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杨镜明
目的:探讨男性糖尿病患者阳痿的可能病因.方法:将89例男性糖尿病患者分为阳痿组(n=34)与非阳痿组(n=55),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眼底、神经系统检查及性激素测定.结果:阳痿病人34例中20例(58.8%)伴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阳痿组糖化血红蛋白,自主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糖尿病不伴阳痿组(P<0.05),两组病人性激素水平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阳痿病因以神经病变常见,血糖、血管病变也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文杰;夏宏辉;谢磊 刊期: 2001年第12期
围拔管期剧烈的心血管反应,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极有可能诱发心脏疾病和脑血管意外.我们观察了艾司洛尔硝酸甘油合用对平抑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病人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57±11)岁,ASA Ⅰ~Ⅲ级.无哮喘史及心传导阻滞.1.2 麻醉及监测麻醉前30 min肌注鲁米那纳0.1 g,阿托品0.5 mg.诱导,静注米唑安定0.2 mg/kg,芬太尼4~6 μ g/kg,万可松0.12 mg/kg,气管插管.术中异丙酚静滴及异氟醚吸入维持.术中血压心率控制在±15%范围内.拔管指征:呼之睁眼,自主呼吸petco2<40 mmHg,吞咽咳嗽反射恢复.拔管前5 min静推艾司洛尔0.5 mg/kg,硝酸甘油4 μ g/kg,用惠普监护仪连续监测记录注药前、注药后3 min、吸痰拔管即刻、拔管后1 min、拔管后3 min、拔管后6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计算收缩压心率乘积(RPP).1.3 统计处理数据均用±s表示,经F检验及q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作者:陈妙仙;黄建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我科采用新体卡松与甘利欣联合治疗脓疱型银屑病12例,均于短期内收到十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例均为诊断明确的脓疱型银屑病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6~68岁,病程5~23年,急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10例,脓疱累计面积均达体表65%以上,掌跖型脓疱型银屑病2例,全部均未有合并其它疾病.1.2 既往治疗情况既往住院次数少2次,多8次,住院时均有应用大剂量强效激素、氨甲蝶呤、阿维A酯、青霉素G及中药等药物治疗史,其中5例因停服银屑灵复发,3例因激素减量不当复发,4例因单用大剂量激素治疗加重.
作者:朱海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原发甲减)合并心肌酶增高的可能原因.方法:对我院1993年7月~2001年6月收治合并有心肌酶增高的原发甲减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心肌酶,以CPK增高显著,经用甲状腺片替代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心肌酶水平与TT4,FT4之间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58,-0.715,P<0.01),与TSH之间呈正相关(r=0.73,P<0.01).结论:原发甲减可致心肌酶增高,机制不明,可能与粘多糖粘蛋白在心肌等肌肉组织沉积有关,易与心肌梗死鉴别.
作者:黄镇河;徐坤城;陈立波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中风.迄今在治疗上还存在困难,意见尚不统一,成为当代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重要性和特殊意义在于:世界各地报告每年癫痫发病率为20~50/10万,即癫痫患者占地球居民的0.4%~0.6%,累计达数千万人之多.虽然抗癫痫药物众多,新药不断问世,大多数患者得到控制或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但仍有20%~30%的患者虽经各种足量药物治疗仍不能奏效,终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和人格改变,称之为难治性癫痫或顽固性癫痫,即癫痫发作频繁,应用适当的第一线抗癫痫药物正规治疗,且药物血浓度在有效范围内2年以上,仍不能控制发作且影响日常生活及无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占位性病变.鉴于此,采取包括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内的癫痫外科治疗已成为该病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脑立体定向术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
作者:常义 刊期: 2001年第12期
1996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对11例急性杀鼠剂中毒所致的顽固性抽搐病例,先用大剂量镇静、解痉药抢救处理无效后,再用肌松剂加机械通气配合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肌松剂加机械通气治疗的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14~68岁,平均38岁;自服9例,误服2例;氟乙酰胺中毒7例,毒鼠强中毒3例,杀鼠剂成份不明中毒1例.11例中毒者均在服毒后0.5~3 h内发病,主要症状为全身肌肉强直性抽搐,呈持续性或频繁发作及昏迷.除予洗胃,注射解氟灵针,降颅压、控制脑水肿,维持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外,还予大剂量镇静、解痉药控制抽搐,安定总量达100~300 mg,苯巴比妥总量达0.4~0.8 g后,仍不能控制抽搐或抽搐停止时间极短暂.给予肌松剂加机械通气治疗.
