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评价

吴越;杨本强;刘文源;邹明宇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中医药疗法, 多层螺旋CT
摘要:目的:评价单纯索拉非尼治疗与中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单纯索拉非尼治疗和中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两组,各24例。对比分析其多层螺旋CT影像改变及肝功能变化。结果两个月后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两组在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肝外转移例数及门静脉癌栓例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方法对抑制中晚期肝癌肿瘤生长与转移疗效无明显差异。而在肝功能方面,中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组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等指标,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纯索拉非尼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中药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对肿瘤生长与转移无明显效果,但是对提升患者肝功能及患者生存质量有一定效果。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乏氧和去血清通过诱导自噬拮抗KAI1诱导凋亡

    目的:观察乏氧和缺血是否通过诱导自噬拮抗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KAI1)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应用无KAI1表达的人胰腺癌细胞MiaPaCa2,通过感染带有KAI1目的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5-KAI1使细胞表达KAI1蛋白,通过乏氧和去血清培养细胞模拟实体瘤内缺血、缺氧的微环境,根据培养条件不同,将人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2分为4组:对照组(正常培养)、乏氧组、去血清组、乏氧去血清组。Western blot检测细胞LC3-Ⅱ/LC3-Ⅰ比值的改变。3-MA预处理阻断自噬,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标志颗粒GFP-LC3颗粒。采用Annexin V-FITC/PI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结果 MiaPaCa2细胞不表达KAI1蛋白,感染Ad5-KAI1后表达KAI1蛋白,乏氧和去血清均显著促进LC3-Ⅱ/LC3-Ⅰ比值的增加和GFP-LC3融合质粒的增加,且均可被3-MA有效阻断。3-MA 预处理后感染Ad5-KAI1,4组细胞(含氧含血清正常培养的细胞、单纯去血清培养的细胞、单纯乏氧培养的细胞、联合去血清和乏氧培养的细胞)的Annexin V表达均显著增长,分别由70%、34%、28%和19%增至86%~90%。提示3-MA预处理可以阻断去血清和乏氧对KAI1引起的Annexin V表达增加的抑制作用。提示乏氧和去血清通过诱导自噬拮抗KAI1诱导的凋亡。结论乏氧和缺血清培养细胞通过诱导自噬拮抗KAI1诱导的凋亡,促进细胞生存。

    作者:吴春燕;郭晓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Pentacam与IOL Master测量角膜曲率与散光的比较

    目的:比较Pentacam与IOL Master测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曲率、角膜散光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7至10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9例(共171眼),对入选患者由同一检查者检查,各收集3组数据并取其均值为对应测量值。角膜曲率的差异性、相关性、一致性分别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线性相关分析、Bland-Altman法进行分析。角膜散光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及简单统计。结果 Pentacam所测平均角膜曲率为男(44.14±1.49)D、女(44.73±1.55)D,IOL Master为男(44.27±1.50)D、女(44.86±1.56)D,不同仪器、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arson检验二者间有显著相关性(r=0.986)。Bland-Altman散点图中,95%一致性界限范围内两者间大差值的绝对值为1.19 D。Pentacam与IOL Master所测散光度数、轴位分别为(0.77±0.52)D、(85.38±53.36)°与(0.90±0.61)D、(91.35±53.60)°,二者在散光度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轴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轴位差在10°以上者占44.4%。结论 Pentacam与IOL Master两种仪器均可较准确地测量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曲率与角膜散光,二者间相关性好,一致性差。

    作者:黄旺斌;陈子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聚乙二醇化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TNF-α可以起到控制炎症、阻断病情进展的作用。美国和中国的RA治疗指南都强调了TNF-α抗体的临床应用。该研究设计了一种高效实用的策略以生产新型TNF-αFab'抗体。方法该研究于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进行。首先采用小型发酵罐对原核工程菌种进行发酵培养,通过萃取、阴离子交换柱净化及亲和层析纯化等方式获得Fab'抗体(TMP5)。下一步进行聚乙二醇化(PEG化)定点修饰及阳离子交换柱纯化得到修饰产物PEG-TMP5,然后进行修饰前和修饰后的抗体亲和力测定和体外中和活性测定。结果 TMP5的产率达23.4 mg/L,通过萃取、净化及亲和层析,研究得到了纯度为96%的抗体。修饰后所得PEG-TMP5和TNF-α抗原有良好的亲和力和活性,亲和力达(6.48±0.86)×10-9 M,活性IC50达(7.58±0.61)×10-11 M,都与阳性对照药赛妥珠单抗相似。结论 PEG-TMP5作为一种新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展示了良好的体外活性和有潜力的应用前景。

