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合并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

王海波;高扬

关键词:胰管结石, 慢性胰腺炎, 手术方式, 临床治疗, 外分泌功能, 外分泌腺, 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不同术式, 病例, 病理改变, 主胰管, 永久性, 硬化性, 弥漫性, 局部性, 阶段性, 复发性, 不规则, 阻塞
摘要:慢性胰腺炎临床表现多为复发性或持续性腹痛,可伴有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病理改变为局部性、阶段性或弥漫性不规则硬化性改变和外分泌腺永久性的破坏.可伴有主胰管和小胰管的扩张.常有胰管阻塞因素存在,如狭窄、结石、钙化等.其中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内结石的病例临床上较为少见.此类病人晚期常需手术治疗,虽然临床治疗上手术方式较多,但无一种手术方式可以适用所有情况.作者搜集1995~2002年共11例此类病例,均采用不同术式,获得满意效果.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诊断性试验的几个评价指标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28例临床分析

    随着现代影像诊断的发展,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是指颅脑损伤后,首次检查未发现颅内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发现的颅内血肿,或清除外伤性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颅内不同部位发现血肿者[1].我们总结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2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邹学公;刘玉峰;慕玉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肺切除术100例的护理体会

    肺切除术对患者的呼吸循环生理造成很大影响,包括肺功能的损失和循环负荷的相对增加.肺切除的术后护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本文总结笔者参与的100例肺切除术的护理,谈一谈对肺切除术后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翠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面颈部淋巴结脓肿术后氦氖激光治疗的临床观察

    面颈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早期常为病员忽视而未及时治疗,发展成脓肿后,单纯抗炎治疗,疗效不佳,需手术行脓肿切排引流,手术后仍需较长时间的抗炎治疗及局部换药,才能达到切口愈合,炎性硬块消退.为缩短治疗时间,我们应用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并与常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弥漫型肺大疱并气胸的外科治疗

    我科1998年4月~2002年8月手术治疗弥漫型肺大疱并气胸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我们的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小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倍美力加奥平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56例

    目的:观察倍美力加奥平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倍美力加奥平栓治疗组)和对照组(倍美力加甲硝唑阴道泡藤片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治愈疗程,观察组为1~2个疗程,对照组为1~3个疗程.结论: 倍美力加奥平栓阴道给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有增强疗效、缩短疗程的作用.

    作者:王琳;王筑;陈淳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干扰素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干扰素联合二氧化碳(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 方法:治疗A组患者用CO2激光祛除疣体后局部注射干扰素100万U,每3天1次,共10次;治疗B组用CO2激光祛除疣体后肌注干扰素100万U,每3天1次,共10次;对照组单用CO2激光治疗,3组均观察3个月内尖锐湿疣的复发率. 结果:治疗A组和治疗B组3个月内的复发率分别为18.92%和20.51%,均比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1),治疗A组和治疗B组的复发率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干扰素安全、有效,能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不同的给药途径疗效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洁华;刘秀媚;梁少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提高颌面部骨折诊治效果的作用.方法:15例颌面部骨折病人术前进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精确测量骨折的部位范围,骨块的移动方向和距离,再结合患者的情况制定出佳的治疗方案.结果:15例颌面部骨折的患者均得到立体和多方位显示骨折的部位、范围、骨块移动方向和距离的清晰图像,使治疗中得以正确选择接骨板及其放置位置和切口位置.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颌面部骨折进行立体测量准确性高,对颌面部骨折诊治具有独特的价值.

    作者:丘仿松;麦翔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抗炎镇痛药治疗问题及探讨

    目前临床常用抗炎镇痛药主要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NSAIDs已广泛用于类风湿病病人和非风湿性疾病病人的镇痛,包括急性手术后的疼痛、慢性疼痛、胆绞痛及肾绞痛等腹部疼痛和月经痛.

    作者:黄文起;江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剂量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76例临床分析

    1996年5月~2002年5月,本院对7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家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病案主任查房记录质量问题及监控措施

    任查房记录作为医疗文件中病程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反映医疗质量,又反映医生的素质,专业水平和工作态度,它是教学的生动教材,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评价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信息材料.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主任查房记录质量控制已由单纯的注重书写格式转而加强内涵质量,并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是各医院病案质量控制的难点和薄弱环节.

