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998年黑河市法定传染病疫情特点

李宏光;赵向阳;屈树显

关键词:黑河市, 法定传染病, 报告发病率, 死亡率, 疫情报告, 病死率, 统计
摘要:据疫情报告统计,1998年我市共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10种,计3982例,死亡22例,报告发病率241.63/10万,报告死亡率1.33/10万,病亡率0.55%.与1997年相比,发病率上升14.52%,死亡率下降12.00%,病死率下降23.61%.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献血人群与正常人群的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

    笔者自1997年1月~1998年9月对献血人群与正常人群进行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文继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恒河猴痢疾的诊断及治疗体会

    1996年2月我科饲养的用于甲型肝炎疫苗猴体试验的20只恒河猴,突然出现食少、毛失光泽而蓬松,嗜睡少活动、稀便等情况,初步考虑为单纯性消化不良.即由粗食(大米、玉米粉、麦粉按比例混合而成)改为喂香蕉.次日仍为稀便,第3日后病情加重,稀便转为粘液脓血便,此时,怀疑为急性痢疾,便采粪样至我站细菌科做细菌培养,同时每天每只猴给以肌注庆大霉素1支2ml(8万单位)早晚两次,未见效,并且有2只猴病重死亡.

    作者:潘海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1990~1998年桂林市区伤寒流行特点分析

    90年代以来,尤其是1993~1994年,我市伤寒发病率陡然上升,流行面广泛而分散,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影响.本文就1990~1998年桂林市区伤寒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

    作者:麦浩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一起农药污染粮食的调查报告

    1991年5月6日南宁市粮油购销储运公司派员到我所报告:该公司近调进一批原粮杂优稻谷,堆放在沙井粮库,保管人员发现有明显异臭,要求我所进行调查处理.接到报告后,我们即前往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蓝善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广西非丝虫病流行区IFAT监测结果

    国内尚未见到非丝虫病流行区 IFAT监测的报道,而广西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流行区人群已连续10年血检监测未发现微丝蚴阳性,人群抗体水平也已明显降低,但是否已降到非流行区水平,不甚清楚.为此,我们于1992年选择了广西非丝虫病流行区的人群进行血清抗体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小春;麦富贤;潘士贤;吕先纲;谢祖英;廖宁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圣母乳宝口服液对大鼠长期毒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圣素养乳宝口服液对大鼠的长期毒性.方法取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均分为3组,高剂量组给药200ml/Kg/d,低剂量组给药20ml/Kg/d和空白组给水20ml/Kg/d,均连续给药21天.作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检查,主要脏器作用肉眼及组织学检查.将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作统计学处理.结果高剂量组引起大鼠的血清TP,CLU降低,未见引起其它明显毒性反应,停药两周后TP,CLU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本品按临床拟用剂量,途径,疗程应用是安全的.

    作者:梁东红;王惠明;许振朝;胡伟;陈汉宏;卓春长;蓝鸣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1998年黑河市法定传染病疫情特点

    据疫情报告统计,1998年我市共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10种,计3982例,死亡22例,报告发病率241.63/10万,报告死亡率1.33/10万,病亡率0.55%.与1997年相比,发病率上升14.52%,死亡率下降12.00%,病死率下降23.61%.

    作者:李宏光;赵向阳;屈树显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世界银行贷款卫生VII项目实施中期免疫接种率调查报告

    目的了解我区世界银行贷款卫生组织VII项目计划免疫子项目实施中期免疫接种率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每层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组群抽样方法,抽取城市和高,中,低收入农村199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842名;调查抽取儿童在12月龄内完成BCG,OPV,DPT,MV和已肝疫苗的接种情况.结果儿童四苗全程接种率为92.6%.BCG,已肝疫苗接种率为79.5%,卡疤率为92.5%.BCG,OPV,DPT,MV的及时接种率分别为44.9%,53.9%,62.2%,60.8%;OPV2,OPV3,DPT2,DPT3,HBV2,HBV3的及时接种率分别为62.1%,59.7%,59.4%,57.1%,66.2%,57.6%.城市和高,中,低收入农村4个层次的儿童的各项调查指标均逐层降低.同时,调查儿童中男孩的免疫接种率均比女孩的高.结论今后工作重点仍放在经济落后地区,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专业售货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整个人群的免疫覆盖率和及时接种率,并消除免疫服务中的性别歧视.

