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效果分析

李佩;熊华;彭耀宗

关键词:护理干预, 小儿病毒性脑炎,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2月至2015年1月期间诊治的8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护理干预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儿按照常规模式进行护理,护理干预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儿的具体表现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过程中根据患儿的具体表现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手术,观察组采用前路减压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效果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的运动评分、触觉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s角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水平(P<0.01).结论 后路减压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具有更少的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但在椎体高度恢复、解除脊髓受压方面效果不如前路减压手术.

    作者:王琦;尚平;才忠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耐多药结核病房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耐多药结核病房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我中心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5例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耐药结核病(MDR-TB)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未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45例MDR-TB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仅进行抗结核治疗、生活护理及隔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包含人、料、法、环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及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64.4% vs 33.3%)、病灶吸收率(73.3%vs 42.2%)及空洞闭合率(68.9%us 5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投诉(2.2% vs.17.8%)、心理抑郁(4.4%vs 20.0%)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年后的护理服务满意度(95.6%vs 71.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安全管理可提高MDR-TB患者疗效,减少护理投诉,改善心理状况,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熊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人文关怀应用于急诊儿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急诊儿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118例急诊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人文关怀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96.6%,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78.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护患关系,缩短了患儿的治疗时间,显著提高了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向;赵小平;刘金丽;曾方玲;姚盼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海南省陵水县农村0~3岁儿童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海南省陵水县农村0~3儿童营养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定儿童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陵水县随机抽取4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0~12个自然村,对选定的自然村3岁及以下儿童进行身长(身高)、体重的测量,与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进行比较并计算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超重率和肥胖率.结果 海南省陵水县农村0~3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3.8%,低体重率为6.5%,消瘦率为5.3%,超重率2.3%,肥胖率为0.5%.结论 海南省陵水县农村0~3岁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和消瘦率较高,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

    作者:易聪;刘玉梅;张帆;冯棋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焦虑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术后焦虑程度,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何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瑞舒伐他汀对酿酒酵母基因表达谱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瑞舒伐他汀对酿酒酵母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在基因表达水平上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瑞舒伐他汀(100 μg/mL)处理酿酒酵母90 min后,抽提细胞RNA进行反转录荧光标记cRNA,与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用激光扫描仪检测杂交信号,并用相应软件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瑞舒伐他汀导致50个已知的基因表达明显上升(诱导倍数>1.5),同时导致34个已知的基因表达明显下降(抑制倍数>1.5).另外,瑞舒伐他汀显著诱导了固醇合成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抑制了氧化磷酸化信号通路(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以明显调节固醇合成,炎症和氧化应激等信号通路.

    作者:姚楠;黄雪君;蔡大可;黄丹娥;曾晓会;陈玉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稳心颗粒联合曲美他嗪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临床有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可靠方法.方法 选取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联合曲美他嗪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曲美他嗪片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患者临床综合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①实施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87%和17.3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实践过程中,与单纯采用曲美他嗪片治疗方法相比,采用稳心颗粒联合曲美他嗪片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综合效果更好,是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理想可靠选择之一.

    作者:李文平;王文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无痛分娩与尿失禁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无痛分娩与尿失禁的关系.方法 以问卷方式对本市2所小学1~3年级学生家长及1所幼儿院婴幼儿家长共900人进行尿失禁发病情况调查;比较无痛分娩与非无痛分娩、首次无痛分娩与二次无痛分娩尿失禁的发生情况.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为469份;无痛分娩尿失禁发病率显著低于非无痛分娩(P<0.05),首次与二次无痛分娩产妇发生尿失禁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无痛性分娩可降低尿失禁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国铖;叶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椎弓根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观察和探讨手术室护理配合对椎弓根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入选2011年2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均进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护理配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配合护理,观察组给予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结果 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率为72.2%,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神经损伤3例,切口感染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2%;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过程中给予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秀兰;李敏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ALT轻度升高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分析

    目的 了解丙氨酸转氨酶(ALT)轻度升高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ALT轻度升高的HBeAg阴性CHB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以肝组织不同炎症及纤维化分组,比较各组性别、年龄、ALT、HBV-DNA水平差异.结果 56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其中71.4% (40/56)为G2~G4;71.4% (40/56)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其中57.1% (32/56)为S2~S4.不同炎症组别间年龄比较,G1、G2组与G3 ~ G4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ALT、HBV-DNA在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纤维化组别间性别、年龄、ALT、HBV-DNA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LT轻度升高的HBeAg阴性CHB患者可能存在显著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肝组织活检对此类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蓓蓓;刘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高容量血液滤过在脓毒性休克伴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应用

    目的 评估持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在脓毒性休克伴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救治效果.方法 脓毒性休克伴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行床边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19例,动态观察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动脉乳酸、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降钙素原、氧合指数、尿量等的变化,评估疗效及病死率.结果 HVHF治疗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较前明显降低,乳酸、降钙素原、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均较前明显下降,尿量、氧合指数均能明显改善,病死率较预计病死率下降.结论 对于脓毒性休克伴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持续HVHF治疗可提高急性期抢救成功率,为原发病的治疗创造条件.

