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0~2005年广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黄越华;陈赤;曾萼

关键词:出生缺陷, 发生率, 监测
摘要:目的 收集2000~2005年全区出生缺陷动态监测资料,为制定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以及评价其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抽样确定30所县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监测研究.结果 2000~2005年度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分别为17.46、17.98、19.26、20.20、21.57及21.86‰,呈上升趋势,农村出生缺陷儿发生率20.22‰,略高于城镇19.87‰.年龄大于35岁组产妇的缺陷儿发生率高,达30.57‰.出生缺陷前5位为:胎儿水肿综合征;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外耳其它畸形、先天性脑积水.结论 广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居全国首位.应加强落实先天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尤其要加强孕前、产前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感染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调查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的分离情况、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对医院感染81株鲍阴沟肠杆菌分布科室和感染部位分析,并用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结果 医院感染81株阴沟肠杆菌中产AmpC酶38株,产AmpC酶阳性率为46.91%;而非院内感染101株阴沟肠杆菌中产AmpC酶18株,产AmpC酶阳性率为17.82%.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在临床科室的检出主要以神经外科、心胸外科为主,而感染部位则是呼吸道和皮肤软组织两者共占90%以上.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院内感染.结论 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的分离率高,耐药率也较高,应针对它的易感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该菌引起的医院感染.

    作者:韦振空;马吉联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005年武鸣县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武鸣县小学生视力低下现状,为有效保护视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本县5 856名小学生视力体检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5 856名小学生视力不良为9.75%.女生视力不良率高于男生;县城学生视力不良率高于农村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有随着年级增加而增高的趋势.结论 我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较高,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保护措施.

    作者:梁色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广西城乡成年居民向心性肥胖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掌握广西城乡居民向心性肥胖流行特征及其发生肥胖的危险因素,为疾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各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南宁、钦州、贺州、河池市4个市和天等、巴马、靖西、忻城4个县,每个市、县再抽取2街道/乡镇、6个居委会/行政村,采取问卷调查获取18岁及以上城乡居民个人基本情况资料,并通过体检取得腰围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共调查18岁及以上城乡居民8 560人,平均腰围为73.60±9.49cm,其中男性(75.99±9.38cm)显著高于女性(71.77±9.15cm);城市居民(76.53±10.03cm)显著高于农村(70.57±7.81cm).广西居民向心性肥胖标化患病率为16.90%,其中城市(25.28%)显著高于农村(8.23%)(P<0.01);城乡男女之间患病率无显著差别;随着年龄增长向心性肥胖患病率有增长之势.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城市居民向心性肥胖的危险因素有年龄、人均年高收入、轻体力劳动因素,而农村居民危险因素为汉族、高人均年收入、高学历和轻体力劳动.结论 广西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向心性肥胖流行严重,加强健康教育,在城乡居民尤其是在高收入和轻体力劳动者中广泛开展防治肥胖症科普宣传,通过锻炼和或其他方式来增强体力活动是防治向心性肥胖的重要措施.

    作者:唐振柱;陈兴乐;韩彦彬;黄兆勇;方志峰;阮青;杨娟;张洁宏;廖敏;黄江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天等县1 569名居民贫血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广西天等县不同人群贫血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贫血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个乡(镇)6个村共1 569人,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结果 天等县居民贫血患病率为21.67%,与广西资料(15.00%)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u=7.41,P<0.01);男女性别贫血患病率分别为男19.10%、女24.08%,有显著性差异(u=2.41,P<0.05);乡村、城镇居民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9.61%、14.02%,有显著性差异(u=7.50,P<0.01).6岁以下的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女性贫血患病率较高.结论 幼儿、老年人、育龄期妇女和乡村居民贫血患病率高于其它人群,应改善膳食结构,加强健康教育,积极开展贫血防治工作,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作者:农初师;冯荣钻;梁晓;陆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以人口为基数的伤寒发热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及时了解、掌握伤寒高发区流行情况.方法 在广西河池市的金城江辖区内的金城江镇、东江镇建立以人口为基数的监测系统开展伤寒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对发热疑似病人进行病原学、血清学检测;对就诊发热病例进行登记.监测区内的各级医疗机构及大部分的个体诊所均作为监测点.以病原学为确诊依据,肥达试验作为辅助诊断依据.结果 监测区内4年的伤寒副伤寒发病数为99例,年均年龄段发病率为20.6/10万.病原学监测9 049份标本,分离出伤寒、副伤寒菌99株,其中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占70.1%,伤寒沙门氏菌仅占29.9%;伤寒副伤寒症状相似,以发热头痛为主要症状.结论 监测区内以散发病例为主要流行趋势,监测的发病率低于以往的常规疫情报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是优势菌型;肥达试验在常规监测中的诊断意义较差,确诊伤寒、副伤寒病例的肥达试验诊断符合率低.

