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畸精症患者精浆中活性氧浓度检测

程学军;谢小萍;柯林

关键词:精子, 活性氧,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摘要:目的:研究畸精症患者精浆中活性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按WHO方法对精液标本进行检测,标本分为对照组及畸精症组,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精浆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SOD浓度.结果:畸精症组H2O2的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85.36±18.50)mmol/Lvs(40.15±10.23)mmol/L,P<0.05],MDA浓度高于对照组[(16.25±5.22)nmol/Lvs(9.54±vs.54)nmol/L,P<0.05)],SOD水平低于对照组[(28.87±11.34)NU/mLvs(35.08±10.55)NU/mL,P<0.05].结论:高畸形率引起的精浆高活性氧浓度可能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院前心肺复苏27例分析

    目的:分析27例院前心肺复苏(CPR)的救治过程,为进一步提高CPR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2年内收集的27例院前CPR的病例资料,观察心脏骤停的基础病、复苏前心脏骤停的时间、有无群众性现场CPR、有无电除颤等指标.结果: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明显低于非心脑血管疾病组(P<0.05);成功组复苏前心脏骤停时间明显短于非成功组(P<0.05);群众性现场CPR组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无群众性现场CPR组(P<0.05);电除颤组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非除颤组(P<0.05).结论:影响院前CPR成功率的基本因素包括引发心脏骤停的基础病、心脏骤停的时间、早期的群众性CPR和心脏电除颤等因素.

    作者:罗琼湘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手术治疗锁骨骨折45例

    目的:探讨如何根据锁骨骨折不同类型选择不同手术及内固定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11月,对45例锁骨骨折手术病例进行跟踪随访,评定疗效,其中普通钢板内固定25例,重建钢板3例,钩钢板2例,动力加压钢板2例,克氏针内固定4例,骨圆针加植骨1例,经皮螺钉6例,克氏针加张力带2例.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2~27个月),出现克氏针、钢板松脱4例,其中需再手术内固定加植骨3例(1例钢板断裂并移位).按连学全功能评定标准总优良率为95%.结论:根据锁骨骨折的部位、类型、损伤程度及全身状况,结合患者的年龄、经济承受力、职业要求及医生的经验和习惯,选择相应的手术及内固定方法,均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李健;胡涛;颜登鲁;谢清华;高梁斌;朱豪东;付敏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颈淋巴结阴性舌鳞癌患者颈部复发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颈淋巴结阴性(cN0)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部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治的经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晚期舌鳞癌患者共316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立影响颈部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1)本组316例舌鳞癌患者的2年和5年颈部控制率分别为83.23%(263/316)和78.16%(247/316);(2)Lop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cN0舌鳞癌患者颈部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包括: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有无放疗、淋巴结转移、病理T分期和病理分期等.本组患者中未行颈淋巴结清扫患者的颈部复发率为34.38%,而行颈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为21.83%.结论:影响cN0舌鳞癌患者颈部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可能为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有无放疗、淋巴结转移、病理T分期和病理分期.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可以降低cN0舌鳞癌患者颈部复发率.

    作者:陈伟超;杨安奎;刘天润;陈福进;李秋梨;陈文宽;宋明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卡贝缩宫素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

    目的:观察卡贝缩宫素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40例有产后出血倾向的患者分为2组,其中20例预防性使用催产素及米索前列醇或卡孕栓者为对照组,另外20例加用卡贝缩宫素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后出血的情况,同时对30例已经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治疗性用药组)应用卡贝缩宫素,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产后2、24 h平均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性用药组93%有效.结论:卡贝缩宫素用于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徐玲;陈新宇;谭志红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炎琥宁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确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炎琥宁注射液静脉注射,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静脉注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作者:温博贤;何杏勤;邓俭美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联用钙拮抗剂导致交界区逸搏心律1例

    患者女,66岁,退休职工,主因阵发性心悸、血压下降3 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 d出现心悸症状,发作时自摸脉搏偶有停顿,即测血压为80/40 mmHg,以上状态持续数分钟后缓解,遂来诊收住.入院后查体:心率43次/min,律齐,血压90/50 mmHg,心音低钝遥远,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交界区逸搏心律,各导联均无相关P波,R-R间期匀齐,1.4 s,心率43次/min.

    作者:张渊泓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36例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手术之一,1991年德国Cemm教授发明了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lassical intrafascialsupracervical bsterectomy,CISH),不仅保留了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优点,而且减少了解剖结构的破坏,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本院实行CISH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邓君霞;王益琴;蔡雪琴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62例

    目的:分析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大庆油田总医院对60岁以上老年人共施行LC手术5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62例中,单纯性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475例,胆囊息肉52例,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急性发作13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16例,中转开腹12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注重老年人疾病特点,熟练的手术操作等是关键.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人更安全可靠.

