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纯缝合术加药物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远期效果

郑怀;石学林;黄广升

关键词:单纯缝合术, 药物治疗, 胃十二指肠溃疡, 溃疡急性穿孔, 质子泵抑制剂, 现报告如下, 受体拮抗剂, 急性腹膜炎, 治疗原则, 疗效满意, 肠内容物, 随访, 生命, 抢救, 患者, 腹腔, 病人
摘要: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治疗原则首先是中止胃肠内容物漏入腹腔,使急性腹膜炎好转以抢救病人生命,其次考虑溃疡的根治问题[1].自引进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以来,多数胃十二指肠溃疡可经药物治疗而获痊愈[2].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单纯缝合术加药物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并对52例患者进行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院前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目的:观察比较在入医院前和住院后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选择患者220例,分为入院尿激酶静脉溶栓对照组(入院组)112例和院前尿激酶静脉溶栓组(院前组)108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入院组与院前组的开始溶栓时间分别为4.3±0.8 h和2.6±0.4 h(P<0.01),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3.2%和88.9%(P<0.01),再闭塞率分别为10.7%和13.0%(P>0.05),4周病死率分别为6.3%和5.6%(P>0.05),药物副作用分别为12.5%和12.0%(P>0.05).结论:院前比入院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AMI节省时间,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病死率,而且安全有效.

    作者:黄翠瑶;刘泽;杜智勇;王鲁妮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大肠癌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研究进展

    大肠癌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确诊时晚期多,故预后较差.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降低其发病率,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加强对大肠癌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的监测和治疗有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本文拟对近年来大肠癌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晓慧;许岸高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声门型喉癌复发再次手术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影响声门型喉癌再次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至2001年11月间收治的15例声门型喉癌复发病例行再次手术.结果:15例中除2例姑息性手术患者术后即自动出院放弃治疗外,术后均进行定期随访,死于术后1年内5例(包括2例姑息手术),1年生存率66.6%(10/15);死于术后1~2年3例,2年总生存率为46.7%(7/15).结论:早期发现肿瘤复发并及早治疗将提高再次手术的成功率,CT常规扫描加造影剂对比增强和MRI扫描对指导手术有重要意义;强调在全面估计患者的病情,仔细分析手术的利与弊后,作出慎重的选择.

    作者:李贺;陈建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旨在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病因、临床表现和并发症等.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病因中风湿性心脏病比例为28.8%,比既往文献报道明显下降,而无基础心脏病比例23.1%,比既往文献报道明显升高.发热仍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症状及首发症状,其次为贫血(50%)及脏器栓塞(19.2%),血培养阳性率为30.8%,其中主要是草绿色链球菌(31.3%)和表皮萄葡球菌(18.8%).51.9%经胸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1.5%,死亡原因多为心力衰竭及脑栓塞.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病因和致病菌发生了变化,心功能状态及有无脏器栓塞是决定其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陈华发;朱可云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难治/复发性急性髓性白血病化学治疗进展

    像大多数恶性肿瘤一样,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的治疗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新的治疗策略已明显提高了白血病的生存率.1970年以前,AML 5年生存率不到15%,而目前标危组AML的5年生存率已达到40%~50%.但对于难治性或复发耐药以及老年白血病的5年生存率仍很低.本文从临床角度出发,对近两年来用于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尤其是治疗难治性或复发耐药以及老年白血病化疗方案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杜欣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小切口肾囊肿去顶术32例

