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继伟
我院对左半结肠癌引起的急性肠梗阻20例,均采用盲肠造口置管一期手术治疗的方法,效果比较理想,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长辉;孙家君;王金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995年以来,我科对274例肛肠疾病患者施行扩创术后,应用加味生肌散换药,创口愈合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志伟;武玉杰;武春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995~2002年,我们采用保留灌肠法治疗痔术后再出血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倪国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我院近10年收治早期大肠癌32例,现就其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刘建平;詹俊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分析低位直肠癌应用吻合器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用吻合器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161例,发生吻合口漏8例(4.9%),吻合口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术前准备不充分、吻合口有张力、结肠断端血供不足、骶前感染、吻合器使用不当.为预防吻合口漏,术前要充分肠道准备,注意一般情况的调整;近端结肠要有足够长度,使吻合口无张力;要保证两侧肠切缘血供充分;正确熟练使用吻合器;术后常规骶前引流经肛旁拉出,防止积液、感染.应用自行设计简易引流管引流、冲洗保守治疗吻合口漏,漏口平均愈合时间8d,无二次手术.
作者:吴文艺;朱世泽;王朝阳;苏志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992年以来,在剖腹探查术中采用纤维内镜寻找肠道病灶31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思平;朱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998~2001年,我们采用吸注套扎疗法治疗200例Ⅱ、Ⅲ期内痔,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瑞国;韩传孝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我科对358例各型外痔、内痔、混合痔行一次手术根治,其近、远期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曾理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我院采用外切、内剥、8字缝扎将痔蒂残端向内吊入的切剥扎吊法治疗混合痔64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永升;任彦朋;丁晓玲;张辉;宋永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我科1998~2001年以3%痔炎消注射液(自拟方)注射为主治疗环状混合痔124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国跃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依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应用加味承气汤治疗痔术后粪块嵌塞症1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军;闫平正;田建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本文收集直肠癌前切除手术505例,其中15例发生吻合口漏,现报告如下.
作者:苗俊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对常见肛肠病术后应用双补解毒汤11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洪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981~2001年,笔者收治无症状性盲肠、升结肠癌并急性阑尾炎5例,报告如下.
作者:杜明国;曹红亮;王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观察奥沙利铂(L-OHP)联合氟尿嘧啶(5-FU)、甲酰四氢叶酸钙(CF)治疗晚期直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L-OHP联合5-FU,CF治疗晚期直肠癌患者23例.结果部分缓解7例(33.3%),稳定5例(23.3%),进展9例(42.9%),总有效率33.3%.不良反应主要为神经毒性,其次为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骨髓抑制毒性小.结果表明:奥沙利铂联合5-FU,CF治疗晚期直肠癌疗效肯定,耐受性好.
作者:赵波;李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我科1988~1999年采用分段外剥内扎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2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志明;张力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探讨CD44v6在大肠癌发展、转移中的作用,62例大肠癌标本及其正常大肠黏膜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CD44v6 mRNA表达;76例大肠癌标本、42例正常大肠黏膜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法检测CD44v6蛋白表达.大肠的正常黏膜有少量CD44v6表达;大肠癌组织CD44v6 mRNA、蛋白的表达率均高于其正常黏膜,62例大肠癌组织CD44v6 mRNA表达阳性率远处转移组(88.9%)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组(52.8%),76例大肠癌组织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61.3%)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3.3%)(P<0.05).大肠癌组织CD44v6表达明显增高,CD44v6阳性表达提示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可能性.
作者:卢佩琳;季峰;彭克荣;崔峻辉;虞朝辉;厉有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bianmi)便秘杨敏等.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中华儿科杂志,2003,41(3):190.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997~2001年我们对522例直肠或结肠肿瘤病变部位进行了活体组织取材病理检查,发现81例前1次或前几次的病理诊断与后1次病理诊断不符,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世岳;陆稚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肠造口是Miles术中的一项重要步骤,目前倾向做腹膜外平坦型乙状结肠造口,作者对此技术予以改进并简化,应用于Miles术47例,其中男25例,女22例,平均年龄59.3岁,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平;居同法;谢琦;任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