    作者:张杰;董柏青;杨进;王鸣柳;梁贵臣;司国爱;曾竣;谭冬梅;廖和壮;梁大斌;李翠云;吴兴华;R Leon Ochiai;Jin-kyung Park;Ali Mohammad;Camilo J Acosta;J.D.Clemens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 404例单纯解脲支原体与解脲支原体合并人型支原体感染药敏试验比对分析

    目的 了解解脲支原体(UU)与解脲合并人型支原体(UU-Mh)感染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情况.方法 采用液体培养法对门诊部两年期间的患者标本做培养鉴定UU与UU-Mh并分析它们的药敏试验情况.结果 药敏检测表明UU-Mh感染与单纯UU感染的敏感性和耐药率有明显不同,差异较大的是红霉素、罗红霉素、环丙沙星、甲砜霉素、美满霉素和可乐必妥.结论 解脲合并人型支原体(UU-Mh)和单纯支原体(UU)感染时治疗首选交沙霉素.

    作者:蒋庆军;韦兴高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捕获-标记-再捕获方法在死亡人口基数估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捕获-标记-再捕获方法在死亡人口基数估计中的运用.方法 以河池市DOMI项目死因监测系统登记死者人数和医学人口普查登记的死者人数分别作为第一捕获数和第二捕获数,应用捕获-标记-再捕获方法估计河池市死亡人口基数.结果 河池市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5月1日间的5~60岁人群死亡人口基数的点估计值为759人,95%可信区间为750~768人,死因监测系统登记率在82.29%~84.26%之间.结论 运用捕获-标记-再捕获对死亡人口基数进行估计经济易行,结果较为可靠,适合在死亡登记不完善但有多个资料来源的情况下进行基数估计.

    作者:吴兴华;董柏青;杨进;黄兰森;韦士良;张杰;梁大斌;廖和壮;司国爱;周宝德;Leon Ochiai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为了探讨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降脂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运动禁忌症伴有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在饮食控制和原有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有效运动干预,运动治疗3~12个月后对血脂等进行测定,并以另30例作为对照.结果 治疗组采取干预治疗后脂代谢指标下降程度更显著(3个月后P<0.05,12个月后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以及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持续有效的运动疗法,能有效降低异常血脂,病情控制更稳定.

    作者:周爱民;黄秀菊;戴霞;范海萍;罗艳霞;戴碧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反应与血清学观察

    目的 观察国产A+C脑膜炎多糖疫苗(A+C疫苗)的接种反应和免疫原性.方法 以A+C疫苗为观察苗、伤寒Vi多糖疫苗(Vi疫苗)为对照苗,采样用整群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确定观察人群和对照人群.在已接种的两组人群中,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接种反应观察对象,并进行连续3天随访以观察接种反应.采集部分A+C疫苗接种对象免前、免后血标本,检测血清抗体IgG4倍增长情况.结果 共随访接种反应观察对象1 239人,其中接种流脑A+C疫苗的771人、接种伤寒Vi疫苗的468人.A+C疫苗接种后第1天局部反应发生率为15.06%,第2天的为0.13%,第3天的为0;接种后第1天全身反应的发生率为1.16%,第2天为0.39%和第3天为0.13%.除接种后第1天A+C疫苗的局部反应发生率要明显高于Vi疫苗的外,接种后2天、3天的局部反应和第1、2、3天全身反应的发生率,A+C疫苗和Vi疫苗无显著性差异.共采集A+C疫苗接种对象免前、免后血标本各100份,抗C群脑膜炎球菌抗体4倍增长率达到94%,抗A群脑膜炎球菌抗体仅达到62%.结论 A+C疫苗和伤寒Vi多糖疫苗一样,接种反应轻微,安全性好;抗C群脑膜炎球菌抗体免疫应答良好.接种前人群血清抗A群脑膜炎球菌抗体平均浓度比抗C群的高2.6倍,抗A群脑膜炎球菌抗体4倍增长率低可能与本底抗A群脑膜炎球菌抗体水平高有关.

