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抢救暴发型病毒性心肌炎11例

丁宏辉;陈纪平

关键词:抢救, 暴发型,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感染, 严重心律失常, 急性左心衰竭, 心源性休克, 非特异性, 间质性, 病死率, 炎症, 病变, 报告
摘要:病毒性心肌炎是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暴发型病毒性心肌炎,是在病毒感染之后数日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病死率很高.我院收治11例,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倒置大隐静脉作股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6例

    目的:观察倒置大隐静脉作股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自体倒置大隐静脉作股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6例.结果:经术后1个月~12年的随访(平均3年),通畅率达74.5%,肢体存活率达95.7%.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是治疗下肢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作者:叶建荣;符伟国;蒋俊豪;范隆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祛腐生肌膏的制备及临床观察

    我院自行配制的祛腐生肌膏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治疗疮疡溃烂,久不收口,痈疽发背,褥疮等,取得较好的效果.自1986年4月~1991年4月,共收集病例210例,经用祛腐生肌膏涂于患处,一般溃疡性伤口3~7天痊愈,褥疮性溃疡面7~10天痊愈,现介绍如下.

    作者:牟静波;戴菊英;孟丽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状况,以期为临床提供抗感染用药的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菌株,应用K-B法作药敏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总耐药率依次为:呋喃妥因93.3%、头孢唑啉88.9%、氯霉素85.9%、氨苄青霉素84.0%、SMZ-TMP 81.7%;总多重耐药率为26.7%.结论: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是多粘菌素B,其次为头孢他啶与环丙沙星;而呋喃妥因、头孢唑啉、氯霉素、氨苄青霉素、SMZ-TMP均不宜采用;不同部位的感染应选用适宜的抗生素.

    作者:陈伟峰;陈炳锋;谢尊金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脑梗塞预后的关系

    目的:研究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脑梗塞预后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及治疗脑梗塞提供参考.方法:根据Brain Stroke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价标准(改良SSS)对55例脑梗塞急性期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把SSS评分减少18%以上者作为进步组(40例),评分减少18%以下者作为恶化组.在起病48~72小时内,测定其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结果:进步组和恶化组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89.45±72.91)×109/L,(160.07±73.87)×109/L,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进步组和恶化组平均血小板体积分别为8.44±1.88 fl和9.67±2.87 f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越大,其预后越差.

    作者:李莉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心电图ptfv1观察的临床意义

    为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负电势(ptfv1)改变的临床意义,我们对1991年1月~1997年12月住院的196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了心电图ptfv1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陆进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3例分析

    1995年5月~1998年4月,我院收治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13例,占同期收治的颅脑损伤1 203例的1.08%,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涌;叶印生;潘红日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气管置管的失误和处理

    建立和保持通畅的气道是复苏和抢救中重要的环节,而气管置管(包括经鼻、经口插管和气管切开插管)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我院10年间392例气管置管处理中,发生各类处理失误44例(11.2%).反思这些失误,对提高救治率无疑是有益的.

    作者:麦悦强;吴恒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晚期肺癌的外科治疗

    我院自1989年6月~1996年12月对晚期肺癌病人手术治疗共155例,就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伟东;杜就学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氦-氖激光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He-Ne激光照射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用低功率He-Ne激光照射理疗法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不包括器质性改变类)52例(55侧).结果:有效率达96.1%.结论:He-Ne激光照射可作为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王琳;张志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心室扩张及其逆转时心肌胶原的变化

    目的:观察犬心室扩张和逆转时心肌胶原含量,Ⅰ/Ⅲ型比值变化.方法:17只家犬,随机分为(1)持续起搏(PC n=6)组,以250次/分频率起搏4周;(2)恢复(RC,n=6)组,持续右室快速起搏4周停止起搏,恢复4周;(3)对照(SO,n=5)组.PC、RC组分别于起搏和恢复4周后,SO组于假手术1周后,以羟脯氨酸法测定心肌胶原含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测定心肌胶原Ⅰ/Ⅲ型比值.结果:与SO组比,PC组心肌胶原含量增加,Ⅰ/Ⅲ型胶原比值显著降低(P<0.05),而RC组心肌间质胶原及Ⅰ/Ⅲ型胶原比值也有相应的恢复.结论:右室快速起搏时,心肌间质胶原含量增加,Ⅰ/Ⅲ型胶原比值降低,停止起搏扩张心室逆转后,胶原含量和成分也随之恢复.

