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小琳;刘建春
笔者自1997年8月~2005年12月年,从肝肾论治胆石症3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莺飞;黄连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肝炎后肝硬化是各种病毒性肝炎进展至终末期常见的表现,在中国尤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为常见.中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约9.75%,仅乙肝病毒携带者就达1.2亿,全国慢性乙肝患者约3 000万,30%转化为肝硬化;而丙肝病毒感染者在我国至少有3 840万例,它也是造成肝硬化的主要原因;这些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作者:吕善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属中医尪痹范畴,笔者从2004年6月~2005年6月运用自制黄藤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凤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考察广西美味猕猴桃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方法分别对广西美味猕猴桃茎的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和石油醚提取液进行化学成分鉴别.结果:检查项目中的糖类、苷类、三萜类、甾体、酚类、鞣质、有机酸等项均出现正反应现象,其他项目出现负反应现象.结论:广西美味猕猴桃茎中可能含有三萜、甾体、皂苷、糖类、苷类、酚类、鞣质、有机酸等化学成分.
作者:甄汉深;梁洁;梁臣艳;钟振国;周燕园;王新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性质功效养血滋阴,熄风解痉.主治病证面肌痉挛,面肌不自主抽搐.服用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7日为一疗程,服2~3个疗程.
作者:董少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并高粘血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老年高脂血症并高粘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两组均采用辛伐他汀口服治疗,观察组加用血府逐瘀汤,疗程均为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清晨空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并进行相应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均有降血脂、血粘的作用(P<0.01或P<0.05),观察组治疗后TC、LDL-C值低于对照组(P<0.01),HDL-C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血府逐瘀汤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并高粘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具有显著减少不良反应的作用.
作者:雷伟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和疗效机理.方法:将符合选择标准的180例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组60例,无药空线点灸对照治疗组60例和中药四君子汤对照治疗组60例,对比治疗效果;同时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建立脾虚大鼠实验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实验前后各治疗组大鼠血浆的β-内啡呔(β-endorphin,β-EP)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证主症食欲减退、神疲懒言、肢体倦怠、食后腹胀、大便溏泄等有明显疗效,总有效率为91.7%,优于无药空线点灸对照(P<0.05),与中药四君子汤对照组接近(P>0.05);脾虚大鼠血浆β-EP的含量低于同期正常对照组(P<0.01);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后血浆β-EP含量上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证有较好的疗效,其治疗脾虚证的疗效机制可能与其调整β-EP水平有关.
作者:吕琳;陈永红;韦金育;曾振东;陈红;李延;韦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药外治法对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240只眼)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120只眼)采用自制中药制剂外洗患眼,鱼腥草眼液点眼,0.3%诺氟沙星眼液点眼治疗;对照组60例(120只眼)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94眼,好转24眼,未愈2眼;对照组治愈68眼,好转29眼,未愈23眼.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结合西药外治法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疗效显著.
作者:唐勇华;林柳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此方组方有度,配伍严谨,为后世医家所推崇,被视为妇科调经的经典方剂,对后世的影响较大.《金匮要略》温经汤由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组成,具有温经散寒,活血祛瘀,兼能养血清热之功效,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本方证的病机属阴血亏虚、寒凝、血瘀、虚热兼夹,但以寒凝、血瘀为主.
作者:李卫民;李卫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对广西产青天葵与毛叶青天葵进行紫外吸收光谱比较鉴别,为两者区分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蒸馏水四种溶剂作提取液,超声波提取所得滤液用紫外光谱法测定.结果:不同极性的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蒸馏水)提取液紫外吸收峰的数目和位置有所不同.结论:利用紫外光谱法可准确鉴别两种青天葵.
作者:朱华;傅鹏;黄秋洁;邹登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加用自拟人参降糖灵方剂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70例疗效.方法:依空腹血糖分为轻7.0~10mmol/L,中10.1~19mmol/L,重19.1~24mmol/L 3级.观察用药后血糖、血脂及临床各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显效44例(63%),有效19例(27%),总有效率90%.空腹血糖,甘油三脂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及非常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加用人参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好疗效.
