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硝酸甘油贴膜与硫酸镁联合治疗早产的随机对照试验

王林;陈必良;辛晓燕;杨红;滑玮;张俊茹

关键词:早产, 硝酸甘油, 硫酸镁, 随机对照试验
摘要:目的:研究联合应用硝酸甘油贴膜与硫酸镁治疗早产的疗效及其新生儿的预后.方法:选入孕28~37周之间的先兆早产患者共213例,随机分组分别接受联合用药或单一用药.联合用药组给予硝酸甘油贴膜及静脉滴注硫酸镁,单一用药组仅用硫酸镁.观察比较两组妊娠延长的时间及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两组入选病例的临床特征相似.联合用药组发生在孕32周前的早产减少,新生儿发病率明显降低(P<0.05).但硝酸甘油贴膜有一定的副作用.结论:联合应用硝酸甘油贴膜与硫酸镁治疗早产更为有效,可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细胞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析与治疗

    目的:探讨小细胞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外科治疗.方法:报告1例小细胞胃癌,并回顾性分析近20年中文文献报道的小细胞胃癌.结果:该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小细胞胃癌,术后13个月,无病生存.收集文献报道小细胞胃癌共13例,男10例,女3例,男女之比为3.3:1,平均年龄为55.8岁(36~70岁).临床症状依次是上腹部疼痛及上腹部不适8例(61.5%)、呕血及黑便3例(23.1%)、恶心呕吐1例(7.7%)及上腹部胀满1例(7.7%).肿瘤部位依次是胃窦部6例(46.2%)、胃角及胃体部5例(38.5%)、贲门部1例(7.7%)及吻合口1例(7.7%);大体类型是Bormann Ⅲ型11例及Bormann Ⅱ型2例;平均肿瘤直径为6.7 cm(3~12.5 cm).手术方式有胃大部切除10例及全胃切除3例,11例并发淋巴结转移(2例并发同时性肝转移).除1例失访外,12例小细胞胃癌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25.0%(3/12)及8.3%(1/12).结论:小细胞胃癌生物学特性凶险,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治疗可选择根治性切除,辅助化疗.

    作者:韩少良;饶华民;程骏;陈哲京;姚建高;朱冠保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其的诊断水平.方法:对40例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缺乏特异性表现,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鼻塞、鼻出血、多涕、头痛、发热等.按Ann Arbor分期ⅠE期37例,其中ⅠE期超腔17例,ⅡE期3例.有B组症状(发热、盗汗、体重减轻)者11例.40例均行常规组织病理加免疫组化检查,T细胞来源(CD2+)28例,T/NK细胞性(CD56+)10例,B细胞性(CD20+)2例.误诊率42.5%(17/40),24例行2次以上常规病检,假阴性率达60.0%(24/40),5年生存率为51.5%.结论:本病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易被误诊,怀疑本病需要多次活检,并结合免疫组化检查,是防止误诊有效的办法.

    作者:周平;陈峰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乙肝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的处理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的处理.方法:12例患者中,11例术前检查均为HBsAg(+)、HBeAb(+)、HBcAb(+),1例HBsAg(+)、HBeAg(+)、HBcAb(+),乙肝病毒DNA阴性,术后常规服用拉米呋啶.结果:术后随访4~12个月,8例患者于术后2周内出现程度不同的肝功能异常,均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为主,乙肝病毒DNA检测呈阴性,经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并给予护肝治疗,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接受肾移植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应正确区分是病毒性肝损害还是药物性肝损害,及时采取相应处理,并给予护肝治疗.

    作者:黄志恒;王平;戴澄;张新涛;朱量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大鼠肾移植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大鼠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4只不同品系间肾移植大鼠.实验组给予环孢素A(CsA)预防急性排斥反应,rhGH促进代谢,调整免疫和营养;对照组给予CsA预防急性排斥反应.术后1~7 d监测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逐日下降,肾功能恢复良好,病理检查未发现急性排斥反应.两组的对应实验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Ё意义(P>0.05).结论:在有效的免疫抑制前提下,大鼠肾移植术后短期应用rhGH不会明显促进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并能促进围手术期机体恢复.