    作者:陆翔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甲状腺癌手术治疗20例

    甲状腺癌占全身恶性肿瘤1%,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外科医生对本病认识的提高以及处理经验的不断积累,多数病人在术前术中能够明确诊断并得到满意的治疗.自1998年10月~2002年11月我院共收治甲状腺肿瘤524例,其中甲状腺癌20例,占3.81%,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盖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骨牵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78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是指由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间的骨折.我院自1999年8月至2002年7月,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6例,采用非手术骨牵引加局部中药外敷治疗7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伟斌;蔡晓虹;胡鸿璇;陈志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桥形体位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胸腰椎骨折中伤椎的椎前高度及椎间隙恢复的对比观察,了解应用桥形体位架进行胸腰段骨折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T12及L1骨折病人,应用桥形体位架采取过伸复位方法进行观察与测量,对于椎前高度,椎间隙高度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位前后两项数值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复位后当时及8周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桥形体位架进行胸腰椎骨折的复位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多;肖德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METRX椎间盘镜治疗高原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及康复

    我院自2001年以来首创高原地区椎间盘治疗中心,利用METRX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共38例,在整体护理、康复措施下,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对高原地区实施该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进行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李东;刘建伟;何蓉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的临床应用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hemapheresis)指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供者或患者的血液成为各种成分,采出其中一种成分,回输其余成分的过程.随着近年来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开展,血细胞分离机被广为使用,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作为难治病和重症的有效治疗手段,已被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1].它包括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therapeutic cytapheresis)和血浆置换疗法(plasma exchange PE).血细胞单采术包括白细胞单采、红细胞单采和血小板单采.我院用此法治疗37例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陈琳军;梁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2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2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前15~30 min,测峰值呼气流速(PEF)3次,取高值,利多卡因静脉注射1~2 mg/kg(50~100 mg)加生理盐水20~40 mL,20 min注射完,30 min后再测PEF 3次,取高值.结果: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前PEF为(240±94)mL/min,注射后PEF为(287±101)mL/min,PEF增值为(19.6±8.5)%,t=7.365,P<0.001,两者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总有效率为86.4%,其中显效31.8%,好转54.6%,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是有效和安全的,尤其对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可单独应用,也可与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及溴化异丙托品等联合应用作为平喘治疗.

    作者:刘宏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药物性肝病27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DILD)的特点及其致病药物,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73例病例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试验、病原学标志,以及治疗转归作出综合诊断.结果:引起肝病的相关药物中,解热镇痛抗炎药93例,占34.1%;抗结核类药55例,占20.1%;抗生素类药物42例,占15.4%;抗甲状腺药29例,占10.6%;肿瘤化疗药21例,占7.7%;中草药类13例,占4.8%;激素类药11例,占4.1%;其它9例,占3.3%.临床分类:273例DILD中肝细胞型105例,占38.5%;胆汁淤滞型75例,占27.5%;混合型93例,占34.1%.结论:引起DILD常见药物是解热镇痛抗炎药,较常见临床类型是肝细胞型.

    作者:陈小嫦;陈其奎;洪华;陈雄杰;邓之驹;马海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力尔凡、干扰素联合PLF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力尔凡及干扰素合并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力尔凡+干扰素+PLF方案:力尔凡5 mg/d,皮下注射,第1~5天,10 mg/d,静滴,第6~20天;干扰素(IFN-2α)3×106 U,皮下注射,1周3次;顺铂(DDP)15 mg*m-2*d-1,静注,第1~5天;甲氢四氢叶酸钙(LV)75~140 mg*m-2*d-1,静滴,第1~5天;5-氟脲嘧啶(5-FU)500 mg*m-2*d-1,静滴,第1~5天;21 d为一个周期.对照组单用PLF方案.同时给予止吐对症处理.结果:50例患者全部按计划完成治疗.近期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66.7%,对照组为34.6%,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5.12,P<0.05).治疗组中位缓解期为8个月,对照组为5个月.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对照组为7个月.毒副反应:治疗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和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热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力尔凡+干扰素+PLF方案的免疫化疗可提高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减轻化疗副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缓解期及生存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云霞;闻金萍;王宁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50岁以上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处理

    目的:总结高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围术期处理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50岁以上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9例均合并肺动脉高压,其中房间隔缺损15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单纯室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瓦氏窦瘤破裂1例. 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6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房颤11例,房扑3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手术.停跳心脏9例,未停跳心脏10 例,三尖瓣成形9例,二尖瓣成形1例.结果:术后全部存活,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高龄患者必须积极行术前准备,控制肺动脉高压,彻底矫正心内畸形,处理合并症,加强术后心、肺功能的支持.年龄不是手术禁忌证.

    作者:谷兴华;李守先;于建华;张供;张希全;苏润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