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2年钟山县1~6岁儿童白喉抗体监测

潘斌;霍炜伟;莫文安;冼彩芸

关键词:白喉, 抗体监测
摘要:目的 了解钟山县1~6岁儿童白喉抗体水平和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PT)的免疫效果,为制定白喉的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5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抽取6个年龄组(1~6岁儿童),每个年龄组抽取5名常住儿童(在当地居住3个月以上),收集血清样本进行白喉抗体检测.结果 全县共调查1~6岁儿童150名,其中白喉抗体IgG(DTIgG)≥0.01IU/mL有143人,保护率为95.33%,DTIgG平均含量为0.22IU/mL,1~3岁组儿童的DTIgG平均含量高达0.23IU/mL,从4岁组开始下降,5岁组降到低(0.18IU/mL),到6岁组经DT加强免疫后上升到0.23IU/mL.结论 钟山县1~6岁儿童完成DPT基础免疫后,1.5 ~2岁DPT加强免疫和6岁组儿童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加强免疫效果良好.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08~2012年凌云县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凌云县居民死亡原因,分析其变化规律,为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凌云县2008 ~ 2012年死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凌云县年平均报告死亡率595.17/10万.其中男性746.12/10万,女性433.22/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分别是:慢性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心脏疾病,该5种疾病占总死因的82.30%.结论 凌云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应加强该病的防治;意外损伤以青壮年为主,而自杀、儿童溺水在意外伤害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作者:刘一萱;覃凌峰;罗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12年福海县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新疆福海县2012年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及流行因素,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鲁氏菌病监测实施方案》,对福海县3乡1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将有症状者、与牲畜有密切接触的农牧民,以及从事兽医、牲畜屠宰等职业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并做琥红玻片凝聚试验和血清学试管凝集试验检测.结果 福海县血清学检测200人,阳性16人,阳性率8.00%;男性阳性率(13.83%)高于女性(2.83%);牧民(12.50%)和兽医(11.43%)高于其他职业,20~岁组阳性率(12.33%)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 新疆福海县人间布鲁氏菌病有较高的感染率,需加强防治工作.

    作者:史维康;徐世东;臧其鸾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强制戒毒对减少吸毒人群艾滋病危险行为和感染效果调查

    目的 研究强制戒毒对减少吸毒人群HIV/AIDS危险行为和感染的效果,为吸毒人群艾滋病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在社区建立VCT工作站,通过书信和同伴通知招募社区静脉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用快速检测方法检测HIV抗体.采用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用SAS 9.1软件进行资料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共调查613名社区静脉吸毒人员,89.60%的吸毒人员接受过1次以上的强制戒毒治疗,74.10%能够正确回答7条以上艾滋病知识问题.38.50%~67.00%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棉花、清洁液和容器、共用药液吸毒.78.20%性交时从不使用安全套.HIV抗体阳性率为52.40%.吸毒人员接受强制戒毒次数越多,HIV/AIDS知识水平越高,而与安全套使用频率、共用针头、注射器没有关系.吸毒时间越长,接受强制戒毒次数越多,共用棉花、清洁液和容器、共用药液吸毒机率越大,HIV感染率越高.结论 强制戒毒治疗可以提高吸毒人群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但减少危险行为和感染效果不大,应提高戒毒所医务人员和干警行为干预知识水平和技能,为出所戒毒人员提供后续的社区干预转介服务.

    作者:粱绍伶;Huey T.Chen;廖桂兰;王喜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铁皮石斛胶囊毒理学安全性实验研究

    目的 评价铁皮石斛胶囊的毒理学安全性.方法 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精于畸形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大鼠30天喂养试验对铁皮石斛胶囊的毒理学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以大给药剂量(20 000 mg/kg BW)进行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未见小鼠有中毒症状和死亡现象.Ames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及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天喂养试验结果显示动物体重增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对大鼠脏器组织均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结论 受试铁皮石斛胶囊在本实验条件下未显示有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亚急性毒性作用.