    作者:孟军;杨进业;卓家同;钟革;黄春光;钟璇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应用单克隆抗体快速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是引起性病的病原体之一,为了解我市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我们采用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盒快速对667例患者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黄芪抗应激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黄芪对抗应激能力的影响.方法给小鼠灌服黄芪提取液,剂量分为2.5,7.5,15.0g/kg/d,连续30天,然后分别对小鼠进行游泳试验,耐缺氧试验,耐低温和耐高温试验.结果服用黄芪的小鼠在上述试验条件下的生存时间均比对照组延长.结论黄芪具有提高小鼠的抗应激能力的作用.

    作者:黄超培;赵鹏;杨俊峰;梁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46例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作为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1].目前,从临床分离到的非发酵致病菌中,铜绿假单胞菌约占70%左右[2].因而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的调查及研究就显得日益重要.现将46例来源于痰中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黄忠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江苏省2614名莱姆病高危人群血清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检测健康人群血清莱姆病抗体水平.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法).结果共检测2614人,阳性192人,感染率7.49%.男性感染率7.20%,女性感染率7.49%,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年组26-35岁(10.45%),36-45岁(12.94%)与56岁以上(2.18%)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8.81 P<0.01).154例莱姆病血清阳性者是,蜱叮咬率为43.50%,未发现有慢性游走性红斑(ECM)皮疹患者,肌痛占33.76%,关节炎占61.03%,心功能异常50.00%,神经精神症状旧57.79%.结论莱姆病是危害江苏林区人群健康的疾病之一.

    作者:严旭玲;史如斌;盛绍鼎;丁秀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黄山市放射防护的监督管理

    我市放射防护的监督管理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共同配合下,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已逐步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监督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程俊良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分析

    手术切口感染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医院感染病例的25%.为分析我院内感染之原因,我们从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进行了术后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现分析如下.

    作者:徐镛男;陆林;沈美华;文呜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一起呋喃丹农药急性中毒事故调查分析

    1995年6月6日,桂林北站货场内发生一起呋喃丹农药急性中毒事故,现将当时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李记忠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1998年广西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为进一步抓好血防监测工作,巩固已取得的血防成果,兹将1998年监测工作报告如下.

    作者:伍乃飞;谭裕光;陈钦艳;刘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锅炉烟尘测试中的质量控制

    锅炉烟尘测试是一项技术要求高,环节多的复杂工作.为使测试结果具有可比性、准确性,必须在每一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本文就等速动压平衡法测试烟尘的各环节,探讨保证测试质量的方法.

    作者:蒙成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霍乱的免疫预防

    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危害严重,传播迅速.自1961年以来发生的第7次世界大流行,波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2年10月,在印度南部的马市发生O139霍乱流行,几周之内传播到印度其他地区.同年12月,孟加拉国出现相同霍乱的流行,随后传入其他国家,被认为可能是霍乱第8次世界大流行的开始,其特异性预防一直是人们探索的课题.

    作者:陈发钦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1981~1998年武宣县食物中毒分析

    为掌握全县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和流行病学特征,现将1981~1998年武宣县食物中毒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钟柳青;罗立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胃液PH值、蛋白质含量与胃疾病严惩程度之间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胃液PH值,蛋白质含量与胃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方法分别用试纸法和考马斯亮G-250法测定22例正常对照组,18例胃癌,3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3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8例萎缩性胃炎,18例肠上皮化生患者胃液PH值和蛋白质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胃癌组的胃液PH值,蛋白质含量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PH均值(P<0.05),而蛋白质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在慢性浅性胃炎虽,活动性组的胃液PH值和蛋白质含量均值均显著高于非活动组(P<0.05).结论胃液PH值,蛋白质含量与胃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通过测量胃液PH值和蛋白质含量,有利于诊断和治疗.

    作者:赵世元;黄华艺;农勤高;黄惠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

应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