现3例),肩峰骨折1例,肩胛骨上缘骨折1例.结论:肩锁关节脱位在标准X线平片及应力片上通过喙锁关节和肩锁关节间隙的测量可得到较可靠的诊断,但由于临床诊断不明确、复合损伤拍摄的被动体位片需要观察锁骨上缘与肩峰外上缘自然弧线的连续性,若不连续高度提示肩锁关节脱位.多层螺旋CT检查特别是MPR,在肩锁关节脱位的诊断中观察锁骨远端向后脱位、骨膜撕裂及细小碎骨片有平片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李从海;杨建林;兰军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与老年骨科病人手术后不良结果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期间住院的427例60岁以上老年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潜在性手术风险因素作为变量,术后死亡及各种手术后并发症作为因变量.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死亡率为3.7%,13.3%的住院病人术后出现1种以上的并发症.ASA评估Ⅲ级以上、心功能Ⅱ级以上、肾功能不全及神志状况的异常对术后死亡率有显著影响.心功能Ⅱ级以上、心律失常、ASA评估Ⅲ级以上、术前饮食状况的异常和手术级别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尽管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后大部分恢复顺利,但仍有一定程度的并发症(133%)和术后死亡率(3.3%).术前ASA评估Ⅲ级以上、心功能Ⅱ级以上是影响术后结果的主要因素.
作者:曾昭池;陈斌;陆国平;黄友华;温超轮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比较电子喉镜和支撑喉镜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声带良性肿物的疗效.方法:研究分析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4年间我院应用电子喉镜和支撑喉镜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声带良性肿物的206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电子喉镜组有效率96.8%,并发症发生率1.1%;支撑喉镜组有效率95.5%,并发症发生率9.0%.两种不同术式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支撑喉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电子喉镜组.结论:治疗声带小结和细小有蒂的声带息肉首选电子喉镜,具有简单、经济、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推广;较大、广基的声带息肉以及囊肿、乳头状瘤等较大的声带良性肿物首选支撑喉镜,具有切除彻底、不易复发的优点,同时要避免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耀洪;汤素琴;钟玉红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检测人胰腺癌组织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胰腺癌及9例正常胰腺组织中TFPI-2及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胰腺癌中TFPI-2的表达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其表达水平与胰腺癌临床分期及转移有关,于Ⅰ、Ⅱ期及无转移的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Ⅲ、Ⅳ期及有转移的胰腺癌组织(P<0.05).其表达水平与胰腺癌细胞增殖活性呈负相关(rs=-0.339,P<0.05).结论:TFPI-2基因在胰腺癌中呈低表达,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可能参与了胰腺癌细胞周期的调控.
作者:孙振阳;汤志刚;胡何节;许戈良;陈炯;李建生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建立高效、简便的肝星状细胞分离方法.方法:采用改良原位灌流、12%Optiprep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desmin和α-SMA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鉴定星状细胞性质.结果:肝星状细胞的得率稳定在3×107/肝以上,纯度为95%左右,存活率为98%,传代培养10代以上,细胞增殖及转分化状态仍良好.结论:肝星状细胞分离培养成功,对分离方法的改进措施可行.
作者:丁芹;顾琳;马会慧;姚春斓;符娟;崇雨田;杨绍基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式,术中单纯用三腔气囊尿管引流免除膀胱造瘘,治疗前列腺增生120例.结果:全组病人术后血尿变清时间短,恢复迅速,平均住院时间14 d,无尿路梗阻及二次手术,随访60例病人无尿道狭窄发生和其他并发症.结论:耻骨上前列腺切除仅用三腔气囊导尿管引流,免除膀胱造瘘是一种简单合理可行的手术方式,避免了传统手术出现拔管后造瘘口感染及经久不愈等问题,且病人住院时间短,手术痛苦轻,花费少,对临床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锋利;赵文才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评估年轻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行保守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1996年8月至2006年10月10年间收治的年轻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年龄20~35岁,中位年龄28.5岁.4例患者合并不孕症,5例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FIGO ⅠA期9例,ⅠB期1例;高分化9例,高-中分化1例;孕激素受体阳性8例,阴性2例.6例在激素治疗平均5.5个月(范围3~8个月)时获得完全缓解,部分缓解1例,无反应3例.完全缓解的患者中促排卵治疗2例,未妊娠;复发1例.终行子宫切除术4例.随诊9~50个月,所有患者无瘤存活.结论:应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年轻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是可行的.即使病理完全缓解,也有复发可能,应密切随访.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门诊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方法:门诊ASA 1~2级要求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55例,年龄29~65岁,分为3组,即单纯异丙酚组(P组)15例、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PF组)20例和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组(PS组)20例,观察麻醉效果,用药前、用药后、苏醒后的MAP、HR、RR、SpO2及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异丙酚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P组麻醉效果有效率为87%,PF、PS组有效率均为100%.各组给药后MAP、HR、RR、SpO2与给药前相比均有显著变化(P<0.05),其中P组有3例,PF组有2例出现低血氧.意识恢复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P组与PF、PS组相比明显延长(P<0.05),PF组比PS组长(P<0.05),异丙酚用量P组比PF、PS组增加(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0.1μg/kg)不仅可以减少异丙酚用量,有效降低呼吸抑制副反应,而且能缩短苏醒时间,使麻醉更加平稳.
作者:王茹;孙绪德;韩丽春;张贵和;高昌俊;陈蕾 刊期: 2007年第18期
药物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1-3].常用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或注射.大多数化疗药物具有强烈的局部刺激作用,药物外渗后轻者局部渗出区域的皮肤出现红斑、肿胀、皮下硬结及轻中度疼痛,严重者出现组织坏死、经久难愈的溃疡,恢复期可因瘢痕挛缩致功能障碍,甚至手术截肢[4].为病人带来痛苦和损害,更可能引发医疗护理纠纷.
作者:尹文秀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通过对电针和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比较电针治疗和药物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以探索抑郁症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帕罗西汀组42例,男女各半,平均年龄(39.82±2.16)岁,口服帕罗西汀20 mg×1次/d,连续6周;电针组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41.57±1.22)岁,取百会、印堂穴位,接韩氏电针仪(50 Hz,2 mA,连续波)针刺30 min,每日1次,连续6周.记录治疗起效的时间.分别于第0周(基线),干预后第2、4、6周进行,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电针治疗抑郁症起效较快,在短时间内疗效与帕罗西汀相当,而治疗4周以上时帕罗西汀的疗效更好.结论:电针治疗抑郁症有一定疗效,电针和药物治疗抑郁症各有优势,但其机制有待研究.
作者:张春平;黄远光;陈志兴 刊期: 200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