    作者:张伟;李军;邱江;陈立中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甲氨蝶呤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异位妊娠的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口服甲氨蝶呤(MTX)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对60例未破裂可行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分为试验组(口服MTX片剂治疗,3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MTX治疗,30例).试验组按60mg/m2计算,2 h 1次,12次服完;对照组按60mg/m2静脉滴注,半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同剂量单次或静滴5 d.结果:试验组成功率为80%,高于对照组的60%(P<0.05);并且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以及1周内β-HCG下降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口服MTX片剂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肯定,方便、经济、安全.

    作者:邸石;周春;周隽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血液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机体的免疫应答,是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首先捕获抗原,经过加工处理后将抗原信号传递给T细胞和B细胞,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是已知的功能强的专职APC,能够摄取抗原,还可以摄取和转运抗原的特殊膜受体,同时能高效摄取低浓度抗原,是促进T、B淋巴细胞增殖的高效刺激因子.而且,少量的抗原与DC作用足以激活T细胞[1].因此,DC被认为是联系天然防御功能和获得性免疫的关键.

    作者:李慧;谭晓华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跟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12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76例跟骨骨折采用切复AO跟骨解剖钢板或克氏针内固定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本组76例术后均获随访,76例93侧跟骨骨折,按疗效评定标准,优51侧,良40侧,可1侧,差1侧.结论:跟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后并发症较多,术前正确的评估,术后对常见并发症有针对性观察及护理,可有效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陆群央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肝原发性囊腺癌1例

    患者男,48岁,自觉上腹部不适纳差9个月余.CT及B超检查示:肝内多发性占位性病变,大结节直径5.6 cm,小直径1.2 cm.体检:胃、肠、肺、脾、肾均未见病变.临床初诊:肝癌、转移癌.病理检查:B超引导下肝肿物穿刺组织,灰白色、质软,长4 cm,直径0.1 cm.镜检:肝细胞内见肿瘤细胞片状分布,瘤细胞柱状、立方、核圆形卵圆形、腺样、筛状排列,细胞大小一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CK(+)、NSE(+)、CgA(+)、肝细胞(-).详见图1、2.病理诊断:肝细胞多发性类癌.

    作者:李自强;牛晓东;时利平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非手术区域损伤性并发症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诊断和预防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非手术区域损伤性并发症的诊断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7月至2007年4月间482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临床资料.对其中3例术中发生膈肌、十二指肠损伤和网膜出血的原因、处理措施进行详细阐述.结果:膈肌损伤1例,十二指肠浆膜损伤1例,胃小网膜出血1例,本组3例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坚持直视下操作和程序性探查是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非手术区域损伤性并发症发生的根本途径.

    作者:汤朝晖;宗明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肿瘤病人化疗时口腔溃疡的护理

    口腔溃疡是恶性肿瘤化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化疗患者口腔炎发生率达66.0%[1].现将笔者曾在临床工作中对口腔溃疡的护理方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物品准备无菌弯盘、换药碗各1个,10 mL无菌注射器1支、无菌棉签数包、生理盐水500mL、1.5%双氧水500mL,0.5%普鲁卡因1支,养阴生肌散1包.

    作者:丛美云;余丽君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抑肽酶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血浆ET-1、IL-8的影响

    目的:研究抑肽酶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患者术中、术后血浆内皮素-1(ET-1)、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40例CABG患者分为两组,抑肽酶组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6万kU/kg),对照组不加.放免法测定两组血浆ET-1、IL-8水平.结果:两组体外循环前血浆ET-1、IL-8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以后各时点抑肽酶组血浆ET-1、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阻断前血浆ET-1水平达到高峰,开放30 min时血浆内皮素水平出现第二个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术后6 h抑肽酶组血浆内皮素水平仍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IL-8水平于开放60 min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结论:体外循环及缺血再灌注是导致ET-1、IL-8释放的直接因素,抑肽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成伟;李继良;骆铁波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髓质海绵肾儿童期发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髓质海绵肾(medullary sponge kidney,MSK)儿童期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1例儿童期起病MSK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MSK中,影像学诊断9例,病理学诊断2例:表现为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泌尿道感染和肾结石各3例,另有2例表现为梗阻性肾积水;就诊时已有体格发育迟缓4例,严重肾功能损害4例,包括肾衰竭2例,单侧肾脏无功能2例.结论:MSK儿童期起病的表现形式多样,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并发症可减少体格发育迟缓和严重肾功能损害的发生,改善预后.

