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淑君;黄冬瑞;曾梓;唐振;张娟;罗城
目的了解上林县2007—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7—2014年疫情专报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4年上林县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642例,年均发病率为42.17/10万,季节分布呈双峰特点,男女性别比为1.60∶1,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的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5.37%,其中学生占68.82%。结论学校和托幼机构是腮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单位,应加强监测及传染源管理。提高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率,是今后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的工作重点。
作者:马安翔;韦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2007—2014年桂林市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14年桂林市食物中毒发生的起数、分布、场所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7—2014年桂林市共发生97起食物中毒事件,高发于夏季。中毒人数1527人;其中死亡1人,为亚硝酸盐中毒。采集各类样品887份,检出致病因子阳性152份,检出率为17.1%。97起食物中毒中能明确原因的食物中毒42起(43.3%),其中微生物性中毒36起(37.1%);不明原因55起(56.7%)。主要致病微生物为诺如病毒,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炎沙门氏菌。诺如病毒在旅游团食源性疾病中比较高发。结论桂林市食物中毒防控形势严峻,应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管力度,特别是加强对旅游团餐的食品卫生监管,有效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陆贞玉;石朝晖;秦友燕;贺漓漓;蔡江帆;周清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防城港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防城港市各县(区、市)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的2005—2014年的麻疹病例资料,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麻疹 IgM 抗体。结果防城港市2005—2014年共报告麻疹65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78/10万,港口区高为1.35/10万,防城区低为0.45/10万。男女性别比为1.6∶1。除1月和11月外全年均有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表现为4~7月单峰型分布特征。2008年发病率达到高峰,2009年开始下降,2011年和2012年无病例,2013年开始有所回升。结论防城港市消除麻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但随着务工、经商、旅游的人员增加,麻疹传播风险增加,应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的麻疹防控,以达到消除麻疹目标。
作者:黄嘉;黄飞;唐政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进行效果分析,探索创新,改进工作方法。方法对上林县2012年和2013年上报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统计数据及在册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3年查验学校比2012年多9.13%,查验人数增加53.04%。2013年所有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比2012年有不同程度提高,吸附白破联合疫苗从46.46%上升到80.72%,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第4剂从52.81%上升到84.76%。结论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由接种点查验效果更好,更适合农村地区开展查验工作。
作者:李亚林;蓝翠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近年来,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世界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为了解贵州黔东南州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与污染来源,笔者于2011—2012年对贵州省黔东南州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羽权;潘雪雪;侯兴华;余朝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大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4年大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大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103例,重症率为1.36%。6—8月为重症发病高峰。3岁以下重症病例占50.49%,散居儿童占51.46%。男性重症率为1.66%,女性重症率为0.94%,男女性的重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3,P<0.05)。重症病例病原学以EV71为主。结论对重点地区3岁以下手足口病患者应提高警惕,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加强重症病例监测,特别关注EV71感染,有效防控手足口病降低重症率和病死率。
作者:华近;王达;王宏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百色市2008—2015年手足口病病原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用Real time PCR技术对病毒核酸进行检测。结果检测轻症3099例,其中阳性2154例,阳性率为69.51%,基本上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2011年后EV71构成比在单、双年份呈“低-高”交替变化特征。检测重症735例,阳性508例,阳性率为69.12%,其中EV71阳性370例(占72.83%),双年份优势毒株为 EV71型。轻、重症病原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094,P=0.000)。重症病例数与 EV71感染相关(r=0.898,p=0.002)。EV71感染比例男性高于女性。散居儿童病例轻症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重症以EV71为主。结论百色市2008—2015年HFMD流行的主要病原体逐年变迁,存在地区差异,重症病例以EV71型感染为主。
