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与分子学研究

高蕾;李猛;张新如;王娟;赵晓宁

关键词:肺炎, 影像学, 分子学
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与分子学情况.方法:从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肺炎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胸片表现肺叶、肺段实变42例,其中肺叶实变29例,124例患者为局灶性病变.患者C T表现局灶性病变患者124例,患者病变平均直径为3.45厘米,74例患者为右侧,50例患者为左侧.患者轮廓光整为52例,轮廓呈波浪状或锯齿状为61例,呈勾回状为11例.68例患者为类球形病变,41例患者为形态不规则病变,15例患者为类椭圆形病变.58例患者边界清楚,66例患者边界模糊.阶段性病变患者42例,肺叶实变29例,肺段实变13例,23例患者肺叶、肺段体积缩小.结论:通过影像学检查能够清晰反映出患者的病变情况,通过观察CT图像,能够很好的宽敞炎性病变内部低密度区情况,并对病变周围进行分析,通过CT结合胸片综合分析能够清晰的掌握患者的患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措施.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脊椎侧弯矫形术的麻醉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脊椎侧弯矫形术的麻醉疗效.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的100例脊椎侧弯矫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麻醉方法,观察组则对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进行应用,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满意程度进行记录以及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样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脊椎侧弯矫形术的效果十分显著,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疗效,还能够加强患者的满意程度,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我们可以对这一方法进行广泛的应用.

    作者:姜伯彬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肺肾两虚型缓解期COPD研究进展

    目的:综述近7年中医药在治疗肺肾两虚型缓解期COPD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近7年文献对中医药在治疗肺肾两虚型缓解期COPD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肺肾两虚型是COPD中的常见证型.临证时根据其主要病机调补肺、肾,应用补肺益肾法治疗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疗效较好.结论:中医药在肺肾两虚型缓解期COPD诊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作者:孙义田;张丽;尹玉松;赵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赖氨匹林治疗急诊小儿高热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在小儿急诊高热中采取赖氨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在我院急诊科近期(2016年01月-2017年12月时期)收治以小儿高热为诊断的患儿134例,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每组各67例,采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用药为对照组,采用赖氨匹林静脉滴注用药为实验组.将两组患儿用药后不同时间段体温水平及不良反应对照.结果:实验组用药后不同时间段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0%,对照组为5.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诊小儿高热患儿,采取赖氨匹林治疗,可迅速有效退热,不良反应低,效果理想.

    作者:李保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2015年11月-2017年5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常规治疗和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对比其两组治疗效果和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8.00%,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效果显著,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指标,值得研究.

    作者:杨伶俐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腰椎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缓解其疼痛的影响

    目的:研究腰椎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缓解其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对象,为所有患者进行腰椎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腰痛、腿痛及麻刺感和JO A评分进行对比,并且分析患者的治疗优良率.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患者治疗之前的腰痛评分为(1.27±0.80)分,腿痛及麻刺感评分为(1.41±0.73)分,在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腰痛评分为(2.17±0.61)分,腿痛及麻刺感评分为(2.39±0.50)分,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治疗之前的JOA评分为(16.25±5.72)分,在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JOA评分为(23.89±3.98)分,数据变化显著(P<0.05).患者治疗之后,通过MACneb标准对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进行评定,其中治疗优异患者有30例,治疗优异率为(60%),治疗良好患者有18例,治疗良好率为(36%),治疗可以患者有1例,治疗效果较差的患者有1例,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6%.结论:腰椎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付柏林;李海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浅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中医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中医护理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编号法纳入实验组与常规组(n=35).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象改善情况及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数值比较无显著区别,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数值均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值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整体护理满意率为97.14%,常规组整体护理满意率为80%,组间数值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期间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度,护理干预价值较高.

    作者:刘云;曾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他汀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其应对措施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其应对措施.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并且服用他汀类药物来进行治疗的患者425例进行研究,发现有88例患者因为服用他汀类药物而产生了不良反应.通过对这8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88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发生及其存留的时间、用药的情况、患者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结果:在性别年龄分布上,年龄段越大的分组,服用他汀类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比例越高,另外在同一个年龄段分组中,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在发生及其存留的时间上,88例不良现象产生的患者中,有80例患者是服用他汀类药物三个月内就产生不良现象的,其占比为90.91%,有患者一服用该药物就产生了不良反应,也有患者在十一个月之后才产生不良反应;在用药的情况,所有患者的用药剂量均正常,另外单一使用他汀类药物所产生不良现象的例数为30例(占比为34.09%),低于联合使用其他药物所产生不良现象的例数为58例(占比为65.91%);在具体表现上,主要表现在肌肉系统、皮肤附件、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其他方面,占比高的为肌肉系统,低的为皮肤附件.结论:对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来进行治疗时,较为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较为复杂,既包括用药本身,也包括患者年纪、年龄等外在因素,所以在对患者用药时需要加强相关意识,尽可能的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孟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将160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治疗1个月后,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对比;随访半年,观察复发率,分析其异同.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访半年,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时,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采用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能有效防止疾病复发,在临床中可考虑借鉴使用.

    作者:薛素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乳腺疾病冰冻切片病理诊断200例临床分析及报告

    目的:探究冰冻切片在乳腺疾病中的作用及准确率.方法:调取2018年4月~5月我科室诊治的200例乳腺疾病患者资料,分别对其进行冰冻切片诊断与石蜡切片诊断,观察、对比2种检验方式的检验结果 ,并具体记录详细情况.结果:200例乳腺冰冻切片检验结果与石蜡切片相比较,乳腺冰冻切片检验结果与石蜡切片检验结果相近,其中完全符合192例(93.90%),基本符合12例(6.10%);另有4例,包含乳腺冰冻切片误诊2例,无法确诊2例.结论:冰冻切片不仅检验速度较快,诊断准确率也较高,且对继续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因此,可以大力实践与推广.