    自2001年2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肾囊肿病人32例,均行小切口肾囊肿去顶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杜春;程永毅;任伟;徐永刚;赵永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我国的发病率为0.35%~0.45%.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还可累及心、肺、血管、神经等结缔组织丰富部位;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增生形成绒毛状突起,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并伴有骨质疏松,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使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作者:林庆衍;周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催产素脐静脉推注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且又严重的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正确处理好第三产程是预防产后出血的主要措施.我院应用催产素脐静脉推注以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艳碧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基因枪在经皮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皮肤组织及其相关的淋巴组织拥有强大的免疫功能,因而非常适合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组织.而基因枪的应用,大大加速了皮肤作为免疫效靶的研究.经皮基因治疗已显示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韩双艳;杨慧兰;王捷;郑文岭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重度妊高征合并腹水2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度妊高征合并腹水的原因及其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5例重度妊高征合并腹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度妊高征合并腹水占重度妊高征的19.1%;孕妇合并其他系统功能损害占88%:严重低蛋白血症占80%;血液浓缩,红细胞压积大于35%者占60%;新生儿胎龄小于37周者占85%,IUGR者占90%.结论:重度妊高征合并腹水,经积极解痉、镇静、降压、利尿,纠正低蛋白血症,加强营养支持疗法无效时,且病情严重者,适时终止妊娠是唯一有效方法.一旦终止妊娠,病情多迅速好转,得到控制.

    作者:窦春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驻港部队痤疮患者89例病情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调查及探讨我军驻香港部队新兵及驻港部队医院门诊中痤疮患者痤疮发生的各种影响因素,结合驻港部队的特殊情况对驻港部队的常见皮肤病(痤疮)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期望为驻港部队的皮肤科常见病(痤疮)的防治提出有效的方法.方法:通过对驻港部队新兵的体检及问卷调查,对驻港部队医院门诊共89例痤疮患者的化妆品使用、日晒、饮食习惯(进食辛辣食物)、月经情况、精神紧张等对痤疮的影响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0%女性患者月经前有一过性发作,73.3%患者精神紧张时加重,5例患者用化妆品后加重,37.2%患者经常暴露日光下痤疮加重.结论:精神紧张、月经、使用化妆品和日晒对痤疮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杨慧兰;杨庆永;洪波;梁洁;潘静;杨雪琴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万乃洛韦治疗40例生殖器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万乃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生殖器疱疹病例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万乃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痊愈率为90%,总有效率为97.5%,与对照组(阿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的痊愈率85.7%及总有效率94.3%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万乃洛韦组平均起效时间为3.7 d,阿昔洛韦组平均起效时间为4.6 d,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t=2.01,P<0.05).结论:万乃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起效快,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服用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谢龙元;黄电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浅谈WHO-AML分类

    对于血液系统髓系肿瘤的分类研究文章较多,但国内临床上多沿用FAB分类方案,自WHO发表了髓系肿瘤分类方案后,国内血液病临床工作者争论较多.

    作者:周淑芸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创伤性死亡回顾性研究

    目的:总结分析156例创伤性死亡的基本情况,探讨创伤性死亡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7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的156例创伤性死亡病例,利用ASCOT法计算生存概率Ps,将其分成3组:Ps<25%为不可防止的死亡(NP);25%≤Ps<75%为有可能防止的死亡(PP);Ps≥75%为可防止的死亡(DP).并比较3组的创伤严重度评分(ISS)、修正创伤记分(RT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SBP、RR,损伤部位,院前时间和伤后至接受手术的时间.结果:Ps值在1.1%~98.4%之间,其中NP86例,PP 32例,DP 38例.3组间的ISS、RTS、GCS、RR,损伤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院前时间和伤后至接受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P类伤员救治仍然困难;缩短院前时间,重视创伤后生理指标变化,准确的伤情评估,快速有效的确定性治疗有可能防范PP、DP类患者创伤性死亡的发生.

    作者:陈锡林;王维平;汪维生;王东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胆囊摘除术前心跳骤停25分钟成功复苏1例

    患者,女,49岁,体重65 kg,因胆囊结石,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摘除术.术前检查资料:ECG示窦性心率,偶发室性早搏;心脏彩超示小量心包积液;余无特殊发现.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0.1 g.患者入室血压106/60mmHg,心率70次/min,未吸O2时SpO293%.行T9,10间隙穿刺,成功后给试探量,确认无腰麻征象后,分两次追加诱导量利-丁混合液共8 mL.

