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梅
目的:探究成人牙周病的正畸治疗及护理,总结临床经验.方法:从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成人牙周病患者中选取6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正畸治疗并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正畸治疗,并且进行有针对性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患者通过正畸治疗之后,前牙覆颌覆盖均有显著改善,牙齿松动度减小,牙周炎症状得到缓解.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3.3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6.67%,两者之间差异明显,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成人牙周病患者通过正畸治疗,并且配合良好的护理方式能够起到更好地矫治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何淑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急诊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急诊科收治的66例创伤应激障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急诊科创伤应激障碍症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减轻肿胀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86例四肢骨折造成肢体肿胀的病患为实验研究对象,其中43例患者划分为常规组,采用一般性护理,43例患者作为实验组,与常规护理流程相比,实验组护理流程加入干预护理事项.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期8天的治疗期之后,实验组患者恢复正常的比例要高于常规组患者.实验组有40名(93.02%)患者肢体肿胀恢复正常,Ⅰ级肿胀2例,Ⅱ级肿胀1例,Ⅲ级肿胀0例;常规组仅有30名(73.17%)患者恢复正常,Ⅰ级肿胀6例,Ⅱ级肿胀4例,Ⅲ级肿胀3例.两组实验取得的实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病患消肿的时间为(4.2±2.1)d,常规组病人消肿时间为(7.5±2.6).结论:进行干预护理有助于四肢骨折病人提前恢复正常,缩短病人治疗肿胀花费的时间,减轻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疼痛,护理干预在治疗骨伤科患者术后肿胀方面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孟德珍;赵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62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1例.对照组运用胃大部分切除术,实验组运用单纯修补术,在此基础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疼痛评分、胃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单纯修补术对急性胃穿孔的治疗效果显著,应获得临床医护人员的大力推广.
作者:丁天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66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康复训练,观察组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所得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数值高于治疗前所得数值,观察组所得数值高于对照组所得数值,统计学有意义(<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应用.
作者:梁万武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康复护理.综合观察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主要是从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自我日常生活能力和康复情况来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0.05),研究组生活质量好于对照组(<0.05).结论:在早期急脑梗患者的护理上使用中医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规护理结合中医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对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高位肛瘘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高位肛瘘患者90例,按照随即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行切开挂线术干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干预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及肛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康复时间为(12.08±2.14)d、肛门功能评分(4.37±1.22)分,对照组患者术后康复时间为(15.31±2.79)d、肛门功能评分(6.84±1.53)分,观察组患者术后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差异性(<0.05).结论:高位肛瘘患者行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治疗,术后患者康复效果较好,可明显减少患者的康复时间,改善患者肛门功能,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守康;金头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析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共三年开展本次研究,期间总共选取150例产妇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分组方式以随机数字法为主.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采用垂直子宫缝合手术与B-Lynch缝合手术.记录两组产妇在术后30分钟、2小时、24小时的出血量.结果:实验组产妇的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数据均显著优于常规组者产妇,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出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者产妇,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0.05).结论:B-Lynch缝合术可以更好的用于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中,可以更好的提升出血控制效果,优化预后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淑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在乳腺癌术后应用中医特色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乳腺癌术后患者44例,随机将其分为中医组(22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术后护理,中医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情绪状态及护理后1周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护理后的Beck焦虑量表(BAI)、Beck抑郁量表(BDI)评分比较中医组更低(<0.05);两组的护理满意率比较中医组更高(<0.05).结论: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对于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的作用.
作者:武霞娟;蔡丽琴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对青霉素各种过敏性不良反应表现及预防措施的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青霉素治疗出现过敏性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过敏性不良反应原因、表现及预防措施.结果:过敏性不良反应表现主要包括皮肤、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在≥60岁群体中多发;联合用药的构成比高于单一用药.结论:青霉素的安全性是可靠的,但临床应用仍存在一定的过敏性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期间加强用药指导与监测,可降低过敏性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司徒小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7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运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方法,实验组运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全面比较.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显著,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切口长度小等诸多优点,患者康复周期将显著缩短,出院时间提前.因此,此种方法在临床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应获得医护人员的大力推广.
作者:司友滨;张雪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小儿营养不良患儿的临床护理进行总结分析,探讨护理在此类患儿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5例小儿营养不良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护理前后的营养不良情况,评估家长SAS评分及相关健康知识评分.结果:护理后,患儿的营养良好、Ⅰ度营养不良例数多于护理前;家长SAS评分降低,而对相关健康知识评分高于护理前,对比差异<0.05.结论:临床护理能有效改善小儿营养不良患儿的营养状况,缓解家长的负性情绪.
作者:蒋一檠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术后强化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术后强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病率,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比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病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应用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呈<0.05.结论: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术后强化护理干预,有效降低并发症,安全性高,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付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104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人,患者术前行乳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b=1000s/mm2),分析DWI图,测定病灶的小ADC值.病灶切除后取标本,记录肿瘤生物学预后因子(ER、PR等)的表达情况,并与病灶的ADC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病灶的ADC值与ER、PR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27、0.260,P>0.05).结论:DWI在提示乳腺癌预后的作用比较有限,而生物预后因子在提示乳腺癌的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贺红艳;朱大江;平静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在肿瘤患者护理管理过程中知信行理论的应用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40例诊断出肿瘤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各70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肿瘤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肿瘤患者采用知信行理论干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肿瘤患者在经过护理后的恢复效果以及对医护工作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肿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7%,观察组肿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2%,两组肿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将知信行理论应用到肿瘤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明显改善患者消极的心理情绪,提高患者对于医护工作的护理满意度,也很好的缓解了目前较为紧张的医患关系,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作者:王瑞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银安汤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患者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白介素(IL)-17、IL-22、IL-23的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给予银安汤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复方青黛丸治疗.疗程8周.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h17细胞及IL-17、IL-22、IL-23的表达变化.结果:疗后两组Th17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IL-17、IL-22、IL-23的表达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银安汤能够明显下调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患者Th17细胞及IL-17、IL-22、IL-23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张志勇;郭庆浩;杨志波;陈纪平;林芸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高职院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既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对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彭静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在脑血栓后遗症患者治疗中以中药配合个体针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则在该基础上以中医药配合个体针灸疗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是97.67%,较对照组的86.05%有显著优势(<0.05).结论:针对脑血栓后遗症患者以中药配合个体针灸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能够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李竹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盆底超声检查观察二次自然分娩后女性盆底结构的变化及影响.方法在我院进行自然分娩的产妇中选取60例,并严格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均为初次自然分娩,观察组产妇均为第二次自然分娩,观察对比两组产妇近期盆底结构变化.结果观察组二次自然分娩产妇发生尿道内口漏斗化、直肠膨出、子宫下垂以及会阴体活动过度的概率均高于对照组初次自然分娩产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采用盆底超声检查自然分娩后女性盆底结构得知二次自然分娩对女性盆底结构影响较大以及影响比初次自然分娩产妇明显.
作者:王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康复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4至2018.2的80例康复科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责任制整体组进行了责任制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满意人数;护士职责明确、主动服务意识、护理操作技术水平评分;护理前后生命质量;并发症率.结果:责任制整体组满意人数、生命质量、护士职责明确、主动服务意识、护理操作技术水平评分、并发症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0.05.结论:康复科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可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姚慧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