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风复元合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李智勇;王洛临;张建军;陈雪婷;徐文杰;卢泳

关键词:中风复元合剂, 芍药苷, 制备工艺, 正交试验设计
摘要:目的:研究中风复元合剂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优化挥发油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水煎煮工艺参数,并对成型工艺中乳化剂、矫味剂、抑菌剂的用量进行考察.结果:确定中风复元合剂的制备工艺为:石菖蒲、陈皮、当归尾加8倍饮片量的水,蒸馏提取5 h,收集挥发油备用;药渣与其余饮片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8倍量水煎煮1 h.1000 ml中风复元合剂中聚山梨酯80、甜菊素、苯甲酸钠用量分别为10 g、0.6 g、3 g.结论:该工艺基本合理,稳定可行,可以用于中风复元合剂的制备.
广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穴位贴敷联合糖皮质激素吸入防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效果.方法:将15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成A组(穴位贴敷)50例、B组(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联合穴位贴敷)50例、C组(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50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对比三组患儿治疗前后、随访时FeNO分值及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后及随访时FeNO分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三种治疗方法均有效(P<0.05),B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时FeNO分值均较A、C两组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A组总有效率为78.0%,B组总有效率为92.0%,C组总有效率为72.0%,B组临床疗效优于A组及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糖皮质吸入治疗哮喘缓解期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气道高反应,降低FeNO分值,使哮喘缓解期患儿预后更好,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美莉;李伟伟;梁绍满;王妃;李梦瑶;张莹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医壮医联合依帕司他胶囊治疗糖尿病性阳痿40例

    目的:观察温肾下元方联合药线点灸拔罐治疗命门火衰型糖尿病性阳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命门火衰型糖尿病性阳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降糖基础治疗配合口服依帕司他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温肾下元方(肉苁蓉20 g,淫羊藿15 g,锁阳15 g,当归15 g,白芍15 g,巴戟天15 g,阳起石30 g,牛膝12 g)加减,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气海、关元、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命门、肾俞(双侧)及拔火罐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肾下元方联合壮医药线点灸及拔罐辅助治疗命门火衰型糖尿病性阳痿疗效显著.

    作者:蒋诗媛;杨有强;杨焕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温针灸联合生化汤加减治疗产后恶露不绝 气虚血瘀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生化汤加减治疗产后恶露不绝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将112例产后恶露不绝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为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应用温针灸、生化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恶露结束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为78.5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恶露结束时间对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生化汤加减治疗产后恶露不绝气虚血瘀证效果确切,可加快临床症状缓解、恶露消退,促进子宫恢复.

    作者:米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药棒循经推按法联合痛必灵酊治疗卒中后 肩手综合征I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药棒循经推按法联合痛必灵酊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疗效.方法:选取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联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药棒循经推按法联合痛必灵酊方法综合治疗,两组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3.3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定量表(VAS)、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结论:药棒循经推按法联合痛必灵酊综合性疗法能减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患肢疼痛,改善患肢活动程度,从而提高患侧上肢功能.

    作者:苏锦勋;潘凤仙;罗穗;邓娜;兰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终末期患者会出现不可逆转的肾功能衰竭,死亡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中医辨证论治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和改善肾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疗效.本文对近年来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肾病的文献进行整理,从分期辨证、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经络辨证、三焦辨证等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归纳临床医师对于本病的不同理解和辨治规律,以期拓宽大家的思路和临床视野,提高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韩阳;何学志;生晓迪;徐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黄芪桂枝五物汤防治奥沙利铂所致 急性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在防治奥沙利铂所致周围急性神经毒性方面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6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胃癌或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应用mFOLFOX4方案化疗前3天开始口服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连服10天,对照组31例予mFOLFOX4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急性神经毒性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下降值及下降幅度.结果:治疗组急性神经毒性总发生率为26.67%,而对照组为51.61%,两组相比,治疗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NGF水平差值及NGF水平下降幅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在预防奥沙利铂化疗所致的急性神经毒性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临床推广.