作者:梁少溢;陆献蒿;邓积广;黄荣富;梁小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广西横县2014—2015年暗娼艾滋病相关行为变化及其艾滋病流行趋势,为评价暗娼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及调整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重复横断面调查方法,分别于2014、2015年的4—6月对横县娱乐场所暗娼开展问卷调查,现场收集监测对象相关行为信息,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2014年和2015年各调查暗娼400人。2015年与2014年比较,2015年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97.50%对90.25%,χ2=18.28,P<0.05)、近1次商业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较高(96.75%对92.50%,χ2=7.10,P<0.05)、近一个月发生商业性性行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比例较高(90.75%对80.00%,χ2=18.51,P<0.05),而梅毒阳性率较低(4.25%对9.00%,χ2=7.30,P<0.05);各类指标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个年度暗娼 HIV 抗体阳性率均保持在较低水平,2014、2015年分别为0.50%和0.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结论虽然广西横县暗娼综合干预效果逐年提高,但是今后还需要继续以促进安全套使用、咨询检测和抗病毒治疗为重点对暗娼人群进行综合性防治干预。
作者:黄建华;黄卓信;马莉;闭国强;刘潇雨;蒙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阳朔县2012—2015年艾滋病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的“HIV/AIDS病例报告”模块下载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2015年阳朔县艾滋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阳朔县新发现报告HIV/AIDS由2012年的160例逐年下降至2015年的101例。晚发现率由2012年的38.75%升至2015年的56.44%。疫情呈弥漫性分布,部分乡镇疫情严重。年龄以45岁以上为主,占75.76%;男女比例为2.53∶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初中以下低学历患者占92.87%;以已婚有配偶占63.95%。结论阳朔县艾滋病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以异性性传播途径为主,晚发现比例增高,处于向一般人群扩散的阶段。应该进一步加强检测及早发现感染者,有效管理传染源,加强预防性传播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
作者:杨春元;吴宏升;欧俊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柳城县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相关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4年柳城县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6起,报告发病831例,死亡1例,罹患率为5.66%。事件发生高峰时间为每年的4—7月和9—12月,发生场所主要在农村中小学校,发病人群以学生为主(占86.52%),13~19岁年龄段病例数多(占57.40%),其次是7~12岁(占31.53%)。传染病分类以呼吸道传播传染病为主,其次是肠道传染病。报告病例数较多的病种为流行性感冒(含甲型 H1N1)、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其它感染性腹泻。结论应重点加强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的综合防控,针对性主动免疫是有效预防的关键。
作者:苏国永;韦明庆;杨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西林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报告病例的发病情况,并对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5年西林县手足口病累计报告发病2420例,年均发病率256.92/10万,死亡2例。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1.77∶1。病原学检测发现2012年EV71为主,其他年份均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结论西林县手足口病疫情呈上升趋势,防治工作不容忽视,应做好病原学监测及疫情分析工作,发挥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对农村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的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农快妹;韦李明;农欣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莱芜市老年人伤害死亡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4年莱芜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莱芜市2010—2014年老年人伤害平均死亡率为116.78/10万,标化死亡率为82.85/10万,男女标化死亡率比值为1.33,伤害死亡率随老年人年龄增加而升高。老年人伤害死亡的前5位原因是跌落、交通伤害、自杀、中毒和溺亡,其中跌落的死亡率达55.69/10万,死亡人数占伤害总死亡数的64.01%。结论伤害是影响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开展社区老年人伤害预防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作者:王怀富;赵丁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兴安县暗娼人群艾滋病感染情况及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性行为情况,为制定适合暗娼人群的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2013年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广西艾滋病流行病学专题调查工作方案(2013年版)》和《兴安县开展暗娼人群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2013—2014年对兴安县暗娼人群进行一般人口学、行为学、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与血清学检测。结果两次问卷调查与检测共500人,检出HIV抗体阳性3人,阳性率为0.6%,HCV抗体阳性6人,阳性率为1.2%,梅毒抗体阳性67人,阳性率为13.4%;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6.8%。结论虽然该县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比较高,但梅毒感染率也较高,应继续加强对低档暗娼人群行为干预,扩大干预覆盖面,减少艾滋病/性病在该人群流行,从而控制艾滋病经性途径在暗娼人群与中老年人群中扩散。
