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作雄;龚雄华
目的了解桂林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桂林市城区15个居委会中≥60岁1348名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了解其高血压、糖尿病患病情况,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桂林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55.12%和12.61%,老年人超重、肥胖、向心性肥胖、吸烟、饮酒、缺乏锻炼等比率分别为32.27%、8.46%、59.79%、16.42%、18.38%和21.21%。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中心性肥胖、超重肥胖、离婚、身体锻炼和水果摄入等;糖尿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超重肥胖、吸烟、缺少锻炼等。结论桂林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超重和肥胖是主要危险因素。开展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综合干预和健康管理,对改善老年人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兴兴;阳冬;麦浩;石武祥;黄萍;李春红;黄灵;石瑀;胡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甲型肝炎(甲肝)灭活疫苗(Vero细胞)与甲肝灭活疫苗(二倍体细胞)在2岁以上健康人群中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盲法、对照的设计,选择2100名2岁以上甲肝易感者,分为A、B两组,按照0、6月免疫程序,接种甲肝灭活疫苗(Vero细胞)或甲肝灭活疫苗(二倍体细胞)并观察安全性;所有受试者于免前、全程免后1个月采血(前600名还需采集首剂免疫后1个月血样),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检测抗甲肝病毒抗体(抗-HAV),评价免疫效果。结果1剂后 A 组抗-HAV 阳转率为96.05%(成人)和92.78%(儿童),B组为94.92%(成人)和96.61%(儿童);2剂后A组为99.61%(成人)和99.53%(儿童),B组为99.41%(成人)和100.00%(儿童)。两组间抗-HAV 阳转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安全性方面,A 组不良反应率为32.41%(成人)和53.61%(儿童),B 组为35.56%(成人)和53.33%(儿童),1级反应为主,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甲肝灭活疫苗(Vero细胞)对2岁以上的人群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良好。
作者:黄腾;李艳萍;万宗举;毛群颖;高佳梅;蔡祥勇;董延秀;朱昌林;姜春来;魏巍;万铁军;郭丽姝;孙会来;曾志;王忠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艾滋病是 HIV 感染造成机体免疫功能进行性下降的一种疾病,也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1-2]。自1981年报告首例 AIDS[3]以来,全球有3600多万人死于该病[4]。20世纪90年代中期,“鸡尾酒”疗法的提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出现,使 AIDS 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HAART 不仅挽救了患者生命、改善其生活质量,并且能减少 HIV 传播。全球年新发病例数从2002年的330万下降到2012年的230万[5]。由于治疗的进步,AIDS 从一种致命性疾病变成一种可以治疗但尚不能完全治愈的慢性疾病。经过有效HAART 治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得以重建,病死率和普通慢性疾病相似[6-7]。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新型抗艾滋病药物不断出现,治疗方案不断优化,本文将从抗病毒治疗药物及策略的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刘帅凤;彭振仁;沈智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西林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报告病例的发病情况,并对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5年西林县手足口病累计报告发病2420例,年均发病率256.92/10万,死亡2例。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1.77∶1。病原学检测发现2012年EV71为主,其他年份均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结论西林县手足口病疫情呈上升趋势,防治工作不容忽视,应做好病原学监测及疫情分析工作,发挥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对农村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的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农快妹;韦李明;农欣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进行效果分析,探索创新,改进工作方法。方法对上林县2012年和2013年上报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统计数据及在册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3年查验学校比2012年多9.13%,查验人数增加53.04%。2013年所有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比2012年有不同程度提高,吸附白破联合疫苗从46.46%上升到80.72%,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第4剂从52.81%上升到84.76%。结论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由接种点查验效果更好,更适合农村地区开展查验工作。
作者:李亚林;蓝翠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新会区学龄儿童碘营养现状,为制定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碘缺乏病防治监测方案》,对新会区的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含量。结果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77.5μg/L,农村尿碘不足的检出率为28.2%,高于城市(8.7%)。结论新会区学龄儿童碘摄入量符合碘缺乏病消除标准,但还存在尿碘水平过低和过高的情况,要继续做好合格碘盐监测,重点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宣传与健康教育。
