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福建省三明沙县医院健康人群TTV1-5基因群分布情况

陈火姬

关键词:TTV, 巢式PCR, 基因序列
摘要:目的:了解福建省三明沙县医院健康人群输血传播病毒(TTV)的感染情况方法:准备212名健康人群健康人群者血浆。使用UTR和G1-G5群特异性巢式PCR ,检测血浆中TTV的UTR-DNA 以及5种基因群的DNA。将1-5群部分PCR阳性产物(每1群各两份)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并与15种已定群别的TTV代表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统计学方法:使用卡方检验(χ2)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使用改良UTR-PCR方法测定,健康人群者TTV感染率为95.3%(212/212),(2)使用群特异性PCR检测TTV,G4群TTV感染率高,为52.0%(105/212),然后依次为G5:39.1%(79/212),G3:32.7%(66/212),G1:25.7%(52/212),G2:8.4%(17/212)。)。结论:TTV易发生混合群感染,即同一个实验对象可以检测出不同种属于不同群TTV感染。部分阳性产物所测的核酸序列与TTV病毒代表株的核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认为TTV分群PCR测定是一种可行的TTV感染率检测手段。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对干燥综合征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提高干燥综合征患者依从性,减少复发率的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随机选取40名例干燥综合征患者作为实验组进行针对性教育。另选取46名只作常规性护理的对照组。比较患者依从性的情况。结果:实验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x2=0.78,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复发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牟翠兰;李玥美;张玉萍;周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杜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杜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02月-2016年02月期间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预防从病因出发,总结术后杜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结果:40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恰当有效的预防及护理对策后,均未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适宜的功能锻炼,协助医生进行抗凝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及预防性治疗后可杜绝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刘青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探究平衡针在院前急救中对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在院前急救中对眩晕患者行平衡针疗法,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46例院前急救眩晕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为23例。在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均行常规西医疗法,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行平衡针针刺疗法,将两组患者行不同疗法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对应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眩晕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行平衡针针刺疗法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楼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晚期宫颈癌120例患者经导管化疗栓塞联合放疗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导管化疗栓塞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联合组(60例)和放疗组(60例),联合组使用导管化疗栓塞联合放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放疗组仅使用放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联合组和放疗组的近期、远期以及是否有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评价,比较联合组和放疗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和差异。结果:联合组和放疗组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宫颈癌的瘤体都有一定程度的缩小,在近期缓解率方面,放疗组71.67%小于联合组90.00%,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贫血情况,手术前和手术后患者血红蛋白的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三年的随访调查,在生存率方面,联合组高于放疗组,在肿瘤复发转移率方面,联合组低于放疗组;近期并发症主要包括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以及肝脏、肾脏病毒等不良反应,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并发症均得到缓解;远期并发症主要有放射性皮炎、膀胱炎以及直肠炎等,联合组出现远期并发症的几率低于放疗组。结论: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使用导管化疗栓塞联合放疗的治疗方法提高了患者近远期治疗的疗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

    本文首先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xx例SLE患者及XX名正常人,对照两个实验组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深入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SLE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照实现发现活动性SLE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CD4+CD25+T细胞比例低于正常人,而且与红斑狼疮的SLEDAI指数呈现负相关等实验结果。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以及与SLE发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后期的临床研究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郭艳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医院制剂糖宁通络胶囊鉴别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医院制剂糖宁通络胶囊的鉴别方法。方法:对科夭罗曲、车前草、山银花的薄层色谱鉴别,考察不同展开介质、不同点样量、不同厂家薄层板、不同温度、不同湿度对方法的影响。结果:科夭罗曲的鉴别方法是以木犀草苷对照品为对照,以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7∶3∶1∶1.2为展开剂的薄层色谱法;车前草的鉴别方法是以大车前苷对照品为对照,以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7∶3∶1∶1.2为展开剂的薄层色谱法;山银花的鉴别方法是以异绿原酸A对照品为对照,以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7∶3∶1∶1.2为展开剂的薄层色谱法。结论:建立了医院制剂糖宁通络胶囊的鉴别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方便可行、阴性对照无干扰,将其用于糖宁通络胶囊的质量检测方法中,可有效控制药品质量,从而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以及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潘玉杰;夏文;孙晓军;蒋坤;李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健康管理中心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就优质护理服务在健康管理中心的实践与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健康管理中心2013年10月到2015年10月所收治的200例健康体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加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4.00%,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二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健康管理中心施加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极为重要,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伟珍;叶方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研究分析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者110例,对患者的痰标本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110例患者中检测出105株病原菌,其中76(72.38%)株革兰氏阳性菌,23(21.90%)株革兰氏阴性菌,6(5.72%)株真菌,革兰氏阳性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不同菌株的耐药性也各不相同。结论: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并且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性比较突出,在对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时要特别注意。

    作者:陈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空气进入血液透析管路的原因分析与防护处理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空气进入透析管路的原因及防护处理。方法:回顾15604人次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空气进入透析管路的原因。结果:护理人员人为因素、管道因素、透析机因素是空气进入透析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对护理人员、管道、透析机的管理,从根源上杜绝空气进入透析管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杨俊会;王守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毛囊闭锁三联征患者的手术配合