    作者:温平镜;韦小敏;李彬;张洁宏;秦秀娟;覃光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12年广西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2012年广西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病例资料,掌握AFP的流行特点,为进一步做好AFP的监测,继续维持广西的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AFP监测系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广西AFP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308例,其中AFP病例269例,非AFP病例39例.269例AFP病例经过实验室检测和省级诊断专家组讨论排除非脊灰病例269例.广西92.04%的县份报告AFP病例,男性多于女性,<15岁儿童非脊灰报告发病率为2.60/10万,合格便标本采集率为92.19%,39例AFP病例分离出肠道病毒,分离率为14.55%,脊灰疫苗病毒5例,分离率为1.87%.结论 广西仍需加强常规免疫工作,提高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作者:董爱虎;李艳;钟革;杨仁聪;杜进发;陈世毅;马宇燕;邓秋云;甘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12年钟山县1~6岁儿童白喉抗体监测

    目的 了解钟山县1~6岁儿童白喉抗体水平和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PT)的免疫效果,为制定白喉的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5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抽取6个年龄组(1~6岁儿童),每个年龄组抽取5名常住儿童(在当地居住3个月以上),收集血清样本进行白喉抗体检测.结果 全县共调查1~6岁儿童150名,其中白喉抗体IgG(DTIgG)≥0.01IU/mL有143人,保护率为95.33%,DTIgG平均含量为0.22IU/mL,1~3岁组儿童的DTIgG平均含量高达0.23IU/mL,从4岁组开始下降,5岁组降到低(0.18IU/mL),到6岁组经DT加强免疫后上升到0.23IU/mL.结论 钟山县1~6岁儿童完成DPT基础免疫后,1.5 ~2岁DPT加强免疫和6岁组儿童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加强免疫效果良好.

    作者:潘斌;霍炜伟;莫文安;冼彩芸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地理信息系统在肿瘤空间流行病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及其空间分析方法为肿瘤的空间流行病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就GIS在肿瘤流行病学的应用综述如下.1 GIS技术简介GIS是一种特定的综合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既是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个技术系统[1].它由计算机软硬件、地理数据和用户组成,通过对地理数据的采集、输入、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信息,从而为各行各业提供决策服务.

    作者:邓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348例海洛因依赖者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近期广西南宁市海洛因依赖者的并发躯体疾病的患病情况,为吸毒人群预防躯体疾病和医护人员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348例海洛因依赖者为调查对象,对他们患有的常见疾病进行调查.结果 本组海洛因依赖者中342例患有躯体疾病,占调查人数的98.27%,其中双重患病的共128例,占调查人数的36.78%.调查到常见疾病15种,排前5位是丙肝(332例,占95.40%)、乙肝(50例,占14.37%)、高血压病(23例,占6.61%)、消化性溃疡(11例,占3.16%)、皮肤病变和静脉炎(各9例,占2.59%).结论 海洛因依赖者身体健康状况差,躯体疾病发病率高,建议加强对毒品知识宣传教育,预防吸毒人群躯体疾病的发生,并做好医护人员的防护,增进全民身心健康.

    作者:邓小娥;刘伟;于丽;李荣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10年广西荔浦县儿童肠道病毒71型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荔浦县儿童肠道病毒71型(HEV71)抗体水平及自然感染状况,为预防控制儿童手足口病传播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8月采集荔浦县2个乡镇403名1月龄~ 15岁儿童、21名新生儿与其母血清标本,采用中和试验方法检测HEV71中和抗体.结果 424名儿童中HEV71中和抗体阳性183人,阳性率为43.16%.新生儿阳性率高达66.67%,之后各年龄组血清阳性率迅速下降,至7月龄低,1岁以后又迅速上升,3岁组与新生儿基本持平,4岁以上各年龄组阳性率均达70%以上.HEV71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14.89,新生儿为1:21.53,1~12月龄维持在较低水平,1岁以后迅速上升,4岁达高峰,为1:132.30.中和抗体水平以阴性为主,≤1∶64占81.37%,1:128占3.07%,≥1:256占15.57%.抗体滴度≥1:256标本从5月龄开始出现,至4岁组高.结论 <3岁儿童是目前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人群,新生儿具有母传抗体,6月龄是HEV71灭活疫苗初免佳时期.