    作者:胡宝友;陈文江;白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12例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治疗体会.方法:12例瓣周漏患者,二尖瓣瓣周漏10例,主动脉瓣瓣周漏2例.对其中1例症状和体征皆不明显者行长期随访,其余11例均先行内科保守治疗;10例有心力衰竭和(或)贫血的患者均行再次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均采用直接修补瓣周漏漏口.结果:1例保守治疗患者至今生活良好,1例入院当晚死亡,10例修补术后病例都顺利出院.对其中6例随访6个月~5年,无晚期死亡病例,心功能Ⅲ级1例,心功能Ⅰ~Ⅱ级者5例.结论: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现瓣周漏但无明显症状、心功能良好的患者,可行内科保守治疗;如有明显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贫血等的出现,应及早再次手术治疗.

    作者:罗凡砚;蒋海河;林国强;王霖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陈旧性宫外孕的超声误诊分析

    我院2000年初至2006年末,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宫外孕患者共203例,现对其中超声检查误诊的6例陈旧性宫外孕进行声像图回顾分析.

    作者:邹天娇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经腹腔后途径腹腔镜输尿管结石切开取石术

    目的:报道我院经腹腔后途径腹腔镜输尿管结石切开取石术经验,探讨该术式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总结我院经腹腔后途径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上段(L4以上)结石35例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42岁,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中段结石3例(结石位于髂嵴上缘水平处)、结石直径0.9~2.1cm,平均1.5 cm,合并不同程度肾积水8例.结果:3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5~160 min,平均80 min;术中出血量20~160 mL,平均70 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10~28 h.术后发生尿漏5例,负压吸引管引流24 h后愈合拔管,术后5 d拔出导尿管,住院时间5~13 d,平均6 d,20例术后21 d拔出双J管,5例尿漏者术后2个月拔出双J管、35例患者出院后随诊3~24个月,B超及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证实无明显输尿管切口处狭窄.患侧肾功能与术前对比有明显改善,左侧输尿管上段结石18例,右侧17例,对比两侧未发现对手术时间有明显影响.结论:经腹腔后途径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可以替代部分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微创的优点,尤其是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或者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URSL)、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失败,后腹腔镜技术则表现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谭晟;詹飞鸣;袁松坡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合理范围

    进展期胃癌指病变深度已超过黏膜下层的胃癌,在我国所有胃癌中约占92%~95%[1-2],日本进展期胃癌约占40%~60%,欧洲约占80%~90%[3-4],因此,进展期胃癌一直是胃癌治疗和研究的重点.胃癌的治疗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

    作者:何裕隆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BioZ.com监测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目的: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BioZ.com,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围术期产妇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19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ASA Ⅰ~Ⅱ级,连接BioZ.com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在麻醉前,麻醉后5、15 min,胎儿娩出前1 min,胎儿娩出后3 min,术毕时记录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平均动脉压(MAP)、心排量(CO)、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SVR)、胸腔液体量(TFC)、左室射血时间(LVET).结果:围术期各时点HR、TFC、LEVT无明显变化(P>0.05);麻醉后15 min SVR开始下降,术毕时仍显著低于麻醉前(P<0.01),SV、CO、CI在麻醉后15 min开始升高(P<0.05);MAP除在术毕时显著低于术前(P<0.01)外,其他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胎儿娩出前后相比,胎儿娩出后产妇的HR、MAP基本维持稳定,而SV、CO、CI明显升高,SVR则明显下降(P<0.05);SV、CO、CI与SVR呈负相关(P<0.01),MAP与SVR呈正相关(P<0.01).结论:应用BioZ.com监测剖宫产围术期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为围术期的处理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

    作者:陈中刚;庞红宇;池信锦;黑子清;黎尚荣;陈秉学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三羟异黄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脑内氧化损伤的影响

    目的:研究植物雌激素三羟异黄酮(GST)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再灌注合并硝普钠降压法制作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所有大鼠被分为模型对照组(O组)、假手术对照组(C组)、三羟异黄酮组(GST组)和苯甲雌二醇组(BE2组)4组,采用大鼠跳台法、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测定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GST组与O组相比,GST明显提高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MDA,提高SOD、GSHPx的含量.结论:GST可能通过抗氧化损伤、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从而改善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李俊垚;于辛;孙宏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老年骨科病人手术风险因素评估

    目的:研究与老年骨科病人手术后不良结果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期间住院的427例60岁以上老年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潜在性手术风险因素作为变量,术后死亡及各种手术后并发症作为因变量.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死亡率为3.7%,13.3%的住院病人术后出现1种以上的并发症.ASA评估Ⅲ级以上、心功能Ⅱ级以上、肾功能不全及神志状况的异常对术后死亡率有显著影响.心功能Ⅱ级以上、心律失常、ASA评估Ⅲ级以上、术前饮食状况的异常和手术级别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尽管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后大部分恢复顺利,但仍有一定程度的并发症(133%)和术后死亡率(3.3%).术前ASA评估Ⅲ级以上、心功能Ⅱ级以上是影响术后结果的主要因素.

