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雪岩
目的:探索总结CCU护生临床带教工作经验与体会.方法:按照我院护理部及护理学院实习大纲要求,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带教计划,采用系统多元化教学模式对护生实行一对一带教.结果:通过六周的临床实习,护生的专科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及应急能力有所提高.结论:由CCU培养的护生,均有独立工作能力及应急能力,能够在极短时间内,顺利地成为一名符合临床需要的合格助理责任护士.
作者:何红文;黄飞;陆泓兆;廖霜;林梦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观察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82例,随机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人.给予对照组常规疗法,给予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依达拉奉注射液,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脑水肿变化程度、APACHE评分和GC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14天后,研究组脑水肿明显降低,且好于对照组,观察组GC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但APACHE-II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脑水肿症状和预后效果,对患者脑神经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作者:张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入住我院的8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产前对其采取血糖控制措施,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58),对照组为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观察组为血糖控制满意的患者.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妊娠情况和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感染、早产、剖宫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巨大儿、死胎、窒息、胎儿畸形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血糖控制,能有效降低产妇和新生儿妊娠不利结局的发生率.
作者:孙良臣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MRI与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动态增强MRI与乳腺X线摄影进行诊断,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的中45例为良性,15例患者对恶性,实践证明,动态增强MRI诊断的恶性和良性符合率高于乳腺X线摄影诊断,其优势明显,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病变患者采用动态增强MRI方式进行诊断,其诊断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蒋孝先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心外术后患者ICU谵妄的应用.方法:将我科收治的70例心外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瞻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8d生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ICU治疗时间和总住院日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ICU瞻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常建华;刘娟;陈国琼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妇手术室护理与心理护理的干预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入选病例纳入时间段为2016年6月~2016年12月,均为我院产科收治符合剖宫产指征的产妇,共160例.将160例产妇根据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n=80例)、观察组(n=80例).对照组患者剖宫产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组别设置为对照组患者剖宫产期间实施优质性手术室护理以及联合心理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心理状态、疼痛情况、术后康复、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术前两组产妇SAS以及SDS量表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术中、术后SAS、SD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进入手术室时时V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切皮时、胎儿取出时、以及术后VA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术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25.1±2.3)h,下床活动时间为(30.8±2.6)h,住院时间为(5.3±0.6)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期间各类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2/80),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对剖宫产期间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6.25%(77/80),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产妇实施手术室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缓解手术期间疼痛感,促进术后快速康复,同时还具有降低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水平的效果,值得临床实践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继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序贯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10-16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妊娠终止的85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药流者的妊娠时间为10-16周,依据个人意愿将85例患者分为口服给药的对照组(n=43)以及阴道给药的研究组(n=42).分别对两组孕妇进行终止妊娠相关处理后,比较两组孕妇的引产成功率、子宫出血情况、宫颈撕裂情况以及胎盘胎膜残留情况.结果:全部孕妇均进行终止妊娠后,研究组引产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有效率为86.05%,组间比较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3304>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中孕妇子宫出血量为(61.7±25.9)ml,对照组中孕妇子宫出血量为(95.3±35.6)ml,研究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序贯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与口服给药用于终止10-16周妊娠的疗效相近,阴道给药的引产时间更少,完全引产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秦柳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急性脑血栓行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给予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6±1.1)分, 日常生活功能评分为(76.1±7.0)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4.3±1.8)分, 日常生活功能评分为(54.6±4.5)分,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 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 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 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治疗手段.
作者:冯瑞雪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腹腔镜技术在妇科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临床护理措施也随之发展.为了更好地完成妇科腹腔镜手术,更人性化地服务患者,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尽量舒适安全地渡过围手术期.笔者结合多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经验,并结合相关文献对护理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艳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针对贫血进行诊断以及鉴别采用血液检验的方式,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65例贫血患者,其中8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划分为A组,82例地中海贫血患者划分为B组,另选取同期就诊的81例健康人划分为C组,对比分析血液检查指标.结果:A组患者和C组对比,各项血液检测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和C组对比,各项血液检测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和B组对比,RDW、MCV、MCHC、RBC、Hb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鉴别和诊断贫血患者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方式,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准确鉴别是否贫血,同时还能进一步区分不同类型的贫血患者,可见其应用效果优异,可以进行推广.
作者:任艳霞;白志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本文就妇产科实施人性化护理论题,阐明了妇产科人性化护理的内涵及意义;指出了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的实施过程;论述了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实施的效果.
作者:陈慧琼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实施对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84例热性惊厥患儿临床资料,按护理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2例患儿,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惊厥发作(2.56±1.81)次,复发数3例(7.14%),退热时间(17.51±10.69)min,健康知识(82.15±11.03)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满意度92.86%高于对照组54.76%(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小儿FC复发,改善患儿的护理效果,提升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丽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术中撬拨复位加挤按折顶手法联合单侧椎弓根极外侧穿刺路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型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集我院骨质疏松症伴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共56例,其中36例(48椎)OVCF患者行挤按、折顶手法,联合单侧椎弓根极外侧缘穿刺入路加术中撬拨复位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型术(手法组),20例(28椎)患者单纯行PKP术(对照组).术后对两组患者分别于1W、24W、48W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评价.结果: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较术前明显降低,但两组患者术后同一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手法组在椎体高度恢复及后凸cobb角减小上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撬拨复位加挤按折顶手法联合单侧椎弓根极外侧穿刺路径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性骨折能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减少后凸角,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光胜;胡敏;余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收治的85例乳腺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应用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护理后,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自觉症状、躯体生理功能、心里情绪、日常生活以及社会活动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丁秀荣;刘丽爽;张莹;曹志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产期护理过程中,使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针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围产期的常规护理,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并归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5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血糖无明显差异,经过分组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水平出现明显改善,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患者2.5%明显较低(对照组为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产期中应用效果分析发现,其降低患者血糖效果良好,同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腹针疗法是近年临床研究发展起来的新的针灸治疗体系.在很多疾病领域都有较好疗效,我们将近年腹针疗法在糖尿病领域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期待腹针在该领域发挥更多的作用.
作者:白君伟;刘仲栋;曹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浅议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特点及终止妊娠时机选择.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40例以作观察,将15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分为对照组,将25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分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的病情特点,分析终止妊娠时机的选择.结果:通过对两组孕妇进行辅助检查,发现两组孕妇肌酐、24h尿蛋白定量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及并发症发现,两组分娩孕周、胎盘早剥、腹水情况有着显著差异(P<0.05),两组孕妇围产儿结局比较也差异明显(P<0.05).结论: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情较早发性更温和,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情严重,并发症较多,且母婴的预后能力差,应积极预防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若已发生则需尽量延长孕周,再选择合适的时间终止妊娠,以降低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作者:许小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研究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骨科收治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查等待时间、异常情况反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临床医师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中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是可行的,可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配合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患者、临床医师、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国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护理措施,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前置胎盘患者90例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5)以及参照组(n=45),参照组实行常规的前置胎盘护理,研究组实行综合前置胎盘护理,实验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产前出血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以及产后感染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的产前出血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以及产后感染率与参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前置胎盘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减少出血量,保证产妇以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康雪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原发性难治性三叉神经痛采取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88例老年原发性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为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4,予以卡马西平治疗)与观察组(n=44,予以A型肉毒毒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治疗后2w、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VAS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取A型肉毒毒素治疗,可显著减轻疼痛程度,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阎阳天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