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巴丽;梁慧卿;苏宜香
作者:《中国临床营养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蛋氨酸缺乏对阿霉素抗肿瘤效应的协同作用.方法SD大鼠空肠造瘘,皮下接种Walker-256癌肉瘤,分A组(平衡氨基酸+生理盐水组)、B组(平衡氨基酸+阿霉素组)、C组(去蛋氨酸+阿霉素组)3组,测定各组治疗后肿瘤细胞周期、细胞核DNA含量、荷瘤鼠生存时间等.结果C组G0/G1细胞百分数[(68.5±5.3)%]高于A、B组[(50.6±6.0)%及(51.9±5.6)%],S期和G2M期百分数及增殖指数明显降低;B、C组抑瘤率分别为28.8%及42.4%(P<0.05).C组荷瘤大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蛋氨酸缺乏可使肿瘤细胞阻滞于晚S/G2期,增强阿霉素的抗肿瘤效应.
作者:贺银成;黎文;郑科炎;刘权焰;曹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严重胸腹多发伤是创伤外科中比较复杂的严重损伤,由于病情变化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病死率较高.本院从1999年10月至2001年9月在抢救严重胸腹多发伤患者术后均应用肠外营养(PN)治疗,减少了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玉民;傅仁勇;韩小英;徐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比较烧伤患者早期肠内喂养含MCT/LCT与只含LCT的肠内营养制剂对烧伤后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不同影响,探讨MCT/LCT减轻烧伤后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30例烧伤总面积(TBSA)>30%的烧伤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Fresubin 750MCT组(F组),即饲以含MCT/LCT的肠内营养制剂Fresubin 750MCT;Nutrison组(N组),即饲以只含LCT的肠内营养制剂Nutrison.于伤后24 h内进行完全肠内营养支持,共支持10 d.在烧伤后1、4、7、10 d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肠道损伤的情况(包括血浆SOD、MDA、尿L/M及血清DAO水平).结果烧伤后肠道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明显,肠道通透性增加.F组患者血浆SOD明显升高,DAO、MDA及尿L/M值明显下降.结论含MCT/LCT的肠内营养制剂较只含LCT者,在减轻烧伤后肠道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促进肠粘膜细胞增殖修复、降低肠道通透性等方面有更佳的疗效,能更有效地保护烧伤后肠道的屏障功能.
作者:颜洪;汪仕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糖尿病患者由于严格控制饮食、胃肠功能紊乱、高血糖的渗透性利尿作用等原因,体内多种微量元素含量均可发生显著变化.微量元素,如:铬、锌、铁、硒、钒等在糖尿病的发病、并发症的发生、病程的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维持体内微量元素平衡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作者:陈璐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时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的临床意义,并对其在病情康复期的价值和实用性以及对早期营养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并发症进行评价.方法分别对两组经头颅CT证实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主要有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肠内营养主要为能全素液.观察不同病情阶段多项营养指标和并发症.结果在发病早期实施肠外和肠内营养治疗的情况下,血糖、肌酐、白细胞、白蛋白有短暂的异常,3周后均恢复至正常.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在应用期间的并发症无明显差异;肠外营养组的病情评分比肠内营养组低,但两组的预后情况基本相近.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是一项重要措施,其安全性好,正确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对改善卒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结果还表明,能全素在肠内营养支持中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杨金升;于伟玲;罗晓红;张志强;王悦冬;史采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多导丝置管法床边盲插鼻肠喂养管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为39例住院患者行多导丝法盲插鼻肠喂养管44次.该方法在鼻肠管腔内预置三条导丝以增加刚度.置管时保持轻柔推力,随患者呼吸缓慢进管;如遇阻力增加或阻力突然消失,退管后重新进管.后行美蓝回抽试验及床边X线造影腹部摄片明确管端位置.结果置管成功率为95%.2次置管失败改在X线透视下成功置管.无呼吸道内置管或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多导丝置管法床边盲插鼻肠喂养管是成功率高、安全的置管方法.