    毛囊闭锁三联征是指同一患者身上存在聚合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和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三种独立疾病。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还可能与性激素水平失衡、胚胎发育不良、细菌感染有关,临床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细菌(主要为痤疮丙酸菌杆菌)感染及免疫异常是主要发病原因。其特点是好发部位特殊,感染严重,窦道创面反复出现。具有慢性、易复发感染、深层毛囊破坏‘脓肿形成、多次切开引流症状无改善、广泛形成溃疡及瘢痕等特征。本病易慢性迁延,反复发作。给患者生理上、心理及经济上带来很严重的负担。

    作者:姜翠玲;陈晓阳;张丽;闫海娜;白晓东;王佳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75%酒精在去除胶布印中的作用

    临床工作中,我们常用松节油去除手术切口及输液处的胶布痕迹,但由于我科患者手术切口大,需要涂擦的范围广,且松节油味大,极易引起患者的不适及皮肤过敏。经过近两年我科在这方面的探发现使用75%酒精去除胶布印中的应用上,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贺云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浅谈门诊患者心理护理的体会

    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医院的临床护理质量,优化医院的就诊环境,近年来针对性地分析门诊患者的各种心理反应,采取对策,解除患者的各种心理隐患,主动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满足日益增长的身心健康需求。

    作者:丁鸣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思维在超声影像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为提高诊断的效果,对超声诊断思维教学进行基本概述,并对超声诊断思维在超声影像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实行分析,旨在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应用超声诊断思维。

    作者:刘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癫痫患儿行18F-FDG PET/CT脑代谢显像的护理配合和体会

    小儿癫痫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难以准确定位等特点。PET/CT是用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通过探测病灶对示踪剂异常摄取情况了解癫痫病灶的葡萄糖代谢状态,发作间期癫痫灶葡萄糖代谢表现为低代谢状态,而发作期则表现为高代谢状态。本研究通过169例癫痫患儿在进行脑PET/CT检查过程中护理配合和体会,提出有针对性的患儿处理经验细则,总结出检查前后医护人员对癫痫患儿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和安全教育及心理护理的必要性,有效降低患儿和家长紧张、焦虑的情绪,并积极配合检查,达到影像质量优化。

    作者:郑丽丽;张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骨科腰椎疾病患者术后尿管复插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骨科腰椎疾病患者术后尿管复插率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骨科腰椎疾病患者术后尿管复插率的主题,对2015年7月—2015年10月71例腰椎疾病术后患者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导致患者术后复插尿管的原因并进行要因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对2015年11月—2016年3月71例腰椎疾病术后患者进行效果检查。通过全体圈员的“头脑风暴法”找出腰椎疾病患者术后复插尿管的原因,通过因果分析法从人、环境、物品三方面找出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并实施,采用品管圈的管理工具持续改进。结果:终有效降低骨科腰椎疾病患者术后尿管复插率,由42%降至24%,目标达成率116%,改善幅度50%。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骨科腰椎疾病患者术后尿管复插率,有效激励圈员的积极性。

    作者:贾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76例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并将其按照门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维酶素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幽门螺杆菌转阴率。结果:与对照组73.68%的治疗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4.74%的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采用加味半夏泻心汤中医治疗方案,疗效明显,幽门螺杆菌转阴率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西医治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丽;樊建强;高建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管理和体会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患者有效护理管理方法,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社区多重耐药感染患者8例,采取标准预防、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抗菌素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的管理等管理方法。结果:8例社区多重耐药患者康复出院,无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对社区多重耐药患者实施标准预防、严格手卫生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环境卫生的管理以及医务人员的培训,能有效控制多重耐药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安全。

    作者:袁先蓉;刘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胸部物理治疗对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患者全麻复苏期通气的影响研究

    目的:对胸部物理治疗对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患者全麻复苏期通气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收集自2014年2月~2016年8月在我院所接受治疗的49例肺癌手术患者进行分析,将所有的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日常基础护理+术前访视,对照组:日常基础护理,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临床护理过程中治疗的总有效率、心理状态、血气状况以及护理评价。结果:通过对49例肺癌手术患者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临床护理过程中治疗的总有效率、血气状况以及护理评价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肺癌手术患者进行胸腔镜下手术全麻复苏期通气过程中应用胸部物理治疗的影响进行分析,临床价值大。

    作者:连戈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优甲乐联合131碘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优甲乐联合131碘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6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于术后给予优甲乐联合131碘治疗,对照组术后只给予优甲乐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57%,显著对照组的80.7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癌症转移率以及患者死亡率分别为3.61%、6.02%和1.2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5%、15.66%和8.43%,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甲乐联合131碘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癌症转移率以及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少波;张建新;李吉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眼科老年住院患者用药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为了进一步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提高用药安全,本文通过对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10007例眼科老年住院患者存在的用药安全隐患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从而保证了眼科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进而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杨红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