    作者:王扬;陈军;詹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胃复安在胶囊内镜检查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前患者肌注胃复安的临床价值.方法 42例疑似小肠疾病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肌注胃复安,对照组未服用促胃肠动力药.比较两组全小肠检查完成率、胃及小肠通过时间、小肠清洁度和病变检出率.结果 总体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88.1%,观察组(95.2%)与对照组(81.0%)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平均胃通过时间为(27.5±20.4)分钟,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7.2±33.7)分钟;观察组平均小肠通过时间为(201.1±103.1)分钟,与对照组(208.8±90.5)分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图像平均评分为(2.47±0.42)分,明显好于对照组的(1.75±0.36)分.观察组小肠病变检出率为3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前患者肌注胃复安可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及质量.

    作者:罗程;陈丽萍;骆维恩;徐永成;余志金;凌红;严山;陈惠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SW脑反射治疗仪对急性脑梗死的应用疗效

    目的 探讨SW脑反射治疗仪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氢氯吡格雷等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SW脑反射治疗仪进行治疗.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入院时和入院10天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情况,以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两组入院时和入院10天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①两组年龄、性别、体重、发病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W脑反射治疗仪可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李妙嫦;林俏明;李又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梅归参颗粒对变应性鼻炎豚鼠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IgE和Th1/Th2的影响

    目的 探讨梅归参颗粒对变应性豚鼠鼻炎(AR)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法构建豚鼠AR模型,造模成功后给药治疗21 d,每7天记录豚鼠行为学得分,并采用ELISA法测定末次给药1.5 h后血清中的O-VA-IgE、IFN-γ、IL-4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梅归参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豚鼠鼻炎行为学分数,显著升高IFN-γ含量,显著降低IL-4、IgE含量,Th1/Th2(IFN-γ/IL-4)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归参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理可能是通过提高IFN-γ水平,抑制IL-4和IgE的分泌,终使得Th1/Th2比值提高而实现的.

    作者:黄丹娥;毕晓黎;黄雪君;曾晓会;姚楠;蔡大可;甘海宁;曾巧煌;黄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新生儿2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25)和观察组(n=125),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为10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2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龙胜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固尔苏与CPAP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CPAP联合固尔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患儿单纯采用CPAP进行治疗,而联合组患儿实施CPAP联合小剂量的固尔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24小时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pH、PaCO2、PaO2等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呼吸窘迫的新生儿实施CPAP联合固尔苏进行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姚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磁敏感加权成像及FLAIR序列在儿童创伤性颅内出血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检查在儿童创伤性颅内出血的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例创伤性颅内出血患儿,均采用MR进行SWI与FLAIR序列与常规T1WI、T2WI序列扫描检查,对比分析常规T1WI、T2WI扫描与SWI、FLAIR扫描结果的差异,分析儿童创伤性颅内出血的信号特点.结果 SWI序列检查发现脑实质微出血病灶数明显高于常规MR序列与FLAIR序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LAIR序列检查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灶数明显多于常规MR与SWI序列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查方法发现的硬膜外出血、脑室内出血病灶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序列检查比常规MR扫描可发现患儿微小出血病灶,FLAIR序列检查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查结果优于常规MR序列,综合利用MR序列扫描检查结果有助于患儿颅内出血的诊断.

    作者:李殊明;李晓明;何四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雷火灸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雷火灸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能否促进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的康复.方法 选择乳腺癌术后出现上肢水肿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治疗组加用雷火灸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肢手臂水肿程度、卡氏状态评分和乳腺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疼痛模拟评分、卡氏状态评分、上肢活动程度、DASH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采用雷火灸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患肢水肿,能缓解患者疼痛,促进上肢功能恢复和水肿的消退,该疗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涛;王宏;赵俊红;欧秀君;柯永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67例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等.方法 对67例儿童LCH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表现和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67例儿童LCH中,单发为57例(85%),多发10例(15%),病变发生于骨组织48例(占72%),发生于皮肤组织9例,发生于淋巴结10例.镜下病变主要由朗格汉斯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组成.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朗格汉斯细胞阳性表达CD1a 100% (63/63),S-100阳性率为100% (63/63),CD68为78%(45/58),Vimentin为100% (9/9),CK、CD20、CD3、EMA、CD45均阴性.结论 儿童LCH临床表现复杂,从单系统病变到多系统病变,多发生于骨组织,确诊需取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单系统病变预后较好,累及重要器官的多系统病变预后较差.

    作者:赵曼丽;朱坤;杨敏;顾伟忠;赵云;舒艳;汤宏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预防性地塞米松使用对唑来膦酸治疗早期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对唑来膦酸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入组80例计划使用唑来膦酸治疗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00 mL水化后再缓慢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 mg,实验组则在水化的生理盐水中加入5 mg地塞米松,其余处理均与对照组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早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出现发热、关节痛、头痛的发生率分别是10.0%、12.5%、1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5%、75.0%、50.0% (P<0.05).两组间血压及血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可明显降低唑来膦酸治疗后一过性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了一个更安全且更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案.

    作者:邓伟明;潘霞;黄志祥;方晓虹;樊婷;李天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