    作者:杨进;龚健;廖和壮;权怡;韦士良;司国爱;张杰;吴兴华;李翠云;方锦嵩;董柏青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广西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中期评估结果分析

    目的 对<广西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实施及中期目标的达标情况进行评估分析,为修改<规划>工作计划、确保<规划>终目标的如期实现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卫生部结核病防治规划中期评估的统一要求,对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分析.结果 各地方政府不断加强结核病控制工作,DOST覆盖率达100%,2001~2005年共发现传染性肺结核病人50 550例,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的治愈率从2001年的44%上升到2005年的86%,均达到中期指标要求.但转诊率仍较低.结论 广西实施<规划>5年来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予以重视.

    作者:徐广保;刘飞鹰;董柏青;周昌明;黄敏莹;李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南宁市某化工企业结膜病患病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职业危害与结膜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南宁市某化工企业职业性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接尘毒组结膜疾病患病率30.07%,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接尘毒工龄越长,患病率越高,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结论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结膜疾病密切相关,应改善作业环境,减少职业危害.

    作者:艾维莉;林新勤;于建军;徐伟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广西城乡部分中小学寄宿学校饮用水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掌握广西城乡中小学寄宿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状况,探讨学校内水型传播肠道传染病疫情暴发频繁的环境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南宁、柳州、桂林3个地级市,按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9县1市,统一收集、分析其所属范围内寄宿中小学校饮用水水源类型、供水方式以及饮用人口数等基本情况;随机抽取100所学校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学调查和以水型传播的肠道传染病疫情流行特征分析,采集饮用水水样进行细菌学指标以及氨氮、亚硝酸盐指标检验和评价.结果 9县1市有寄宿学校321所,师生人数349 730人,饮用地下水源为主(占65.73%);市政供水占26.79%,自备水源占55.76%,乡镇供水占17.45%,后两者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100所学校近6年来共发生肠道传染病疫情29起,其中24起为水型传播.本次调查水质抽检总合格率为27.00%,其中市政供水为100.00%,有简易消毒设施的自备水为47.37%,无消毒设施的自备水和乡镇供水分别为16.95%和17.65%;不合格指标为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细菌总数,超标率依次为65.00%、58.00%、28.00%.结论 广西以自备水源、乡镇供水为主的农村寄宿学校,周边环境卫生条件恶劣,对水源防护、饮水消毒等基础卫生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导致水源遭受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是多年来广西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疫情在学校频繁发生的环境危险因素,需加大对农村寄宿学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饮水卫生监测力度.

    作者:杨虹;钟格梅;唐振柱;陈莉;李裕利;李裕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广西汪甸地区按蚊种群组成及活动规律观察

    目的 了解汪甸地区按蚊种群组成及其疟疾媒介的活动规律,为疟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人工小时法、半通宵观察、室外人诱和帐内全捕法捕蚊.结果 捕获按蚊9种.人房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捕获的蚊数占人房内捕获按蚊总数分别为28.95%和12.73%.平均叮人率,中华按蚊为1.27只,微小按蚊为0.37只.7月为中华按蚊密度高峰,微小按蚊7月出现一个小高峰,9月再出现较大的密度高峰.结论 中华按蚊为当地按蚊的优势蚊种.

    作者:李锦辉;覃业新;杜进发;林永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人芽囊原虫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了解广西人芽囊原虫感染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 收集门诊患者的新鲜大便,用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人芽囊原虫和其他寄生虫,对疑似阳性的标本再用碘液染色法镜检鉴别并计数;询问感染者的病史、生活环境等.结果 检查就诊者粪便标本1 041份,人芽囊原虫感染率为9.89%,年龄分布在13~84岁,男、女感染率分别为10.1%和9.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01);农村与城镇居民感染率分别为10.8%和9.0%,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314).103例阳性病例中轻症者占78.64%,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腹泻;重症者占21.36%,出现经常性的腹泻、腹痛、厌食、粘液大便等症状,病程较长.结论 人芽囊原虫是广西地区人群重要的消化道寄生虫,可引发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作者:田春林;何登贤;万孝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一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2006年4月17日,我区发生一起暴发性食物中毒,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与体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本次食物中毒是误食被亚硝酸盐污染的食盐引起的.