作者:吴伟东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吻合口漏的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6年1月~2000年1月收治的32例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手术治疗的病例.结果:右半结肠癌12例,左半结肠癌20例,均符合低位结肠梗阻,全部行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全部Ⅰ期切除、吻合;左半结肠癌行Ⅰ期切除及吻合7例;Ⅰ期肿瘤切除及结肠造瘘,Ⅱ期闭瘘6例;Ⅰ期肿瘤切除,永久性结肠造瘘4例;姑息性手术3例.右半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11例成功,1例出现吻合口漏;左半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6例成功,1例出现吻合口漏,另外1例病人乙状结肠癌并梗阻,行Ⅰ期肿瘤切除及结肠造瘘,Ⅱ期闭瘘,术后出现吻合口漏.3例病人引流管置管超过1周,且置管于吻合口附近.结论:结肠癌并急性梗阻,采用Ⅰ期或Ⅱ期吻合术式,应根据综合因素而决定,只要严格掌握Ⅰ期手术吻合指征,Ⅰ期手术吻合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吻合口漏,除与肠道、全身情况及吻合技术有关外,与术中放置引流的时间和位置也有关.
作者:江自卓;余维铸 刊期: 2001年第12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常见的病因.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特殊类型,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其发病率临床报告不一.我院自1992年2月~1998年11月所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经手术所见和CT片证实的有28例,占同期手术的7%,现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术中所见、手术方法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8例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男19例,女9例.年龄23~71岁,平均47岁.时间长18年,短7个月,平均4.5年,发病部位L4,5 21例,L5S1 7例.有明显外伤史者16例,推拿按摩加重8例,无明显诱因者4例.1.2 临床表现 28例均有腰痛和下肢放射痛,其中双侧臂部疼痛麻木者12例,单侧臀部、腿部疼痛麻木者16例,平卧休息下肢麻木9例,不能平卧剧烈疼痛者8例,间歇性跛行5例.疼痛病程短者较重,长者较轻,发病后时轻时重,整个病程不能完全缓解,非手术疗法难以治愈.主要体征:椎旁压痛21例,腰椎侧弯12例,直腿抬高阳性15例,患肢感觉障碍26例,足下垂1例,排尿困难2例,患肢肌力不同程度减退25例,患肢肌肉萎缩14例,趾背伸肌力减退16例,膝腱反射减弱7例,跟腿反射减弱或消失8例.
作者:黄藏惠;魏少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鼻中隔Little's区粘膜糜烂是鼻出血的常见原因[1],作者用20%素高捷疗眼膏敷贴治疗鼻中隔粘膜糜烂出血3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5~60岁,15岁以下20例;病史3 d~4年.全部患者均有反复鼻出血史,9例就诊时糜烂面有活动性出血.除1例为尿毒症患者外,其余病例实验室检查及体格检查均正常.1.2 方法将医用可吸收明胶海绵在无菌条件下修至糜烂面大小,将20%素高捷疗眼膏(瑞士巴塞尔素高大药厂生产)均匀涂布其上,在前鼻镜窥视下,用枪状镊准确敷贴于糜烂面.若糜烂面有活动性出血点,则先用硝酸银烧灼止血后再行以上治疗.3 d后复诊,贴3次为1疗程.
作者:孙旭鸯;刘晓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赛尼哌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的预防作用及其安全性评估.方法:选择同期肾移植病人50例,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各25例.治疗组术前静滴赛尼哌25 mg,同时口服骁悉(MMF)0.75 g,对照组仅口服MMF 0.75 g;术后两组病人均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常规强的松(Pred)、环孢素(CsA)和MMF三联抗排斥治疗.结果:治疗组3例发生AR,对照组9例,相差显著(P<0.01);治疗组AR经强化治疗均逆转,对照组7例逆转,另2例失败;感染、胃肠道反应及血液系统损害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赛尼哌可显著降低AR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作者:朱云松;徐安平;聂海波;何恢绪;李清荣;邓志雄 刊期: 2001年第12期
各种外伤、车祸等原因造成身体大面积皮缺损,以往通常采用身体其它部位取皮,进行游离皮片移植覆盖,植皮区愈合速度慢、皮肤美观度差,摩擦易引起破损甚至感染,我科采用皮肤牵张带对大面积皮肤缺损病人进行牵拉术,避免了取皮痛苦,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牵拉术前后的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001年1~6月,我科共收治大面积皮缺损病人28例,男22例,女6例;上肢15例,下肢13例;年龄6~43岁.皮缺损面积大为36 cm×24 cm,均于使用皮肤牵张带牵拉3~7 d后直接缝合伤口,伤口愈合拆线后形成线状瘢痕.病人出院后随诊,2例自觉局部轻度瘙痒,无其它不适.
