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勇
目的:通过对1500例待孕妇女甲状腺功能测定分析,了解育龄期女性甲状腺疾病发生情况.方法:本文观察对象选自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0月~2018年11月期间接受优生健康检查的1500例待孕妇女,血清促甲状腺素(TSH)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1500例待孕妇女中,甲状腺功能正常者1341例,占比89.40%,血清促甲状腺素异常者159例,占比10.60%,其中TSH升高者98例,占比6.53%,TSH降低61例,占比4.07%.国家免费对待孕妇女实施优生健康检查,其中甲状腺功能是重点检查项目,主要针对血清促甲状腺素进行检查,而甲状腺功能异常者主要表现为为TSH升高或者降低.结论:由于待孕妇女甲状腺发病率较高,因此需要测定其甲状腺功能,提高我国生育质量,保证优生优育.
作者:热娜·米吉提;王森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与CHOP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60例2015.3至2017.3恶性淋巴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组,CHOP组采取CHOP方案治疗,氟达拉滨+米托蒽醌组则采取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率;生存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比例.结果:氟达拉滨+米托蒽醌组治疗效率、生存时间、生活质量相比CHOP组更好,P<0.05.氟达拉滨+米托蒽醌组不良反应更少,P<0.05.结论: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治疗恶性淋巴瘤可获得较好预后.
作者:谢国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分娩镇痛中应用自控硬膜外麻醉后对产程、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6月在我院自愿实施硬膜外自控阻滞的30例产妇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段内未进行镇痛分娩的3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镇痛效果、产程、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效果较对照好.观察组第一产程短于对照组,第二产程较对照组长.观察组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高,新生儿窒息情况较对照组低.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上述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控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中效果较显著,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薛锦凤;杨志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剖宫产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的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作为观察组,采用剖宫产的方式进行分娩;同时选取同时期进行阴道分娩的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分娩率、并发症以及新生儿健康状况,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本次的探究可以发现,采用剖宫产的产妇的分娩率以及新生儿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产后并发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剖宫产的产妇分娩率明显提高,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观察组的新生儿健康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情况更加稳定,效果理想.
作者:罗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金刚藤、红花逍遥,奥硝唑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应用金刚藤、红花逍遥,奥硝唑联合治疗治疗,对照组用奥硝唑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刚藤、红花逍遥,奥硝唑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欧阳朝晖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克罗米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不孕不育症患者当中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为对照组使用克罗米芬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克罗米芬+绒毛促性腺激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是93.33%,对照组是73.33%,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前,子宫内膜平均厚度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子宫治疗之后,子宫内膜厚度均有所增厚,但是观察组增厚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效果更优,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孕不育症患者,为其使用克罗米芬+绒毛促性腺激素进行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陶杨;高蓓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于2016.1-2017.1月收治的30例未应用ERAS护理干预的老年髋部手术患者为对照组,2017.6-2018.6月30例收治的应用ERAS护理干预的老年髋部手术患者为实验组.同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简易疼痛评估尺、营养风险评分表、BartheI指数评分表、对病人围术期的睡眠、疼痛、营养状况及术后三个月后的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并收集与术后康复相关的基本资料,进一步分析影响术后康复的相关因素.结果:2组在年龄、性别、基础营养状况、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实验组在睡眠质量、疼痛程度、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三个月自理能力恢复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老年髋部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安全有效.
作者:高雨婷;陆叶凤;敖丽;童建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用于血液透析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到2018年7月收治的72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化分组原则均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前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后一组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评分低于参照组,并发症少于参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效果可靠,能积极预防透析并发症,保障透析疗效,值得采纳.