    作者:张贵生;申叶珍;张霞;仇宏伟;张文玲;李隆贵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病,诊治不当,影响预后.我科自1992年4月~1997年7月收治CSDH 155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蒋鑫彦;卢少波;黄炜;顾建峰;张鸽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胃镜压迫止血法治疗胃溃疡出血4例

    我院胃镜室1994~1996年间,用胃镜压迫止血法治疗常规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胃溃疡出血4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志强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纳络酮抢救新生儿窒息65例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3年1月~1998年7月共抢救新生儿窒息126例,其中用纳络酮抢救65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杨宝英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无肝素血液透析80例次分析

    我院采用周期生理盐水(NS)冲洗和吸附法行无肝素血液透析(HD)80例次,效果较满意,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马大庆;吕春燕;吴华芬;卢伟琴;叶蔚蔚;章巧庆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钢丝捆扎治疗骨盆骨折9例报告

    骨盆骨折在临床上并非少见,约占全身骨折的0.5%.在治疗方法上也各有所长.我院从1993年8月~1997年8月采用钢丝捆扎治疗骨盆骨折共9例,收到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健;吕玉明;张平;潘永谦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血清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索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YFRA21-1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2例肺癌、238例良性肺病(BLD)和33例健康人血清中CEA、NSE、CYFRA21-1的水平.结果:肺癌组CEA、NSE、CYFRA21-1的测定值分别为29.7±27.6 μg/L、21.1±29.4 μg/L、13.2±14.6 μg/L,均显著高于BLD和健康对照组(P<0.01).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6%、92.2%、92.8%、80.6%和98.0%,除特异性稍低外,其余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和二项联检.三项联检还可使早期肺癌的诊断率提高到60.0%.结论:CEA、NSE、CYFRA21-1是诊断肺癌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三者联检将有助于肺癌,尤其是早期肺癌的诊断.

    作者:夏冬根;侯永健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加强成果管理,保证成果产出

    科研成果是科研人员创造性劳动的结晶,是科研的两大目的之一,也是科研人员业绩的重要体现.我院通过10多年的实践研究,对如何保持成果产出优势的有关政策和措施等形成了一些特色,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宇平;张石麟;黄家淦;丘丽冰;吴开俊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体外循环期间预防脑损害的临床研究

    脑损害是体外循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机制主要认为与微血栓和脑低灌有关.近文献报道在体外循环(CPB)期间维持足够的脑灌注不仅是脑血流量(CBF),更重要的是CBF和脑氧消耗(CMRO2)之间适当的平衡[1].在CPB期间监测颈静脉血氧饱和度,可反映整个阶段脑氧供需的平衡,本研究在临床CPB的病人监测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O2),观察在CPB开始阶段和复温阶段SjO2的变化及CPB早期低血压对SjO2的影响.

    作者:罗沙;王文贤;章晓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异位妊娠60例分析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腹症.现就我院1996年1月~1998年6月收治的临床确诊60例异位妊娠病人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李峰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消化超声内镜临床应用进展

    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是指运用内镜检查手段,将微型超声探头送入体腔内进行超声扫描的检查方法.它既可在内镜下观察消化道粘膜的病变形态,又可通过超声扫描了解病变的深度与邻近脏器的关系,具有内镜与超声的双重功能.对于胰腺、总胆管末端和胆囊病变,其扫描图像比体外B超更为清晰,同时,还能在超声引导下通过内镜直视下进行深层组织脏器的穿刺,达到组织细胞学的诊断目的,目前已成为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

    作者:陈俊辉;曹伟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