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5~2007年广西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康宁;谭毅;莫兆军;闭福银;韦增良

关键词:流感病毒, 分离, 监测
摘要:目的 对广西流感监测网络下属的4家医院送检的咽拭子进行检测,探讨流感病毒优势株的变化,了解广西流感流行规律,为流感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广西妇幼保健院、隆安县人民医院、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和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国家级监测点,对流感样病例进行逐日统计,对符合条件的流感样病例进行采样,采用细胞培养法分离鉴定流感病毒.结果 2005-2007年广西流感监测医院的流感样病例以春、夏季高峰明显.2005~2007年4家流感监测医院的流感样病例数分别占门诊总病例数的18.01%、10.45%和10.34%.2005年分离125株流感病毒,其中B型63株(占50.40%),H3N2亚型46株,H1N1亚型16株.2006年分离191株流感病毒,其中B型78株,H3N2亚型3株,H1N1亚型110株.2007年分离134株流感病毒,其中B型58株,H3N2亚型69株,H1N1亚型7株.结论 2005-2007广西流感监测医院的流感样病例全年均有发生,以春、夏季为高发季节.2005年流行株以B型流感毒株为主,2006年流行株主要为H1N1型流感毒株,2007年主要流行株为H3N2型和B型流感毒株.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04~2008年全州县新发现麻风病例流行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全州县2004-2008年麻风流行特征,为该县今后麻风病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州县2004-2008年新发现麻风病的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8年共新发现麻风病人28例,年均发现率0.73/10万;本病的高发人群是青、壮年,男性发病率显著超过女性(性别比为4.6:1);本病的发现主要靠主动发现(疫源地调查及疑似病例线查),占新发现病例的75%(21/28);本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直系亲属间的直接传播占总病例的42.86%;未治愈麻风病人(传染源)的积累及病例发现较晚是造成该病在该县流行的主要原因.结论 提高医务人员对麻风病的诊疗水平、加强对新、老疫区(点)及疑似病例的线索调查以及疫源地等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卫生宣教是有效控制该病流行的关键.

    作者:房天喜;唐昌新;唐强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桂平市脑炎、脑膜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掌握桂平市脑炎、脑膜炎发病率、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辖区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筛选标准的脑炎、脑膜炎病例,进行临床诊断、病原学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并探索建立脑炎、脑膜炎疫情应急处置体系.结果 2007年4月-2008年8月,辖区内报告符合筛选标准的脑炎、脑膜炎疑似病例321例,临床诊断病例224例,临床诊断罹患率为15.29/10万,病原学确诊为119例,罹患率为8.12/10万,其中细菌性44例,病毒性59例,真菌性15例,寄生虫性1例.山区乡镇发病人数较多;脑炎、脑膜炎发病高峰在6月份,占发病总数的35.26%;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儿童居多,达81.25%.结论 建立疫情应急体系,开展疫苗接种,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可大大降低脑炎、脑膜炎的发病率.

    作者:黎祖秋;莫金凤;龙健中;梁天龙;易铭友;黄小坤;刘全生;李洁莲;梁晓;莫荣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肠道71型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肠道71型病毒(Eenterovirus 71,EV71)是引起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暴发流行的主要病原之一,且能引起无菌性脑膜炎(Asepticmeningitis)、脑干脑炎(Brainstemencephalitis)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Poliomyelitis-like paralysis)等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致残及病死率较高,备受人们关注.

    作者:邓丽丽;周艳;陈发钦;刘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段尿培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测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中段尿培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a)革兰阴性杆菌的分离情况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中段尿培养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216株,用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并用K-β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 216株革兰阴性杆菌共检出ESBLs 67株,检出率为31.0%,其中大肠埃希杆菌ESBLs检出率为31.5%,肺炎克雷伯杆菌ESBLa检出率为27.6%.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外,产ESBLs菌株对其它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结论 泌尿道感染患者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a的情况比较严重,而且ESBLs菌株多为多重耐药株.临床医师应依据药敏报告结果选择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是治疗由产ESBLs菌引起泌尿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作者:黄秀荣;伍德荣;张群先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国产驱虫新药三苯双脒治疗大鼠旋毛虫感染的实验研究