    作者:程磊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胸大肌肌皮瓣手术65例

    胸大肌肌皮瓣是近代头颈外科发展应用较广的肌皮瓣,大多认为该皮瓣能给予患者、特别是体弱及进展期肿瘤患者一种较为满意的外观及功能的修复手段[1].可以修复口底、舌根、颈侧及颈前、颌面部的组织缺损,并且修复的范围充分,所含的组织丰富.缺点是破坏了术侧胸部的外观,对胸大肌所涉及的肌力有较大的损伤,而且对呼吸功能亦有轻度的影响,特别可能对FVC(用力肺活量)有影响,因而,对术前已有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考虑应用其他的肌皮瓣修复[2].

    作者:罗欣荣;贺湘波;喻建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治

    目的:探讨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异位妊娠保守性手术治愈病例及8例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病例的临床诊疗情况.结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血β-HCG下降较治愈组明显缓慢,MTX 50 mg/m2单次肌注多数可获得成功.结论:异位妊娠保守性手术后监测血β-HCG可帮助尽早诊断持续性异位妊娠.术后第3天血β-HCG水平下降小于50%者,应怀疑持续性异位妊娠可能.术后第7天血β-HCG仍未下降或反而上升,则可诊断为持续性异位妊娠.MTX单次肌注可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胡萍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采血拔针穿刺点按压带的制作与应用

    采血后穿刺部位皮下瘀血是献血后常见的并发症,究其原因除静脉穿刺技术影响外,还有拔针时损伤血管壁以及按压针眼方法不当等因素的影响.目前采血拔针后常规的做法是让献血者肘部平伸,由献血者本人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压迫穿刺针眼10 min以上….但献血者难于掌握其要领,再者机采献血者由于双手肘部穿刺更无法按上述方法进行,一般由工作人员帮助按压或由献血者屈肘止血,如由工作人员帮助按压则影响采血流程及对产品的及时处理,而屈肘会给手臂静脉网回流心脏的血液增加一定的阻力,使血液从针眼处溢出而出现血肿[2].

    作者:赖风雷;陈火玲;程细妹;章金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模式生物体的人类疾病模型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为人类遗传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人类基因数据库中,已有数千个确定的人类基因与已知的人类疾病有关[1].遗传学专家将在近几年内,对大量单基因病的致病基因进行定位,并通过经典方法,对多基因缺陷而引起的多基因病进行深入的研究.通常所采用的快速基因疾病诊断方法,多集中于单基因疾病的诊断,通过对那些进化与人类相隔较远,却又与人类有一定相关性的简单模式生物体(如酿酒酵母、果蝇、线虫类、斑马鱼等)进行分析,将对人类疾病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起到较大的作用.

    作者:崔东;郑文岭;罗剑;马文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10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相互影响、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我院于2001年至2002年收治的10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痰菌阳性87例,占85%,白蛋白低于正常59例.大部分采用含异烟肼、利福平为主的抗痨方案和使用胰岛素以及口服药物控制血糖.结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HRSE全敏39例,对HRS敏感4例,对HRE敏感1例,耐药16例,1例对HRSE全耐药外,耐HR 4例,耐RE1例,耐R 3例,耐H 4例,耐E 2例.经治疗后,白蛋白恢复正常47例,痰菌阴转57例,占66%.胸片改变有效78例,不变18例,病灶增多6例.血糖理想控制34例,较好控制26例,有效共60例,控制不良42例.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以中老年多见,大部分病人是先患糖尿病后发现肺结核.病变性质以渗出和干酪样坏死为主,病变进展迅速,容易液化排出,痰菌阳性率高.病变范围广泛,容易形成空洞.治疗两病应同时进行,含异烟肼、利福平为主要药物的抗痨方案仍然有效.纠正低蛋白血症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对组织的恢复有帮助.抗结核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血糖的控制情况,有效控制血糖是肺结核合并糖尿病预后的关键.

    作者:张惠兰;张言斌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