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治疗直肠无蒂型息肉52例

徐静芳;王绍臣

关键词:内镜下, 分片, 黏膜切除术, 术治疗, 直肠息肉, 肛肠科, 总结, 直径, 疗效
摘要:我院肛肠科采用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partial mucosal resection,EPMR)治疗直径≥2cm的无蒂型直肠息肉52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2008年全国主要医学期刊肛肠文献题录

    diaocha shiyan yanjiu调查实验研究秦艳等.PARP抑制剂对小鼠结肠腺癌CT26细胞肝转移的影响.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14):1330.彭艳华等.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对不同大肠癌细胞株转移能力及VEGF表达的影响.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13):1256.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美常安联合结肠清热丸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76例疗效观察

    为探讨口服美常安联合结肠清热丸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对76例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给予美常安联合结肠清热丸口服.结果显示,治愈61例,好转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4%(74/76).结果表明,美常安和结肠清热丸联合应用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

    作者:席作武;凌艳霞;牛明了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痔瘘术后患者的护理

    痔瘘患者的术后护理非常重要,现结合临床护理经验,总结报道如下.(1)术后患者回病房后,护理人员要认真询问术中情况,包括术式、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预先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一切不适,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作者:史亚萍;刘维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对口引流挂线术治疗蹄铁型肛瘘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对口引流挂线术治疗蹄铁型肛瘘的临床疗效,我科采用对口引流挂线术治疗蹄铁型肛瘘52例,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显示,52例患者中,痊愈50例(96.2%),好转2例(3.8%),有效率100%.好转的2例患者经二次手术治愈.平均住院时间为22d.随访6个月至3年,成功随访43例,均无复发及肛门失禁等后遗症发生.结果表明,对口引流挂线术治疗蹄铁型肛瘘,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艳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药液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中药液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回顾分析宫颈癌放射治疗后并发放射性直肠炎73例患者的资料,其中40例采用中药液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33例采用西药液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37/40);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4.9%(28/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中药液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肯定.

    作者:董智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治疗进展

    环状混合痔较常用的手术方法主要有痔环切术、各种外剥内扎术及其改良术式、保留齿状线或肛垫的术式、多种方法综合应用的术式以及新近在国内外相继开展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

    作者:郁俊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切开挂线对口浮线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57例

    我科采用切开挂线对口浮线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57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9例,女18例;年龄23~65岁;病程0.5~38年.2个外口者31例,3~7个外口者26例.外口距肛缘3~12cm.2个内口者9例,原发内口大都在肛窦内及其附近.其中蹄铁型肛瘘33例.

    作者:林先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手术前后口服地奥司明片预防混合痔术后水肿

    2009年1月至2009年3月,对3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口服地奥司明片预防痔术后肛周水肿,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赵仑;张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药保留灌肠和平痔Ⅰ号熏洗治疗产褥期痔患者220例

    我院对220例产褥期妇女合并痔暂不宜手术者采用中药液保留灌肠和平痔1号熏洗相结合治疗,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娟;关彦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外用溃疡散用于肛门疾病术后的临床观察

    为探讨外用溃疡散在肛门疾病术后的应用价值,将152例肛门疾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外用溃疡散(治疗组)和锡类散(对照组)加生理盐水保留灌肠,均于术后第7天开始.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创面疼痛、出血、水肿、排便困难等并发症及创口愈合情况.结果显示,(1)用药第3天和第7天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创口疼痛、出血、水肿、排便困难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创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外用溃疡散保留灌肠可以有效改善肛门疾病术后创口疼痛、出血、水肿等,促进创口愈合.

    作者:戚国青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外剥内扎注射保留齿状线治疗混合痔170例

    我科采用外剥内扎注射保留齿状线治疗混合痔170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6例,女94例;年龄17~68岁;病程0.5~32年.其中环状混合痔36例.

    作者:白云冲;张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老年重度痔的疗效分析

    为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老年重度痔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50例老年重度痔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32例行PPH治疗(治疗组),18例行Milligan-Morgan术(简称MM术)治疗(对照组),对两组住院时间、完全康复时间、术后当天及第3天疼痛程度积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完全康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当天及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急便感、排便困难、便时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PPH治疗老年重度痔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愈合快,并发症少,患者住院时间、康复时间短,是一种理想的术式.

    作者:刘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治疗

    多数肛肠疾病术后患者因肛门及会阴部疼痛或肛门内敷料填塞过紧,反射性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加之手术时麻醉反射性引起膀胱松弛,易发生尿潴留.目前治疗尿潴留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先行诱导排尿,包括热敷、按摩、西药口服或穴位注射、针灸等,诸法无效时再行导尿术.

    作者:张则彦;梅笑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地奥司明联合金玄痔科熏洗散在痔术后的应用

    我科对76例痔术后患者应用金玄痔科熏洗散坐浴加地奥司明片口服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永多;王奎;王镇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肛门松解并荷包缝扎及注射术治疗直肠前突65例

    我科采用肛门松解、荷包缝扎及注射术治疗直肠前突65例,疗效明显,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6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5~75岁.本组均为经阴道分娩,其中孕产2次者3例,孕产3次者18例,孕产4次者21例,孕产4次以上者23例;41例有产伤史.症状为排便困难、便细、排不净感,重者排气减少或无气体排出,腹部胀满,进食后加重.

    作者:李文仲;朱超;常凤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多原发性大肠癌62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多原发性大肠癌的临床诊治特点,回顾分析62例多原发性大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对原发性大肠癌的发病状况、发病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漏误诊原因等进行讨论.

    作者:李建胜;莫善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就诊的结肠癌58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的结肠痛的诊治特点,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以急腹症(急性肠梗阻33例、急性阑尾炎15例、肠穿孔7例、腹腔内出血2例,原因不明探查1例)为首发症状的58例结肠癌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58例患者术前拟诊结肠癌27例;5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Ⅰ期吻合42例,分期手术8例,探查活检或捷径手术8例.术后并发症:切口裂开2例,切口感染8例,肺部感染12例,心力衰竭4例,肠瘘1例.术后72h内死亡3例,均为老年患者,其中1例死于肠穿孔合并休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果表明,结肠癌并发急腹症发生率较高,根据临床特点提高术前诊断水平,通过术前准备和病情评估,采用适合手术方式,加强术后支持治疗、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王昌荣;吴先龙;王金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龙珠软膏对痔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我院将龙珠软膏用于痔瘘患者术后换药,可以促进创面愈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其中50例术后采用龙珠软膏换药(治疗组),30例术后常规换药(对照组).治疗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1~62岁,平均45岁;痔外切内扎者30例,肛瘘切除者2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0~68岁.平均47岁;痔外切内扎者19例,肛瘘切除者11例.

    作者:沈国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Miles术乙状结肠造口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Miles术建立永久性结肠造口,手术病死率已降至2%以下,但其造口并发症仍很高.了解肠造口常见并发症,掌握其防治方法,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陈斌武;黄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一期手术治疗肛周脓肿48例

    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我科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48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12~72岁,平均36.5岁;病程3~10d,平均4.6d.

    作者:王晓琼;熊济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