    目的 评价三苯双脒对实验动物旋毛虫病的疗效.方法 每只大鼠感染旋毛虫幼虫500条.感染后4天(成虫期)用三苯双脒300mg/kg一次给药;感染后14天(移行期)、35天(成囊期)服用三苯双脒150mg/kg.d,连续3天.同时设空白对照和阿苯达唑对照组,成虫期阿苯达唑100mg/kg,顿服,移行期和成囊期均为50mg/kg.d,连续3d.成虫期于感染后第9天检查小肠成虫数,移行期、成囊期分别于感染后第40天和50天检查肌肉中幼虫数.结果 成虫期用三苯双脒300mg/kg顿服治疗,减虫率达100%,高于阿苯达唑100mg/kg组(76.5%).移行期和成囊期阿苯达唑组减虫率分别为92.79%和95.16%,均明显高于三苯双脒组的49.08%和57.79%.结论 三苯双脒对肠道旋毛虫成虫有较强的驱杀作用,但对移行期和成囊期幼虫的杀虫作用不如阿苯达唑.三苯双脒对旋毛虫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作者:张鸿满;施维;江河;董娇;谭裕光;黄维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2003~2007年南宁市某私立幼儿园体检资料分析

    为了解南宁市私立幼儿园儿童营养健康状况,选择南宁市西乡塘区某私立幼儿园2003-2007年体检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安志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2007年梧州市从业人员肠道沙门氏菌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加强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了解梧州市区沙门氏菌菌型变迁的情况,为防止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肛拭培养法对2007年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健康带菌检查,并对分离出的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学分群、分型以及带菌与年龄、性别、季节的关系分析.结果 检测样品19 307份,检出沙门氏菌113株,检出率为0.585%,除20株菌未能定型外,其余93株菌共分为15种菌株型,其中常见菌株7种29株,本中心首次分离出的菌株8种64株.以德尔卑沙门氏菌流行为主.21-30岁年龄组带菌率高(37.17%),其次为31-40岁年龄组(28.32%),以饮食行业发生为主,好发季节以夏季为主.结论 梧州市从业人员携带的沙门氏菌菌型复杂,人群带菌率与气候、季节、行业密切相关.

    作者:黄桂珍;袁兰琼;冼桂江;李卓鹏;宋艳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贵州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野病毒基因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贵州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型特征,为麻疹消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收集的咽拭子或尿液标本接种到单层Vero/SLAM细胞,获取阳性分离物后提取其病毒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羧基(COOH)末端676个核苷酸片段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以C末端456个核苷酸片段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分析毒株间相互关系.结果 2007年贵州省共分离到11株麻疹野病毒,与Hla参考株China 9344的核苷酸差异为0.9%-1.4%,同属于Hla基因亚型.分离的麻疹野病毒包括2个亚支(即GZ07-1与GZ07-3,GZ07-6-12),分属不同的病毒传播链.GZ-06-12为相同麻疹野毒株引起的传播,GZ07-1、GZ07-3和GZ04-5是来源于一个祖先病毒的传播,为同一麻疹野毒株不同年份的传播.结论 贵州省麻疹强化免疫后流行的麻疹野病毒为Hla基因亚型,与中国的优势株保持一致,未见强化免疫前存在的Hlb基因亚型流行.存在相同麻疹野毒株引起的传播和同一麻疹野毒株不同年份的传播,需加强麻疹疫苗覆盖率和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监测.

