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惠根;黄鑫;张中伟;叶招明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随之攀升,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包括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重点介绍其康复治疗,总结了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及矫形器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冯宪煊;施慧鹏;白跃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我国老龄化的快速加剧,导致低能量损伤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日益增多[1].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数据表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率为6.3%~24.4%,90%的髋部骨折因骨质疏松所致,妇女60岁以后,年龄每增加5岁,髋部骨折发生率将增加1倍,预计2050年全世界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将达到630万[2].
作者:张英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骨代谢的生化标志物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动而释放至血和尿中的骨基质成分,可以反映整体骨转换率,对诊断骨质疏松症及其分型、预测骨量丢失情况、评估完全骨折的危险性、监测药物治疗疗效等均有重要的意义.目前BALP、TRACP、PINP、β-CTX等骨转换标志物已被大量应用于临床,但每种骨转换标志物均有其特殊性及变异性,综合分析才能对骨质疏松的演变及治疗进展有一个较好的评判.本文主要探讨了临床常用的骨转换标志物的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作者:马晓龙;刘强;吴斗;郑上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膝关节镜下治疗老年骨关节炎合并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间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腘窝囊肿的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关节镜组(n=25)和开放手术组(n=25),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率和囊肿复发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12个月,平均(10.2±2.1)个月,随访率为100%.关节镜组患者手术时间[(30.2±3.4)min]长于开放手术组[(19.9±2.3)min],术中出血量[(4.5±1.8)ml]少于开放手术组[(38.2±8.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67,t=20.31,P<0.05),术后0级恢复率关节镜组为88%,开放手术组为80%,囊肿复发率关节镜组为4.0%,开放手术组为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关节镜治疗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腘窝囊肿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但在提高患者术后0级恢复率、降低复发率等方面仍需大样本的研究进行检验.
作者:张洪涛;朱鹤飞;梅继文;郭志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盐对RAW264.7细胞系毒性作用的浓度范围和抑制RAW264.7分化为破骨细胞的佳实验浓度.方法 以小鼠前破骨细胞系RAW264.7为研究对象,应用MTT法检测唑来膦酸盐对小鼠前破骨细胞系RAW264.7的毒性作用范围.使用TARP染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唑来膦酸盐作用下破骨细胞的生成数目.结果 体外培养24 h后,酶联免疫反应吸光度结果显示,10-3 mol/L(0.511±0.920),10-4 mol/L(0.615±0.577)唑来膦酸对小鼠前破骨细胞系RAW264.7增殖有毒性作用,与空白对照组(0.789±0.06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80,P<0.01).TRAP染色破骨细胞计数结果显示:10-5 mol/L(8.333±0.817)、10-6 mol/L(10.400±1.817)、10-7 mol/L(11.250±2.750)及10-8 mol/L(11.143±1.864)唑来膦酸盐实验组破骨细胞数与空白对照组破骨细胞数(13.833±2.48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7.972,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当唑来膦酸盐浓度为10-5 mol/L时,抑制效果明显(P<0.01).结论 唑来膦酸盐抑制RAW264.7细胞系分化为破骨细胞的佳体外实验浓度为10-5 mol/L.
作者:张禄锴;马剑雄;赵杰;匡明杰;卢斌;王颖;孙磊;马信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分析中国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老年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及病案查询系统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39家医院诊治的老年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将华北地区18家医院资料定义为A组,华东地区21家医院资料定义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和骨折分型等.结果 共收集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413例,其中男性2116例(39.09%),女性3297例(60.91%),男女比为1:1.56.所有患者年龄中位数为79岁(65~103岁),80~84岁年龄段构成比高,占25.46%(1378/5413);左侧(2791例,51.56%)多于右侧(2622例,48.44%).A组3324例,其中男性1431例,女性1893例,男女比为1:1.32;B组2089例,其中男性685例,女性1404例,男女比为1: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712,P<0.001).A组和B组年龄中位数分别为78岁和8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282,P<0.001).A组75~79岁年龄段构成比高,占25.42%(845/3324);B组80~84岁年龄段构成比高,占26.28%(549/2089).A组骨折高发类型为Ⅰ型,占28.34%(942/3324);B组骨折高发类型为Ⅱ型,占29.15%(609/2089).两组比较,V型骨折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骨折类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女性多见,华北和华东地区高发骨折类型分别为Ⅰ型和Ⅱ型.与华北地区相比,华东地区患者年龄高,女性构成比高,Ⅰ型和Ⅲ型骨折构成比低,Ⅱ型和Ⅳ骨折构成比高.
作者:刘松;李佳;李石伦;陈伟;朱燕宾;张飞;李彦森;张英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细胞自噬是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物质降解再循环过程,是细胞将异常蛋白质、受损细胞器转运至溶酶体降解再利用的活动.自噬过程受到精密的调控.自噬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骨代谢疾病、衰老等的发生有关.MicroRNA是一类对基因进行转录后修饰的非编码单链小RNA.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croRNA可以通过调控自噬相关基因及其调节因子来影响自噬水平,是治疗自噬功能障碍所引发疾病的潜在靶点.本文对有关MicroRNA参与自噬调控的新动态进行综述.