作者:李翠友;陈日暖;徐文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阳朔县2012—2015年艾滋病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的“HIV/AIDS病例报告”模块下载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2015年阳朔县艾滋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阳朔县新发现报告HIV/AIDS由2012年的160例逐年下降至2015年的101例。晚发现率由2012年的38.75%升至2015年的56.44%。疫情呈弥漫性分布,部分乡镇疫情严重。年龄以45岁以上为主,占75.76%;男女比例为2.53∶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初中以下低学历患者占92.87%;以已婚有配偶占63.95%。结论阳朔县艾滋病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以异性性传播途径为主,晚发现比例增高,处于向一般人群扩散的阶段。应该进一步加强检测及早发现感染者,有效管理传染源,加强预防性传播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
作者:杨春元;吴宏升;欧俊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不同生态环境下靖西市媒介蚊虫的种类、数量、分布、季节消长情况以及蚊虫乙脑病毒携带状况。方法采用成蚊诱蚊灯法,在靖西市鹅泉村念安屯进行不同生态环境的蚊子种类、密度、季节消长调查,每月1次,共12次。结果全年共捕获成蚊5107只,平均密度为4.8只/灯/h,以猪圈密度高,为8.5只/灯/h,水塘密度低,为0.5只/灯/h;成蚊活动高峰期在5—9月份,密度峰值出现在7月份,为21.0只/灯/h;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占58.6%;在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1株乙脑病毒。结论由于蚊媒密度高峰期与乙脑发病高峰期呈正相关,应在每年4—9月份积极开展防蚊灭蚊活动,降低蚊虫密度,并结合开展乙脑疫苗查漏补种,降低乙脑发病率水平。
作者:农长挥;蔡开祥;梁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天津某医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12611例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调查。结果在调查的12611例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188例,例次感染率为1.49%,送检率为80.8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为泌尿道、手术切口、血液;共发现致病菌182株,常见的致病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医院感染易感因素有男性、年龄≥60岁、住院时间>15天、手术、有创操作、季节因素。结论采取积极治疗患者、对重点人群宣教干预、规范有创操作流程、注意病室空气环境、提高送检意识、严格管理抗生素使用等综合管理措施,可以减少院内感染。
作者:于维莉;王湘;张希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大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4年大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大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103例,重症率为1.36%。6—8月为重症发病高峰。3岁以下重症病例占50.49%,散居儿童占51.46%。男性重症率为1.66%,女性重症率为0.94%,男女性的重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3,P<0.05)。重症病例病原学以EV71为主。结论对重点地区3岁以下手足口病患者应提高警惕,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加强重症病例监测,特别关注EV71感染,有效防控手足口病降低重症率和病死率。
作者:华近;王达;王宏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天津市某区食源性疾病发病特征及流行特点,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年辖区哨点医院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及病人粪便或肛拭标本病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5年共对274例食源性疾病病例标本进行检测,检出病原体24株,总检出率8.76%,诺如病毒检出率14.85%,高于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阪崎肠杆菌。5岁以下年龄组病原体检出率14.73%,高于其他年龄组。第四季度病原体检出率为32.00%,明显高于前三季度。结论应重点加强5岁以下人群及高发季节的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并加大宣传力度。
作者:孟庆贺;王淑惠;石明英;李振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贺州市MSM艾滋病流行现状,为控制艾滋病在该人群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贺州市历年MSM艾滋病疫情信息和专题调查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贺州市报告的MSM艾滋病病例数和构成比逐年增加,监测到的人群感染率持续上升。MSM 艾滋病病例的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18~35岁占64.3%),高中及以上的文化程度占44.6%,未婚占67.9%;职业分布广泛,工人、商业服务、学生、教师、离退人员和干部职员所占比例高于其他传播途径。2013、2014、2015年在贺州市MSM艾滋病病例分别占新报告病例的1.6%、3.4%和5.4%。主动检测发现的MSM艾滋病病例占55.4%;贺州市以外报告的病例占39.3%;96.4%的患者目前存活,存活病例中94.4%可随访、72.2%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专题调查结果显示2009—2015年该人群HIV感染率呈持续上升趋势(χ2=5.11,P <0.05),有“知行分离”现象。结论贺州市MSM人群艾滋病疫情流行趋势严峻,急需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来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作者:叶淑君;黄冬瑞;曾梓;唐振;张娟;罗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专科院校近年入学新生沙眼患病情况,为防治沙眼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沙眼诊断标准及沙眼简明分级系统,对黔东南州某专科院校中职部2012—2015年入学新生进行沙眼筛查,并对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5年入学新生沙眼总患病率为24.67%;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为19.80%、22.52%、24.22%、32.08%(χ2=42.02,P<0.01);男生患病率(27.79%)高于女生(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4,P<0.01)。结论应加强学生及其家长关于沙眼的防治知识健康宣教工作,同时加强学校卫生环境管理。