    作者:曾昭池;陈斌;陆国平;黄友华;温超轮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门诊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方法:门诊ASA 1~2级要求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55例,年龄29~65岁,分为3组,即单纯异丙酚组(P组)15例、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PF组)20例和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组(PS组)20例,观察麻醉效果,用药前、用药后、苏醒后的MAP、HR、RR、SpO2及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异丙酚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P组麻醉效果有效率为87%,PF、PS组有效率均为100%.各组给药后MAP、HR、RR、SpO2与给药前相比均有显著变化(P<0.05),其中P组有3例,PF组有2例出现低血氧.意识恢复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P组与PF、PS组相比明显延长(P<0.05),PF组比PS组长(P<0.05),异丙酚用量P组比PF、PS组增加(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0.1μg/kg)不仅可以减少异丙酚用量,有效降低呼吸抑制副反应,而且能缩短苏醒时间,使麻醉更加平稳.

    作者:王茹;孙绪德;韩丽春;张贵和;高昌俊;陈蕾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肝移植患者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应用于肝移植患者的麻醉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等的影响.方法:80例肝移植患者分为4组,每组20例,用异丙酚0.5 mg/kg、维库溴铵0.12 mg/kg和舒芬太尼(芬太尼)行麻醉诱导,舒芬太尼1(S1)组使用舒芬太尼0.5μg/kg、舒芬太尼2(S2)组使用舒芬太尼0.7μg/kg、舒芬太尼3(S3)组使用舒芬太尼1μg/kg、芬太尼(F)组使用芬太尼5μg/kg,记录麻醉前,麻醉后1、2、3 min和气管插管后1、2、3、5、10 min的血压、心率和气管插管时病人的呛咳发生情况.结果:S3组麻醉后2、3 min的血压明显降低,波动幅度均明显增加(P<0.05);S1组和S2组插管后2、3 min的血压变化幅度明显减小(P<0.05).S3组各时间点的心率下降幅度均比其他组明显增加.S1组同F组相比,插管后2、3 min的心率明显加快.低血压发生率S3组明显升高.气管插管时呛咳的发生率分别为S1组15%、S2组10%、S3组5%、F组18%.结论:在肝移植麻醉诱导中,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的效价比为5:1~7:1.舒芬太尼0.7μg/kg与咪唑安定0.05 mg/kg、异丙酚0.5 mg/kg应用于肝移植病人的麻醉诱导,其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

    作者:罗刚健;蔡珺;沈宁;黎尚荣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紫杉醇耐药人肺腺癌细胞系的建立及生物学活性

    目的:体外建立紫杉醇耐药人肺腺癌A549/TAX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逐步增加紫杉醇浓度结合低剂量持续诱导法,建立紫杉醇耐药人肺腺癌A549/TAX细胞系.MT T法描绘A549和A549/TAX细胞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比较经紫杉醇诱导24 h后A549和A549/TAX细胞平均凋亡率的差异;检测紫杉醇对A549/TAX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耐药系数(RI)及A549/TAX细胞对其他5种化疗药物(顺铂、长春新碱、表阿霉素、足叶乙甙及吉西他滨)的交叉耐药谱;RT-PCR半定量分析A549/TAX细胞凋亡基因(bcl-2)及耐药基因(MDR1、LRP、GST-π)的mRNA表达.结果:A549/TAX细胞生长较亲本细胞快,S期细胞增多[(51.61±0.48)%],G1期减少[(37.26±0.23)%],经紫杉醇(150 μmol/L)诱导前后平均凋亡率差异与A549细胞相比差异有显著性.A549/TAX细胞对紫杉醇、长春新碱、表阿霉素及足叶乙甙的RI分别为21.3、12.91、5.88和4.79,而对顺铂(RI=1.06)和吉西他滨(RI=1.03)则无交叉耐药;A549/TAX细胞bcl-2、MDR1、LRP mRNA的表达均较亲本细胞显著增高(P<0.001),GST-πmRNA未见表达.结论:成功建立了紫杉醇耐药A549/TAX细胞系,该细胞抗药性能明显、稳定,推测其多药耐药性与bcl-2、MDR1和LRP高表达有关.

    作者:戴明;罗荣城;钟华成;梁卫江;陈晓华;刘辉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灵术冲剂联合参芪胶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4例

    目的:观察灵术冲剂联合参芪胶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34例PCOS患者,于月经(或撤血)第5~14天服用灵术冲剂,第14天后或排卵后服参芪胶囊至月经来潮,或确定妊娠.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以2个疗程为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黄体生成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睾酮均显著性下降(均P<0.01).体质指数、多毛评分、证候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5),宫颈黏液评分显著上升(P<0.01).结论:灵术冲剂联合参芪胶囊治疗PCOS的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胡向丹;黄旭晖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肝脏外伤47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肝脏外伤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急诊手术治疗的47例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结果:本组术中肝出血停止者9例(19%),出血量<800 mL者15例(32%).死亡12例(26%),其中与肝损伤相关的死亡11例,均为严重肝外伤.肝叶切除17例,死亡9例(53%),占总死亡的75%(9/12).结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作为肝外伤急诊手术的主要指标,紧急手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控制出血,手术方式应遵循简单、有效的个体化原则.

    作者:周业江;易国平;梁建群 刊期: 2007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