作者:刘勃;陈忠斌;张立海;唐佩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Rd)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血液科收治的老年骨髓瘤患者共36例,其中男性23例(63.9%),女性13例(36.1%),年龄(72.0±2.4)岁,均给予Rd方案治疗,具体为:来那度胺25 mg/qod或者10 mg/qd,d1~21,地塞米松10~20 mg/w,28 d为1个疗程.采用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标准评价治疗效果,按照国际肿瘤组织毒副作用统一命名法的标准(NCICTCAE第3版)判断不良反应.结果 36例患者获得满意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1~48个月,平均(20±3)个月.末次随访时,1例(2.7%)达到完全缓解,10例(27.8%)非常好的部分缓解,13例(36.1%)部分缓解,6例(16.7%)疾病稳定,4例(11.1%)疾病进展,2例(5.6%)死亡,总有效率为66.6%.不良反应主要为乏力及骨髓抑制.结论 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好,患者耐受性好,可作为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推荐治疗方案.
作者:汤然;钟玉萍;张佳佳;李新;安娜;申曼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肺癌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肿瘤中心及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骨科住院治疗且病理诊断明确的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72例.其中男性48例(66.7%),女性24例(33.3%),平均年龄(61±4)岁,39例(54.2%)术前生存期评分为6分,27例(37.5%)7分,6例(8.3%)8分.随访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Frankel分级变化情况,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65例患者获得满意随访(90.2%).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5±1.6)个月,VAS评分由术前(5.9±1.1)分降至术后(2.7±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4,P<0.05).术后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78,P<0.05),42例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者5例未恢复,37例部分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78,P<0.05).结论 手术治疗肺癌脊柱转移瘤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神经功能.
作者:陆惠根;黄鑫;张中伟;叶招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治疗围手术期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邯郸市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64例(股骨颈骨折3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34例),根据围手术期是否使用左西孟旦,分为左西孟旦组和对照组,其中左西孟旦组32例,对照组32例,比较应用左西孟旦前、术后24 h、7 d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B型钠尿肽水平(BNP),对左西孟旦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左西孟旦组术后24 h、术后7 d LVEF、CI、CO均明显高于同时间对照组(LVEF:t=2.428,t=3.150;CI:t=3.349,t=3.777;CO:t=2.615,t=2.620,均P<0.05),左西孟旦组术后24 h、术后7 d 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9,t=2.693,P<0.05).结论 左西孟旦可改善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心脏功能及预后.
作者:郝亚逢;李远;王治乾;纪文永;王旭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绝经后骨量减少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评估血清OPG、TGF-β和IL-6水平对绝经后骨量减少合并T2DM患者10年骨折风险的影响;分析上述因子在绝经后T2DM患者骨折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该回顾性研究共纳入128名绝经后骨量减少患者,其中64名合并T2DM患者(-2.50.05);绝经后骨量减少合并T2DM患者血清OPG(Z=2.264,P=0.024)、TGF-β(Z=2.836,P=0.005)和IL-6(Z=2.431,P=0.015)水平高于单纯骨量减少患者;两组患者的血清OPG、TGF-β、IL-6水平与10年骨折风险均存在相关性.结论 绝经后骨量减少合并T2DM患者的促炎细胞因子和OPG水平高于单纯骨量减少患者,促炎因子TGF-β和IL-6水平的升高对于预测绝经后骨量减少合并T2DM患者的骨折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鲍晓雪;王娜;李玉坤;王燕;薛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分析我国中、西部地区2010至2012年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及病案查询系统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西部地区44家医院诊治的股骨颈骨折资料.将安徽省、河南省、吉林省、山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黑龙江省定为中部组;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甘肃省、广西贵族自治区、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陕西省、云南省定为西部组.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及侧别构成等.结果 共收集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3683例,中部组2067例,男女比为1:1.98;西部组1616例,男女比为1:1.76.中部地区76~80岁年龄段构成比高,西部地区71~75岁年龄段构成比高.两组均以31B2型骨折患者构成比高,中部组51.1%(1056/2067),西部组48.3%(781/1616);31B1型构成比低,中部组21.5%(444/2067),西部组19.7%(318/1616).中部左侧1077例(52.1%),右侧990例(47.9%);西部组左侧797例(49.3%),右侧819例(50.7%).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以女性多见,中部地区以76~80岁年龄段构成比高,西部地区以71~75岁年龄段构成比高;中、西部均以85岁以上年龄段构成比低.两地区31B2型骨折居多,中部地区31B1型构成比较西部高,31B3型较西部低;中部地区左侧股骨颈骨折多于右侧,西部地区右侧多于左侧.
作者:李佳;刘勃;刘松;于沂阳;邵佳申;朱燕宾;张英泽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