作者:文嫒萍;余朝旭;张羽权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2007—2014年桂林市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14年桂林市食物中毒发生的起数、分布、场所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7—2014年桂林市共发生97起食物中毒事件,高发于夏季。中毒人数1527人;其中死亡1人,为亚硝酸盐中毒。采集各类样品887份,检出致病因子阳性152份,检出率为17.1%。97起食物中毒中能明确原因的食物中毒42起(43.3%),其中微生物性中毒36起(37.1%);不明原因55起(56.7%)。主要致病微生物为诺如病毒,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炎沙门氏菌。诺如病毒在旅游团食源性疾病中比较高发。结论桂林市食物中毒防控形势严峻,应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管力度,特别是加强对旅游团餐的食品卫生监管,有效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陆贞玉;石朝晖;秦友燕;贺漓漓;蔡江帆;周清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柳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柳州市2005—2014年疾病监测系统中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和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5—2014年柳州市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301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60.46/10万,报告发病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χ2=516.93,P<0.01)。男女发病率比为1∶0.69;5—7月为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季节;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占83.63%;主要分布在托幼儿童、学生人群中,占80.17%。共报告暴发疫情13起,均发生于学校。结论柳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仍然较高,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防控重点。
作者:吕榜军;沈潘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老年人艾滋病问题日益严峻,澳大利亚2009年报道其老年HIV/AIDS病例构成比与过去10年相比从12~14%增加至23~28%[1]。到2015年,美国有大约一半的 PLWHA 为5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2]。艾滋病老龄化的问题不仅出现在国外,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艾滋病这一“年轻人的问题”也逐渐老龄化。通常我国对老年人的界定是≥60岁的人群,但是在艾滋病研究领域,一般把≥50岁的人群归于老年人,文中所称“老年 PLWHA”即50岁及以上的HIV/AIDS[1]。本文对我国老年女性艾滋病感染现状、影响因素及感染后产生的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覃雄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2012—2013年长宁区沙门菌的流行特征,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3年长宁区沙门菌阳性病例的调查资料,分析沙门菌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结果2012—2013年长宁区全部肠道门诊共接诊腹泻病例8353例,其中开展沙门菌监测采样2073例,采样率为24.8%,实验室检出沙门菌阳性病例131例,阳性率为6.3%。沙门菌在全年均有分布,其高发季节为7—9月份。共检出31种血清型,肠炎和鼠伤寒血清型是近2年该区沙门菌感染的优势血清型。临床表现以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为主,伴腹痛、发热、呕吐等不适。结论长宁区沙门菌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应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和防病工作,并进一步开展溯源研究。
作者:汤泓;李颖;黄峥;张岭;徐云蕴;侯琪;许浩;蔡恩茂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莱芜市老年人伤害死亡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4年莱芜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莱芜市2010—2014年老年人伤害平均死亡率为116.78/10万,标化死亡率为82.85/10万,男女标化死亡率比值为1.33,伤害死亡率随老年人年龄增加而升高。老年人伤害死亡的前5位原因是跌落、交通伤害、自杀、中毒和溺亡,其中跌落的死亡率达55.69/10万,死亡人数占伤害总死亡数的64.01%。结论伤害是影响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开展社区老年人伤害预防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作者:王怀富;赵丁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上林县2007—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7—2014年疫情专报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4年上林县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642例,年均发病率为42.17/10万,季节分布呈双峰特点,男女性别比为1.60∶1,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的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5.37%,其中学生占68.82%。结论学校和托幼机构是腮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单位,应加强监测及传染源管理。提高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率,是今后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的工作重点。
作者:马安翔;韦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兴安县暗娼人群艾滋病感染情况及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性行为情况,为制定适合暗娼人群的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2013年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广西艾滋病流行病学专题调查工作方案(2013年版)》和《兴安县开展暗娼人群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2013—2014年对兴安县暗娼人群进行一般人口学、行为学、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与血清学检测。结果两次问卷调查与检测共500人,检出HIV抗体阳性3人,阳性率为0.6%,HCV抗体阳性6人,阳性率为1.2%,梅毒抗体阳性67人,阳性率为13.4%;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6.8%。结论虽然该县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比较高,但梅毒感染率也较高,应继续加强对低档暗娼人群行为干预,扩大干预覆盖面,减少艾滋病/性病在该人群流行,从而控制艾滋病经性途径在暗娼人群与中老年人群中扩散。
作者:秦素芳;何彬;郑桂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