作者:赵绥民;黄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全寄宿学校学生的膳食情况,进行营养状况评价.方法对某全寄宿学校78名初一学生进行三天膳食调查,对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量进行分析,并结合体格发育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该校初一学生平均能量、蛋白、脂肪的摄入量各占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72%、94%、89%.VitA、VitB1、VitB2、钙明显不足.大多数学生体格发育中等.男生身高、体重较1992年同年龄组全国营养调查结果有明显提高(P<0.001),女生无明显变化.结论学生的膳食结构需进一步改善,提高钙和维生素的摄人量,改善烹调方法.
作者:宁丽梅;张慧;余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生长激素(GH)是由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其生物学功能是直接的代谢作用和间接的促生长作用[1].肝硬化患者体内存在着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GH-IGF)轴的改变、代谢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补充外源性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上述各方面均有很大影响.现将近年来对rhGH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李高平;陆贯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生儿、婴儿和儿童兼用的周围静脉全营养混合液(total nutrient admixture,TNA)配方.方法将葡萄糖、电解质、7%凡命(18-氨基酸)、20%脂肪乳剂和维生素等配制成一种可兼用于新生儿、婴儿和儿童的TNA,脂肪供热占非蛋白热量之45%,含总热量271 kJ/100 ml,用量按小儿液体生理日需量公式计算.对TNA的理化性状、稳定性和临床应用进行研究.新生儿、婴儿、儿童各10例临床应用一周,观察有关副作用和血浆蛋白变化.结果TNA在22℃室温下放置24 h无理化性状变化.临床应用并发轻度静脉炎2例(2/30),血清甘油三酯一过性增高1例(1/30),无其他代谢并发症.血浆前白蛋白明显增高.结论本配方TNA计算简便,应用安全,可用于各年龄组小儿的短期全肠外或部分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作者:李民驹;张聪;章赛春;葛银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蛋氨酸对肝癌细胞和肝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肝癌细胞株BEL-7402、肝细胞株L-02分别置于不含蛋氨酸而含同型半胱氨酸培养基(Met-Hcy+)和含蛋氨酸而不含同型半胱氨酸培养基(Met+Hcy-)中培养,利用细胞计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细胞增殖状态,观察蛋氨酸对各组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肝细胞株L-02在Met-Hcy+和Met+Hcy-中生长无差异,细胞总数及处于各细胞周期细胞数量的比例无明显差异.与Met+Hcy-组相比,在Met-Hcy+培养基中的BEL-7402细胞生长受抑,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期细胞比例升高.结论培养基中缺少蛋氨酸,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生长受到抑制.
作者:欧敬民;张一楚;陈大伟;曹伟新;李国蓉;洪鹤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双能源X线吸收测定法,监测短期肠外营养支持对不同状况患者机体组成改变的影响.方法58例患者分三组,第一组为16例轻度营养不良或正常营养状况的炎性肠道疾病患者,接受2周肠外营养(PN)支持,热量105 kJ/(kg@d),氮量为0.2 g/(kg@d);第二组为24例中等程度以上营养不良的慢性肠梗阻或肠瘘患者,平均接受PN支持时间为(14.6±4.2)d,摄入热量和氮量与第一组相同;第三组为18例中等程度以上营养不良患者,疾病种类同第二组,平均接受PN支持时间为(15.2±3.8)d,摄入热量134.4~147 kJ/(kg@d),氮量为0.25 g/(kg@d).机体组成测定应用Hologic QDR-2000双能源X线测定仪.结果第一组患者在2周PN后,机体各组成成分无明显改变(P>0.05).第二、三组患者在2周PN后,体重增加,体脂及瘦组织群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尤其以体脂增加更为明显(P<0.01).肠外营养支持时,营养不良患者的体脂及瘦组织群增加程度与摄入的热量与氮量明显相关(r=0.78,P<0.01).结论短期肠外营养支持对营养正常或轻度营养不良患者的机体组成无明显影响,但可增加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体重、体脂及瘦组织群含量,尤以体脂增加更为明显.营养不良患者的体脂及瘦组织群增加程度与摄入的热量与氮量明显相关.
作者:吴国豪;吴肇汉;吴肇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由于不能正常进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营养缺乏,需给予充分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现对本院神经内科及ICU病房中23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应用匀浆膳支持的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赵新儿;谭晓东;林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科自1997年起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经临床及头颅CT扫描证实为重型颅脑损伤,男21例,女9例;年龄12~72岁;GCS评分3~8分;损伤类型:开放型颅脑损伤2例,闭合性颅脑损伤28例,其中硬膜外血肿8例,硬膜下血肿6例,脑内血肿6例,开颅手术20例;并发症:腹泻2例,腹胀呕吐2例.
