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文;徐燕;吴海山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开放滴眼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将288例(288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分为两组,每组144例(144眼);滴眼组术后立即在结膜囊涂典必殊眼药膏,纱布包眼,术后当天涂典必殊滴眼液开放滴眼,每小时1次,2、4、24h后接受检查.对照组术后结膜囊涂典必殊眼药膏,纱布包眼,24 h后接受检查.结果: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滴眼组与对照组术后视力、角膜水肿、前房反应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眼睑水肿、结膜水肿患者感受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开放滴眼是安全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梁晟崎;杨帆;翟建伟 刊期: 2007年第18期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是治疗膝关节严重疾患、解除膝关节疼痛、重建膝关节功能的主要手段,经过30多年的临床实践,全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一种成功的手术,它可以给病人提供一个无痛而功能良好的膝关节.
作者:李东文;徐燕;吴海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大庆油田总医院对60岁以上老年人共施行LC手术5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62例中,单纯性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475例,胆囊息肉52例,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急性发作13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16例,中转开腹12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注重老年人疾病特点,熟练的手术操作等是关键.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人更安全可靠.
作者:胡宝友;陈文江;白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15%~20%[1],由于其发病机制中存在自行加重的恶性循环,患者常需终身忍受此病带来的外观异常、疲劳乏力、反复感染、上肢功能障碍等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2].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有益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作者:安彩霞;马少林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确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炎琥宁注射液静脉注射,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静脉注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作者:温博贤;何杏勤;邓俭美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的方法.方法: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87例,观察其手术疗效.结果:87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术后无血肿发生,下肢湿疹样皮炎均明显好转.8例下肢溃疡均愈合,色素沉着明显减退.皮肤点式切口瘢痕术后3个月后逐渐消失.随访24~48个月无复发.结论: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操作简便、创伤小、切口小,恢复快,疗效明确.
作者:何财富;鲁俊;张志平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BioZ.com,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围术期产妇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19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ASA Ⅰ~Ⅱ级,连接BioZ.com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在麻醉前,麻醉后5、15 min,胎儿娩出前1 min,胎儿娩出后3 min,术毕时记录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平均动脉压(MAP)、心排量(CO)、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SVR)、胸腔液体量(TFC)、左室射血时间(LVET).结果:围术期各时点HR、TFC、LEVT无明显变化(P>0.05);麻醉后15 min SVR开始下降,术毕时仍显著低于麻醉前(P<0.01),SV、CO、CI在麻醉后15 min开始升高(P<0.05);MAP除在术毕时显著低于术前(P<0.01)外,其他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胎儿娩出前后相比,胎儿娩出后产妇的HR、MAP基本维持稳定,而SV、CO、CI明显升高,SVR则明显下降(P<0.05);SV、CO、CI与SVR呈负相关(P<0.01),MAP与SVR呈正相关(P<0.01).结论:应用BioZ.com监测剖宫产围术期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为围术期的处理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
作者:陈中刚;庞红宇;池信锦;黑子清;黎尚荣;陈秉学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鼠主动脉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清洁级雌性SD大鼠50只分为对照组(n=10,正常饮食)、模型组(n=20,维生素D3+高脂饲料+正常饮食)、阿托伐他汀组(n=20,维生素D3+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4个月后处死实验鼠并取主动脉起始部做病理切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各组动物分别于实验前及实验结束时行空腹股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鼠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P<0.01);阿托伐他汀组鼠的主动脉病理学改变比模型组显著改善;对照组未见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结论:阿托伐他汀在降血脂的同时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章义利;周秀云;应斌宇;张怀勤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畸精症患者精浆中活性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按WHO方法对精液标本进行检测,标本分为对照组及畸精症组,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精浆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SOD浓度.结果:畸精症组H2O2的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85.36±18.50)mmol/Lvs(40.15±10.23)mmol/L,P<0.05],MDA浓度高于对照组[(16.25±5.22)nmol/Lvs(9.54±vs.54)nmol/L,P<0.05)],SOD水平低于对照组[(28.87±11.34)NU/mLvs(35.08±10.55)NU/mL,P<0.05].结论:高畸形率引起的精浆高活性氧浓度可能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程学军;谢小萍;柯林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甲床外血管球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2007年我科诊治的甲床外血管球瘤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8例位于四肢末端皮下组织内,5例位于肢体皮下及肌肉组织内,2例位于躯干肌肉内;病史2个月~12年,临床表现为慢性、间歇性疼痛;均行高频B超检查确诊及定位,采取手术完整切除,病理证实;术后症状消失,随诊期间未发现复发.结论:提高对甲床外血管球瘤的认识水平可以减少误诊误治;高频B超对本病的诊断及术前、术中定位都有重要意义,手术完整切除是该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肖建春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评价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呼吸的影响.方法: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30例.C组患者经L3-4间隙进行腰硬联合穿刺,0.75%布比卡因2.0 mL腰麻,麻醉平面为T9~6,术前静脉给予咪唑安定0.04~0.06 mg/kg、哌替啶0.8~1.2 mg/kg.G组患者予芬太尼1.2~2.5μ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胺0.15 mg/kg诱导,气管插管,机械控制呼吸,异氟醚持续吸入维持麻醉.记录所有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CO2气腹及头低位后5 min(T2)、手术开始后15 min(T3)、结束气腹和恢复平卧位后5 min(T4)、离开手术室时(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ETCO2)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患者在T0、T2、T3、T4、T5时,SBP和DBP无明显差异,在T1时,C组患者DBP显著低于G组(P<0.05);T1、T2、T3、T4时,C组患者的ETCO2显著高于G组患者,且在T2和T3时,C组80%患者的ETCO2超出正常范围;两组患者术中SpO2均维持于正常范围,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短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是安全的,但应加强术中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监测,必要时给予辅助呼吸,较长时间的手术好还是应用全身麻醉.
