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3-2012年黔东南州新发188例麻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李涛;唐德亮;龙黔清;王方林;陈怀艳

关键词:麻风, 流行病学, 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黔东南州新发现麻风病人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加快消除麻风危害提供对策。方法对黔东南州2003—2012年以县为单位的疫情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12年共确诊新发麻风病人188例,年平均发现率为0.43/10万,总体趋势相对稳定。家庭内发病18例,占9.57%,病例以被动发现为主,共160例,占85.11%。平均延迟期1.7年,呈上升趋势。结论黔东南州的麻风流行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要彻底消除麻风病危害仍需努力。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防城港市学校食堂餐具卫生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防城港市学校食堂餐具消毒状况,为制定学生饮食卫生安全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B14934—1994国标法,对学校食堂餐具随机抽样,进行大肠菌群,致病菌等指标检测。结果学校食堂消毒餐具平均合格率为85.4%,幼儿园及小学合格率较中学高,中学合格率低仅为77.8%;乡镇合格率(78.8%)低于市区(92.8%);消毒公司消毒餐具合格率(94.8%)高于学校(81.8%);是否设有洗消专间、有无专人负责清洗消毒、不同保洁措施也对餐具消毒效果有直接影响。结论防城港市学校食堂消毒餐具总体合格率较低,应加强卫生监督管理。

    作者:李叶青;吴科明;刘晓凌;蒙国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某企业硅烷偶联剂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和评价某企业硅烷偶联剂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生产项目存在氯气、氯化氢、甲醇、氯丙烯、三氯氢硅、苯、甲苯、电焊烟尘、噪声、高温热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该企业采取了各种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各车间各工种工作日内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结论在确保各类防护设施有效运行、生产设备正常运转,全面落实控制职业病危害补救措施的前提下,该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是可行的。

    作者:潘健;付必惠;何翰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2009-2013年北海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北海市2009—2013年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北海市2009—2013年发生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3年北海市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7起,发病人数1397例,死亡2例,波及37714人;病种以水痘、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农村罹患率高于城市,病例相对集中在学校,冬春季节为发病高峰。结论水痘、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等是北海市防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要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卫生工作不容忽视。

    作者:叶小霞;许承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宾阳县2012-2013年疟疾血检质量分析

    目的:了解宾阳县各镜检站疟疾血片的制作和检测质量。方法收集2012—2013年各镜检站上交复核的血片、疟疾督导检查结果及处理疫情时检测的血片,用统一标准进行制片质量评分,每张片满分为100分。同时在显微镜下检查其质量和复核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共检查1224张血片;平均得分74.5分,肉眼观察合格率为78.59%,镜下观察合格率为86.27%;复核符合率99.84%,其中阳性血片符合率为90.48%。结论宾阳县疟疾血检质量属中等水平,应加强镜检技术培训,保证镜检质量。

    作者:李伟;陈俪文;陆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大米中镉方法探讨

    目的建立实用、简便的测定大米中镉的方法。方法将国标法GB/T5009.15—2003(原子荧光光谱法)的Cd-C13H12N4S-CCl4-H2SO4反应体系改为Cd-K3Fe(CN)6-HCl反应体系,优化实验条件,观察了酸度介质浓度、还原剂浓度、增敏剂浓度等对测定镉信号强度的影响,确定测定镉的佳条件,并与国标法比较。结果本法线性范围为0.020~5.00μg/L,检出限为0.0066μg/L,定量限为0.022μg/L,RSD为2.8%~5.7%,加标回收率为91%~106%,配对t检验与国标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4,P>0.05)。结论本法操作较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大米中镉的批量测定。与国标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李小燕;张硕;罗文明;陆冠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广西5地乡村汉、壮、瑶族7~18岁学生体型特点分析

    目的:了解广西乡村汉、壮、瑶族学生的体型发育特点,探索其生长发育规律。方法以2010年广西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中的8282名乡村学生身高、坐高为资料,对其进行体型评价和生长发育规律探索。结果广西7~18岁学生的身高坐高指数随年龄增长而先降后升,12岁时降到低点;总样本中女生的身高坐高指数高于男生(t=17.42,P<0.01),大部分年龄组与此结果相同。各性别年龄组均以中躯型身材为主,短躯型构成比随年龄增长先升后降,男生的短躯型构成比高于女生(χ2=179.19,P<0.01)。瑶族学生的身高坐高指数在9~18岁组间的极差小,平均值大。体型与身高有关,高身材者短躯型和中躯型构成比高于矮身材者,矮身材者的长躯型构成比大于高身材者。结论广西乡村7~18岁学生的体型主要受身高影响,年龄、性别和种族间均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王鲁宁;李春灵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广西上林县出国淘金返乡人员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2013年上林县出国淘金返乡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在上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HIV抗体筛查的返乡人员信息,分析其艾滋病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行为。结果4237名出国淘金返乡人员以男性为主,占99.13%;年龄以20~49岁的青壮年为主,占90.02%;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占93.13%,文化程度为中小学居多,占59.88%;外出务工时间多在10~19个月,占49.66%;主要务工地为非洲加纳,占99.08%。4200例男性调查对象中,在出国务工期间与境外当地女子有非婚异性性行为史的比例为6.17%,安全套使用率为82.24%。HIV抗体阳性6人,阳性率为0.14%;对3例进行分子分型,均为CRF01-AE亚型。结论出国淘金返乡人员存在HIV感染风险,应加强对该类人群艾滋病监测与防控。