    作者:王泳;杨建伟;黄争荣;陈乃杰;王榕平;赖义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刮痧联合西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刮痧联合西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4例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刮痧治疗,主要刮拭大椎、风门、肺俞、身柱、膻中、中府等穴,每周刮痧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评分及神经源性炎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78.6%,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咳嗽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莱切斯特咳嗽生活质量问卷(LCQ)生理区、心理区及社会区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痰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痰上清液中P物质(S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痰中分泌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刮痧配合西药和单纯西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均能明显改善咳嗽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痰液中神经源性炎症介质水平,刮痧联合西药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值得推广.

    作者:黄思云;向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加服益气强心方治疗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 气虚血瘀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益气强心方对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肌能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强心方,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EDs)、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肌能量消耗水平(MEE),并检测血清N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LVEDd、LVEDs、MEE及NTpro-BNP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加服益气强心汤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减轻心肌能量消耗,提高疗效.

    作者:李鹤;刘亚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加味五虎追风散保护神经元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加味五虎追风散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线粒体-ATP-mTOR信号通路和多巴胺(DA)能神经元自噬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加味五虎追风散组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组4组,每组30只.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其他组均采用颈、背部交替皮下注射鱼藤酮法制备大鼠PD模型,加味五虎追风散组和mTOR抑制剂组分别以加味五虎追风散溶液和雷帕霉素溶液灌胃.干预3周后提取大鼠中脑和纹状体,采用线粒体呼吸测定仪测定线粒体呼吸控制比(RCR),采用荧光素-荧光素酶发光法测定线粒体ATP合成酶活力;采用免疫蛋白印迹实验测定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表达、线粒体RCR、ATP合成酶活力及p-mTOR表达降低,LC3B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加味五虎追风散组和mTOR抑制剂组TH表达、 线粒体RCR、ATP合成酶活力及LC3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mTOR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加味五虎追风散能够通过线粒体-ATP-mTOR途径上调DA能神经元自噬,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

    作者:梁健芬;陈炜;张兴博;周华梅;黄少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壮医药线点灸对寒湿凝滞型痛经大鼠NF-κB及 相关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对寒湿凝滞型痛经模型大鼠的核转录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探究其治疗机制.方法:选择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桂枝茯苓胶囊组、艾灸组、药线点灸组、针灸组,每组10只.采用泡冷水+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缩宫素造模后进行相应干预,采用酶联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及子宫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组织NF-κB及TNF-α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药线点灸组、桂枝茯苓胶囊组及针灸组均能明显降低痛经大鼠VEGF含量及NF-κB、TNF-α的免疫表达,增加IL-2的含量(P<0.05或P<0.01);各治疗组组间比较,在改善VEGF、IL-2含量及TNF-α免疫表达方面,药线点灸组与针灸组、桂枝茯苓胶囊组作用相当(P>0.05),而优于艾灸组(P<0.05);在改善NF-κB免疫表达方面,药线点灸组与艾灸组、桂枝茯苓胶囊组作用相当(P>0.05),而优于针灸组(P<0.05).结论:寒湿凝滞型痛经的发生可能与组织中NF-κB及下游炎症因子异常表达有关,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激活,减少下游炎症因子释放,缓解子宫平滑肌病理性痉挛有关.

    作者:周宇博;吴细兰;吴红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围手术期 中医证型动态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围手术期中医证型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将不需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患者及拒绝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患者为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第1、2、3、7、14、21天对两组进行辨证分型,并分析中医证型变化规律.结果:两组第3、14、21天中医证型构成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围手术期早期证候以风痰火亢、风火上扰为主,逐渐出现痰热腑实,病情稳定后以气虚血瘀居多.

    作者:陈日朝;陈蕾;赵千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脐针配合重灸八髎穴治疗寒湿凝滞型 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脐针配合重灸八髎穴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方法: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脐针配合重灸八髎穴治疗,于月经干净后开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左氧氟沙星片+奥硝唑片)治疗,于月经前、月经干净后各口服10 d.一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月经期停止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67.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主症及次症积分,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针配合重灸八髎穴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弭艳红;唐卫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风复元合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中风复元合剂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优化挥发油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水煎煮工艺参数,并对成型工艺中乳化剂、矫味剂、抑菌剂的用量进行考察.结果:确定中风复元合剂的制备工艺为:石菖蒲、陈皮、当归尾加8倍饮片量的水,蒸馏提取5 h,收集挥发油备用;药渣与其余饮片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8倍量水煎煮1 h.1000 ml中风复元合剂中聚山梨酯80、甜菊素、苯甲酸钠用量分别为10 g、0.6 g、3 g.结论:该工艺基本合理,稳定可行,可以用于中风复元合剂的制备.

