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菊
目的:探索对产妇进行产前检查护理与常规护理后产妇患产后抑郁症的差别.方法:本研究纳入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分娩的产妇80例作为受试对象,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受试对象分为特殊组产妇40例和普通组产妇40例.然后将特殊组产妇与普通组产妇产后进行抑郁测评对比.结果:进行了产前检查护理的产妇产后罹患抑郁症的人数和倾向均较普通组低,且两组之间测评的分值差别有统计学的意义,<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对产妇进行产前检查护理更能减少产妇产后罹患抑郁症的概率,值得推广.
作者:李翠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8例,采取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功能锻炼的宣教;观察组40例,采取路径化健康教育进行宣教.通过问卷调查法,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功能锻炼的优良率和依从性;采用改良Macnab评价手术的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和优良率、手术的疗效、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功能锻炼中的实施,可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术后功能锻炼的优良率,保证手术的疗效.
作者:张静;郑红;韩燕;包小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于我院就诊的132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66)患者实施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n=66)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无差别(>0.05),术后研究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82%,研究组为95.45%,则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2=6.0923,<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而言,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效果较好,术后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艳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应用于足月儿疫苗注射所致疼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接受疫苗注射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50例予以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评分以及注射前、注射时、注射后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新生儿NIPS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两组新生儿心率注射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05),注射时、注射后新生儿心率均较注射前升高,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0.05).新生儿血氧饱和度注射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05),注射时、注射后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均较注射前降低,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研究组新生儿母亲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应用于足月儿疫苗注射中,可显著减轻新生儿疼痛程度,降低对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刺激,新生儿母亲具有更高的满意度.
作者:何华艺;梁永珍;范春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应用于重型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收的86例重型新生儿肺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n=4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头罩吸氧的治疗方式,而观察组则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进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95.78±10.14)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70.14±8.68)mmHg,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40.13±2.68)mmHg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1.44±7.37)mmHg,并且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4.42%(<0.05).结论:将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运用于重型新生儿肺炎患者的疾病治疗工作之中,对于患儿疾病问题的改善拥有良好的效果,有利于促进患儿治疗效果的提升,值得推广.
作者:翟建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与X线的关系,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加压螺钉治疗,分析X线与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后优24例,良3例,差3例,总有效率为90.0%;治疗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关节功能、畸形、活动度)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随访6个月,1例出现轻度髋内翻,1例出现加压螺钉松动,发生率为6.67%.结论: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与加压螺钉位置、解剖复位等因素相关,临床应以X线为基础,选择理想的加压螺钉位置,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孟硕烽;杜玉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应用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30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抢救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模式抢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显著(<0.05);与对照组的分相比,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分更高一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对急诊危重患者来说在抢救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取得良好的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梅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X线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3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资料,均进行X线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X线片临床特点.结果:30例儿童中间质浸润型20例,占66.67%;腺泡实变型10例,占33.33%;混合型2例,占6.67%.治疗20天后患儿X线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儿童支原体肺炎X线片呈多样性表现,应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等综合分析,以提高临床诊治效果.
作者:孟硕烽;杜玉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四步法眼部整形手术在老年眼袋整形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行眼部整形的9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下睑皮肤入路整形,观察组给予四步法整形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且并发症更少(<)0.05.结论:通过四步法整形手术可有效降低老年眼袋整形出现并发症情况,显著提高整形治疗效果.
作者:陆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药物经济学的评价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150例患者在控制饮食、运动治疗、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二甲双胍片,一次30mg,一日3次,征得患者同意,口服天芪胶囊(处方组成:天花粉、生黄芪、玉竹、玄参、仙鹤草等),口服,每次2粒,一日3次,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片,一次30mg,一日3次,格列吡嗪片,一次5mg,一日3次.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血糖控制理想时间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人均住院总费用支付额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采用该治疗方案的有效干预下,2型糖尿病患者不但诊疗效果好,还较好的节约了医疗资源,降低了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李小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头颈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李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脐疗加抚触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效果.方法:选择小儿厌食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脐疗加抚触捏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60.0%,两组比较,<0.05.结论:对于小儿厌食症的患者,采取中药脐疗加抚触捏脊治疗,可以增强疗效,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应用.
作者:江慧;赵红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字形分腿位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0例妇科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n=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截石体位进行相应的手术,而观察组则使用人字形分腿位进行妇科腔镜手术,进而对两种不同体位手术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经过摆放之后的血压(85.56±24.47)mmHg和心率(62.23±5.14)次/分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过摆放之后的血压(102.89±25.69)mmHg和心率(72.86±6.42)次/分钟情况,并且观察组体位安置耗时(1.62±0.68)分钟和术后麻醉苏醒时间(5.38±0.46)分钟明显短于对照组的体位安置耗时(2.39±1.03)分钟和术后麻醉苏醒时间(12.23±1.88)分钟(<0.05).结论:将人字形分腿位运用于妇科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患者手术效果的提升,拥有着较高的手术安全性,对于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覃华凤;曾洪华;廖秀琼;桂甜;孙曼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护理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的1月~2017年的1月我科收治的11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给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住院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及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护理实施健康教育意义重大,能够提高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大程度控制风险因素.
作者:付营;胡学军;戚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责任制护理在老年病房管理中的作用.方法:现将本病区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病区实施责任制护理期间,对护理质量、护患关系、医护关系及护士综合素质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更加了解,护理更有个体性和连续性,提高护理质量.结论:责任护士在提高老年干部病房优质护理服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付营;胡学军;张慧;李秋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配合临床防治先兆子痫的作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76例先兆子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n=38例),其中对照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而观察组则需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护理干预措施运用于患者疾病的防治工作之中,进而对两组患者的防治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压达标率、蛋白尿控制率及新生儿阿帕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配合临床治疗对先兆子痫可取得显著的作用效果,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作者:武春鸿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分析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从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中抽选134例,采取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消化内镜治疗,其中,实验组接受APC治疗,对照组接受血管夹(钛夹)止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初次止血率(94.03%)、30天死亡率(0%)与对照组(92.54%、0%)无明显差异,2=0.12、0.00,=0.73、1.00;再出血率(0%、1.49%)明显低于对照组(5.97%、10.45%),2=4.12、4.79,=0.04、0.03,且实验组总有效率(95.52%)明显高于对照组(82.09),2=6.08,=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中采取消化内镜不同方式治疗中,APC治疗临床效果更佳,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建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我国数字信息技术持续发展,使各领域信息建设不断加快,在实现医院现代办公环境同时,信息化建设更是成为医院管理重点,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以实现医院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对此,本文首先对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其次进行医院信息化管理中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现状的阐述,后研究此项技术的具体应用,确保医院信息化管理的有序进行.
作者:程东方;曹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析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筛选出本院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均行针灸治疗,将其纳入常规组与康复组均43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康复护理,对比其效果.结果:康复组治疗后的ODI、JOA评估结果优于常规组,康复组的护理满意度(97.7%)高于常规组(86.0%),差异均显著(<0.05).结论:针灸治疗配合康复护理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病患的腰椎功能,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陈淑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100例研究样本,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随机分配),并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西医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并做比较.结果: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其中改善情况较为理想的是实验组,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4%,,相比较下,实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效果和单纯西医治疗相比更为理想,对患者神经功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苏志勇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