    作者:韦琪平;熊翠红;陆锡光;黄晓明;朱金辉;梁淑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2011-2013年钦州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钦州市VCT门诊求询者情况,为艾滋病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1—2013年钦州市VCT门诊求询者信息和数据。结果2011—2013年钦州市VCT求询15206人, HIV抗体检测率99.09%,求询者以20~49岁所占比重大为80.61%,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求询的比例较高为60.60%;2011、2012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的HIV阳性检出率为17.95%和17.02%,高于医疗机构的7.31%(χ2=86.563,P<0.001)和8.18%(χ2=79.700,P<0.001),2013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VCT门诊的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53%和9.01%;49.49%的求询原因为高危性行为;“商业异性性行为史”和“配偶/固定性伴阳性”求询者HIV阳性率较高为28.03%和22.38%。结论钦州市VCT求询者主要对象是青中年,女性比例逐渐增加,高危性行为是主要求询原因。目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仍是VCT的主要力量,应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的作用,并扩大VCT门诊在乡镇/社区的覆盖面。

    作者:刘春秀;傅朝阳;兰海峰;何东娇;邹刚;林兆森;劳小兰;陆华湘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清远市区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清远市区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为今后制定相关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市区抽取3所学校作为调查点,收集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检查肠道寄生虫虫卵。结果共收集检测了1615份粪便标本,总感染率为0.43%(7/1615);共检出4种寄生虫,其中蛔虫感染率为0.06%,华支睾吸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均为0.12%,各种寄生虫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93);3所学校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P=0.48);检查男生878人,阳性4人,女生737人,阳性3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88);对阳性标本进行虫卵计数,均为轻度感染。结论清远市区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低,达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该项指标标准,食源性寄生虫将是今后的重点防治对象。

    作者:林燕锋;徐国洪;杨普贤;林苑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玉林市1063名健康儿童乙脑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玉林市健康儿童乙脑IgG抗体阳性率,评价儿童预防接种效果,为免疫规划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到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疫苗的儿童,采集儿童手指末梢全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乙脑IgG抗体。结果检测1063名儿童,乙脑IgG抗体阳性率为75.35%,不同性别、年龄、免疫剂次的儿童乙脑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玉林市儿童乙脑抗体水平不高。应深入分析影响因素,查找存在问题,改进接种服务质量,进一步巩固免疫屏障。

    作者:陆沛超;夏莲;劳雪琼;卢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2005-2013年靖西县15岁以下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靖西县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现状,为科学防控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靖西县2005—2013年15岁以下儿童新发乙肝监测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及发病因素。结果2005—2013年靖西县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以2008年高,为138.45/10万,之后发病率逐年下降,2013年下降到13.85/10万,各年份之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78,P<0.05);14岁年龄组发病率高,为122.57/10万,1岁年龄组发病率低,为9.81/10万,各年龄组之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51,P<0.05);全县19个乡镇均有发病,以武平镇发病率高,为94.63/10万,龙邦镇发病率低,为13.86/10万,各乡镇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53,P<0.05)。结论靖西县自2003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以来,15岁以下儿童新发乙肝得到有效控制。应继续加强乙肝防治知识宣传和疫苗接种,有效控制乙肝发病。

    作者:农长挥;蔡开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血压患者管理的全科模式与专科模式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采用全科模式和专科模式管理的效果,分析两者的差异,寻找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分层随机抽样两组高血压患者,分别采用全科模式和专科模式进行管理。观察比较管理1年后两组在生活方式、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血压控制率等方面的改变情况。结果全科、专科模式组分别入组500例和550例,前者无失访,后者失访39例;1年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率均比入组前显著提高,分别从37.0%、36.8%上升到58.6%和50.1%,两组控制率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全科模式组的控制吸烟率、控制饮酒率、运动习惯改善率、摄盐情况改善率、心理调整改善率、遵医行为改善率、服药依从性改善率和血压控制率等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比专科模式组大,两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结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的防控有积极的作用,全科模式的效果优于专科模式。

    作者:陈庆昭;曹程;林圣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南京市高淳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质量调查

    目的:了解南京市高淳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工作质量,查找原因,以便提出改进意见。方法采用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对该区11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高淳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质量平均合格率为65.18%,以治疗室空气卫生质量合格率低,为45.05%;其次是医务人员手及物体表面消毒质量,分别为48.65%和53.15%。紫外线灯辐射强度和使用中消毒剂卫生质量分别为75.84%和90.18%。通过市级验收的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总体消毒质量合格率为76.92%,高于普通社区卫生服务站的5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6,P<0.01)。结论南京市高淳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质量总体不理想,需重点加强监督管理及技术指导,加大感染和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作者:汪杏;邓新保;陈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一起脊髓灰质炎疫苗变异病毒病例事件的调查处置