作者:李增玉;耿清胜;贺聿国;薛建军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在特定的条件下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从骨髓血中提取hMSCs,在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中培养,以流式细胞仪检测hMSCs的表面抗原表达.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并绘制生长曲线.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骨钙素.NAP法碱性磷酸酶染色、vonKossa法钙结节染色.结果:hMSCs增殖活跃,CD105、CD44表达阳性,CD14、CD34和CD45阴性.诱导培养后碱性磷酸酶、钙结节、Ⅰ型胶原和骨钙素染色阳性.结论:hMSCs取材方便,易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是研究骨组织工程的理想种子细胞.
作者:朱伟;孙俊英;岑建龙;朱礼贤;顾联 刊期: 2007年第18期
胃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5年生存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主要影响因素为肿瘤的分期.因此准确的术前分期,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评估手术切除的可能性、估计预后等有重要意义.
作者:揭志刚 刊期: 2007年第18期
我院2000年初至2006年末,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宫外孕患者共203例,现对其中超声检查误诊的6例陈旧性宫外孕进行声像图回顾分析.
作者:邹天娇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后并发吻合口瘘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对1990-2006年间我院外科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后并发吻合口瘘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并决定治疗方案;4例患者保守治疗,2例死亡;3例行手术治疗,2例死亡.结论: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与多种因素有关;吻合口瘘的早期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吻合口瘘的治疗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保守治疗、修补术、吻合口重建术;精细的吻合技巧,熟练轻柔的操作,大限度地创造有利愈合的条件,是预防吻合口瘘的决定性因素.
作者:汪志荣;王端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合橘皮枳术汤治疗轻度婴幼儿急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轻度婴幼儿急性哮喘患者45例,治疗组26例应用玉屏风散合橘皮枳术汤施治,对照组19例以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对照组总有效率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玉屏风散合橘皮枳术汤治疗轻度婴幼儿急性哮喘疗效确切.
作者:林传远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影响颈淋巴结阴性(cN0)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部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治的经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晚期舌鳞癌患者共316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立影响颈部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1)本组316例舌鳞癌患者的2年和5年颈部控制率分别为83.23%(263/316)和78.16%(247/316);(2)Lop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cN0舌鳞癌患者颈部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包括: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有无放疗、淋巴结转移、病理T分期和病理分期等.本组患者中未行颈淋巴结清扫患者的颈部复发率为34.38%,而行颈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为21.83%.结论:影响cN0舌鳞癌患者颈部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可能为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有无放疗、淋巴结转移、病理T分期和病理分期.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可以降低cN0舌鳞癌患者颈部复发率.
作者:陈伟超;杨安奎;刘天润;陈福进;李秋梨;陈文宽;宋明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内置补片法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安全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行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内置补片疝修补术(TAPP)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腹股沟斜疝40例,双侧斜疝5例,腹股沟直疝6例.结果:51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6.5±12.6)(46~10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6±1.3)(2~6)d.未发生阴囊血肿、水肿,切口无感染,切口瘢痕小,美容效果好.结论:TAPP是安全可行的疝修补新方法,具有并发症少、术后患者疼痛轻、康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周斌;徐鲁白;蔡景理;王继生;胡海;许家殚;吴伟军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3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患者的护理配合过程.结果:3例手术术程顺利,历时7~8 h,出血量均小于500 mL,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无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严格手术室内无菌管理,维持循环稳定,合理安排医护人员及正确脏器保存,对保证手术成功及移植患者长期存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映霞;马育璇;罗桂元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cSCI)急性期(伤后1个月内)自主神经反射不良(autonomic dysreflexia,AD)的发生率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外伤性cSC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AD的发生率及其与患者年龄、损伤平面、损伤程度、伴发损伤和并发症等因素的关系,并总结对其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采用的AD诊断标准为血压上升大于没有发作时基础值的20%,伴或不伴有下列症状,出汗、寒战、头痛、面部充血或视物模糊等.结果:共有6例(7%)发生有症状的AD,4例(5%)发生无症状的AD.完全性cSCI患者AD发生率高于不完全性cSCI患者,伴有泌尿系感染和大便结燥患者的AD发生率高于无并发症的患者.而在不同脊髓损伤平面、不同年龄组、不同伴发损伤的患者之间,AD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AD发生时,去除其诱发因素大多可控制AD,仅有2例需要使用药物控制血压.结论:AD在cSCI急性期的发生率较高,对其治疗多可通过去除诱发因素获得成功,仅有少数需要药物降压.
作者:宗兆文;王爱民;郭庆山;杜全印 刊期: 200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