    作者:李智勇;王洛临;张建军;陈雪婷;徐文杰;卢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安胃3号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 伴焦虑抑郁状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安胃3号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安胃3号方(柴胡10 g,半夏10 g,枳实7 g,丹参30 g,百合30 g,乌药7 g,木香7 g,黄连5 g,干姜5 g,白芍30 g,甘草7 g)口服;对照组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口服,每次20 mg,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症状积分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胃3号方对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伴焦虑抑郁状态有较好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伴随的焦虑抑郁状态.

    作者:曾文彬;王潇晗;骆小霞;朱永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自拟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嘱清淡规律饮食,定量有氧运动,口服维生素E、维生素C治疗;治疗组服用自拟降脂汤(陈皮15 g,半夏15 g,茵陈蒿12 g,大黄12 g,绞股蓝12 g,白术10 g,柴胡10 g,白芍10 g,山楂6 g,泽泻6 g),配合生活干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LT、AST及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自拟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显著,对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血脂异常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及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病变绝大多数累及直肠与乙状结肠的黏膜与黏膜下层,可向远端扩展,甚至遍及整个结肠[1].本病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治愈难度大,且具有癌变可能性,已被WHO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及种族差异,以北美、北欧白人高,但近几十年来我国发病率有持续增高趋势[ 2].中医药治疗UC具有一定优势,疗效也不亚于西医,且不良反应较少,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社会及经济学意义.现本文就中医药治疗UC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近况进行概述,以期为本病的治疗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作者:黄晓燕;陈广文;陈然;郑超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谈谈附子理中丸在健康养老中的普适作用

    目前,中医药在养老养生领域的独特优势已逐渐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如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于巨量的中医方剂系列中筛选出一些成方,方便有效地在养老养生中发挥作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附子理中丸就是其中一条应该重点关注、研究和运用的成方.

    作者:唐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竭提取物对急性心衰大鼠肾功能的 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血竭提取物对大鼠急性心力衰竭(AHF)致肾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5只SPF级雄性远交群(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急性心衰模型组和血竭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急性心衰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血竭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300 mg/kg、450 mg/kg和600 mg/kg的血竭提取物灌胃,每日1次.4周后大鼠采用盐酸肾上腺素腹腔注射制作急性心力衰竭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血尿素含量(Ure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通过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急性心衰模型组的Scr、Urea和MDA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SOD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血竭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的Scr、Urea和MDA较急性心衰模型组明显下降,SOD较急性心衰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急性心衰发作可损伤肾功能,血竭提取物可能通过抗心肌缺血、清除氧自由基和抗氧化缓解肾脏组织氧化反应等机制,对大鼠急性心力衰竭所致的肾功能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魏秋醉;黄雪萍;胡琼慧;黎芳;沈泽妃;梁雪玲;潘征;王若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民族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概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累及外周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逐渐累及全身多关节,可因关节软骨及骨的骨质破坏,出现关节破坏、强直和畸形,是造成患病人群劳动力丧失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数千年来,各族人民不断探求安全、便捷、有效的治疗RA的方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用药经验.少数民族医药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医药有了较快的发展,在治疗RA方面总结整理出了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法.现本文就近年来少数民族医药治疗RA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延强;唐樱滋;龙春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八珍汤联合围术期血液管理对老年髋关节 置换术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八珍汤联合围术期血液管理治疗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7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组,对照组53例予围术期血液管理,观察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八珍汤,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生化指标水平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 d、14 d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隐性失血量、异体输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珍汤联合围术期血液管理能有效改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减少异体输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马士超;陈秀民;齐志远;李宇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广西中医药杂志

广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中医学院

主办:广西中医学院 中国中医药学会广西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