    作者:童梅;张宇萌;陆小冬;莫婷;蔡生辉;刘金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瑞舒伐他汀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脂及心功能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血脂、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急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且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成功的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观察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6个月为一疗程。比较两组血脂、心功能指标,记录不良反应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两组共95例患者(对照组47例,观察组48例)完成治疗。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均显著改善,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排指数(CI)显著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C、LDL和NT-proBNP均显著降低(P<0.05),其余指标相近。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9/47),观察组为14.6%(7/48);对照组MACE发生率为10.6%(5/47),观察组为8.3%(4/4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MA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具有更好的改善STEMI并行PCI术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心功能的作用。

    作者:向凝;李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特重度盐酸烧伤死亡报道一例

    患者男,55岁,体重75 kg,因“盐酸致伤全身多处伴疼痛、憋气3 h”于2014年7月18日入住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烧伤科。患者入院前3h在工厂作业过程中不慎掉入浓度为33%的盐酸池中,在盐酸池中滞留1 min左右,期间经口摄入一定量的盐酸。患者伤后未用清水冲洗创面。入院时出现烦躁、意识不清等症状,立即给予吸氧,建立深静脉液路加压补液,置放导尿管等紧急救治措施,并同时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眼部、皮肤损伤处。进行了气管切开置管。患者入院时已经出现少尿,导尿管导出少量酱油色尿液。入院查体:体温36.1℃,脉搏130次/min,呼吸24次/min。入院诊断:(1)盐酸烧伤,总面积80%TBSA,其中深Ⅱ°烧伤4%(面1%、颈1%、臀部2%),Ⅲ°烧伤76%(颈1%、躯干24%、臀部3%、双上肢15%、双下肢33%);(2)重度吸入性损伤;(3)烧伤休克;(4)双眼盐酸烧伤;(5)消化道盐酸烧伤。针对患者眼部和消化道盐酸烧伤,紧急请专科医师会诊,并给予对症治疗。在补液抗休克治疗上,按国内补液公式进行补液抗休克,晶体液使用乳酸钠林格,胶体液交替使用聚明胶肽和右旋糖酐,并给予了一定量的白蛋白和血浆治疗,在补液过程中结合每小时尿量调整液体滴速和给予强心利尿治疗,在早期给予NaHCO3碱化尿液治疗。入院后直接给予美罗培南治疗,在后期治疗过程中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使用了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药物治疗。入院后20 h行四肢切痂手术,切痂创面给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辅料覆盖,其余未手术创面给予磺胺嘧啶银悬浊液保痂治疗。入院后第4天对四肢切痂创面进行了移植头皮手术,术后第2天换药见右上肢所植皮片成活差,创面颜色晦暗,怀疑创面真菌感染,给予伏立康唑治疗。入院后第12天右上肢创面出现侵袭性感染,立即行手术清创去除创面坏死组织,并加用两性霉素B治疗,入院后第17天患者肺部出现真菌感染,给予卡泊芬净治疗,效果差,于入院后第19天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