    作者:吴升伟;朱青;徐飞;杜雯;叶绪芳;许松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国产吸附破伤风疫苗在5岁以上人群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目的 比较华兰吸附破伤风疫苗与市售破伤风疫苗在5岁以上人群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随机、研究者设盲的对照研究方法,按照2:1的比例分别给予690名5岁以上健康人(按年龄分为2组:5-17岁青少年组240名,18岁以上成人组450名)接种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吸附破伤风疫苗(简称华兰破伤风疫苗)和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吸附破伤风疫苗(简称天坛破伤风疫苗).观察接种日和接种后7天内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检测接种对象免疫前后的破伤风类毒素抗体滴度.结果 两组疫苗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相似,均未见局部和全身严重不良反应.于免疫前后分别对366人和188人采血做ELISA试验,两种破伤风类毒素抗体阳转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9.73%、100.00%和97.56%、100.00%.两疫苗组免后抗体滴度分别为2.50 IU/ml和3.75 Iu/ml(P<0.05),华兰组低于天坛组.结论 5岁以上人群对华兰吸附破伤风疫苗耐受性良好,抗体应答与市售的国产同类疫苗相似,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黄腾;李艳萍;李小华;张庶民;黄莉荣;李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广西肝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了解广西地区及肝癌高发区人群HBV及其基因型与肝癌发生及家庭集聚性现象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方法对HBV DNA进行检测,并用PCR-SSP进行HBV基因分型,对该地区的52例肝癌患者、肝癌高发区内的肝癌高发家庭成员和无癌家庭成员250人中感染的HBV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肝癌高发家庭成员和无癌家庭成员、肝癌患者HBVDNA阳性率分别38.80%(97/250)、21.20%(53/250)、96.15%(50/52),肝癌高发家庭成员和无癌家庭成员HBVDNA阳性率显著低于肝癌患者阳性率(X2=105.97,P<0.01).肝癌高发家庭成员中A型3例(3.09%)、B型39例(40.21%)、C型1例(1.03%),无癌家庭成员中A型1例(1.89%)、B型34例(64.15%),肝癌患者中A型1例(2.00%)、B型33例(66.00%)、C型3例(6.00%),3组均未发现D、E、F等基因型,各组间HBV基因型的率无差别(X2=4.89,P>0.05).结论 广西地区、广西肝癌高发区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广西肝癌的发生及家庭集聚性现象与HBV感染有关,但与HBV基因型无明显关系.

    作者:陈茂伟;吴健林;李国坚;吴继周;韦颖华;陆辉;梁任祥;韦忠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阴道毛滴虫长期培养传代的实验观察

    目的 观察阴道毛滴虫长期传代培养的适宜条件,为教学、科研提供实验虫株. 方法制备肝浸液培养基,改良培养方法,接种培养后,观察虫的密度与培养时间、培养基体积、培养温度以及灭活血清和未灭活血清对虫株发育繁殖的影响.结果 本实验成功培养传代达3年以上,前期培养1年内,虫株适应新的生长环境.后期为培养1年后,虫株培养达到稳定,优化培养条件,培养保存时间达到16天.结论 长期传代培养阴道毛滴虫,适当降低培养温度、减少培养基内虫体的密度、增加培养基体积能有效的延长体外培养时间.

    作者:刘晓泉;田春林;王卫群;廖志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不孕不育症患者解脲脲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不孕不育症患者解脲脲原体(UU)感染及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UU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地区589例不孕不育症患者进行UU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UU感染阳性率45.84%,UU对交沙霉素为敏感,为92.73%,其次为克拉霉素、强力霉素,分别为86.36%和73.64%,其余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敏感性均低于30%.结论 UU在不孕不育患者中感染率较高,药物敏感试验是临床治疗用药的重要依据.

    作者:吴晓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突发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置办法

    群体性食物中毒时有发生,具有突发的特点,往往短时间内有大量患者集中到急诊科,社会影响大,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组织协调医疗资源,及时对病人进行有序的处理,是值得关注的课题.

    作者:曹杰;李超乾;温汉春;吴韫宏;陈世德;杨宇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2003~2007年凌云县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2003-2007)中期执行的效果.方法 对2003-2007年项目执行情况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03-2007年共接诊可疑肺结核病症状者900例,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697例,其中涂阳病人279例,初治涂阳病人治愈率91.5%以上.结论 凌云县结核病控制项目取得了显著效果,获得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经验,促进了结核病控制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作者:杨秀卿;游本标;滕志忠;李天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2007年桂林市艾滋病哨点吸毒人群监测结果报告

    目的 了解桂林市吸毒人群HIV和梅毒感染情况、吸毒行为和性行为特征.方法 对市戒毒所的421名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吸毒人员以男性为主,占92.87%,青壮年居多.吸毒方式以静脉注射吸毒为主,57.18%有共针行为.HIV抗体阳性率为8.08%,梅毒阳性率为3.09%.结论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吸毒人群感染艾滋病的重要途径,而不安全的性行为加大了传播的危险性,应加大对这一高危人群的宣传和干预.