    作者:刘美娜;蒋小云;庄思齐;李易娟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两种不同途径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比较

    目的:比较三中点法入路和锁骨下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差异.方法:ASAⅡ~Ⅲ择期大手术患者60例,分为两组.Ⅰ组30例,为三中点法入路组;Ⅱ组30例,为锁骨下入路组.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Ⅰ组第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高于Ⅱ组的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成功率Ⅰ组为100%,Ⅱ组为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Ⅰ组为3%,Ⅱ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锁骨下静脉入路均可行,但三中点入路法明显优于锁骨下入路法.

    作者:谢海辉;陈淼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床旁连续性血液滤过抢救严重酸中毒患者16例体会

    目的:探讨床旁连续性血液滤过抢救严重酸中毒患者的体会.方法:对16例严重酸中毒患者行床旁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代谢性酸中毒和高血钾均得到有效控制,11例患者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后病情逐步得到控制,5例效果不佳而死亡.结论:CVVH治疗可有效控制代谢性酸中毒患者的病情.

    作者:林荣海;徐颖鹤;单仁飞;崔可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鼻内镜下经口行儿童腺样体切除术20例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病,是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儿童鼾症、鼻窦炎的主要病因.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应用及手术器械的发展,鼻内镜手术不再局限于鼻腔、鼻窦的手术,正向鼻窦周围扩大其手术治疗范围.应用鼻内镜直视下切除肥大腺样体的手术,也逐渐取代传统的刮除手术[1-3].我科自2005年起,完成应用鼻内镜直视下经口应用电动切割系统行腺样体切除术,共20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建国;孔介庭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580例ⅣP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进行总结.结果:全部患者康复出院,无输血病例.结论:加强对早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对获得良好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作者:金菊英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广东省学龄前儿童近视眼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近视眼的流行病学状况.方法:(1)在广东随机抽取4市(县),再从4市(县)随机整群抽取20间幼儿园;(2)用尼德克ARK-30对所选儿童进行屈光筛查;(3)可疑近视者和屈光度≤+2.00D者予1%阿托品眼膏涂双眼3 d,由专人进行视网膜检影;(4)确诊为近视及屈光度≤+2.00D的儿童由专人进行近视相关因素调查;(5)按自愿原则对近视儿童进行眼轴、角膜曲率的测量;(6)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学龄前儿童近视眼患病率为1.77%,城镇1.82%,农村1.71%;(2)屈光要素的分布:①屈光度(-2.55±1.93)D;②眼轴(23.82±0.47)mm;③角膜曲率:大径(H)(7.858±0.086)mm,小径(V)(7.768±0.101)mm;(3)病因分析:学龄前儿童近视眼的发生与近亲近视史密切相关,城镇与农村学龄前儿童在可能致病因素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学龄前儿童近视眼并不少见,其发病机制与青少年不同.

    作者:黄学林;卢艳霞;王文静;郭建玲;徐娴;余荣志;李悦山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不同麻醉下初孕者可视无痛人流术的临床观察

    初孕患者静脉麻醉下行妇科门诊无痛人流手术时,常常因精神紧张,加上扩张宫颈口及吸宫的机械刺激,麻醉效果欠理想.一般多需要辅用芬太尼、曲吗多或增加丙泊酚用量.这样无疑会延长手术时间,加深麻醉而给患者带来较大风险.我们在初孕患者可视无痛人流术的静脉麻醉中,辅用不同药物并进行探讨,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赵锋河;王春媛;乌力亚提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氯胺酮预处理对大鼠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影响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大鼠急性胃黏膜病变(acute gastric mucosal lesion,AGML)、胃黏膜溃疡指数(ulcerindex,UI)和胃液pH值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应激性溃疡组(S组),氯胺酮预处理组(K1、K2、K3组),每组8只.采用冷水浸束缚应激方法制作AGML模型,于应激6 h后检测胃液pH水平、大体及光镜下胃黏膜损伤程度及组织学改变和UI.结果:氯胺酮预处理组与S组比较胃黏膜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但胃液pH值未有明显变化.结论:氯胺酮对大鼠AGML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等因素有关.

    作者:丁冬;屠伟峰;李成龙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目的:研究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6例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结果.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急诊手术,4例常规手术,术后4例行全脑放疗,2例联合化疗.结果:显微镜下全切2例,2例颅鼻沟通瘤颅内病灶全切,部分切除2例.随访4~18个月,死亡1例,3例无病情进展生存,2例病情进展生存.结论: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但对治疗较敏感的肿瘤.

    作者:李天栋;白红民;王卓才;杨帅;王国良;王伟民 刊期: 2007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