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善东
目的:优选芒果叶中提取槲皮素的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槲皮素的含量,对提取工艺进行考察.结果: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是硫酸的浓度,其次是水解时间,再次是硫酸的用量.从芒果叶中提取槲皮素的佳工艺为取沉淀加40倍量5%硫酸微沸水解1h.结论:该工艺可提高芒果叶中槲皮素的提取率和纯度.
作者:戴航;侯小涛;周丽霞;沈银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扶正汤在肝细胞癌(HCC)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待手术HCC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用西药护肝治疗,治疗组加用扶正汤,对照组加用肝复乐.治疗前、后观察肝功能,临床症状积分以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完全缓解分别为25例,16例;部分缓解分别为3例,9例;稳定分别为1例,2例;恶化分别为1例,3例.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83.33%,两组疗效比较,经Ridi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黄疸指数改善明显(P<0.05).结论:扶正汤在HCC围手术期应用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煦中;王清坚;赫军;唐乾利;陆世锋;刘祖军;黄小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药外治法对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240只眼)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120只眼)采用自制中药制剂外洗患眼,鱼腥草眼液点眼,0.3%诺氟沙星眼液点眼治疗;对照组60例(120只眼)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94眼,好转24眼,未愈2眼;对照组治愈68眼,好转29眼,未愈23眼.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结合西药外治法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疗效显著.
作者:唐勇华;林柳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并高粘血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老年高脂血症并高粘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两组均采用辛伐他汀口服治疗,观察组加用血府逐瘀汤,疗程均为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清晨空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并进行相应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均有降血脂、血粘的作用(P<0.01或P<0.05),观察组治疗后TC、LDL-C值低于对照组(P<0.01),HDL-C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血府逐瘀汤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并高粘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具有显著减少不良反应的作用.
作者:雷伟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予奥美拉唑针与复方丹参针静脉点滴,麦滋林-S含服,并予中药上腹部烫疗;对照组单纯予奥美拉唑针与复方丹参针静脉点滴.疗程均为4周.对比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以及胃镜下表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综合疗法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从多个角度综合起作用,具有疗效显著,简便易行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运用.
作者:罗汉民;王振常;廖冬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热郁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1例痰热郁肺型COPD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2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14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3例;对照组临床控制10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11例.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痰热郁肺型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
作者:傅晓霞;赖慧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后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患者神经根长期受压,而且由于反复推拿、按摩,神经根与突出物牢牢粘连,因此,在手术分离粘连时,有可能损伤部分神经根;有的患者神经根长期受压后已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手术切除了压迫的突出物,但已损害的神经根可能已无法恢复;此外,在手术过程中,为了摘除椎间盘,在分开、牵拉神经根时,可能引起神经根的水肿,术后症状可能加重.针对这部分患者,我院于2004年开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黎小琳;刘建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笔者自2001年以来,采用先针刺人中、后溪,后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急性腰扭伤10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并设推拿组52例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维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笔者于1993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综合针灸疗法治疗187例痔疮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唐奇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和疗效机理.方法:将符合选择标准的180例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组60例,无药空线点灸对照治疗组60例和中药四君子汤对照治疗组60例,对比治疗效果;同时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建立脾虚大鼠实验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实验前后各治疗组大鼠血浆的β-内啡呔(β-endorphin,β-EP)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证主症食欲减退、神疲懒言、肢体倦怠、食后腹胀、大便溏泄等有明显疗效,总有效率为91.7%,优于无药空线点灸对照(P<0.05),与中药四君子汤对照组接近(P>0.05);脾虚大鼠血浆β-EP的含量低于同期正常对照组(P<0.01);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后血浆β-EP含量上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证有较好的疗效,其治疗脾虚证的疗效机制可能与其调整β-EP水平有关.
作者:吕琳;陈永红;韦金育;曾振东;陈红;李延;韦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此方组方有度,配伍严谨,为后世医家所推崇,被视为妇科调经的经典方剂,对后世的影响较大.《金匮要略》温经汤由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组成,具有温经散寒,活血祛瘀,兼能养血清热之功效,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本方证的病机属阴血亏虚、寒凝、血瘀、虚热兼夹,但以寒凝、血瘀为主.
作者:李卫民;李卫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以颜面部色素沉着为主要表现的损容性疾病,以中青年女性多见.该病不但影响容貌,且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月经失调、失眠、心烦等内分泌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笔者于2004年1月至2006年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黄褐斑,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红珍;李莉;戴迭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活血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膝骨关节炎10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运用自拟补肾活血方加减治疗,对照组50例运用美洛昔康片治疗.两组均治疗30日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36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补肾活血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
作者:阚卫兵;姜玉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髋关节的多发病,主要症状是髋关节固定性疼痛、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跛行及下肢肌肉萎缩等,根据对其自然病程的研究,约80%未经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1~3年内会发生股骨头塌陷,其起病缓慢,病程长,甚至终身残废,是骨科疾病中的难治顽疾之一.目前,中医药对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认识不断深入,以中医为主的综合疗法,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近几年中医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进展报告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作者:张伟宏;李国德;黎志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湿热下注证68例,采用中药清热利湿活血之法治疗,并酌予尿激酶溶栓、肝素钙抗凝及肠溶阿斯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气虚血瘀证67例,采用温阳通络之法,予补气活血中药治疗,并酌予蕲蛇酶降纤祛聚及肠溶阿斯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结果:痊愈率55.56%,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迅速控制病情,减少后遗症.
作者:易新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口服复智汤结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口服复智汤,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用尼莫同注射液(德国拜尔公司生产,规格50ml/瓶,含尼莫地平10mg)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每日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0.5g,两组均3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显著提高MMSE量表评分(P<0.01),降低BDS量表评分(P<0.01),但以治疗组作用为优(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轻、中度痴呆有效率均为100%,对照组轻、中度痴呆有效率分别为88.9%、78.6%.结论:复智汤结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
作者:卢中莲;林豫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性质功效养血滋阴,熄风解痉.主治病证面肌痉挛,面肌不自主抽搐.服用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7日为一疗程,服2~3个疗程.
作者:董少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五草汤治疗甘露醇所致急性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8例因患急性脑血管病在使用甘露醇治疗过程中出现肾损害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对照组82例,对照组采用停药及口服爱西特片并爱西特片灌肠治疗;治疗组则采用停药及口服五草汤并五草汤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治疗效果及血尿素氮、血肌酐及β2-MG(β2-微球蛋白)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49%,两组治疗前后效果及血尿素氮、血肌酐及β2-MG比较显著均有非常差异性(P<0.01).结论:五草汤对甘露醇所致急性肾损害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闫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肝炎后肝硬化是各种病毒性肝炎进展至终末期常见的表现,在中国尤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为常见.中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约9.75%,仅乙肝病毒携带者就达1.2亿,全国慢性乙肝患者约3 000万,30%转化为肝硬化;而丙肝病毒感染者在我国至少有3 840万例,它也是造成肝硬化的主要原因;这些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作者:吕善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对广西产青天葵与毛叶青天葵进行紫外吸收光谱比较鉴别,为两者区分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蒸馏水四种溶剂作提取液,超声波提取所得滤液用紫外光谱法测定.结果:不同极性的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蒸馏水)提取液紫外吸收峰的数目和位置有所不同.结论:利用紫外光谱法可准确鉴别两种青天葵.
作者:朱华;傅鹏;黄秋洁;邹登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