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肺结核患者痰中结核分歧杆菌检验的临床价值

李培松

关键词:肺结核, 结核分歧杆菌, 检验,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萋-尼氏法抗酸菌染色法、分歧杆菌快速液体培养法、荧光定量PCR法在肺结核患者痰中结核分歧杆菌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时间节点2016年12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246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和均等的原则将其分成三组,每组各82例;其中82例为A组,予以萋-尼氏法抗酸均染色法检验、82例为B组,予以分歧杆菌快速液体培养法检验、82例为C组,予以荧光定量PCR法检验,并选择本院收治的246例非结核病患者作为参照;根据三组检查结果经对比,比较三组各自的优越性.结果:结核组中的染色法阳性数占比30.08% 、培养法阳性数占比为41.06% 、PCR法阳性数占比为65.85%;三组检出率对比,染色法<30.08%<培养法41.06%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米非司酮是一种不含激素、不含孕激素的甾体类药物.可与糖皮质激素和孕酮受体结合产生对抗氧化的功效,具有一支雌激素依赖型组织增生的作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孕体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在妊娠的不同时期均有引产的效应,是目前终止妊娠的主要药物但在对其不断的研究深入,米非司酮已被广泛应用于子宫内膜移位、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中.

    作者:李红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药药学服务的特点 、存在问题与对策

    药学服务是实现改善和提高人类生命质量的理想目标.药学服务目的是促进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也逐渐进入临床药学人员的视线,但在中药学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我国应该掌握中药药学服务的特点,分析当前中药临床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对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作者:姚志蓝;彭有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频治疗仪辅助乳果糖治疗脑梗死后继发便秘的近期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目的:研究和分析中频治疗仪辅助乳果糖治疗脑梗死后继发便秘的复发率和近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被确诊为脑梗死后继发便秘疾病的4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给对照组患者施行口服乳果糖的治疗手段,观察组患者在这一基础上施行中频治疗仪的治疗手段.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排泄积分、发作时间、复发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排泄积分为(2.04±0.78),明显低于对照组(1.13±0.35),两者之间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35.0%),两者之间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起效时间为(2.45±1.47),显著低于对照组(1.16±0.79),两者之间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治疗仪辅助乳果糖治疗能够使脑梗死后继发便秘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得以提升,使患者排泄积分得以降低,降低起效间隔和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运用和推广.

    作者:赵秉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研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某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2016年12月20日-2017年12月01日),通过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分别进行依达拉奉、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情况、NIHSS评分、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显效例数有32例、血细胞比容为(38.55±2.54)% 、纤维蛋白原为(2.01±0.88)g/L、NIHSS评分为(8.88±2.01)分、ADL评分为(75.41±10.54)分,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佳,可推广.

    作者:辛袁;崔洪源;石刚;邓苏芳;张世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采取单磷酸阿糖腺苷与更昔洛韦联合治疗获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于我院接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的10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62例接受单磷酸阿糖腺苷与更昔洛韦联合治疗的治疗组和42例的接受静滴更昔洛韦治疗的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退热、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消失、咽峡炎消退、ALT恢复正常以及淋巴结缩小所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参照组为76.09%,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采取单磷酸阿糖腺苷与更昔洛韦治疗联合治疗的方案,临床症状恢复快,病程缩短明显,获取的临床疗效更佳.

    作者:覃艺;邓燕艺;陈虹伊;马晓红;甘宁;李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某血站首次献血者未能再次献血一年调查数据分析

    目的:分析某献血站首次献血者未能再次献血结果,指导血站的管理.方法:2017年1月~12月,血站共采集初次献血者血液17972例,重复采血对象5016例,固定献血者7983例.2016年则为15306例、9936例、5942例.回顾性分析.结果:2017年再次献血、复献血率占比低于2016年,2017年固定献血率高于2016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7年较2016年的重复采血数量明显下降.

    作者:梁颖;李晓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试验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措施,给予试验组患者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更高,数据对比P<0.05.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更低,数据对比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较好,并且药物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章成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月~2016年月进行治疗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本次研究的对象,100例患儿按照入院号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了常规治疗,对照患儿使用持续蓝光进行治疗治疗,观察组患儿使用间隙蓝光照射治疗,在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儿治疗疗效、总胆红素水平以及直接胆红素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水平以及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比较显著,可以改善患儿的症状,临床值得应用.

    作者:王霞;戎书敏;李蕾;李文霞;王少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麻醉的临床效果和佳搭配剂量.方法: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患者主要服用丙泊酚联合每千克0.5微克芬太尼;B组的患者主要服用丙泊酚联合每千克1微克芬太尼;C组患者服用丙泊酚联合每千克1.5微克芬太尼;D组的患者单纯服用丙泊酚来进行麻醉.结果:各组手术患者的SBP、HR和SpO2和手术之前相比出现了一定的下降,但是下降的数据并不多,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意识消失、恢复和定向力恢复的时间上,A组和D组没有明显差异,B组和C组的时间要比D组低,在患者手术之后的宫缩痛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A组的宫缩痛发生概率要明显低于D组.结论:丙泊酚在静脉注射的过程中联合适当剂量的芬太尼是一种比较值得推荐使用的安全并且有效的门诊无痛人工流产麻醉方式.