    目的:评价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VDPV)事件应急处置措施的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评价发现疫苗株病毒后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核实诊断、病例管理、AFP监测系统敏感性评估、对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OPV)接种率调查和病毒扩散循环情况调查及对5岁以下儿童开展2轮脊灰疫苗应急接种。结果病例确认为VDPV病例,免疫功能正常。AFP监测系统运转良好,当地儿童血清脊灰中和抗体水平高,适龄儿童OPV第一轮应急免疫接种率为96.9%,第二轮为97.61%;密切接触者、健康儿童和VDPV病例粪便标本经连续监测未再发现VDPV。结论当地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及时、完整,应急处置措施快速有效,达到良好效果。

    作者:陈明文;陆沛超;李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不同HBeAg状态血清HBsAg滴度与HBV病毒载量相关关系的纵向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HBeAg状态下血清HBsAg滴度与病毒载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从由2258名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组成的研究队列中随机抽取89名研究对象进行血清HBsAg滴度与病毒载量相关关系的横断面和纵向分析。结果 HBeAg阳性组HBsAg滴度、病毒载量均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P<0.001);第一轮血清标本HBsAg滴度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关系(r=0.642,P<0.001),这种相关关系均见于HBeAg阳性组(r=0.449,P=0.013)和HBeAg阴性组(r=0.300,P=0.018);且这种相关关系也见于第三轮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r=0.782,P<0.001;r=0.279, P=0.028);在第二轮标本中,HBeAg阳性组HBsAg滴度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关系(r=0.625,P=0.001),而这种关系在HBeAg阴性组接近显著性(r=0.229,P=0.078)。多因素分析表明病毒载量、HBeAg状态和性别与血清HBsAg滴度有关。结论血清HBsAg滴度和HBV病毒载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在HBeAg阳性和阴性组之间没有差异。

    作者:刘墨涵;陈钦艳;Tim Harrison;李海;王学燕;谭超;杨庆利;方钟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公路粉尘对养路作业工人健康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公路粉尘对养路作业工人的健康影响。方法测定作业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分散度、游离SiO2含量;按粉尘作业体检项目对养路作业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作业环境空气粉尘平均浓度为2.3 mg/m3;粉尘分散度<5μm占54.2%,≥5μm占16.7%,≥10μm占30.0%;游离SiO2含量平均为43.4%。钦州市养路工(接触粉尘组)428人中98.1%接受体检,其中检出五官异常率为21.4%,肺部异常率为12.6%,心脏异常率为6.0%。非接尘的机关及后勤工作人员(对照组)350人检出五官异常率为10.6%,肺部异常率为6.3%,心脏异常率为2.9%。两组比较,五官检查异常率(χ2=16.34,P<0.01)、肺部检查异常率(χ2=4.2,P<0.05)及X线胸片肺纹理增粗率(χ2=5.4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公路粉尘对养路工人健康存在职业性危害。

    作者:张贤;林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2007-2012年萍乡市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2007—2012年萍乡市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今后科学防治丙型肝炎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国传染病报告系统中报告的萍乡市丙肝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2年萍乡市共报告病例3154例,年均发病率28.38/10万,丙肝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20~59岁占79.93%,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07∶1),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农民为主,分别占28.31%和20.07%,无明显季节高峰。结论萍乡市丙肝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应加大丙型肝炎的防控力度,开展高危人群的监测工作。

    作者:刘继莲;王樨霞;刘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河池市金城江区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疫苗接种门诊的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及需求情况。结果家长对手足口病知识了解不够全面,知晓传染源、病后护理、主要症状或预防措施知识的家长均不到60%。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监护情况的家长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宣传资料是家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家长对预防措施需求高达100%,期望获得的教育形式首选知识讲座/现场咨询。结论手足口病知识的宣传覆盖较为广泛,但家长知晓程度不同,应针对不同的家长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

    作者:黄晓瑜;覃念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2005-2013年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龙胜县肺结核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龙胜各族自治县2005—2013年肺结核疫情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5—2013年龙胜县报告肺结核发病人数93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2.38/10万。男女性别比为2.47∶1;发病以25岁以上成年人为主,占75.35%;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2.56%,其次为工人、学生,分别占4.50%和4.07%;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结论结核病防治重点应放在农村、厂矿和学校,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民众防治意识。

    作者:姚群;杨艳;胡海云;荣光雄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2013年隆林各族自治县麻疹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2013年隆林各族自治县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隆林各族自治县报告的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3年隆林各族自治县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45例,发病率为11.56/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散居儿童,占62.22%;15岁以下儿童含麻疹类疫苗漏种率为11.46%;45例病例中0剂次含麻疹类疫苗免疫史44.44%,>1剂次的仅占24.44%。结论常规免疫接种率低、基层防保人员及村医不足是本次麻疹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为有效控制麻疹疫情,应采取提高麻疹类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及处置等综合防控措施。

    作者:黄剑青;吴声荣;吴东海;邓秋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