    作者:雷少军;沙德潜;刘洪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中西医治疗的比较及原因探讨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形成的原因及中医、西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西青医院2011年5月至2015年4月腹部外科手术后出现胃肠功能障碍的病例资料168例,将其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3组:中药治疗组54例给予中药口服或灌肠治疗;西药治疗组54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或温肥皂水等灌肠;中西医结合组60例给予中药、西药治疗,联合中药灌肠。分析3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以胃肠手术为主;3组间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西医结合组明显低于单独中药或西药组(P<0.01)。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为98.3%(59/60),明显高于中药组的85.2%(46/54)和西药组的64.8%(3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中西医结合组低;中药组次之,西药组低(P<0.01)。结论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与手术方式等密切相关,中药对缓解胃肠功能障碍具有重要作用,而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更有效地恢复胃肠功能,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黄涛;尔启东;刘书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分析及其对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用于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分析及其对胸水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滨州市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193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95例)和研究组(98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其中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胸腔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抽取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段的胸水并检测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者89例,无效9例,对照组患者有效74例,无效21例,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发热消退时间、胸腔积液消退时间、胸腔积液抽取量及并发胸膜肥厚的概率为(8.15±2.97)d、(10.94±2.85)d、(2562.32±245.35)ml、41.8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31±2.65)d、(18.83±1.97)d、(5572.28±261.82)ml、82.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炎症细胞因子IL-6、IL-8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经胸腔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后第3、6、9天胸腔积液IL-6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76.49±27.85)pg/ml vs(350.38±20.01)pg/ml,(195.32±14.35)pg/ml vs(312.51±14.82)pg/ml,(86.74±10.28)pg/ml vs(251.74±16.6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的表达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576.51±19.79)pg/ml vs(850.64±27.70)pg/ml,(225.30±14.29)pg/ml vs(742.49±15.28) pg/ml,(127.68±11.23)pg/ml vs(443.47±12.6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能够更好地直接作用于胸腔,实现对炎症细胞因子的控制,促进胸腔积液的吸收,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德翠;王俊玲;王俊英;孙希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围手术期肠道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肠黏膜屏障损害导致肠内细菌、内毒素的移位甚至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和肠外多个器官的功能不全。笔者就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的原因、肠道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远隔肢体缺血预处理和麻醉药物、麻醉方法等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进行归纳总结,并关注新的研究方向:程序性坏死特异性抑制剂Necrostatin-l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费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的研究

    目的:研究发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心力衰竭(HF)的程度相关。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基线入院时RDW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程度、多次住院的预测价值,并与其他血液学和生化学指标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79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NYHAⅠ级44例、Ⅱ级39例、Ⅲ级41例、Ⅳ级55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佳的Cut-off值和预测价值。结果 RDW 在Ⅲ级(14.3±2.3)%和Ⅳ级(14.3±1.7)%较Ⅰ级患者(12.9±0.8)%显著升高(P<0.01)。RDW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预测Ⅳ级CHF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17、0.840。结论 RDW对Ⅳ级HF的预测价值与NT-proBNP相当。

    作者:柳森;于永芬;王平;沈平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鲜周期胚胎移植位置的确定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引导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位置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中心进行IVF-ET的293个周期(部分患者进行2个或2个以上的周期)资料,根据胚胎距宫底距离的不同分为<1.0 cm组、1.1~1.5 cm组、1.6~2.0 cm组、>2.0 cm组,同时根据胚胎距宫底的距离占宫腔深度的比例不同分为<1/6组、1/6~<1/3组、1/3~<1/2组、≥1/2组,分别分析各组间妊娠结局有无差异。结果293个新鲜周期中,<1.0 cm、1.1~1.5 cm、1.6~2.0 cm、>2.0 cm 4组间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1/6、1/6~<1/3、1/3~<1/2、≥1/24组进行比较时,临床妊娠率(28.26%、48.96%、57.52%、28.95%)、种植率(19.39%、31.82%、38.96%、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流产率(7.69%、12.76%、16.92%、18.18%)、异位妊娠率(10.87%、6.25%、4.42%、2.63%)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比例的增加流产率呈增加趋势,异位妊娠率呈降低趋势。结论胚胎移植过程中胚胎距宫底距离的不同对助孕结局无影响,而胚胎距宫底的距离占宫腔深度比例的不同则会影响妊娠结局。

    作者:许冰雪;何玉洁;马娟;王媛;杨丽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VEGF、Ki-6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恶性程度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人脑胶质瘤Ki-67与VEGF的蛋白表达及与病理分级的相互关系。方法60例病例分为正常脑组织组,Ⅱ级、Ⅲ级、Ⅳ级胶质瘤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例正常脑组织和48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Ki-67和VEGF的蛋白表达,并与恶性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Ki-67、VEGF的表达均随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的升高而增高;在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的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8%、56.2%、78.6%,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4%、75.0%、9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i-67(r=0.376)及VEGF(r=0.403)蛋白表达均与人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Ki-67、VEGF同时表达为阳性的21例,占总例数的43.8%, Ki-67与VEGF(r=0.463,P<0.05)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Ki-67、VEGF面积密度在对照组、Ⅱ级组、Ⅲ级组和Ⅳ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VEGF面积密度随胶质瘤组织病理学分级增高而增高。结论 Ki-67、VEGF蛋白的表达是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二者与恶性胶质瘤的病理生理发展关系密切,且两种存在相互协调作用,共同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新生血管的形成。