作者:尹康;滕灵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增强的胃肠外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在南方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分别接受等氮等热量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或谷氨酰胺增强的肠外营养支持(0.30~0.40 g@kg-1@d-1)一周,检测术前、术后不同时期的免疫功能,包括CD3+、CD4+、CD8+、CD4+/CD8+比值、IL-2R、NK、C3、C4、CH50、IgG、IgA、IgM、氮平衡.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均有明显的免疫抑制,谷氨酰胺增强的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的免疫功能(CD4+、CD4+/CD8+、NK、IL-2R)在术后第4天、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患者在术后第4天已达到氮平衡,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谷氨酰胺能改善大肠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蛋白质代谢,能增进肠外营养的效果.
作者:宋京翔;卿三华;黄祥成;齐德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能否改善肝硬化大鼠使用全胃肠外营养(PN)时的低蛋白血症.方法正常大鼠(A)、肝硬化大鼠(B)、肝硬化PN大鼠(C),分为使用rhGH组(A1、B1、C1)和不使用rhGH组(A2、B2、C2),每组各30只,rhGH按1 U/(kg@d)皮下注射1周,PN维持1周.进行rhGH实验前1周、rhGH实验结束后第1、11、21天分三次每次每组10只大鼠取门静脉血测肝功能AST、ALT及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浓度,取肝做脂肪染色.结果A1、A2、B1、B2亚组在实验前后AST、ALT无明显差异,而C1、C2实验后明显高于实验前水平.B1、C1在实验后第11、21天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高于实验前且高于同期B2、C2水平,尤其第11天为显著.结论 rhGH可以明显改善肝硬化和肝硬化PN引起的低蛋白血症.
作者:梁力建;李志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胰腺癌患者术前的营养状况.方法对21例胰腺癌患者术前进行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查、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价.结果营养评价结果显示,有相当比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摄入的总热量和各营养素亦存在着明显不足和不合理现象.结论术前应及时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据膳食调查结果合理调整患者饮食.
作者:姜雯;张凤芝;郝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在临床工作中,困扰胃肠内营养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患者腹泻,ICU患者多数长期卧床,抗生素用量大,用期长,更容易发生腹泻.目前对腹泻的治疗主要是禁食和使用止泻药等,对患者的胃肠功能有不良影响,研究匀浆膳干预对预防腹泻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苏巴丽;梁慧卿;苏宜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对内毒素检测方法及内外科重症患者外周血内毒素水平与患者死亡率的预测进行研究.方法用稀释加热处理后的健康人血浆代替无热原水,稀释健康人和患者的血浆标本.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大于7分者为观察对象,48例急诊内外科重症患者进入本研究.患者均于就诊6 h内取血作生化检验,用Vacutainer无热原试管加取1.5 ml全血,进行血浆分离,保存于-30℃冰箱2周内检测.临床观察2周,记录有无死亡.数据用标准统计软件Statview SE作统计分析,P<0.05时有显著意义.结果内毒素升高的患者(10 pg/m1左右时),其测量误差可达20%.50例健康人内毒素浓度为(3.9±0.7)pg/ml.48例重症患者APACHEⅡ评分范围为7~30分,外周血内毒素浓度为(11.4±2.7)pg/ml,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01).当周围血内毒素值分为三组(6.0~9.9pg/ml,10.0~14.9pg/ml,15.0~20.0pg/ml)时,观察到死亡率分别为0、30.0%、75.0%,两者有明显相关性(r=0.99,P=0.04).当APACHE II评分也分为三组(7~14分,15~19分,20~30分)时,患者死亡率分别为0、54.5%、66.7%,两者亦相关(r=0.88,P=0.31).结论重症患者早期外周血内毒素的水平与疾病死亡率明显相关,观察早期外周血内毒素的水平对预测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欧阳一鸣;蒋朱明;周玉淑;马遂;黎玉国;刘跃武;王宝贵;唐伟松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