    作者:黎志芬;刘陶宣;杨桂萍;夏显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10~2012年南宁市西乡塘区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西乡塘区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状况,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 2012年南宁市西乡塘区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 2010~2012年共采集水样84份,合格48份,合格率为57.14%,其中2010年合格率为41.67%,2011年为64.71%,2012年为61.54%.不合格指标主要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肉眼可见物、pH值等.深井水的合格率为60.56% (43/71),浅井水的合格率为20.00% (2/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7,P< 0.05).结论 影响西乡塘区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是微生物污染.建议加强供水单位的卫生管理和水质消毒工作,规范农村水厂的运行.

    作者:甘向阳;陆以壮;黄健;郑红;詹盛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11~2012年环江县食品污染物中5种元素检测报告

    目的 了解2011 ~ 2012年环江县常见的6类食品中5种元素的污染状况,为建立食品污染物预警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2011~ 2012年广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结合环江县实际情况,对环江县本地6类食品进行铅、镉、总砷、总汞、铝5种元素进行检测.结果 环江县这6类食品中铅、镉、总砷、总汞和铝5种元素合格率分别为80.0%、88.8%、100.0%、72.0%和100.0%.结论 环江县部分食品确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环境污染是引起食品元素类指标超标的主要原因.

    作者:吴正铜;韦凤栖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广西狂犬病病毒与狂犬病疫苗株N基因序列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狂犬病病毒(RABV)街毒株与疫苗株N基因序列的差异,为疫苗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和巢式RT-PCR法检测,测定病毒N基因序列全长,同时根据N基因序列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比较,分析广西近年流行的RABV与国内外10株疫苗代表株N基因序列之间的差异.结果 DFA法阳性率为8.84% (350/3 961),RT-PCR法检测阳性率1.29%(51/3 961),获得N基因全序15份;15份N基因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9.40%~100%和98.40%~99.80%;广西15份(RABV)与国内外10株疫苗代表株N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5.70%~99.70%和94.90% ~99.80%,与中国CTN疫苗株N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高,分别为89.60% ~99.70%和98.40%~99.80%.N基因系统发生树分为两大分支,15份(RABV)与中国人用CTN株构成第一分支,其余的疫苗毒株构成第二分支.结论 广西犬间流行的RABV与中国人用CTN疫苗株N基因序列同源性高、亲缘关系近,在广西地区使用CTN疫苗株效果可能较好.

    作者:周开姣;陈敏玫;莫毅;谭毅;莫兆军;韦增良;杨进业;陶晓燕;李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阶梯加权法在出生率与免疫规划接种率估测中的研究与初步应用

    目的 探索科学、可行和实用的以各县报告出生率和报告接种率为基础评估真实接种率的方法.方法 以出生人数和接种人数应一致方为高水平接种率的原理,以各县(市、区)免疫规划报告出生率与报告接种率进行分级,拟定出生率权重基数,接种率基数,接种率系数和每段平均接种率后,用公式X=a+[(b+c*d)*(Y-60)]计算阶梯加权数,以此阶梯加权数加上报告出生率作为估计出生率计算目标儿童,进而计算估计接种率,评价基层工作并敦督其改进.结果 以各县(市、区)估计出生数合计的全区估计出生数得的估计出生率与自治区统计局出生率基本一致.在强有力的管理措施下,通过该法具体指导,有效地促进了基层免疫规划工作,当年及时掌握新生儿童数从2000年52万增至2008年72万,估计接种率从2000年的82%增至2008年99%,麻疹发病率从2000年12/10万下降至2009年的0.23/10万并连续5年低发.结论 该法可靠,可供借鉴.

    作者:卓家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11~2012年贺州市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贺州市公共场所卫生状况,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方法 依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对贺州市2011 ~ 2012年公共场所委托监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贺州市2011~2012年进行公共场所环境监测4 401项次,总合格率为95.71%;两年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5.44%、95.97%;理发工具微生物合格率分别为100%、99.30%;空气中微生物合格率为81.15%.结论 应加强对各类公共场所的预防性和日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提高对公共场所经营者的自身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黎元扶;邹贵森;饶贵平;何万新;郑贵专;何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07~2012年合浦县结核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为了解合浦县结核病流行状况,掌握结核病发病规律及特点,为今后的结核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 ~ 2012年结核病有关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2年合浦县共报告结核病4 55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4.98/10万.男性3 304例,女性1 252例,男女性别比为2.64:1.发病年龄集中在15~60岁年龄组(占69.36%),发病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3.91%),其次为民工.乡镇以石湾发病多,其次是常乐、沙岗、星岛湖、廉州.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3~8月为高峰.结论 合浦县结核病患者以青壮年农民及民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今后防治结核病重点应放在农村.