    作者:魏方;强铭;吴陈新;蔡树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七氟烷预先处理对行全麻非心脏手术冠心病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七氟烷预先处理对行全麻非心脏手术冠心病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全麻非心脏手术的冠心病患者82例,ASAⅡ~Ⅲ级,根据麻醉方式将患者均分为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七氟烷组诱导麻醉前吸入5%七氟烷,术中给予1%~1.5%七氟烷+50%N2O吸入维持麻醉,丙泊酚组诱导麻醉前吸入100.0%纯氧,术中给予1.2~1.5 mg/kg静脉输注维持术中麻醉,记录两组术前(t0)、插管后10 min(t1)、切皮后(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10 min(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术后随访30 d记录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与t0段相比,七氟烷组、丙泊酚组t3、t4段HR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t0~t4段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t3段MAP显著高于t0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t3段HR、MAP显著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术后30 d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88%,显著低于丙泊酚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预先处理能维持全麻非心脏手术冠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方传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血清硫化脱氢表雄酮和皮质醇的影响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血清硫化脱氢表雄酮(DHEAS)和皮质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于大同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阿米替林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清DHEAS、皮质醇水平、抑郁情况及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DHEAS、皮质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DHEAS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同时皮质醇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SDS、SAS评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DS、S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5.6%(21/32),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5%(28/32),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可显著增加血清中DHEAS含量,改善临床症状,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同期双原发食管鳞癌贲门腺癌一例

    患者男,79岁,2015年2月26日,以“吞咽困难20余天”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吞咽困难呈进行性加重,以咽下坚硬食物时明显,食用冷凉食物时感胸闷,可自行缓解。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嗜酸细胞百分比0.6%、血红蛋白125 g/L、红细胞比积38.1%;凝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9.7 s、PT比值0.78、PT国际标准化比值0.75;肝肾功能和急诊生化:肌酐109μmol/L、胱抑素C 1.23μg/L、K+3.38 mmol/L、Na+131.2 mmol/L;甘油三酯2.40 mmol/L;粪常规:潜血阳性。影像学检查:腹部彩超:双肾实质回声增强、左肾囊肿;心脏彩超:左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降低;胸腹片:考虑主动脉粥样硬化、考虑左中肺陈旧性病变;上消化道造影:考虑食管下端占位,建议胃镜检查;胃镜:食管距门齿约32~38 cm处可见肿物生长,表面糜烂,触之易出血,活检4块,质脆硬;贲门开闭欠佳,E-G线清楚,翻转镜身后可见糜烂性肿物生长,触之易出血,活检4块,质脆硬;多层螺旋CT示:食管下端占位性病变、考虑左肺上叶前段纤维硬结灶,左肺下叶背段肺大泡、胆囊底壁钙化、双肾多发囊肿,请结合临床。病理结果提示:食管鳞状细胞癌(图1)、贲门原位腺癌(图2)、浸润癌待排。多原发性癌的诊断标准有3条:(1)肿瘤必须是恶性;(2)每类肿瘤都有其独特的病理形态;(3)必须排除其他器官肿瘤的转移。用常规X线片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常规内镜加活检确诊。结合以上临床表现和检查终确诊为:双原发食管鳞状细胞癌贲门原位腺癌。诊断明确后,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治疗方案为根治性手术切除双原发癌,在该院胸外科行食管中下段及胃近端大部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下端端吻合并胃套食管2 cm。术后病理诊断:食管下段低分化鳞癌侵及肌层,贲门部低分化腺癌侵及肌层,断端未见癌组织,淋巴结未见转移,术后恢复顺利,未行放疗及化疗,4周出院,已随访2个月,自觉无特殊不适,全身营养状况改善。