作者:李丹凤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前臂桡侧逆行皮瓣在舌癌根治术中Ⅰ期舌再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合适舌癌病者21例,在舌癌根治术中Ⅰ期行前臂桡侧逆行皮瓣舌重建,观察术后皮瓣生长,舌的外形与功能和语音清晰度.结果:21例舌再造成功,皮瓣功能好,舌的外形与功能满意,患者语音清晰.结论:前臂桡侧逆行皮瓣游离移植舌再造是可行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吴俊伟;彭国光;莫础嘉;林铭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外敷中药硬肿膏佐治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新生儿硬肿症患儿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观察组11例采用综合治疗配合外敷中药硬肿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综合治疗.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首次硬肿缩小(或减轻)提前24 h,硬肿全部消失提前50.4 h,整个疗程缩短3~4 d(P<0.01).结论:外敷中药硬肿膏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显著,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张丹霞;高晓爱;周婉霞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男,1个月,孕1产1,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9 kg,母乳喂养,健康.1个月时体重4.5 kg,无药物、毒物接触史,于2001年8月11日接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兰州某研究所生产,批号不详)后约3~4 min出现呼吸困难、暂停,皮肤发花,即行吸氧,人工呼吸,无效.急诊来诊,患儿面色苍白,全身皮肤发花,四肢厥冷,呼吸浅,0~8次/min,心跳微弱,12~24次/min,血压测不出,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立即以面罩给氧,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投用肾上腺素、非那根、地塞米松、碳酸氢钠、2∶1液、葡萄糖酸钙等.20 min后口唇转红,心跳、呼吸相继恢复后出现四肢阵发性强直性抽动,肌注鲁米那钠后惊止.病情缓解平稳.6 h后再次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瞳孔散大固定.行气管插管,人工机械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静注肾上腺素、洛贝林、纳络酮、阿拉明、甘露醇等,心跳恢复,仍无自主呼吸,3 h后心跳再度停跳,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刘淑贞;张慧玲;周缨 刊期: 2001年第12期
肝移植作为终末期肝病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在国内外发展迅速.随着肝移植手术经验的积累,新式肝移植术如减体积式、劈离式肝移植的发展,因供肝来源紧张,探讨如何合理应用各种放射学检查及其技术,给临床提供更准确、详细的影像资料,越来越引起临床和影像学者的重视.1 肝供体的术前评估尸体供肝,通常不做特别检查.如腹部受伤,可行CT平扫检查评估.亲属或自愿者供肝,放射影像学检查是必须的.1.1 X线、CT和螺旋CT平扫为排除肺部感染或占位性病变及腹部结石等病变,常进行常规X线胸、腹平片检查.通过CT检查可了解供肝有无慢性或占位性病变及肝脏的血管情况,主要是进行供肝各叶体积的测量,准确估计可供切除的肝体积,预测能否满足受体肝功能的需求.螺旋CT采用快速扫描技术,一次闭气即可完成全肝的体积扫描,进行无误差评估,效果很好.
作者:孙希杰;梁文;全显跃 刊期: 2001年第12期
1989年9月~2001年9月我院共收治各种原因所致的阴茎异常勃起1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年龄20~58岁,平均28岁;已婚者9例,未婚3例.其中并发于白血病6例(实验室资料见表1),外伤所致1例,海绵体药物注射引起2例,肺癌致颅脑、盆腔转移1例,原因不明2例.自发病到初诊时间2~32 d,平均8 d.12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阴茎疼痛,并且随着病程的延长,疼痛呈持续性加重,除肺癌远处转移者合并有排尿困难外,其余患者均无排尿异常.
作者:王建平;何小舟;严峰;巢志复;车文骏;经浩;徐仁方 刊期: 2001年第12期
心包疾病发病率较低,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故常常误诊或漏诊,影响治疗及预后.我们对1998年以来住院的21例心包疾病患者中典型的临床、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特点,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心包疾病的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1例住院的心包疾病患者,男15例,女6例,男女之比约为2~3∶1,年龄17~73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误诊或漏诊的7例.按病因分类: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5例,肿瘤性心包炎4例(心包间皮瘤1例,肺癌心包转移2例,淋巴瘤心包转移1例),化脓性心包炎1例,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1例,心脏损伤后综合征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性心包炎2例,尿毒症性心包炎2例,心肌梗塞后综合征1例,病因不明4例.4例恶性肿瘤性心包炎均经细胞学、组织学检查证实.
作者:赵凤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AF)对脑卒中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68例有心房纤颤合并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与同期住院无AF的脑卒中病人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发现AF合并脑卒中患者有如下特点:(1)发生脑栓塞率高;(2)发生大面积脑梗塞者多;(3)易并发心功能衰竭;(4)致残率高;(5)死亡率高.结论:AF是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也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黄才东;孙炽津;邵燕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儿病理性肠套叠套叠部大体病理解剖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对经手术证实套入部有器质性病变的病理性肠套叠患儿53例进行分析.结果:诱发病理性肠套叠病变:美克尔憩室27例,肠道重复畸形9例,过敏性紫癜7例,肠息肉或肠狭窄6例,恶性淋巴瘤4例.结论:病理性肠套叠术前诊断困难,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依据病史,治疗经过(包括空气整复失败)以及超声和X线检查等,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郭晓东;王建平;徐智慧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索中药乙肝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门诊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乙肝病人23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乙肝健A,B片,每次各3片,每天3次,对照组服用复方健肝灵片,每次5片,每天3次,连续服用3个月,并定期记录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乙肝健组120例,显效44例,有效67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118例,显效26例,有效49例,总有效率63.5%.两组均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乙肝健是治疗乙型肝炎的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作者:黄春森 刊期: 200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