    作者:邹华;刘立球;骆宗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灵山县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效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适龄儿童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体(HBsAb)检测及统计分析,科学评估当前的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效果,为制定乙肝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所有调查对象均采集静脉血5mL,使用化学发光法进行HBsAg和HBsAb检测.结果 本次共调查1 010名儿童,HBsAg阳性率为0.69%,HBsAb阳性率为76.14%,完成乙肝疫苗全程基础免疫的儿童HBsAb阳性率为79.67%,未完成基础免疫的儿童HBsAb阳性率为42.10%.结论 完成乙肝疫苗全程基础免疫的儿童HBsAb阳性率比未完成基础全程免疫的儿童HBsAb阳性率高.乙肝疫苗的高接种率是预防乙肝流行有效的措施.

    作者:劳成涌;李齐芳;邓肖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1997~2012年钟山县HIV/AIDS流行趋势分析

    目的 探讨钟山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患者(AIDS)流行病学特征与相关因素,为制定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97~2012年钟山县报告的HIV/AID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钟山县1997 ~ 2012年共报告HIV/AIDS病例982例,其中HIV感染者551例,AIDS患者431例,死亡386例.年龄以20 ~ 49岁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6.09% (649/982);男女性别比为2.7:1(715/267);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77.90% (765/982),其次为注射毒品传播,占17.82% (175/982).结论 钟山县艾滋病流行呈明显上升趋势,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作者:冼建民;农桂德;董玉连;毛艳芳;粱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12年武鸣县集中式供水单位水质分析

    为了掌握武鸣县集中式供水单位现状及其水质各类指标达标水平,于2012年7~ 10月对武鸣县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调查.1 对象和方法调查对象为武鸣县辖区内集中式供水单位.调查方法水样采集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中水样的采集与保存部分(GB/T5750.2-2006)执行.样品检测方法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执行,检测结果评价标准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执行.检测指标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检测12项指标分为4类:感官性状指标包括色度、浑浊度;一般化学指标包括pH值、总硬度、铁、锰、硫酸盐;毒理学指标包括硝酸盐、氟化物、砷;微生物指标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

    作者:黄保茁;韦金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12年自种食用大米主要重金属元素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某地区群众自种食用大米中主要重金属元素污染状况,为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2012年广西食用大米主要重金属元素风险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和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 2012年在某地区11个县(市、区)的监测点共采集了288份大米中,镉、铅、砷(无机)、汞的超标率分别为14.23%、2.80%、0.00%、0.00%.结论 某地群众自种食用大米的主要重金属元素镉超标比较严重,其次是铅,提示应高度重视矿区环境污染问题.

    作者:秦武丽;林世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广西沿海农村地区育龄妇女碘营养状况研究

    目的 掌握广西沿海农村地区育龄妇女碘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防制碘缺乏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抽样方法从广西沿海6个县(区)的农村中抽取对象,即每个项目县(区)各抽取3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抽取2个自然村屯,每个自然村屯随机抽取6名18~40岁育龄妇女.采用入户调查方式,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个人健康状况及个人膳食摄入情况,同时采集家中饮用水、食用盐和尿样测定碘含量.结果 本次共调查了272名18 ~ 40岁育龄妇女,尿碘中位数为68.65 μg/L,平均碘摄入量为804.93μg/d.采集食用盐272份,食盐中碘平均含量为(6.78±12.04) mg/kg,碘盐仅占25.74%.采集饮用水272份,水碘中位数为2.25μg/L.结论 广西沿海农村地区育龄妇女碘营养不足,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碘盐覆盖率,降低碘缺乏风险.

    作者:廖敏;刘军;陆伟江;杨娟;宁锐军;鲁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