    作者:文小青;蒋基权;黄运能;张振开;周美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2003-2007年梧州市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梧州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效果,为结核病控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政策依据.方法 收集梧州市2003-2007年结核病防治工作资料,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相关指标要求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03-2007年共发现初治涂阳病人3 381例,初治涂阳病人登记率从2003年的3.7/10万上升到2007年的28.0/10万,初治涂阳病人治愈率从2004年的72.5%上升到2007年的93.3%.结论 梧州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取得预期效果,促进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作者:黄贵彪;黄欢欣;黎炽森;陈洁宁;黎启明;江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1951~2006年三江县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1951-2006年三江县麻疹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51-2006年三江县麻疹疫情资料.结果 1951-2006年发病率为0-2 646.17/10万,年平均发病率289.18/10万.发病以独峒、同乐等西部5个计免薄弱乡为主;发病高峰为上年12月和当年1-6月,3月份发病高,10月份发病少.发病以小年龄组为主,10岁以下儿童发病占73.29%.暴发病例占发病总数的79.70%;未免疫病例占57.79%,有免疫史的占20.15%,免疫史不详占22.05%.结论 疫苗的使用打破了原有的流行规律,发病率下降明显,但仍需做好麻疹高发甄别预测,切实提高麻疹2剂次接种率,从而有效控制和消除麻疹.

    作者:杨林清;吴自林;刘素珍;王忠;吴宜妹;杨玲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宽口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甜蜜素

    目的 建立宽口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甜蜜素的方法.方法 采用适当的样品处理方法,应用HP-5色谱柱检测食品中的甜蜜素.结果 样品中的甜蜜素在200g/L硫酸介质中衍生化后在10.0-60.0μ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回收率为90.0%~100%,相对标准偏差为1.50%-1.97%;方法低检出限液体样品为0.001mg/kg,固体样品为0.01mg/kg.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适用于食品中甜蜜素的检测.

    作者:覃玲;罗光毅;梁群珍;陈海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2005~2007年广西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广西流感监测网络下属的4家医院送检的咽拭子进行检测,探讨流感病毒优势株的变化,了解广西流感流行规律,为流感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广西妇幼保健院、隆安县人民医院、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和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国家级监测点,对流感样病例进行逐日统计,对符合条件的流感样病例进行采样,采用细胞培养法分离鉴定流感病毒.结果 2005-2007年广西流感监测医院的流感样病例以春、夏季高峰明显.2005~2007年4家流感监测医院的流感样病例数分别占门诊总病例数的18.01%、10.45%和10.34%.2005年分离125株流感病毒,其中B型63株(占50.40%),H3N2亚型46株,H1N1亚型16株.2006年分离191株流感病毒,其中B型78株,H3N2亚型3株,H1N1亚型110株.2007年分离134株流感病毒,其中B型58株,H3N2亚型69株,H1N1亚型7株.结论 2005-2007广西流感监测医院的流感样病例全年均有发生,以春、夏季为高发季节.2005年流行株以B型流感毒株为主,2006年流行株主要为H1N1型流感毒株,2007年主要流行株为H3N2型和B型流感毒株.

    作者:康宁;谭毅;莫兆军;闭福银;韦增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南宁市裱花蛋糕卫生学调查

    目的 了解和掌握南宁市裱花蛋糕生产经营的卫生状况,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高裱花蛋糕的卫生质量.方法 对南宁市市区的18家裱花蛋糕生产销售单位进行卫生学调查.结果 裱花蛋糕主要是微生物超标,卫生防护设施不完善、个人卫生差和操作不符合卫生规范是造成微生物污染的主要原因.结论 应加大裱花蛋糕生产经营的整治力度,切实提高裱花蛋糕的卫生质量.

    作者:谭玉媛;陈虹;唐伟容;范洁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