作者:廖明波;常桂荣;王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活血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膝骨关节炎10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运用自拟补肾活血方加减治疗,对照组50例运用美洛昔康片治疗.两组均治疗30日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36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补肾活血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
作者:阚卫兵;姜玉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甘草配方颗粒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HangBang C18柱(200×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45:55v/v);检测波长为274nm;流速为0.5ml/min.结果:甘草酸在0.052~0.26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36748.30X+861.67(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10%,RSD=1.54%(n=5).结论:HPLC法操作便捷,分离效果好,重现性好,稳定性高,是生产甘草配方颗粒较理想的质量监控方法.
作者:赵水财;严令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扶正汤在肝细胞癌(HCC)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待手术HCC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用西药护肝治疗,治疗组加用扶正汤,对照组加用肝复乐.治疗前、后观察肝功能,临床症状积分以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完全缓解分别为25例,16例;部分缓解分别为3例,9例;稳定分别为1例,2例;恶化分别为1例,3例.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83.33%,两组疗效比较,经Ridi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黄疸指数改善明显(P<0.05).结论:扶正汤在HCC围手术期应用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煦中;王清坚;赫军;唐乾利;陆世锋;刘祖军;黄小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口服复智汤结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口服复智汤,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用尼莫同注射液(德国拜尔公司生产,规格50ml/瓶,含尼莫地平10mg)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每日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0.5g,两组均3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显著提高MMSE量表评分(P<0.01),降低BDS量表评分(P<0.01),但以治疗组作用为优(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轻、中度痴呆有效率均为100%,对照组轻、中度痴呆有效率分别为88.9%、78.6%.结论:复智汤结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
作者:卢中莲;林豫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笔者于1993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综合针灸疗法治疗187例痔疮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唐奇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胸腔闭式引流后,康莱特胸腔内灌注并内服桑葶五苓散对肺癌恶性胸水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2例支气管肺癌合并中、大量胸水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胸水引流后予康莱特胸腔内灌注同时内服桑葶五苓散;对照组于胸腔引流后予顺铂胸腔内灌注治疗.评价比较两组疗效,Kamofsky评分变化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3例,无效(NC)1例,有效率为94.1%;对照组CR 6例,PR 2例,NC 7例,有效率为53.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Karnofsky标准评分治疗后均有提高,两组治疗后Karnofsky标准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康莱特胸腔内灌注并内服桑葶五苓散治疗对肺癌恶性胸水有较好的疗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毒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古立新;陈斯宁;黄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湿热下注证68例,采用中药清热利湿活血之法治疗,并酌予尿激酶溶栓、肝素钙抗凝及肠溶阿斯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气虚血瘀证67例,采用温阳通络之法,予补气活血中药治疗,并酌予蕲蛇酶降纤祛聚及肠溶阿斯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结果:痊愈率55.56%,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迅速控制病情,减少后遗症.
作者:易新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在儿童肝病患者中,乙型肝炎占了大多数,比例为61.4%[1].由于儿童乙肝往往缺乏临床症状,因此过去认为儿童乙肝病变较轻,肝脏炎症呈静止状态,可以不需治疗.事实上,由于小儿免疫系统不成熟,对入侵的肝炎病毒容易产生免疫耐受或免疫紊乱等,因此,小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容易成为慢性患者,其后果比成人感染更为严重,危害也大.
作者:杨丽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髋关节的多发病,主要症状是髋关节固定性疼痛、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跛行及下肢肌肉萎缩等,根据对其自然病程的研究,约80%未经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1~3年内会发生股骨头塌陷,其起病缓慢,病程长,甚至终身残废,是骨科疾病中的难治顽疾之一.目前,中医药对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认识不断深入,以中医为主的综合疗法,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近几年中医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进展报告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作者:张伟宏;李国德;黎志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