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RRT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观察

吴寿坤;邝玉群;伍义;马月丹

关键词: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摘要:目的:分析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例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综合性治疗和CRRT治疗,在CRRT置换量的选择上,对照组采取低剂量,置换量为20mL/(kg·h);观察组采取常规剂量,置换量为35mL/(kg·h);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指标及预后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UN、SCr、CRP水平、APACHE I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改善程度略大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7天病死率、28天病死率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可作为救治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理想疗法,可协同改善肾功能,缩短疗程,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母婴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性肺炎临床效果观察及评估

    目的:评估分析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患儿应用红霉素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发生消失时间.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1.1%,经过统计学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儿,且组间数据比较(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的临床效果和红霉素基本相同,但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患儿临床症状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童欢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所收治的7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39例)与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39例)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达到了97.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0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过程中,可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可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努尔比亚·吾术尔;帕力扎提·布守尔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循证护理对肺炎患儿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肺炎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8例肺炎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34例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34例患儿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有5例患儿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支气管扩张等并发症,对照组有12例患儿出现并发症,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炎患儿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肺炎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作者:王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医用X线机的选择-DR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6年X线机问世,至今已122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X线机已发展了四代,从初的焦点大,功率小,千伏低,曝光时间长,线谱宽,患者皮肤剂量吸入多,图像质量差,运动脏器无法成像,到今天的焦点小,功率大,千伏高,曝光时间短至毫秒,线谱窄,能量高,患者皮肤吸入剂量减少,可摄任何脏器的图片,成像质量高,目前我国各级医院的X线机,处在多代共存的阶段,第一代固定阳极X线机已被淘汰,尤其是县级以下的医院,则有可能四代共存,第二代的工频X线机是县和乡镇级医院的主要设备,第三代的程控X线机,是一些县市级医院仍未淘汰的设备,第四代的计算机X线机(CR)目前基本上多在乡镇医院使用,同属第四代的DR,大多数三甲医院(省市级医院)都在使用,与其它X线机相比,它有诸多优点,当今世界各国医院的影像科均在使用DR,因此它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王露露;王红艳;房立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结肠癌临床疗效评估

    目的:探究结肠癌行腹腔镜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结肠癌5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1年后情况对比.结果:实验组淋巴结清扫个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进食固体食物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明显较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明显降低患者术中损伤及术后的并发症,减少局部复发率,值得应用.

    作者:孙友刚;刘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40例阴道分娩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n=20,予以常规护理)和试验组(n=20,予以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其产后2h、24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显著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危险,减少产后出血量,保证产妇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作者:罗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产科门诊收治的1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孕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孕妇按照护理风险管理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孕妇的护理总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科门诊的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孕妇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韩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全称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78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9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以及感情状况)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在腹腔镜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给予合理的全程护理,能够明显的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种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慧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重症肺炎患儿进行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辅助盐酸氨溴索临床治疗的作用

    目的:对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辅助盐酸氨溴索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择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均行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于此基础上行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而研究组行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联合盐酸氨溴索药物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病患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8.37%显著高于对照组67.44%,且疾病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辅助盐酸氨溴索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疗效显著且预后良好.

    作者:朱永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60例疗效分析

    毛细支气管炎是由病毒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细支气管炎,临床以持续喘憋为特征.临床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复方异丙托溴胺等药物,可有效抑制气道炎症细胞及介质的合成与释放,同时降低气道局部血流,减少黏膜水肿及黏液分泌;能迅速有效地松弛气道平滑肌.在缓解支气管痉挛同时能有效控制气道非特异性炎症,使症状缓解更迅速,局部作用强,而不良反应少,缩短病程,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石瑾;郑威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门诊护理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的运用

    目的:对门诊护理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的运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1月在我院门进行就诊的42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为对照组21例(按常规模式就)和观察组21例(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两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20(95.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76.19%),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护理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的帮助患儿改善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后产妇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剖宫产术后产妇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2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剖宫产产妇为对象,以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则给予舒适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7.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不同方式护理,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姚亚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癫痫病临床诊断中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癫痫病临床诊断中常规脑电图和动态脑电图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癫痫病患者55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共计28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动态脑电图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共计2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脑电图进行检查,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阳性例数为25例,阴性例数为3例,阳性检出率为89.29%;对照组患者阳性例数为18例,阴性例数为9例,阳性检出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脑电图在癫痫病临床诊断中的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常规脑电图,并且阳性检出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新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

    目的:分析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临床上肿瘤患者的心理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我院2011年4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随机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被给予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性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并对其心理状况进行有效的评分与比较.结果:经过有效护理,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恐怖以及抑郁等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也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临床上的肿瘤患者的个人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将能大大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患者接受长期的治疗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作者:刘玉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浅析脾切除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脾切除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合理性及巨脾切除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3年1月~2006年1月肝硬化脾切除3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发生率、脾切除相关凶险性感染(OPSI)以及成功结扎脾动脉病例是否采用改进方法的出血量、脾脏大小差异等.结果:全组病例随访1~3年.无术中术后死亡、腹腔出血、膈下脓肿等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形成4例(11.4%),血小板1月内均恢复正常范围,术后无OPSI病例.脾动脉结扎病例采用改进方法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3.33ml和364.43ml(P﹤0.001),改进方法组脾脏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切除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安全合理,巨脾切除时,将脾脏托出切口后再结扎脾动脉是一种成功率高、安全、易行的实用方法.

    作者:韩树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双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常规护理

    目的:更进一步对双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择取过去两年(2014.12-2016.1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双乳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合发现本次研究所选取的30例患者术后未出现术后不良反应,身体恢复状况较好.结论:对双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进行常规的心理护理,皮瓣的观察和能康锻炼等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冯彬;柘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晚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晚间护理干预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以晚间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玩晚间护理干预的疗效显著,且能显著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舒适程度,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刘应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69例,分为对照组(单一实施达克宁栓治疗)与实验组(实施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2组,统计2组治疗有效率情况,记录2组体征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体征改善情况均分别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对其实施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体征,减轻其痛苦,促进其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顾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78例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观察

    目的:研究并观察在肺炎患儿临床护理中选用综合护理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6年3月-2016年9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肺炎患儿,将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行以常规护理的患儿命名为常规组,对行以综合护理的患儿命名为综合护理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住院时间.结果:综合护理组患儿的住院时间要明显短于常规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较为显著.结论:在临床中对小儿肺炎患儿行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减少住院时间,临床应给予推广.

    作者:王小庆;钟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分析

    目的:探讨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状况.方法:应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中的自我效能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量表及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10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自我效能稳定,F-36量表中多个纬度得分较低.结论: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提高,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关系密切,应重视自我效能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促进作用,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马春霞;闫淑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母婴世界杂志

母婴世界杂志

主管:山西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山西省出版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