    作者:崔光辉;刘光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006年龙滩水电站广西库区灭鼠情况调查

    目的 为了龙滩水电站下闸前降低库区的鼠密度,防止鼠传疾病的发生,确保库区及周边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于2006年8月对龙滩水电站广西淹没区进行了一次大面积的库区灭鼠工作.方法 整个广西库区统一使用安全高效的抗凝血灭鼠剂--0.0375%杀鼠醚小麦毒饵,采用一次性饱和投药法,每堆毒饵投放量为10~20g.结果 通过采用有效的灭鼠组织措施和正确的灭鼠技术措施,使龙滩水电站广西库区的鼠密度由原来的4%~10.3%下降到0%~2%,投放毒饵的饱和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其灭效率达到85%.结论 本次大面积库区灭鼠效果完全达到了控制鼠密度3%以下的灭鼠指标.

    作者:陈达宗;李惠扬;梁江明;曾竣;韦锦平;李寿生;周树武;廖驰真;邓秋云;傅剑羽;李敬芳;李祥呈;田兴寿;陆海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流行态势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流行程度和水系流域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并进行虫卵计数;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资料,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全区调查9个县(市)27个点共13 990人.华支睾吸虫平均感染率为9.76%,平均EPG为1 083.男性平均感染率为女性的2.22倍(13.09%/5.89%),前者平均EPG为后者的2.01倍(1 320/658).各年龄组均有感染,以成人感染为重.汉族感染率为11.56%,居首位,高于壮族(8.17%),但壮族平均EPG为1 470,高于汉族(902).职业分布以医师、教师,农民和行政干部感染为主.结论 广西华支睾吸虫病地区分布差异大,局部地区流行严重;青壮年是主要危害群体;吃生鱼及用新鲜粪便喂鱼是重要的危险因子.

    作者:黎学铭;谭裕光;张鸿满;欧阳颐;阮廷清;许洪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奶粉中己烯雌酚

    目的 建立测定奶粉中己烯雌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样品经甲醇超声萃取、离心,提取液浓缩后经0.45μm滤膜过滤进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 测定己烯雌酚的线性范围0.5~20μg/ml,相关系数r≥0.9995,平均回收率92.2%,检出限为0.06μg.结论 建立的方法可准确、快速的测定奶粉中的己烯雌酚.

    作者:刘虹;谢承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本医院不动杆菌属细菌医院感染流行现状.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4年6月至12月发生医院感染的7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率为0.35%(71/20 193),例次感染率为0.37%(75/20 193);感染病例平均年龄为51.42岁,平均住院天数为54.35天;所调查的71例患者大多有严重的原发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感染、大面积烧伤等.2.感染科室分布以ICU和烧伤病房常见,分别占感染病例数的29.58%(21/71)和11.27%(8/71);感染涉及10个部位,其中下呼吸道占的比重大,达73.33%(55/75),其次是烧伤创面和上呼吸道,与之相对应,分离的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3.共有18例为混合感染,其中17例合并有两种病原菌,1例有3种菌混合感染;71例感染病例,好转35例,痊愈17例,未愈5例,死亡14例,病死率为19.72%(14/71).结论 医院获得性不动杆菌属感染大多发生在住院时间长、有严重的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以ICU和烧伤科较为突出;呼吸道和烧伤部位为主要的感染部位,混合感染比较常见;患者病死率较高.

    作者:黄娟;谢志春;覃金爱;张云;韦志福;黄小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铁强化酱油改善少年儿童缺铁性贫血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铁强化酱油对降低少年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的效果.方法 选择柳州市6000名幼儿园、小学及少数民族县中学少年儿童,用双盲对照法,进行6个月的铁强化酱油干预试验.观察指标主要是血红蛋白和膳食.干预组为在幼儿园、学校食堂就餐的少年儿童,每天食用乙二胺四乙酸铁钠酱油烹饪的饭菜.对照组则食用无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普通酱油.结果 通过为期6个月用铁强化酱油对贫血高危人群少年儿童进行干预,干预组的少年儿童各年龄、性别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人群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平均下降68.75%;对照组血红蛋白值干预前后基本无明显差异.同时,两组食物消费与干预前无明显差别.结论 铁强化酱油对少年儿童缺铁性贫血具有明显干预效果.

    作者:黄运坤;黎明强;秦景新;周磊;王萍;张海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