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民
野牡丹和肖野牡丹的原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都极为相似,药材性状都为表面土黄色,结节状,质坚韧,难折断,断面皮部薄,木部宽,纤维性,中央无髓.从原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上很难鉴别.有关生药学方面的研究未见系统报道,本文对野牡丹和肖野牡丹的药材性状、组织结构、粉末特征、理化鉴别进行研究,为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鉴别依据.
作者:黄祥远;韦松基;陈建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川芎15g 水蛭10g 丹参20g白芷10g 藁本10g 柴胡10g蔓荆子10g性质功效调气行血瘀通络,祛风化痰止痛.主治病证偏头痛.
作者:邱全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胃大部切除一般应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性胃炎、胃癌等疾病.胃大部切除由于改变了消化道原有的解剖关系或阻断胃部分或全部神经支配,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与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临床上发生残胃排空障碍约占3~4%[1].目前对这一并发症缺乏非常有效的防治方法,且一旦出现往往病程拖延时间较长.1989年6月至2003年7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中药以大承气汤为基础加减治疗,取得早期解除残胃排空障碍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海;韦国雨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石淋范畴,主要因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尿液受其煎熬所致.常因结石引起肾绞痛、尿路梗阻,致肾功能受损.笔者近三年来采用自拟排石汤为主治疗此病30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岸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引起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上治疗方法颇多,疗效评价不一.我科自2000年6月~2005年1月采用自拟方通痹洗剂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3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黎友允;罗汀;姚先秀;刘晨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制备水溶性双氢杨梅素精氨酸复合物(DAC),拓宽双氢杨梅素(DMY)的给药途径,提高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取一定量DMY和L-精氨酸(ARG)在乙醇中回流制备DAC,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对DAC进行了结构表征.并采用SRB法对DMY和DAC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考察.结果:物质的量比例为1:1的DMY和ARG形成了DAC,并且干燥的DAC在常温干燥环境下比较稳定.与DMY比较,DAC的水溶性显著增大.10μM DMY和DAC对BGC-823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11.36%、32.67%,对BEL-7402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2.93%、11.33%.结论:该制备方法简捷实用,极大增加了双氢杨梅素的水溶性,有助于提高DMY的生物利用度.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DAC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较DMY有所增强.
作者:蒋才武;梁晶;覃洁萍;杨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芪藤止痛汤对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对100例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予芪藤止痛汤口服,2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69例,有效2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1%.其中23例不孕者有10例怀孕.结论:芪藤止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有显著疗效.
作者:周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抗精子抗体(AsAb)是造成免疫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男性因免疫因素所致不育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西医学对AsAb所致的不育治疗方法或疗效并不令人满意.国内近年开展了中医药治疗免疫性不育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综述如下.
作者:黄江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IgA肾病以复发性血尿、蛋白尿为临床特点,以肾小球系膜区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病理特征,IgA肾病是中国常见的肾脏病,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20%~40%.发病后10年内约10%~20%IgA肾病患者进入尿毒症,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现代医学对此病尚缺乏可靠的控制手段和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中医对IgA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对该病治疗的前景受到关注.本文就2001年以来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关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笔者在临证时,每遇疑难重症或顽疾,以经方调治,常可效如桴鼓.现将临证所得,撰之成文以供读者参考.
作者:王敏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卒中致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150例脑卒中致假性球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针刺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电针组和针刺组在改善症状体征评分方面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电针组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在提高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陈玉其;张雪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婴幼儿腹泻是夏秋两季多发病,笔者自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运用针灸治疗308例患儿,疗效确切,总结如下.
作者:王晓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骨伤推拿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到工作能力与生活质量的疾病.临床表现多以眩晕为主,常伴有偏头痛、项枕部胀痛、恶心欲呕、失眠健忘、耳鸣、颈椎活动受限及一过性晕厥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且眩晕的发作或加重与颈椎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收集自1999年3月至2002年12月的87例病例,运用传统中医推拿手法配合枕颌牵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陆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跟痛症又称足跟痛,即足跟底部局限性疼痛.由于脚底皮厚,软组织少,血液循环差,仅采用电疗、中药熏洗进行治疗,时间长,疗效差,易反复.多年来笔者采用推拿配合药酒熏泡方法治疗足跟痛,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金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大鼠脑梗死后运动功能及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将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后,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只,治疗组针刺患侧曲池,足三里2个穴位,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治疗以14天为1个疗程,共5个疗程.以走横木试验(BWT)评价大鼠的精细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电镜观察脑星形胶质细胞结构.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大鼠的脑梗死坏死边缘区星形胶质细胞较对照组增多,运动功能明显较对照组改善,两组大鼠康复成功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激可通过增强星形胶质细胞活性而促进瘫痪大鼠的肢体功能恢复.
作者:董卫国;陈跃;吴炳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应用中草药外洗的方法来治疗外科疾病是中医外科重要的外治法之一,此法广泛用于外科临床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如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百合病变渴的百合洗方、狐惑蚀于下部的苦参汤外洗等.
作者:肖廷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毛叶黄杞体外抗肿瘤的作用.方法:以MTT法观察毛叶黄杞对人肝癌BEL-7404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毛叶黄杞终浓度为50、33.33、22.22、14.81、9.88 μg/ml时,均能有效地抑制体外培养的BEL-7404细胞的生长,与细胞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MTT法IC50为27.05 μg/ml.结论:毛叶黄杞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BEL-7404细胞有抑制作用.
作者:李刚;郑作文;唐云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腰椎管狭窄(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症是引起临床腰痛及腰腿痛常见的病因之一,易致腰腿痛及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与学习.
作者:安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颈部的急性软组织损伤,一般是由于外伤、扭挫、突然回头或扛拾重物使颈部过度侧弯等,造成颈部肌肉无准备地强烈收缩或过度牵拉,形成颈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部分撕裂或损伤.点穴按摩作为一种中医治疗方法,是以适当的手法刺激人体的特定部位,借以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改变患部的病理过程,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实践中,我们运用点穴按摩治疗颈部软组织损伤,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敏峰;黎俊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