    作者:王帅;张帆;张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静脉留置针导管折断的影像定位及相关护理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导管折断的影像定位及相关的护理。方法使用64层螺旋CT应用全自动智能电流选择技术(ACS)进行头颅扫描,常规行多层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后处理,进行观察、定位、诊断及护理。结果 MPR重组图像上能清晰显示留置针导管的位置、大小、CT值以及距皮肤的距离;VR重组图像能立体再现留置针导管的形态。结论 MSCT对小儿软组织异物三维定位具有图像清晰、定位准确,相关护理得当,同时对异物的诊断、术前评价及愈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颖;史跃;赵汉青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RF)的疗效,缓解患者炎症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OPD伴Ⅱ型RF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均进行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等治疗。对照组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拔管后序贯BiPAP,观察组进行BiPAP治疗,治疗前、治疗7 d后检测患者肺功能及氧代谢指标,并检测炎性因子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峰流速(PEF)等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但两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氧消耗(V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氧输送(DO2)、动脉血氧含量(CaO2)分别为(621.68±37.75)ml·min-1·m-2、(178.65±12.78)ml/L,高于观察组的(532.25±34.74)ml·min-1·m-2、(167.68±11.79)mL/L,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18(IL-18)分别为(278.85±46.38)ng/L、(276.33±38.61)pg/mL、(21.71±2.82)pg/mL、(32.75±3.34)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360.87±51.29)ng/L、(296.67±46.32) pg/mL、(23.52±3.07)pg/mL、(34.45±3.63)pg/mL,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对COPD伴RF患者肺功能及氧代谢的改善作用与有创通气相当,但BiPAP治疗的并发症更少,而且对炎症的缓解作用优于有创通气,值得临床推广适用。

    作者:魏青梅;李霞;张国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吉非替尼对老年肺癌开胸术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癌胚抗原水平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对老年肺癌开胸术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以非小细胞肺癌拟行开胸术患者84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据自身病情采用开胸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均予抗炎、止痛、补液等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吉非替尼。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清VEGF、CEA及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测定,采用WHOQOL生存质量量表及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分度标准对生活质量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血清VEGF、CEA及CA125水平较低(P<0.05);试验组生存质量WHOQOL评分上升更显著(P<0.05)。结论吉非替尼可显著改善老年肺癌开胸术后患者血清VEGF、CEA及CA125水平,对改善疾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侯光来;杨海峰;李孟;赵国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手术室护理管理对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管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和了解手术室护理管理对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管理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00例行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未采取手术室护理管理),另选择该院2015年5至11月入院的200例行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试验组(采取手术室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手术中违规操作发生情况等。结果试验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情况明显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过程中不必要活动频繁情况以及手术过程中合计违规现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对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管理影响效果十分显著,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孙孝红;姜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癫痫患者UGT2B7*2基因多态性与丙戊酸血药浓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2B7*2基因多态性在癫痫患者中的分布频率,进一步研究UGT2B7*2基因多态性对丙戊酸(VPA)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患者VPA的血药浓度,通过PCR-RFLP方法对UGT2B7*2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VPA组117例, UGT2B7*2突变型10例(8.55%),杂合型47例(40.17%),野生型60例(51.28%)。根据年龄分组,≥6岁患者共84例,结果UGT2B7*2基因型与标准血药浓度经单因素方差分析F=4.386,P=0.016,显示3组间标准血药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突变型与杂合型、野生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P=0.004)。结论 UGT2B7*2基因多态性对VPA血药浓度有一定影响。突变型患者标准血药浓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基因型。

    作者:张文芳;张晖;王占黎;祁志芳;高媛媛;赵新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压疮程序化护理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程序护理方法在小儿压疮临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危压疮患儿74例,将其按护理方式不同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程序护理法),考核对应组别的护士成绩,对比患儿住院时间、压疮发生率、SF-36生活质量表分值,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士病情了解、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分值及护理考核总分均较对照组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更短,生活质量分值更高,且压疮发生率(2.70%)低于对照组(18.92%);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总满意率(94.59%)高于对照组(75.68%)(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能有效降低术后患儿压疮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能力,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艳华;崔超;孙翠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