    作者:周建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腹腔镜在治疗肠粘连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肠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1例.结果:17例成功利用腹腔镜完成肠粘连松解术,2例改为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肠粘连松解术,2例中转开腹.9例应用腹腔镜患者手术时间65-206min,平均123min,住院时间5-8d,平均7.1d.随访1-24个月(平均8个月),均无肠梗阻症状复发.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安全可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骞;肖体现;吴锋;郑建丰;向可;孙伟;何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复方甘草酸苷在皮肤性疾病方面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复方甘草酸苷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过敏甚至调节免疫的作用.该药物对于治疗顽固性皮肤性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对疾病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近几年来,复方甘草酸苷在皮肤性疾病中的应用范围比较广,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但治愈率高,同时患者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比较低.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皮肤性疾病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为皮肤病性疾病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唐万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观察在2016年~2017年期间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骨科患者200例,将所有患者通过自由分组的方式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每组患者100例,实验组患者通过微创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治疗方法,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换药的次数、伤口愈合的时间以及异物留存等方面的数据结果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0%,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8.0%,组间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来说,可以通过微创技术进行治疗,相对于常规治疗方法来说,微创技术治疗效果显著,并且患者的恢复时间快,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王二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关节置换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有助于患者病情快速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崇.

    作者:丁永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探讨新型溶血素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溶血素也叫细胞溶素,是细菌分泌后能够溶解细胞的一种毒素,当前溶血素的概念逐年扩宽,包括任意一种可以促进红细胞溶解,同时还能使血红蛋白释放出来的物质.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新型溶血素以及传统溶血素的不同价值,现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在下文进行详细报道.

    作者:肖雪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无创正压通气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早期肾损害的疗效.方法:把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早期肾损害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其中呼吸暂停的低通气指标是AHI大于或等于5,将全部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和ESS评分以及睡眠呼吸参数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和ESS评分以及睡眠呼吸参数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5),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早期肾损害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中应用ABC管理法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析ABC分类管理方法在手术室医疗设备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从2015年3月对我院手术室设备施行ABC分类管理方法,主要对手术室设备进行分类管理,比较实施ABC分类管理方法前后的设备维修费用、发生故障次数、设备完好状况、设备意外事故,以及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通过分析ABC分类管理方法实施前后的设备管理状况可知,发生设备故障次数显著降低,且故障发生次数由实施ABC分类管理方法前的121次,降低到41次;设备维护费用由36773元降低至23210元,设备完好率则由87.22% 提高至98.33%;实施ABC管理方法前后均未发生设备意外事件.且A组病患的护理文书合格率和基础护理合格率显著高于B组,而院内感染率显著低于B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管理方法可以显著有效降低手术室发生设备故障的次数、设备维修费用,以及提高设备完好率和手术室护理质量.所以,可以讲ABC分类管理方法继续运用于手术室设备管理中.

    作者:商百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维生素B1足三里注射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痛腹胀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对胸腰椎骨折后腹痛腹胀的病患进行维生素B1足三里注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78例胸腰椎骨折后腹痛腹胀的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39例为接受每日腹部按摩治疗的对照组,余下39例为在腹部按摩的基础上接受足三里维生素B1注射的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病患的腹痛腹胀、排便困难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患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37/39),和对照组的82.05%(32/39)相比显著较高,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病患的平均治愈时间为(3.31±1.07)d,和对照组(4.25±1.22)d相比显著较低,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胸腰椎骨折后腹痛腹胀的病患应用维生素B1足三里注射治疗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治愈时间短,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胰腺癌中医辨证论治现状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的恶性癌肿瘤.我国2015胰腺癌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第9 位和第6 位[1 ]. 胰腺癌难于早期诊断 ,所以手术切除率不高 ,对放、化疗均不敏感 ,靶向治疗不确切 ,故西医治疗疗效欠佳.中医治疗虽亦难度高 ,但中医药治疗胰腺癌对于延长生存期、缓解症状、改善生存质量仍有一定效果. 目前胰腺癌中医辨证分型尚未统一 ,各医家有其治疗经验 ,因此有必要对其辨证论治进行总结.

    作者:李阔;陈方姗;李静;徐山凌;黄进;敖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两种根管治疗法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两种根管治疗法在隐裂性牙髓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科接诊的隐裂性牙髓炎病患60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之分成两组:A组和B组各30例.A组实行一次性根管治疗,B甲组实行分次型根管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比B组的80.0% 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一次性根管疗法对隐裂性牙髓炎病患进行施治,可有效减轻其疼痛感,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杨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MRI对乙肝肝硬化相关小肝癌老年患者增强效应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MRI对乙肝肝硬化相关小肝癌老年患者增强效应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相关小肝癌老年患者55例(80个病灶),对其实施CT与MRI检查.评价MRI与CT对病灶动脉期强化的方式、病灶动脉期与延迟期的等级评分、病灶的诊断准确率.结果:MRI与CT在病灶动脉期均匀强化、非均匀强化、弱强化、边缘强化方式对比中无明显差异(P>0.05).MRI对本组病灶动脉期与延迟期的等级评分均高于CT(P<0.05).MRI对本组患者病灶诊断的准确率为95.00%,高于CT的81.25%(P<0.05).结论:MRI应用于乙肝肝硬化相关小肝癌老年患者中效果确切,特别是增强效应进一步保证了诊疗质量.

    作者:廉耿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