    作者:毛永芸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全程无缝隙护理在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手术(T V T-O手术)的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60例尿失禁患者,采取的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措施.结果:60例患者均无出血,感染,排异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12各月,均无尿失禁和吊带排异现象,手术成功率100%.结论:T V T-O手术是治疗女性尿失禁的适宜方法,有效的护理干预(术前心理护理,泌尿系统和阴道的准,术后护理及自主排尿的观察,盆底肌功能锻炼,健康指导等)是TVT-O手术成功的有力保障.

    作者:王彦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社区高血压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给予试验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压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促使其血压控制效果的提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王迪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疗效

    目的:浅析萎缩性阴道炎采用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9月-2018年3月前来我院救治的52例萎缩性阴道炎患者,利用双模拟法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使用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甲硝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0.37%;治疗后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治疗萎缩性阴道炎使用雌激素联合甲硝唑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增加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促进子宫内膜厚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不同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与乳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与乳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乳腺癌患者不同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术后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和正常乳腺样型乳腺癌术后的预后情况有所差异,其中Luminal-A型、Lu-minal-B型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的发生率小,3年生存率较高,预后较好,HER-2过表达型和正常乳腺样型患者术后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的发生率更高,3年生存率较低,预后较差,不同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乳腺癌术后预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与乳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密切,其中Luminal-A型、Luminal-B型较好,HER-2过表达型和正常乳腺样型较差.

    作者:刘艳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剖宫产术后镇痛泵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镇痛泵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取2017/1-2018/1我院收治的200例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在术后使用镇痛泵镇痛,并在回到病房之后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术后使用镇痛泵镇痛,在回到病房之后接受综合优质护理.对照两组的术后疼痛程度、镇静评分、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镇静满意例数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剖宫产术后镇痛泵应用,并对患者实施综合优质护理能够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起到良好的镇静效果,与此同时,还可以保证临床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疤痕子宫二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母婴结局分析

    目的:对疤痕子宫二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母婴结局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07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二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84例产妇,其中42例非疤痕子宫产妇是对照组,42例疤痕子宫产妇为研究组,比对两组产妇在出血量、产程、产后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产后并发症等.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产妇的平均出血量分别是(122.58±14.92)ml、(120.95±15.02)ml,平均产程分别是(9.93±1.46)小时、(9.53±1.51)小时,产后住院平均时间分别是(8.46±1.57)天、(8.21±1.48)天,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是4.76%(2例)、2.38%(1例),产后并发症率分别是14.29%(6例)、11.90%(5例).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产妇的体征进行较为严格的监测下,疤痕子宫二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作者:许爱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血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 ,做好相关记录和总结,进行血培养采血前,需应用75.0% 的异丙醇酒精消毒干燥血培养瓶的橡皮塞,做好患者洗手或消毒工作,严格遵守相关的无菌操作制度.结果:分离病原菌10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为73株,所占比例为73.00%,革兰阴性菌为24株,所占比例为24.00%,3株为真菌,所占比例为3.00%.排列前三的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耐药率为63.00%,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100.00%,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未发现耐药,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普遍耐药,耐药率为100.00%,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结论:在临床治疗中,需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及血培养结果,分析患者病情后给予相应的抗菌药物治疗,保证临床疗效.

    作者:许华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探讨剖腹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

    目的:对剖腹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51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探究实验分析,根据51患者的伤口渗出液的渗出情况将患者分为A组(渗出液少)、B组(渗出液多)两组.A、B两组都采用清除坏死组织、拆开部分切口缝线引流、局部挤压脂肪液等治疗,进行局部的处理措施后在局部覆盖大片的苯扎氯铵贴等措施,待其切口局部干燥并且没有渗出液的出现.结果:剖宫腹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为0.978%(51/5214),主要是由于糖尿病、合并肥胖、术后咳嗽、产程延长等引起;A组患者在进行剖宫产手术后(5.6±0.9)d出院,切口愈合的时间为(11.4±1.9)d;B组患者在进行剖宫产手术后(7.9±1.1)d出院,切口愈合的时间为(13.2±2.7)d;对比B组,A组进行剖宫产手术后出院时间和切口愈合的时间都明显少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都没有发生感染,愈合情况较好,没有需要进行二期缝合,也无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结论:A组病人因渗出液少,进行剖宫产手术后出院时间和切口愈合的时间都较短.临床上应该对引起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各种高危因素予以重视,做到早期发现并及时的采取积极的措施来缩短剖宫产手术后出院时间和切口愈合的时间,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发生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李碧琴;董平淑;吕兰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的治疗进展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在中年期到老年期的过度中出现的常见症状,主要是由于妇女在进入更年期后,身体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从而出现月经不调、失眠、烦躁、眩晕耳鸣等一系列症状,一旦这些症状出现又反复发作时,就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极易引发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影响家庭的和谐气氛.所以,就需要相关的患者在出现上述情况后,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同时对这种自然规律进行正确的认知,从而积极面对病情.

    作者:王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到2017年期间VIP病房的60例患者,其中30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执行传统的护理管理制度;其余3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使用人性化护理措施,对比两个时期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发生医患纠纷的概率以及护理人员对自身本职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从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由于我院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使用人性化护理措施,发生护患纠纷的概率明显下降,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自身的满意度明显上升(P<0.05),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来说,在传统护理措施的基础之上使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对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护理人员的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PDCA循环在医院医保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医保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8例参保住、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有54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的住院费用均由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是96.3%,对照组总满意是75.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再医院医保管理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能够显著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叶飞;刘晶晶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