作者:秦素芳;何彬;郑桂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桂林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桂林市城区15个居委会中≥60岁1348名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了解其高血压、糖尿病患病情况,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桂林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55.12%和12.61%,老年人超重、肥胖、向心性肥胖、吸烟、饮酒、缺乏锻炼等比率分别为32.27%、8.46%、59.79%、16.42%、18.38%和21.21%。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中心性肥胖、超重肥胖、离婚、身体锻炼和水果摄入等;糖尿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超重肥胖、吸烟、缺少锻炼等。结论桂林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超重和肥胖是主要危险因素。开展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综合干预和健康管理,对改善老年人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兴兴;阳冬;麦浩;石武祥;黄萍;李春红;黄灵;石瑀;胡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专科院校近年入学新生沙眼患病情况,为防治沙眼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沙眼诊断标准及沙眼简明分级系统,对黔东南州某专科院校中职部2012—2015年入学新生进行沙眼筛查,并对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5年入学新生沙眼总患病率为24.67%;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为19.80%、22.52%、24.22%、32.08%(χ2=42.02,P<0.01);男生患病率(27.79%)高于女生(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4,P<0.01)。结论应加强学生及其家长关于沙眼的防治知识健康宣教工作,同时加强学校卫生环境管理。
作者:文嫒萍;余朝旭;张羽权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广西甲型肝炎(简称甲肝)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西2004—2015年甲肝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广西2004—2015年甲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由2004年的4.56/10万,下降至2015年的1.53/10万,平均发病率2.90/10万。发病率排前5位的城市为贺州市、河池市、防城港市、桂林市、百色市。全年均有发病,5月、6月是发病高峰。15~50岁人群病例较多,男女性别比2.23∶1,病例职业构成主要为农民、学生等。结论广西2004—2015年甲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需重视甲肝疫情,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甲肝流行。
作者:谭超;李海;王学燕;陈钦艳;杨庆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甲型肝炎(甲肝)灭活疫苗(Vero细胞)与甲肝灭活疫苗(二倍体细胞)在2岁以上健康人群中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盲法、对照的设计,选择2100名2岁以上甲肝易感者,分为A、B两组,按照0、6月免疫程序,接种甲肝灭活疫苗(Vero细胞)或甲肝灭活疫苗(二倍体细胞)并观察安全性;所有受试者于免前、全程免后1个月采血(前600名还需采集首剂免疫后1个月血样),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检测抗甲肝病毒抗体(抗-HAV),评价免疫效果。结果1剂后 A 组抗-HAV 阳转率为96.05%(成人)和92.78%(儿童),B组为94.92%(成人)和96.61%(儿童);2剂后A组为99.61%(成人)和99.53%(儿童),B组为99.41%(成人)和100.00%(儿童)。两组间抗-HAV 阳转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安全性方面,A 组不良反应率为32.41%(成人)和53.61%(儿童),B 组为35.56%(成人)和53.33%(儿童),1级反应为主,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甲肝灭活疫苗(Vero细胞)对2岁以上的人群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良好。
作者:黄腾;李艳萍;万宗举;毛群颖;高佳梅;蔡祥勇;董延秀;朱昌林;姜春来;魏巍;万铁军;郭丽姝;孙会来;曾志;王忠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广西6市县居民1991—2011年膳食钠的摄入量及变化趋势。方法分析1991—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在广西开展的调查资料,选取广西6市县18岁及以上城乡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分析不同年份、地区、性别以及年龄段居民膳食钠摄入量变化趋势。结果广西居民膳食钠的平均摄入量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1991—2011年居民膳食钠摄入量从5737.5mg 降至4040.6mg,其中城市和农村分别下降了1408.6mg 和1827.5mg,男性和女性分别下降了2010mg和1402mg。膳食钠主要以盐摄入来源为主,1991—2011年间居民膳食钠来源于盐的比例从71.9%下降到67.8%,其中盐钠供给比例高为2000年,达73.0%(城市73.6%,农村72.8%,男性73.3%,女性72.7%),低为2009年,为66.5%(城市67.1%,农村66.3%,男性67.1%,女性67.9%)。结论20年间广西居民膳食钠的人均摄入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摄入水平仍较高,应继续加强对减盐限钠的健康膳食进行宣传。
作者:周为文;方志峰;李忠友;陈玉柱;陆武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贺州市MSM艾滋病流行现状,为控制艾滋病在该人群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贺州市历年MSM艾滋病疫情信息和专题调查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贺州市报告的MSM艾滋病病例数和构成比逐年增加,监测到的人群感染率持续上升。MSM 艾滋病病例的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18~35岁占64.3%),高中及以上的文化程度占44.6%,未婚占67.9%;职业分布广泛,工人、商业服务、学生、教师、离退人员和干部职员所占比例高于其他传播途径。2013、2014、2015年在贺州市MSM艾滋病病例分别占新报告病例的1.6%、3.4%和5.4%。主动检测发现的MSM艾滋病病例占55.4%;贺州市以外报告的病例占39.3%;96.4%的患者目前存活,存活病例中94.4%可随访、72.2%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专题调查结果显示2009—2015年该人群HIV感染率呈持续上升趋势(χ2=5.11,P <0.05),有“知行分离”现象。结论贺州市MSM人群艾滋病疫情流行趋势严峻,急需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来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作者:叶淑君;黄冬瑞;曾梓;唐振;张娟;罗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不同生态环境下靖西市媒介蚊虫的种类、数量、分布、季节消长情况以及蚊虫乙脑病毒携带状况。方法采用成蚊诱蚊灯法,在靖西市鹅泉村念安屯进行不同生态环境的蚊子种类、密度、季节消长调查,每月1次,共12次。结果全年共捕获成蚊5107只,平均密度为4.8只/灯/h,以猪圈密度高,为8.5只/灯/h,水塘密度低,为0.5只/灯/h;成蚊活动高峰期在5—9月份,密度峰值出现在7月份,为21.0只/灯/h;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占58.6%;在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1株乙脑病毒。结论由于蚊媒密度高峰期与乙脑发病高峰期呈正相关,应在每年4—9月份积极开展防蚊灭蚊活动,降低蚊虫密度,并结合开展乙脑疫苗查漏补种,降低乙脑发病率水平。
作者:农长挥;蔡开祥;梁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