作者:朱丹红;朱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CT、MRI影像诊断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4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使用CT诊断和MRI诊断,进行临床分期,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结果:一共有23例为阳性淋巴结,同时有17例患者为阴性淋巴结.对患者进行CT诊断后,一共有20例患者为阳性淋巴结,而12例为阴性淋巴结,诊断准确率为80%,有4例为误诊,4例为漏诊.对患者进行MRI诊断之后发现一共有21例患者为阳性淋巴结,17例为阴性淋巴结,还早呢段准确率为95%,误诊1例,漏振1例.综上,采用MRI诊断准确率远高于CT检测准确率,两种方式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直肠癌患者,采用CT进行分型和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MRI诊断方式,因此MRI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升高,患病率增大,且呈年轻化.全球每年约有7百万人死于高血压,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达到2亿,而大约百分之75的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在正常水平.社区规范化管理是控制血压以及高血压并发症的有效途径.如今,越来越多社区采取规范化管理,取得了较高的效果,社区大多数患者均能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作者:夏潮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象来源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分析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实施血检验质量控制分为2组,对照组未实施输血检验质量控制,观察组实施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各组60例.分析两组出现输血安全事故的情况、质量控制评分.结果:观察组出现输血安全事故的机率明显要比对照组要低(P<0.05).分析两组质量控制评分,观察组的质量控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过程中,加强控制输血检验质量,可以有效降低发生输血安全事故的机率.
作者:张珂;田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术后恶心呕吐患者行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行介入术治疗的肝癌患者为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肝癌患者介入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联合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恶心呕吐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呕吐恶心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介入术治疗后,行常规护理联合个性化护理方法,可以显著缓解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情况,降低患者治疗痛苦度,大幅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吴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在社区门诊中应用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于我院门诊社区接受治疗的6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可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仅应用非洛地平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非洛地平与缬沙坦治疗),评估两组疗效.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理想(94.11%>61.76%),且P<0.05,差异显著.结论:将非洛地平与缬沙坦联合应用作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方案,在调控患者血压方面上可取得理想成效,值得临床今后加以采用.
作者:彭满枝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120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实验组(n=62)与对照组(n=5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而实验组给予手术治疗,然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77%,比对照组的65.52%明显偏高;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下床时间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时间等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偏短;上述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施以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而在临床上具有比较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成禄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体会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价值.方法:将本院在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纳入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方式,其中给予对照组辛伐他汀治疗,而观察组进行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的改善情况以及药物安全性比较.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6.67%)较低于对照组(30.00%),其各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采用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更明显,其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慧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和探究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采用颅骨修补术对脑外伤伴脑积水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4例脑外伤伴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将其分成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在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采用颅骨修补术治疗,对照组在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后3个月时颅骨修补术治疗,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5.0±1.4)分、生活质量评分(41.3±4.4)分与对照组(5.2±1.3)分、(41.5±4.2)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3.2±1.9)分、生活质量评分(89.7±8.2)分、治疗的总有效率(97.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1±1.2)分、(63.5±6.1)分、(71.4%),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2.4%)显著低于对照组(23.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外伤伴脑积水患者采用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采用颅骨修补术治疗,不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还能提高患者整体预后质量.
作者:钱振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我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合理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对药物的出库情况、用药频度、药物使用方式等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中,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金额、使用频率均高于第一代、第二代、复方制剂以及第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差异明显(P<0.05);我院所使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中,使用频率高的是头孢他啶、头孢唑肟、头孢克肟,其主要使用方式为静脉注射、静脉滴注以及口服,其药物的药理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结论:我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处于合理的标准内,为了保证其临床治疗效果,就要明确各种药物的药理特性和作用,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其合理用药.
作者:钱荣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优质服务对儿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提供优质的服务.结果:观察组患儿依从性(96.28±0.62)分、家属护理态度评分(95.62±1.32)分、护理技能(97.80±1.89)分、跌倒坠床风险发生率3.5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从心理、沟通、疼痛以及环境四方面实施优质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对家属满意度的提升,以及护理风险的减少较为有利.
作者:程明;马黎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宫缩乏力性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接受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对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66例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对照组32例患者接受综合治疗,实验组33例接受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有1例患者治疗无效,对照组有7例患者治疗无效,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突出.实验组有2例并发症患者,对照组有8例并发症患者,两组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O5.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对宫缩乏力性剖宫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牛东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亚铁治疗社区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及其饮食干预.方法:选取社区自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儿共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使用葡萄糖酸亚铁治疗,两组均加入饮食干预,补充维生素C.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葡萄糖酸亚铁治疗儿童的缺铁性贫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少,在服药期间,儿童更容易接受,依从性较好,能够确保患儿补充充足的铁元素,降低复发贫血的可能性,值得在治疗中积极应用推广.
作者:李淑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